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宋朝大臣都象陈珙这样,该多好啊。但一会儿,他们这种希望破灭,又将张立、乾佑与节度推官陈辅尧推上来,三人皆不降,破口大骂,说侬智高辜负宋恩,谋反必死。俺们大宋兵多将广,有郑朗为相,有狄青、张亢等名将,你们想谋反,必死无疑。侬智高气急败坏,将三人推出去斩首,三人仍然骂个不停,临刑就义。

    还有其他几位官员,李肃、武吉、武缘令梅微之、支使苏从,四人与黄师宓有旧,这也反应出黄氏兄弟的能量,黄师宓替侬智高劝说,四人没有陈珙那么无耻,可贪生怕死之下,仅缄默而己。于是黄师宓替四人求情,没有杀死。城中反抗的宋朝杂牌官兵也有近千人死于此役。

    侬智高开始清点邕州物资,又得到大量武器盔甲,给其部下装备,杂牌军终于有了一点正规军的样子,再论功行赏,然后大军东向,五月初一邕州城破后第八天,叛军到达横州城下。

    ……听闻邕州有围,孔宗旦心中焦急,可是横州太小了,仅有几十名相关的衙役、壮丁,于是急召土兵准备援助,土兵还没有召集到,传来邕州城破的消息。

    孔宗旦叹息道:“陈珙误朝廷,误邕州,误我也。”

    早劝陈珙戒备,不听,才导致这场祸事发生。

    他手下的一个门客劝道:“司户,朝廷对你无恩,弃横州逃跑吧。”

    邕州好歹还有一个高大的城墙,但是横州连一个城墙也没有,邕州好歹还能组织一两千名土兵,横州连几百名土兵都无法组织,邕州城好歹还有大量武器盔甲物资,横州城一样也没有。邕州破了,横州根本守不住。

    孔宗旦摇头,说道:“我有官守,不能离去。”

    “司户,非你的错误,侬贼谋反,数州官员皆不知道,只有你发言提醒,对得起朝廷了。”那名谦客仍然在劝道。他说得也有理,孔宗旦自幼家贫,考取进士后,为报效朝廷,打压贪官污吏,虽做得过火,也是想宋朝变得更好,却被发配到邕州做了司户,即便如此,孔宗旦在邕州颇有政绩,见北效苏卢一带常遭水患,调集民工,在心圩江上游峙坡与丁坡之间,用了四年时间修建铜鼓陂水利工程,解决了当地百姓灌溉问题,又使许多百姓免遭水患,旱涝保收。为感谢孔宗旦,苏卢两寨百姓建立庙宇以作纪念。

    对得起朝廷了。

    孔宗旦摇头:“我是宋朝的官员啊,怎能贪生畏死呢?孔大子,你保护我的家人去桂州吧,顺便替我代一封信给朝廷,侬贼势大,朝廷不可小视。”

    说着写了一封信,然后让老仆将家人送出横州。

    送至城外,车驾越行越远,孔宗旦依然象标枪一样站立着。

    五月风热,北方也许才稍稍变得炎热,横州的风却是酷热无比,吹在他脸上,仿佛吹来一团烈火。

    在风声中,孔宗旦仿佛嗅到风将家乡的气息传来,有山东那些高梁的味道,有京城全城吆喝声,有慈母的叮咛声,一幕幕往事浮上心头,仿佛看到了自己童年时饥一顿饱一顿的时光,仿佛看到自己名列殿试榜上的风光,仿佛看到自己为官员报效朝廷的雄心壮志。还有慈母瘦弱而又高大的身影,许多百姓期盼的眼神,黄河东去的浪花声……孔宗旦就这样站着,天地处传来大团大团的嘈声,这是一群群魔鬼从地狱里逃了出来,危害人间。然而孔宗旦身体动都不动一下,那一刻间,与越来越近的魔影相比,仿佛天地间所有光明集于他一身……风声更烈,声音呜咽,悲怆的声音却越来越高亢,最后形成一个主调,那就是正义,那就叫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银,威武不能屈!

    五月初八,叛贼再夺横州,宗旦被贼执,但是这条山东大汉始终不屈,大声骂贼,遂被贼杀害。
------------

六百四十章 首相之泪

    有光的一面,就有暗的一面,有好的一面,就有坏的一面。

    相比于孔宗旦的壮烈,横州知州张仲回与押监王曰用表现十分懦弱了,得知侬智高大军前来,二人立即弃城而逃。事后朝廷也不怪,无法守,要兵无兵,要粮无粮,要墙无墙,即便狄青前去,也守不下横州这座小城。

    侬智高始改天南国为大南国,号仁惠皇帝,大赦境内,册封百官。然后兵锋再次延伸,进入贵州,知州李琚弃城而逃,入龚州,知州张序弃城,入藤州,知州李植弃城。入梧州,知州江镃弃城。不过岭南再次出现壮烈的一幕。叛军兵力到达封州,封州更小,还没有横州面积大,更不用说有城墙了。而且因为在岭南的腹心处,离广州近,老百姓从不知兵事。有人劝知州曹觐象其他知州一样,赶忙逃跑吧。

    曹觐正色喝道:“我乃国家守臣,贼至,有死而己,敢言避贼者斩!”

    遂召兵士,很可怜,仅召集了一百来兵士,还不是正规士兵,皆是土兵,根本没有任何战斗经验,而侬智高手下已经达到数万人之众!就是这么大的悬差,知州不避死,手下更不避死。

    都监陈晔引一百余乡丁、弓手迎击,是鸡蛋往石头上碰,一百人根本不可能战胜几万人,一战而败,兵将败走,曹觐被执,不屈而骂。侬智高有些心寒了,除了陈珙外,一路行来,自横山寨开始,寨主张曰新,邕州巡检高士安,同巡检吴香战死。张立等人不屈而死,其他诸官或逃走,但几乎无任何官员投降。

    所以侬智高想令曹觐屈服,派人反复招降,且说,从我,得美官,付汝兵柄,以女妻汝。

    曹觐不拜降,且骂道:“人臣惟北面拜天子,我岂从尔等而苟生耶!速速将我杀死吧。”

    侬智高犹惜不杀,将他关在船里,曹觐拒食求死,又将怀里的印章授其从卒,说,我要死了,你若能有生机,请将它献给朝廷。

    见其不屈,侬智高害之,至死骂贼声不绝,投其尸于江,时才年三十五岁。

    再入康州,康州知州是赵师旦,乃是赵稹的侄子,以荫补得官。也许正统的士大夫会对这样的官员讥讽嘲笑,但就是他,再次绽放出宋朝一些官员壮烈的风采。

    叛贼既破邕州,顺郁水而东下,赵师旦派人刺探贼势,探子回来禀报说:“贼势太大了,诸州守臣皆弃城逃走。”

    赵师旦喝道:“你也想我做这种贪生怕死的官员?”

    斥候不敢言。

    乃大索境内,得到侬智高的谍者三人,全部斩首。开始征兵,康州稍大一点,还有一个城墙,让他征得三百乡兵,比曹觐条件要好一点。贼兵前锋已至,赵师旦开城门出战,杀数十人,曰暮,贼兵稍去。

    赵师旦返回城中,对妻子说道:“明曰贼兵主力会到达康州,我手中兵力太少,必不敌之,但我身为朝廷命官,不能逃跑。可你们不同,你们仅是我的家人,留下来是死,无益也。”

    将州印交给妻子,让妻子带着儿子隐藏起来。

    又召部下殿直马贵与兵士吃晚饭,马贵与将士害怕,吃不下去,唯赵师旦与平时一样,饱食之。入夜,马贵等人卧不安席,赵师旦即睡,大鼾。第二天,侬智高主力到达,对康州发起进攻。虽有城墙,然城墙太矮小了,险象环生。有人劝赵师旦回避,赵师旦说道:“战死与戳死有何区别?”

    只求死!

    于是三百多将士一起高呼:“愿为国家死。”

    至城破,无一兵一卒逃亡,全部壮烈牺牲。城上箭矢尽,赵师旦与马贵退还,据党而坐,侬智高麾兵鼓噪而入,赵师旦大骂道:“饿镣,朝廷有什么对不起你的地方,乃敢反耶?天子发一校兵,汝无遗类矣。”

    侬智高大怒。

    他最怕的就是有人说这件事,宋朝对他们父子不薄,不但从未征加任何税赋,而且扶持其父上位,平时偶尔还有一些赏赐。谋反乃是其野心,没有任何大义可言。想了大半天,还是黄氏兄弟替他想出一条理由,今天既得罪交趾,中国又不纳我,无所自容,止有反耳。

    但这条理由不能认真分析的,除了不懂的人能被蛊惑外,稍懂一些内幕的人,便站不住脚。一旦让赵师旦将真相揭穿,手下将士必然人心涣散,于是立将赵师旦与马贵杀害。

    再入端州,知州丁宝臣弃城逃走。然而丁宝臣乃是宋朝有名的文人,与许多士大夫交好,其死后欧阳修与王安石作宝臣墓碑,多胡乱篡改史实,称宝臣曾出战,有所斩捕,不胜后乃去。为此,郑朗与欧阳修发生了争执,但那是以后的事了。

    拿下端州,前面就是广州。兵至两天前,多有告急者,但摊上了一个胡涂知州,仲简以为妄言,不对告急者赏功,反将告急者押往大牢,又下令道:“有言贼至者斩。”

    不相信,五月初一侬智高夺邕州城,才不到五月二十,侬智高叛军怎么进军到端州?乃贼至,始令百姓入城,广州非是其他州府,有百姓十几万户,这些百姓多分散在各县郊区。一下子带着大量行李蜂拥而来,即便广州城有数道城门,也急纳不得。为了躲避贼害,民争先入城,以金贝贿赂守门兵士求入,相互践踏死者不计其数。

    对此郑朗原先也不大注意,岭南在宋朝,几乎成了一个隔绝的世界。直到临近准备用兵时,郑朗才想了起来。但那时调动已晚,并且仲简虽不好,在守卫广州城时有功,不象其他官员,闻风而逃。一旦广州城落入侬智高手中时,损失就会更严重了。

    因此,明知仲简做得不好,但没有动弹他。

    贼兵到达,许多百姓不得入城,于是一起附贼,贼势益张。

    ……侬智高谋反之时,朝廷正在商议制乐。

    若在后世,音乐仅是一种艺术,但在这时代姓质截然不同,几乎与礼位置对等,然而五代更替,许多乐器尺寸,音律高低多有变化,不能统一,赵祯在皇祐元年下诏,曾让诸臣商议。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70124 170125 170126 170127 170128 170129 170130 170131 170132 170133 170134 170135 170136 170137 170138 170139 170140 170141 170142 170143 170144 170145 170146 170147 170148 170149 170150 170151 170152 170153 170154 170155 170156 170157 170158 170159 170160 170161 170162 170163 170164 170165 170166 170167 170168 170169 170170 170171 170172 170173 170174 170175 170176 170177 170178 170179 170180 170181 170182 170183 170184 170185 170186 170187 170188 170189 170190 170191 170192 170193 170194 170195 170196 170197 170198 170199 170200 170201 170202 170203 170204 170205 170206 170207 170208 170209 170210 170211 170212 170213 170214 170215 170216 170217 170218 170219 170220 170221 170222 17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