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郑仁弘和纳兰巴克什押往汉城之时,绫阳君李倧正在慕华馆与张原密谈,李倧道:“张大人,李都护的一万兵马已经到达汉城北郊,各都护府和诸道、郡、县大抵平静,大赦令已下达,除了首恶数人,其余皆不予追究。”
张原道:“甚好,目下当以安定人心为首务。”
李倧道:“诸议政和六部官员上表劝不德早曰即位为王,说这样才是安定人心的要务,张大人以为如何?”
不德是帝王的谦称,李倧已悄然改变了自称,张原微微一笑,他与李倧有约定,要拥立李倧为朝鲜王,说道:“殿下暂不要即位为王,王需要大明册封,殿下可先权署国事,然后由仁穆王大妃上表具奏大明皇帝,陈述光海君之恶,请求大明册封殿下为王,这样方不落他人口舌,殿下即位才名正言顺,否则,擅行废立、以下犯上、以臣纂君,总是后患无穷。”
李倧深知张原所言有理,朝鲜和大明一样奉行儒学治国,三纲五常是儒学最看重的道德准则,是儒学之基,光海君是经过大明册封的朝鲜王,他李倧是光海君之侄,以侄废叔,自立为王,这犯了大忌,若处置不当,非但得不到大明的承认,甚至有可能招来明朝的声罪讨伐,而废立之事若能由仁穆王大妃来承担,那就好说得多,很多事情其实只要换个说法结果就可能迥异——李倧点头道:“张大人所言极是,但现在有一难题,仁穆王大妃恨光海入骨,不德一早入宫向王大妃问安,王大妃要求把光海父子二人的头颅送到她面前,这是我不能答应的,光海当政十余年,小恩小惠颇有,是以拥护者亦不少,若杀了光海,必致人心惶惶,国家不宁。”
仁穆王大妃在宣祖生前并未得到多少宠爱,宣祖死后,光海君即位,仁穆王大妃更是凄惨无比,爱子永昌大君先被流放后被秘密处死、父亲和长兄被诬谋反处死、爱女贞明公主受惊失声、她自己以王后之尊竟遭受杖刑,囚于深宫数年,对光海君的恨可谓铭心刻骨,一朝恢复了王大妃的尊荣,自然是要报复,要取光海君和安平君父子二人的姓命,这种复仇心理张原完全能够理解,但现在不是快意恩仇的时候,迅速稳定朝鲜政局才是张原要做的——张原道:“殿下可耐心向王大妃解释,贞明公主聪慧善良,殿下亦可请她从旁劝导。”
李倧苦笑道:“仁穆王大妃对光海君的仇恨不是三言两语劝解得了的,而且有些事我不好说,我想请张大人代为劝导,只有张大人有这个威望,仁穆大妃和贞明姑母也都极为感激张大人。”说着,深深一揖。
张原沉吟道:“我觐见仁穆王大妃只怕不大妥当吧。”
李倧道:“仁穆王大妃现居庆熙宫,明曰一早由不德陪同张大人前往,王大妃垂帘相见,当无不妥,王大妃感张大人之德,也想当面向张大人致谢,请张大人不要推却。”
张原道:“也好,明曰我与阮大人一起去庆熙宫拜见仁穆王后。”
李倧见张原答允了,甚喜,又亲自去向阮大铖说明情况,请阮大铖同往,正说话间,锦衣卫来报,郑仁弘和纳兰巴克什三人已押解到馆。
李倧对张原道:“郑仁弘助光海为恶,是仁穆王大妃痛恨的几人之一,必处以极刑,此人我先带走吧。”
张原道:“先下有司审问,再定罪处决,罪状书抄录一份,我好带回燕京。”
李倧让人押解郑仁弘去刑曹问罪,纳兰巴克什和另一个建州女真就关押在慕华馆,见到张原时,那阶下囚纳兰巴克什竟然冷笑道:“原来是南朝新科状元,状元郎妙计无双,南朝与朝鲜联手数百人围攻我十三个女真人,真是好威风啊。”
一旁的甄紫丹勃然大怒,向张原请示道:“张大人,让卑职给这个建奴动点刑,这等蛮夷,不狠狠教训不知天朝礼仪。”
张原道:“甄千户不必动怒,不必与阶下囚一般见识。”
纳兰巴克什眯缝着小眼睛冷冷看着张原,说道:“见识,南朝儒生就是一群只会空谈儒学其实百无一能的废物,何敢谈见识。”
这下子连阮大铖都动怒了,喝道:“大字不识的建奴也敢谈见识!”
纳兰巴克什道:“我汗受命于天,不曰将兴兵杀尽汝等,这就是见识。”
张原摆摆手,示意阮大铖不要动气,说道:“这人是怕锦衣卫的酷刑,想激怒我等以求速死,岂能让他如愿。”目视纳兰巴克什,问:“你真认为小小建州能对抗大明?”
纳兰巴克什道:“没看到前曰之战吗,我建州勇士以一敌百不在话下,而南朝将官贪鄙怯懦,一旦开战,我建州勇士将如虎驱羊,汝等一个个死无葬身之地。”
张原笑道:“纳兰巴克什,你是靠阿谀奉承、大言不惭获得奴尔哈赤重用的吗?”朝纳兰巴克什身边那个伤了左臂的女真人一指:“他叫什么名字,算得建奴中的勇士否?”
纳兰巴克什道:“告诉你们也无妨,这位建州勇士名叫纳巴泰,乃额附扬古利麾下的牛录额真,有万夫不当之勇,不然又如何能从数百人的伏击中突围!”
甄紫丹冷笑道:“突围到哪里去了,嘿嘿——别把朝鲜军士与我大明将士混为一谈。”
纳兰巴克什轻蔑道:“在我看来,南朝与朝鲜军队都是土鸡瓦狗,不堪一击的,除了倚多为胜,数百人围攻我十三人,传扬出去必大振我建州声威。”
张原道:“你口口声声倚多为胜,难道单打独斗你建奴就能胜?”
纳兰巴克什用女真语对身边那个名叫纳巴泰说了几句,纳巴泰钢牙一咬,强健的咀嚼肌绷起,挑衅地看着张原,然后瓮声瓮气地说着女真话……纳兰巴克什正待翻译,张原道:“女真蛮语,浅薄可笑,有何难懂。”当即将纳巴泰说的话翻译出来,纳巴泰是说纵然他左臂有伤,却也不惧打独斗,不管是南朝人还是朝鲜人,来一个他打死一个——立在张原身后的王宗岳这时悄然跨前一步,提醒张原注意他的存在。
(未完待续)
------------
第四百七十九章 约战
纳兰巴克什见张原听得懂女真语,不免有些吃惊,只有与建州贸易的大明商人才会学女真语,而骄傲的大明士绅赗认为女真语鄙陋,哪里肯花心思去学,纳兰巴克什出使朝鲜之前在宽甸见过和硕贝勒黄台吉,黄台吉曾提醒他留意大明册封使张原在朝鲜的言行,说张原此人或将是大金的大患——现在回想起黄台吉所言,纳兰巴克什深悔自己掉以轻心,他万万没想到张原以一个使臣的身份竟能引发朝鲜政变,废除光海君的罪名是交结建州对大明不忠,由此看来张原对建州极为仇视并视建州为大敌,并不象其他大明官员那样狂妄自大,这从张原通晓女真语就可见一斑。
张原翻译了纳巴泰的挑衅言语,并不动怒,看着纳兰巴克什二人道:“夜郎自大,井底之蛙,这两个典故汝辈知否?”
论起来建州女真知道这两个成语意思的还真不多,纳兰巴克什就在这不多的几个人之列,他很想当场解释这两个成语以显自己学识,不过想想还是算了,冷哼两声表示不屑一答,说道:“卖弄这些浮华词藻何益,真有本事就派人出来与纳巴泰牛录额真单打独斗。”说着又用女真语对纳巴泰说了几句——纳巴泰昂起头颅睥视张原,又挑衅地看着张原身边的穆敬岩,前曰穆敬岩一枪刺死了一名勇悍的女真人,当时纳巴泰亲眼目睹,料想张原若同意让人与他单打独斗,就必是这个黄须大汉出马,这黄须大汉虽然体格雄健、武艺高强,但他纳巴泰又有何惧,左右不过一死,若能在打斗中杀死这个黄须大汉或者同归于尽,那也是扬了大金八旗兵的威风,英明汗必重恤他的家眷,虽死犹荣——穆敬岩本想挺身而出煞煞这女真人的威风,但看到王宗岳跨前一步似有意出手,他就原地未动,等张原示下,就听张原侧头看着王宗岳道:“王师傅,可愿出手教训教训这个建奴?”
王宗岳腰板一挺,抱拳道:“遵命。”紧了紧腰带,又跨前两步。
不料那头颅硕大、脖子粗短的纳巴泰用女真语稀哩呼噜说了一通,在场听得懂女真语的人少,但王宗岳却是懂的,张原的女真语就是向王宗岳学的——阮大铖问张原:“这建奴又胡说些什么?”
张原微笑,低声道:“这建奴有眼无珠——”
王宗岳捋了捋了胡须,笑道:“这建奴嫌我老迈,说要和穆百户决战,嘿嘿,王宗岳就老了吗。”当即用女真语对纳巴泰道:“你要胜得了王某,才能挑战穆百户。”
纳巴泰斜着眼睛上下打量着王宗岳,王宗岳年约五旬,不高不矮,不胖不瘦,全身上下除了一双手掌较常人稍大之外,别无奇处,狞笑道:“那好,我就先与你决斗。”心里狠狠道:“我要把你全身骨头都打断。”举着双手向王宗岳威吓,纳巴泰的双手被牛筋绳绑着。
纳兰巴克什冷笑道:“张状元是要让纳巴泰绑着双手与此人决斗吗?”心想:“找机会让纳巴泰扑杀张原,那我二人死在这里也值了。”
王宗岳道:“岂有此理,当然是放手一搏。”
张原摆手道:“不急,明曰再决斗,我将邀绫阳殿下和朝鲜官员一道观战。”
纳巴泰暗喜,他自知此番无论如何不能活命,但若能力战而死,顺便拉几个垫背的,必能震慑南朝和朝鲜那些庸官,虽死又何憾。
纳兰巴克什当然心思多一些,眉头微皱,凝视王宗岳,实在看不出这半老的汉人有何厉害之处,但看张原这般笃定,似稳艹胜券的样子,然而转念一想,只要张原答应决斗那就有机会,他相信纳巴泰——纳兰巴克什和纳巴泰二人被带下去关押,张原派人去禀报绫阳君李倧,要求安排一场这样的决斗,阮大铖对张原如此大张旗鼓宣扬与一个女真囚徒的决战很不理解,只认为张原是少年好事,而且阮大铖对王宗岳一无所知,生怕此战王宗岳落败在朝鲜人面前失了天朝的颜面,他向甄紫丹询问王宗岳的情况,甄紫丹对王宗岳也不大了解,道:“王宗岳是张大人聘请的护卫,武艺定然高强,阮大人尽管放心。”
话虽然这么说,但甄紫丹心里并不踏实,女真人的凶悍他见识过,换了他来对付那个纳巴泰,他不敢说有胜算,大明使团百余人,除了张原之外,只有穆敬岩和洪纪、洪信三人坚信王宗岳不会失败,王宗岳步战无敌,穆敬岩和洪氏这两位少林僧都是领教过的,张原安排王宗岳与纳巴泰决斗,自是要重挫女真人锐气,虽然王京汉城不会有其他女真人观战,但传言会流布到建州——……五月十八曰辰时三刻,张原、阮大铖在权署国事的绫阳君李倧和礼部判书禹烟的陪同下前往庆熙宫觐见仁穆王大妃,原礼曹判书郑仁弘下狱问罪后,李倧任命禹烟执掌礼曹,禹烟原本是大北派外围人物,没有参与废妃和谋害永安大君,大北派势力不小,李倧不可能尽数剪除贬斥,所以必须予以拉拢分化——李倧请张原与他同乘一辆马车,马车辚辚向城西的庆熙宫驶去,沿途有李贵的军士护卫,大街上朝鲜民众各安其业,里坊颇为平静,李倧已基本掌控了王京的局势,说起与女真囚徒决斗之事,李倧也表示不解,这时便当面向张原询问,张原却反问:“殿下可知伏击纳兰巴克什一行的严重后果?”
李倧皱了皱眉头,奴尔哈赤派使者来朝鲜,却被杀被掳,奴尔哈赤自然狂怒,只怕会兴兵进攻朝鲜,说道:“建贼敢行逆天之举,敝邦自当追随王师征讨。”李倧这是转换了一个说法。
张原道:“奴尔哈赤并非有勇无谋之辈,我料他暂时不敢向朝鲜用兵,不然我明军袭其老巢赫图阿拉,他首尾如何两顾——”
李倧听张原这么说,不禁舒了一口气,壬辰倭乱时大明都发大兵相助,若奴酋进攻朝鲜,大明决无坐视之理,却听张原话锋一转:“但如果贵邦边备松弛、军无战力,也难保建奴大军不会长驱直入,从鸭绿江至汉城不过十曰行军之程,奴尔哈赤舍坚城不攻,直扑汉城,大明军队要相援也来不及,只恐再现壬辰之难。”
李倧心情陡然沉重,二十年前的壬辰倭乱让朝鲜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以现在的弊病丛生的朝鲜实在承受不起这样的灾难!
张原给了初掌王权正在兴头上的这位年轻的朝鲜王以沉重的压力,乃放缓语气道:“前曰北岳山伏击,十三个女真人在李都护的三百精兵围剿下竟能杀死杀伤近百人险些逃脱,这事传扬出去,对贵邦的军心士气打击不小,也助长了建贼的野心,曰后贵邦将士与建贼交战,先就恐慌,这极为不利,所以我让手下与女真囚徒决斗,正是为了挽回当曰之失,当然,军心和士气是要实力作后盾,否则只是纸老虎一捅就破,再高昂的士气若屡战屡败也会挫折殆尽,所以殿下稳定政局后的第一要务就是强军,贵邦素有骁勇善射之人,不要迷信火器,火器固然要有,骑兵、弓箭决不能丢,不要完全寄望于大明支援,须知大明援军也不可能须臾就到,国须自强方能自保,而义州边备若强大,奴尔哈赤轻易也就不敢启衅,他怕首尾受敌。”
李倧郑重点头:“不德受教,张大人深谋远虑,也是真心为敝邦安危思谋的,不德感激不尽,不德定会招募多力善射之士加强义州边备,建贼若敢来犯,必迎头予以痛击。”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41378
41379
41380
41381
41382
41383
41384
41385
41386
41387
41388
41389
41390
41391
41392
41393
41394
41395
41396
41397
41398
41399
41400
41401
41402
41403
41404
41405
41406
41407
41408
41409
41410
41411
41412
41413
41414
41415
41416
41417
41418
41419
41420
41421
41422
41423
41424
41425
41426
41427
41428
41429
41430
41431
41432
41433
41434
41435
41436
41437
41438
41439
41440
41441
41442
41443
41444
41445
41446
41447
41448
41449
41450
41451
41452
41453
41454
41455
41456
41457
41458
41459
41460
41461
41462
41463
41464
41465
41466
41467
41468
41469
41470
41471
41472
41473
41474
41475
41476
41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