(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
张原心道:“这是汤显祖的南曲《牡丹亭还魂记》,临川四梦压卷之作,这个时候就已经到处流传搬演了吗?”
――――――――――――――――――――
新书上传,请看小道为您展现的不一样的晚明。
请收藏,请投票,您的支持是我码字的动力,非常感谢!
------------
第二章 钓之夏
不知怎么回事,对岸高墙里的丝竹歌喉很快就沉寂了,往曰可是要吹拉弹唱好一阵子的,小奚奴武陵觉得有些无趣,担心少爷没曲子听就要回去继续听他读书,回头看,少爷坐在那用折扇轻轻敲着膝盖,似乎在想什么心事?
“少爷现在似乎挺能想事,好学深思的样子。”
武陵冲少爷做了个鬼脸,继续钓鱼,他姓子急,鱼刚咬饵就提钓杆,所以总钓不到鱼,气忿忿地在那嘀哩咕噜骂鱼,脚不停地踢,不断有小石子踢落水中,鱼都被赶跑了。
张原慢慢走过去,说道:“小武,让我来钓。”
武陵赶紧起身,扶少爷坐在大圆石上,重新钩好鱼饵,将钓杆递到少爷手里,然后站在一边看,心想:“少爷的姓子比我还急,我钓不到少爷就能钓到!而且少爷看不见水面鱼漂,怎么能知道鱼上没上钩?要不等下我提醒少爷――”
正这么想,就听少爷说到:“小武,你不要出声。”
武陵答应一声,吐了吐舌头,心道:“少爷成神仙了,连我心里想什么他都知道!”当即抿着嘴蹲在一边看少爷蒙眼钓鱼。
只见少爷执着钓杆,时不时手腕轻轻一抖,水里的鱼饵也跟着动,过了一会,浮在水面那鹅毛管制成的鱼漂一沉一沉的,鱼咬钩了!
武陵很想提醒少爷一声,却又记得少爷不许他开口的,只好紧紧抿着嘴,看着那鱼漂不停地动,心里那个急啊,少爷倒是不急,手稳稳的,是根本就不知道鱼儿已经上钩了吧。
可就在这时,少爷执杆的右手一抬,“嗖”的一声轻响,一条灰黑色的小扁鱼应声而出,在空中荡荡悠悠,鱼尾不停地甩动。
“哇,是条鲥鱼,这鲥鱼个头不小,有四寸多长!”
武陵大喜,追着摘鱼,一边赞道:“少爷好厉害,蒙着眼睛都能钓到鱼。”
鲥鱼在竹篓子里活泼泼乱跳,武陵瞧得欢喜,赶紧又掐一截曲蟮挂在鱼钩上,让少爷继续垂钓。
却听少爷说道:“西张那边有人过来了,看看是谁?”
武陵走出桥拱向对岸略一张望,就飞快地跑回来向张原报告说:“是西张的戏班声伎,有十几个人,是朝这边来的,呃,张三公子也在,不会是也来这里乘凉的吧,西张亭子阁子那么多――”
张原眉头微皱,这个张三公子大名张萼,字燕客,今年十六岁,在堂兄弟中排行第三,这是西张小一辈的排行(张原是东张子弟,不参与西张的排行),东张贫弱,但毕竟也是大族,贫弱只是相对西张而言的,张原一家有仆有婢,衣食不愁,但与张萼的家境相比,那简直是一个天一个地,西张富贵,张萼一家之豪富更是冠于西张――
少年张原对西张的那些族伯(叔)祖、族伯(叔)、族兄弟了解得并不多,只知道他的曾祖与张萼的曾祖是同胞兄弟,张萼的曾祖张元汴是隆庆五年辛未科殿试状元,而他的曾祖到老都只是个生员,西张、东张就是从那一辈起开始拉开距离的――
至于张萼的父亲张葆生,张原知道的是,张葆生是万历二十四年举人,工书画、精赏鉴,交游遍天下,董其昌、陈眉公都是他好友,是绍兴府首屈一指的大收藏家,秦铜汉玉、周鼎商彝、哥窑倭漆、厂盒宣炉、法书名画、晋帖唐琴,没有不收集的,但其独生子张萼却是个十足的败家子,人是非常聪明,就是贪玩,张萼的贪玩可不是一般少年的人那种顽皮――
年初在杭州,张萼在北关街市看到有户人家养金鱼,五条小金鱼色彩斑斓可爱,他就要买,人家不卖,他硬是出到三十两银子买下,万历年间三十两银子若按米价来算相当于四百年后的人民币两万五,在乘船回绍兴途中,五条小金鱼陆续都死了,死一条丢一条,张萼毫不可惜――
张葆生花五十两银子买下的宣德铜炉,张萼拿出来把玩,嫌铜色古旧不甚光亮,要放在炭火中烧炼,不料就烧化了,也只翻个白眼,若无其事――
烧坏宣德炉是少年张原亲眼所见,以前的张原整天跟在这个比他大半岁的族兄屁股后面转,对张萼出手的豪阔极是羡慕,恨不能生于西张富贵之家――
张原的母亲吕氏虽然宠爱张原,但家境如此,不能和张萼的母亲王夫人比,张萼要多少银子给多少银子,张原的母亲每月只给张原六钱银子零花,按说六钱银子可供三口之家半月温饱,也不算少了,但张原跟着张萼这个纨绔子弟厮混,自然觉得半两多银子实在是太寒酸了――
“少爷,我们先回去吧。”
小奚奴武陵过来扶张原,武陵有点怕那个张三公子,那家伙喜怒无常的,以前也常捉弄张原,还有一次莫名其妙打了武陵一个耳光,却又丢给武陵半两碎银,说是赈灾银,然后大笑而去,武陵虽是家奴,又得了半两银子,可还是感到屈辱。
张原“嗯”了一声,手搭着武陵肩膀刚走出石拱,就听到桥上一个鸭公嗓子叫道:
“原来是介子,听说你眼睛有病,我却一直没空来看望你,莫怪莫怪,现在眼睛好点了没有?”
这人一边说话,一边快步转到桥下来,身后跟着一片杂沓的脚步声,笑声嗤嗤,香气袭人,是“可餐班”的那一群声伎,都是十四、五岁的俊美少年。
鸭公嗓子就是张萼,十六岁的张萼早已进入变声期,说话声音低沉嘶哑,不大好听。
张原站定了,答道:“好多了,多谢三兄关心。”
张萼摇着竹骨折扇,眼睛眯缝着上下打量张原,对张原戴着的青布眼罩很感兴趣,问:“介子,鲁云谷说你这眼睛会不会瞎掉?”
张原答道:“不会。”
张萼道:“那不好玩――”
可餐班那群没心没肺的少年声伎笑声不绝。
“好玩?”在一边扶着张原的小奚奴武陵撇撇嘴,心道:“那你怎么不把自己眼睛弄瞎!”
张萼道:“瞎了其实也没什么,可餐班不就有个瞽师吗,弹的三弦那可是一绝。”
见张原没吭声,戴了个眼罩就好象有点莫测高深了,便靠近道:“介子,让我看看你眼睛,能不能好我一看就知道。”伸手就要摘张原的眼罩――
张原退后一步。
武陵忙道:“三公子,我家少爷眼睛不能见光,鲁名医吩咐了的。”
张萼倒不是那种粗蛮之辈,而且大家都是同宗兄弟,若硬扯张原的眼罩起了冲突也不大好,手中折扇收拢又“刷”地一声打开,对张原道:“介子,摘下眼罩让我看看,我就把这折扇送给你,这可是你很想要的折扇,苏州沈少楼所制。”
张萼喜欢利诱,喜欢用银子砸人,而且屡试不爽,他不介意让别人占实质上的好处,他要的是别人在他的利诱下改变初衷、屈从他。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37734
37735
37736
37737
37738
37739
37740
37741
37742
37743
37744
37745
37746
37747
37748
37749
37750
37751
37752
37753
37754
37755
37756
37757
37758
37759
37760
37761
37762
37763
37764
37765
37766
37767
37768
37769
37770
37771
37772
37773
37774
37775
37776
37777
37778
37779
37780
37781
37782
37783
37784
37785
37786
37787
37788
37789
37790
37791
37792
37793
37794
37795
37796
37797
37798
37799
37800
37801
37802
37803
37804
37805
37806
37807
37808
37809
37810
37811
37812
37813
37814
37815
37816
37817
37818
37819
37820
37821
37822
37823
37824
37825
37826
37827
37828
37829
37830
37831
37832
37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