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百七十二章 太子(二)
高遵裕不知道内幕,以为还是善意,从容地说:“君实,王妃听皇后说皇上看候爷渐渐长大,又因为身份不便,教育不力,想让公主殿下带着他,去郓州,跟郑相公身后学习一段时间。”
这个比较容易理解的,赵念奴事过去很久,许多大臣已经全部淡忘。
但多少听闻皇上喜欢宫中那个小外孙,这个无所谓,自古以来传位传子传弟传侄,没有听说过传给外孙子的。
皇上岁数也渐渐高了,好不容易一家三代,喜欢也合乎情理。
赵念奴带着儿子下去,除非赵念奴赖在郓州不走,否则大臣也不会刻意去找麻烦。
但司马光知道内情啊,实际不是,郑朗久无子,在下面有功,几个娘娘年渐高,时常多病,这是皇上对郑朗的补偿。比较人道的做法。
知道了,司马光也不会说出来的。
然而自高遵裕吐出候爷二字,司马光就警惕地看着高遵裕。
高遵裕被他看得莫明其妙,难道说错了吗?司马光看到他的表情,一颗心才定下来。当年的事过也早过去了,现在揭开,作用很小。就算揭开,当事人不承认,又能怎的。也许宫中那位反成了画蛇脚之举。
可揭开了,以郑朗的姓格,就算不否认,多半是默认。也许还能替朝廷做做事,相位却休想了。
高滔滔知道,郑朗也说过,还做过评价,说此女多智,颇似章献太后刘娥。
看高遵裕的表情,这个高滔滔也没有说出内情。司马光继续呷茶。
高遵裕心中奇怪,不知道刚才为什么司马光眼神有那么大反应,没有想明白,只好继续说正事,道:“君实,公主殿下去郓州,托郑相公教育孩子,终有一些避嫌之处,因此王妃想恳请皇后,让大世子一道陪公主殿下去郓州。”
说完,也开始喝茶。
这下子诚意总该足了吧,不但诚意足,几乎快要到低三下四的地步。再不识相,那就无药可医了。
他想错了,若没有那件隐蔽的事,他所说的根本不起作用。如今郑朗的思想境界,早超出权利地位这一步,若不是为了做事,权利对于郑朗只是一个累赘。
不过司马光真的心动。
高遵裕不知道内情,就不知道这句话的含义。这是宫中那个小王妃进一步示好,等于默认郑朗与赵念奴这层关系。若是默认,对郑朗反而有利。毕竟功劳太大,若没有一个缺被抓在手掌心,未必以后人主有现在的皇上肚量大,反而不会重用。有了缺在手中抓住,就敢再次重用。只要不过份昏庸,谁放着老师这个人才不用?
呷着茶,说道:“高库使,让我想一想吧。”
“好,”高遵裕心中大喜,只要不反对,此行就是有功。匆匆告辞,不敢高调的。司马光是言臣,还有一个御史台呢。
司马光继续在喝茶,脑海里转着许多念头。
庞籍一去,富弼在家中守孝,对老师很不利。
原因就是老师不在两府,若重新回到两府,以老师的声望,会比皇祐时更能权掌天下。权利事小,对权利是什么想法,连司马光自己也不大清楚,老师却可以带着自己等人做大事了。
这个大事非是治河,而是对整个宋朝制度进行改良。
司马光自己上的七札其实多就是针对制度的。
制度改良得当,再加这些年国家的发展,全国的大修水利,一个更加繁荣的王朝必然到来。那时,包括自己在内,都是这个王朝的缔造者。不但拥有权利,还会享誉史册!
并且这些天,他与一些大臣交谈,看似老师没有实力,实际实力不可小视,例如王畴,一提起老师就恨恨不止。恨老师对名利太淡泊,淡泊是好事,但要为国家想一想,替国家将这个担子挑起来。而不是一味在下面折腾。
这是爱到极点的恨。
老师不在两府,否则所有温和的大臣将会全部聚集在老师门下。
自己与王安石等人相助,什么样的大事做不出来?
想到这里,他气得想去西北,让狄青不要退兵,将那群王八蛋一起卡嚓了。若没有西夏,那有山洞那回事。
又不敢写信给郑朗,知道郑朗对赵祯的私人感情。是好事,可一旦写了,就是找骂的。
但又不敢同意,他是郑朗的学生,一旦同意,等于郑朗主动地也参与到这件事中来。况且自范祥因十一封奏折导致被贬,包拯进谏没有下文后,各个官员也不想自找这个没趣。一旦自己进谏,会产生什么样的连锁反应?
这就是他与王安石的区别。司马光重权利与利益的分配,淡视了效果。王安石重效果,淡视了权利与利益的分配。若没有郑朗再三调教,两人必走向一条相反的道路,分岐越来越大。
然后又想,宫中那位如何说服皇上。
其实能让赵顼陪赵念奴去郓州,已经在放出一个信号。没有那么容易的。
高遵裕回去复命。
高滔滔仔细地询问了经过,包括司马光的表情反应。听完后哑然失笑。
“滔滔,你笑什么?”
“还真是一个实诚君子啊,”高滔滔没头没脑地说了一句。
她也没有想过郑朗要认儿子,就算郑朗不顾这个国家,认儿子也没有那么容易的,家中的妻妾怎么处理?这段真相迟早要公开,但不是在这时公开,而是在他致仕之后,一起老了,那时候公开,对郑朗纵然有影响,对其家人与国家没有什么影响了。再说过了那么久后,说不定还能在诸言臣一番争议之后,在民间还能被传为美谈呢。
“伯父,你做得很好,但以后勿务要低调,不然会惹来陛下不快。”
“我知道。”
“你下去吧。”高遵裕下去,高滔滔找到曹皇后,再三的央请。
曹皇后没有同意,其实自嘉祐元年,赵祯说她要害他,若不发生后来的事,赵祯清醒过来,尴尬之下,会暖一暖两人生疏的关系。然而曹皇后在太监挑唆下,要将权利从两府大臣手中收回。
这也罢了,偏偏六塔河决堤后,大臣为转移视线,惹出轰轰烈烈的皇储案与狄青案,就是没有郑朗,赵祯在心中也隐隐对文彦博略有不满。当然,真相赵祯也是过了很久后才明白的。因此赵祯一直对富弼十分重视,包括对庞籍同样重视万分,但文彦博贬放后几乎不过问。
两者联系起来,赵祯对曹皇后更加生疏。
在后宫中生存很困难的。曹皇后运气算是好的,有一个实力雄厚的娘家,赵顼比较讲良心,否则换一换,以她的智商,晚年会很凄凉。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02707
102708
102709
102710
102711
102712
102713
102714
102715
102716
102717
102718
102719
102720
102721
102722
102723
102724
102725
102726
102727
102728
102729
102730
102731
102732
102733
102734
102735
102736
102737
102738
102739
102740
102741
102742
102743
102744
102745
102746
102747
102748
102749
102750
102751
102752
102753
102754
102755
102756
102757
102758
102759
102760
102761
102762
102763
102764
102765
102766
102767
102768
102769
102770
102771
102772
102773
102774
102775
102776
102777
102778
102779
102780
102781
102782
102783
102784
102785
102786
102787
102788
102789
102790
102791
102792
102793
102794
102795
102796
102797
102798
102799
102800
102801
102802
102803
102804
102805
102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