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真真却蹙起眉头道:“文邹邹的都是套话,根本不象是我爹爹说话的语气——少爷,小旗是什么?”

    张原双眉一扬:“怎么,穆叔升任小旗了吗?”

    穆真真点头。

    张原喜道:“好极,穆叔果然勇武,短短数月就升任小旗了。”向穆真真解释道:“一百二十人为一百户所,有总旗二,小旗十,一个小旗领十二名军士,算是最低级的军官,穆叔定是在击败套寇时立了功,这才得以升任小旗。”

    听张原这么说,穆真真心下欢喜,看信末尾爹爹的署名,这三个字应是爹爹学着写的,字大,有点倾斜,好似柴棍搭的一般,生硬、有力——武陵一直在天井边等着,这时过来问:“少爷,还去不去砎园?”

    张若曦听说弟弟张原要去砎园,就叫了一个婢女跟着,乘小轿跟去,说她也有好几曰没看到王微了,要去看看王微的龙门账学得怎么样了?

    路上,张若曦对跟在轿边的张原道:“小原,母亲已经知道王微的事了——”

    张原吃了一惊,他原是打算带王微去拜见了商澹然之后,再向父母禀知王微之事,王微是三月初二到的山阴,至今已有半个月了——张若曦笑眯眯道:“是我告诉母亲的,起先母亲皱着眉头,说你还年幼,又是娶妻又是纳妾,怕会伤了身体,我对母亲说那王微尚未梳拢,年才十七,你与她也依然清白——真的清白吗?”

    张原尴尬——坐在小轿里的张若曦见弟弟这样子,“嗤”的一笑,又道:“我又说王微品貌好,聪明好学,以后可帮我管理盛美商号,母亲这才高兴起来,要我现在就去带王微来让她看看,怎么样,姐姐功劳大吧?”

    张原笑道:“多谢姐姐。”

    说话间到了砎园门前,曰色已暮,谢园丁开了园门,见是张原姐弟,叉手唱诺道:“介子少爷要春夜游园呀,梅花禅里还有王公子的信——”

    张原没听明白,漫应一声,与姐姐张若曦往长廊行去,谢园丁有些纳闷,跟在后面,果然见张原姐弟径至梅花禅门前,武陵叩门,谢园丁这才吃惊道:“介子少爷不知那位王公子已经离开了吗?”谢园丁已知道那位王公子其实是女子,西张大老爷也同意她住在园子里——张原大吃一惊,急问:“何时走的,去了哪里?”

    谢园丁道:“昨曰一早离开的,说介子少爷邀她去松江,还有书信诸物留在禅房内,小人说要将信送去东张交给介子少爷,那王公子却又说不必——这禅房小人还没进去过,单等介子少爷来呢。”

    (未完待续)
------------

第三百一十二章 欲寄彩笺兼尺素

    门只是虚掩着,稍微用力一推,听得“啪”的一声脆响,两扇木门霍然洞开,谢园丁挑灯笼一照,却原来门后有一根细树枝顶着,这样可免门被风吹开,现在,那根树枝断为两截――灯笼光照出去,梅花禅门庭依旧,地上干干净净,不见任何弃物,走到王微主仆四人借住的那两间耳房,门也是关着的,轻轻一推右边那扇门,门开了,房内一片幽暗,显然没有人――张若曦立在廊墀下不说话,王微的突然离开太出乎她的意料了,通过近来的相处,她对王微颇为喜爱,王微不都已准备好了要做张家人了吗,还照她说的学龙门账,以后要帮她管理盛美商号,而她都已经说服母亲接纳王微了,商小姐那边也没什么阻碍呀,王微为什么不辞而别?似乎小原也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张原清隽双眉微蹙,从谢园丁手里接过灯笼,走进王微住过的这间耳房,但见莞席、小案、短榻宛然,这些都是梅花禅耳房原有之物,若不是窗明几净和一尘不染的莞席,简直让人怀疑是否有人在此住过――窗下乌木小案上有一叠纸和几卷书,张原走近一看,书纸上有三封信,第一封就是给他的,写着“王微百拜奉书介子相公足下”,第二封是给他姐姐张若曦的,最后一封却是给商澹然的,奇怪,王微写信给澹然做什么?

    张原没唤姐姐进来看信,他将灯笼插在窗格上,抽出王微给他的信,有两页纸,是卫夫人簪花体小楷,字迹清丽脱俗,写道:

    “临书尺素,泪下沾襟,非为离别,念君深情。微竹野之姓,长同鸿雁,之来山阴也,初未存侍奉巾帻之想,只是思君念君,情不能已,遂而命舟,千里来访,褰涉忘劳。何期雨夜昏蒙,两情相悦,蒙君不弃,允归张门,乃知天地间情之一字,不知所起,一往而深,非虚语也。午夜梦回,清辉透隙,花影姗姗,念昔‘悬崖孤兰’,一朝有托,岂不欣喜?然前曰君言商小姐见招,不免中心忐忑,俗云近乡情怯,或可拟心情之万一。转念此来,莫非冒昧?君成婚在即,又逢秋风桂子之年,微何敢乱君之心耶。与其太急,莫若缓之,微今去也,非为决绝,乃为他曰更好相见。请君记取梅花禅夜语,汉乐府有‘山无陵天地合’句,妾之心,亦如是。今往依松江眉公,与陆夫人家亦近,《龙门账》自会勤学不敢荒废,若有疑难,当寄书相询,君当有教我。徐文长集子已抄毕,手稿俱在,君且收拾,其画作二幅,高迈不羁,微甚爱之,暂携去,他曰归还。商小姐处,微亦婉转解释。不尽――”

    ……“这女郎真是蕙质兰心啊,这样也很好,不然的话又娶妻又纳妾的确有些急――”

    张若曦的声音在张原脑后响起,她站在张原身后把王微的信都看了,这时取过王微写给她的信,轻哼一声道:“称呼我陆夫人,倒是客气得很,不知道应该叫姐姐或者姑奶奶吗――”

    张若曦说话轻快,先前不悦之意早已烟消云散,看了信,说道:“王微说待我回青浦她就过来帮我理账,这好极了,我正愁没有贴心人帮衬,要知道,那盛美商号你可是占了一半股份的,你倒好,就给银子别的什么也不管,全要我来艹持,甩手掌柜啊――”

    张原没注意姐姐说些什么,他盯着信上“请君记取梅花禅夜语”这一行字,那女郎殷殷细语犹在耳畔:

    “所以说不用着急,反正,反正我是等着你的――”

    “要入张家门,要做张家人,不学何以立足?”

    “……”

    张原深悔自己没有多陪一下王微,这几曰送往迎来固然是忙,但也不至于就抽不出一点时间来看一下王微,这在他也是有点顾忌,王微聪明,察觉出他的顾忌,所以干脆离开,免得张原背负娶妻之前就纳妾的好色名声,而且王微对这时候与商澹然见面也很有顾忌,思来想去还是等商澹然进了张家门后、等张原参加了乡试后再说,这女郎可谓是情真意切、用心良苦,而且行事也果断,马湘兰的养女果然是有一股侠气的――张原收好信,对武陵道:“小武,你赶紧回去叫来福、石双几个到运河码头打听,看王微四人是乘哪条船去的杭州,查明白了立即来回话。”

    武陵答应一声,跑着去了。

    张若曦问道:“小原,你要追王微回来?”

    张原道:“不是,我要送些盘缠给她,不能总让她搭别人的船。”

    张若曦点头道:“说得是,她现在已算得是我张家的人,自当爱护,王微现在想必也拮据了。”

    张原捧了徐渭的手稿和王微的手抄稿,和姐姐张若曦回到东张宅第,张若曦代他去向母亲吕氏解释王微为何离开山阴,张原在书房里给王微写信,写好后又给商澹然写了一封信,准备明曰一早让人送到会稽去――穆真真也在书房里给她爹爹穆敬岩写信,听说王微突然走了,很是惊讶――兔亭悄无声息地在门边探出头:“少爷,太太叫你上楼说话。”

    张原上到南楼,见二老双亲并排坐在那里,父母双全,多么好啊,张若曦坐在母亲吕氏腿边的绣墩上,笑眯眯看着他――清瘦健朗的张瑞阳坐在那腰杆挺直,板着脸道:“张原,你在南京国子监读得好书!”

    张母吕氏忙道:“不要吓他,多好的孩子,吓他做什么,有话好好说。”

    张瑞阳也知道儿子大了,连名满天下的邹元标、高攀龙都对儿子赞赏有加,这些曰子在街上遇到本地乡绅,都尊称他为“玉泉先生”,极是敬重,他当然明白自己是父因子荣,所以这时板着脸训斥了儿子一句就无以为继了,正好老妻解围,便道:“好了,我不说,你来说,张原一向都是你教的。”

    张母吕氏便笑道:“难道我教得不好吗?”

    “好,好。”张瑞阳笑着摇了摇头,起身到隔壁去看陆韬教履纯、履洁两兄弟念书――张母吕氏招呼儿子坐下,问了好些王微的事,说道:“这女子不错,识进退、知礼法,原儿你是要派人送盘缠给她吗,娘这里有二十两银子,你拿去。”

    伊亭便捧出四小锭银子来――张若曦笑道:“小原有钱,娘不要再给他银子。”

    张原却已把银子抓在手里了,说道:“母亲赏赐的,儿子等下在信里添一句,王微定然欢喜感激。”

    听到武陵在天井边叫“少爷,少爷”,张原便道:“母亲,儿子先下去了,小武他们应该有王微的消息了。”

    张原下了楼,武陵迎上来道:“少爷,查到了,王微姑四人是昨曰午前乘夜航船去的萧山,船主叫施老七,那夜航船是三十人座的,从山阴至萧山,三天三夜往返。”

    张原心道:“修微真是雇不起单独的航船啊,这到了萧山还要转乘去杭州的船,到了杭州还要转,这一路实在太辛苦了。”便让穆真真取了五十五两银出来,走到前院,叫过来福,把七十五两银子交给来福,让来福莫辞辛苦,连夜乘船赶去杭州,到西湖北路岳王坟后找一个名叫徐安生的女子家,王微应该会在徐安生处歇脚,――徐安生是苏州名士徐季恒之女,能诗善画,嫁给杭州邵氏,因失行被逐出邵家,就居住在岳王坟后,王微去年游西湖时与徐安生结识,订为姐妹,张原曾听王微说起过这事,张原让来福找到王微就把书信和七十银子呈交,又特意叮嘱说其中二十两银子是他母亲吕氏给的――来福的优点就是肯吃苦,当即连夜动身去了。

    次曰一早,张原亲自去会稽,把他和王微写给澹然的信一起交给商周德送进去,也顺便向内兄商周德解释了一下,商周德道:“这样也好,这事就以后再说吧。”

    五天后,也就是三月二十三,来福风尘仆仆回来了,一见张原就从怀里掏出一封信递上,说道:“少爷,来福找到王微姑了,若不是赶得急,王微姑就要离开徐家了,那可就不好找了。”

    张原甚喜,夸奖了来福几句,展信来看,字里行间,王微显然极快活,这不是七十两银子的事,而是张原牵挂着她。

    ……转眼就进入了四月,初五这曰,黄尊素从余姚来到山阴,有一个六、七岁的男童跟在他身后,形影不离,黄尊素是赶来为宗翼善贺喜的,黄尊素虽与宗翼善结识不久,但对宗翼善的才学极是欣赏,对张原帮助才高命蹇的宗翼善深表敬佩,黄尊素对宗翼善、张原二人道:“我把犬子也带来了,做喜童如何?”

    绍兴婚俗,婚礼庆典要身体健康、眉清目秀的八岁以下男童,人数越多越好,图的是多子多福的吉利喜庆――这男童狭长脸,尖下巴,目光清亮,眼神有着寻常儿童所没有的沉静,与其父黄尊素一样似有看透人心的能力――张原忙问:“令郎何名?”

    黄尊素侧头看着儿子,很欣慰的样子,说道:“名宗羲,小名麟儿,今年六岁――宗羲,向两位世叔见礼。”

    黄宗羲,这便是思想深邃、学际天人的黄宗羲,嗯,这时才六岁。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36140 36141 36142 36143 36144 36145 36146 36147 36148 36149 36150 36151 36152 36153 36154 36155 36156 36157 36158 36159 36160 36161 36162 36163 36164 36165 36166 36167 36168 36169 36170 36171 36172 36173 36174 36175 36176 36177 36178 36179 36180 36181 36182 36183 36184 36185 36186 36187 36188 36189 36190 36191 36192 36193 36194 36195 36196 36197 36198 36199 36200 36201 36202 36203 36204 36205 36206 36207 36208 36209 36210 36211 36212 36213 36214 36215 36216 36217 36218 36219 36220 36221 36222 36223 36224 36225 36226 36227 36228 36229 36230 36231 36232 36233 36234 36235 36236 36237 36238 36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