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做法便是榷场与茶马,不是全部用茶叶来换马匹,后人常说宋朝少马,不得不从南方换马。这是不懂行人的说法,南马换回来,有什么作用?不耐寒,跑得不快,没有爆发力,马又瘦又小,缺少冲撞力。这样的马能上战场对抗契丹马与西夏马吗?

    相反的,因为马贵茶践,朝廷不但付出茶叶,还有绢帛与铜钱,可是戎人得钱,全部悉销为器,而宋朝内部缺因为少钱,闹钱荒,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

    实际郑朗对这种政策十分反感。

    不是马换回来结束了,一路上的护送,以后的饲养,还会浪费更多的钱帛。不如不要这个虚名,直接送一些钱帛与茶叶给他们。反正是买安,何必要虚名,使自己伤害更大?

    当然,不是绝对的,从吐蕃人手中换来的高寒地区战马还是管用的,但其他地区的马要之何益?

    但郑朗所做的只是略略减少,不敢断绝。史上南宋宋朝一度中断了茶马贸易,黎州青唐羌逼迫威胁宋朝恢复茶马贸易,聚众扰边,以武力强行要求宋朝互市。西夏也是如此,不管胜负,因为宋朝断绝贸易,百姓反抗之,说食无茶,衣帛贵,结果元昊即便战胜,还是求和。宋朝发明的这种茶马贸易,到明清时还被奉为制西蕃以控北虏之上策,实我秦陇三边之长计。

    郑朗想了好几年都弄不清楚真正的利害关系。

    第二个方法便是直接的赏赐,为什么忧边呢?是因为吃不饱穿不暖,如果吃得饱穿得暖,这些蛮子何必要冒险发动战争呢?

    其实无论是茶马或是赏赐,都是在花钱买安。

    郑朗认为这些蛮子起义都不是正当的起义,便是在于此,朝廷对得起他们,之所以谋反,乃是欲求不满,又看到南方宋朝兵力薄弱,产生的**与野心。

    第二个便是册封制度。

    不但册封,还给予他们高度自治,任他们在各自地盘上胡作非为。

    朝廷也派官员,仅是名义上的代表,实际当家做主的还是各大蛮主与峒主。

    至少在侬智高之前,宋朝看到效果。虽然憋闷一点,也花了不少钱,可南方一直相安无事。宋朝也可以将精力抽出来,防御北方与西方。

    在这种大背景下,赵祯并不希望南方多事。

    那怕郑朗将湘江与潭州说成天上的仙堂,赵祯都不大产生兴趣。

    故郑朗立即答道:“陛下,有备无患,且只有一百个密探,朝廷花费钱帛不多,权当多养一名相公。”

    赵祯摇头一笑,没有再过问。走了几步,又问了另一个疑问:“为什么不派密探去契丹?”

    别人不知道,赵祯却知道郑朗的野心。所以才奇怪,南方一百名间谍,西夏仅是三十六名间谍,契丹一个没有。

    郑朗答道:“陛下,契丹与南方不同,与西夏不同。我朝不派密探进入西夏,西夏也有密探潜入我朝。即便泄露,西夏无可指责,不会因此事而重新开边患。南方更不同,仅是看一看,了解他们的情况,与地形,气候。不做其他任何有恶意的举动,不易泄露,即便泄露,乃是我朝疆域,派兵士过来看一看情况,难道不对吗?契丹虽派了密探,规模不大,也没有多重视。然如今特务营直接由陛下亲自主持,一旦泄露,必会引起契丹强烈的不满。再说天下之势,就是平灭西夏,也很遥远,西夏未平,何必招惹契丹不悦,反让两贼化仇恨为玉帛,联手对抗我朝。因此臣刻意不去惊扰他们。”

    “也是,”赵祯弱弱地说。其实连西夏他渐渐都不想对付,就这样吧,天下太平,多好。

    郑朗下值,张方平又找上门,问道:“那个大比,今年还继续举行?”

    这是郑朗在王则起义之前就上奏的事,赵祯欣然允许,裁兵赵祯始终兴趣不大,财政渐渐转好,兴趣更是不大,但强兵赵祯还是喜欢的。特别是增至六十多万保丁,赵祯也想看一看这些保丁们的表现。

    郑朗点头。

    “行知,你可知道今年的财政?王则谋反,平定后要花费大笔钱去安抚百姓,嘉奖兵士,抚恤牺牲的战士官吏,陛下又举行了一次南郊大祭,今年灾情又花费国家许多钱帛。三司那来那么多钱?”

    “三司还有多少钱?”郑朗忽然来了兴趣。

    “不多了。若是内藏库不厚,明年若有灾,必然见底。”

    “明年不用担心,真不行,再售一次平安监的契股。”郑朗托腮说道。明年还有事呢,又说道:“长痛不如短痛,不大比不增兵,就不能裁兵。军队数量庞大雍肿,战斗力却是很低,国家财政又跟不上来……”

    主要是郑朗琢磨着,他在枢密院时间呆得不会很长了,这些事不安排下去,难道进入中书后,自己强行干涉西府事务?

    “要么,行知,你替我问一问内藏库有多少钱帛?”

    “我是西府相公,怎么好问?”郑朗答道。这才是宋朝制度苦逼的地方,又说道:“陛下不喜敛财,内藏库一旦有财帛,多半喜欢迅速用于百姓或者兵士身上,即便有,也不会有很多。”

    “这个钱是怎么用掉的?”张方平虽然连上两份奏折,还是没有弄清楚。

    郑朗一笑,若自己不努力,宋朝往后去更坏,赵顼登基时达到高峰,那是特例,若正常年份象那样,宋朝就瓦解了。那一年一皇帝死,一皇帝登基的赏赐,这两项费用便是两项惊人的数字,再加上杂七杂八的事务堆集在一起,因此国家一年开支是收入的两倍。开支达到两亿四千万贯,也就是一个百姓均摊一千多人民币。这可是在宋代,不是在科技发达的后世,如何了得。

    笑完后又说道:“安道兄,还有一策。”

    “何策?”

    “我曾粗粗的估算一下,若是将盐茶酒矾各种弊端纠正,盐至少能为国家带来四千万贯的盐利,茶能达到一千万贯以上,酒能达到三千万贯,矾能达到两百万贯。如今盐正常只有八百万贯,酒不足一千五百万贯,茶叶只有四十几万贯,矾也只有几十万贯。相差了近六千万贯,若能搜刮出来,两年下来,国库大丰。”

    张方平一口茶水喷出来,说道:“行知,你想我早死啊。”

    “那有何良策?”

    “有没有象平安监那样的开源之举,真不行,象蔗糖作坊那样,多出几个也行哪。”张方平天天想这个好事。

    郑朗也是无语。不过宋朝的三司,谁担任谁苦逼,最好的便是王尧臣与王拱臣,王尧臣之时,三司很困,国家不打仗了,一系列的纠正,勉强维护过来,略有盈余,这就是政绩。王拱臣之时更好,风调雨顺的数年,于是交给张方平一个好底子。到张方平时,又开始苦逼了。主要是底子还是薄,若是厚,张方平也不会急成这个样子。

    徐徐说道:“君没有看到我在做吗?”

    “做什么?”

    “大比过后,我会联手数人,共同提议裁去部分弱小之兵。免役法释放部分二三四等户,商业更繁荣。更长远的,便是南方,这个很遥远了。但有一条,却不会很远。棉花。”

    “棉花?”

    “樊家与几十户商人联手培育各种作物种籽,改良进化,棉花需水不象稻米那么多,产量又高,北方比南方更适宜种植。一旦大规模的种植,也会增加百姓收入与国家税务。”

    “可粮食怎么办?”

    “向南,还有未来……”郑朗答道。这是无奈,北方粮食产量太低,一亩地产量还不足两石,而南方的圩田经过种子改良后,逼近五石,甚至超过。若是过了岭南,三季,甚至可以达到六七石。北方想要粮食,一是辽东的北大仓,那是不大可能,一是遥远东太平洋彼岸的几种庄稼。靠这个大麦小麦高梁的啥,再挤,也挤不出什么空间。

    一个杂粮使清朝养活四亿人口,若这个人口数量出现在宋朝,唐朝,汉朝,那将是一场巨大无比的灾难,到处能人吃人。还有一样,新技术,让他将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没有这个本事,可所传授的知识,有可能接近十九世纪中叶的科学理论,某些方面还超过了。新技术一旦发展起来,休说四亿人,十亿八亿人也不存在问题。这是他胡思乱想的,整个地球,此时有没有四五亿人,还是一个巨大的问号呢。

    又说道:“安道兄,我已在考虑,在规划,勿用担心。但得慢慢来,心急吃不得热豆腐的。也不能急,就象盐茶酒矾,君看不到它的弊端?为什么不敢提?”

    “是啊。”张方平叹息一声。但在心中,对郑朗很尊重,这种慎重的态度,特别让他佩服。而这种慎重的态度,在君子党身上,没看到一人有过。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41128 141129 141130 141131 141132 141133 141134 141135 141136 141137 141138 141139 141140 141141 141142 141143 141144 141145 141146 141147 141148 141149 141150 141151 141152 141153 141154 141155 141156 141157 141158 141159 141160 141161 141162 141163 141164 141165 141166 141167 141168 141169 141170 141171 141172 141173 141174 141175 141176 141177 141178 141179 141180 141181 141182 141183 141184 141185 141186 141187 141188 141189 141190 141191 141192 141193 141194 141195 141196 141197 141198 141199 141200 141201 141202 141203 141204 141205 141206 141207 141208 141209 141210 141211 141212 141213 141214 141215 141216 141217 141218 141219 141220 141221 141222 141223 141224 141225 141226 14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