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因为经济问题,一些部族与西夏统治者产生尖锐的矛盾,抵消了西夏这些年来的统治成果。还有以前因为战俘问题,西夏认为他们与宋朝眉来眼去,有意地打压一些部族,造成了更多的矛盾。大多数部族闻听后观望,但有些部族因为西夏的剥削与打压,或者有其他的想法,闻听宋军到来,立即举兵响应。在这些部族战士支援下,种朴在瓮城边上渐渐将败势稳住。

    除夕夜,两军仍然在血战。

    一直到天明,种朴的部下剩下的兵力不足一半了,郭成率中军赶到。这时,更多的部族从远方带着壮士,来到凉州城外,同时章楶也接到消息,大军渡过黄河,向卓啰城发起进攻,牵制着西夏的兵力。

    下午时分,凉州守兵看到大势已去,弃城逃亡。

    郭成再次分兵守城,率领大军出了凉州城,冲向济桑城。

    当天晚上,将济桑城拿下。

    初二,前线卓啰城西夏守兵闻听后方全部失守,再加上卓啰城本身渐渐不支,弃城从小道逃向零波山。

    四天时间,凉甘二州收复,章楶又让郭成率一支劲旅,匆匆西上,支援王光祖。然后将大捷消息,用快马向京城通知。

    消息初六就到达京城。

    这时,宋朝君臣正在皇宫宴请契丹使者。

    辽兴宗与辽道宗父子对宋朝不恶,虽然勒索了两回,让赵顼气愤不已。但谁让宋朝软弱呢,人善了要被他人欺负了,国家软弱了,他国怎能不想来吃上一口。当然,宋朝若有吞并西夏趋向,那么就不好说了。

    宋朝主动给粮食种子,还有从倭奴国引进的水稻,在宋朝派出农民帮助下,也种植成功了,可能倭奴国稻种此时还十分落后,可能种籽还没有进化,产量并不高,一亩地收成仅有一百来斤。不过慢慢进化之后,产量会进一步提高。就是这一百来斤的产量,已经让契丹君臣开心万分了,北方天气寒冷,不宜种植粮食,只要能种植,地广人稀,产量虽低,可是辽东有多少黑土地啊。

    还有宋朝那种更高产更耐旱的作物呢。

    因此这次派出使者,带来了大量礼物,以表谢意。

    其实就是杂粮,也没有那么高的产量,那是长势最好的几块地收成。一旦推广,肥料跟不上来,种植方法不当,产量会进一步下跌。若是粗犷式的广种薄收,产量会不及一半之数。并且天气因素、虫害、瘟病、土壤等等因素,会使产量进一步下降。这也是郑朗不满的原因。

    不过想让郑朗满意,大约在郑朗在世的时候是不可能了,后世产量高,甚至出现一亩红薯产量达到三千公斤的高产,那是有多种因素的,一是化肥,二是种籽,甚至出现了转基因,现在这两样皆不可能出现。

    这是他的想法,他人却不会这样想。

    郑朗对照的是前世,他人对照的是现在,现在北方夏天种植的是粟,是豆。豆产量更低,而且对水源要求更高。粟产量也不高,并且现在脱壳技术落后,粟米里一半是粟壳,特难吃,若让百姓选,宁肯天天吃红薯,也不愿意天天吃粟米。事实在水稻未普及之前,隋唐时高档的主食非是粟,第一是米,第二是豆。就算一亩地玉米收成不足两百斤,红薯不足五百斤,对现在这个时代来说,也是一个了不起的贡献。

    赵顼对契丹反感,特别是熙宁七年大旱契丹的敲诈,让他心中怒火万丈,但也知道轻重。一旦正式收复西夏,全国精锐尽出,虽然北方驻扎着许多禁兵,可是精兵勇将多在西北。一旦契丹动用了十几万军队围魏救赵,不要说苟和派,就是郑朗也不大放心。

    宋朝伐夏,必须在灭夏之前,将契丹稳住,就算是灭了西夏,想要治理,最少得一年时间,这一年多时间内,契丹若出兵,对宋朝皆不利。因此赵顼在殿上,大叙兄弟之情,友邦之情。

    气氛相当地好。

    就在这时,太监悄悄地在赵顼耳边低语了几句。

    赵顼面露喜色,不敢说,甚至为了隐瞒消息,以免惊动契丹,大捷消息都不能见于报纸。宴散后,赵顼将重臣留下。

    契丹使者与其他大臣散去,赵顼说道:“诸卿,凉甘二州拿下了。”

    知道真相的人不多,御史满中行闻之愕然:“这么快?”

    前几天宋军还在兰州与西夏僵持,怎么就拿下了凉甘二州。况且凉州非是别的城池,城墙高大坚固,甚至还设有瓮城,仅凭一个凉州就能将宋朝阻挡一个月时间以上。

    章惇道:“非是兰州方向宋军得功,而是之前章楶暗派郭成与王光祖自大斗拔谷潜行到凉州后方。”

    原来若说大斗拔谷,也许有大臣不知道它在哪里,但这次宋朝风波闹得很大,多数大臣皆对西北投以观注。听到这四个字,许多人倒吸了一口冷气。

    满中行喃喃道:“我们大宋军队这么强大啊。”

    郑朗心中冷笑,就是此时的宋军,也不及汉唐时强大,只能说是比真宗仁宗朝的宋军好一点。之所以顺利拿下甘凉二州,乃是集中了章楶诸人的智慧,还有郑朗以前利用金手指数番大捷所积累起来的士气与信心,准备充分,武器更先进,将领任用得当,以及郑朗几十年的谋划,若是对象是幽云十六州,就不会那么顺利了。

    当然,这一条不必要说。

    总体现在宋朝苟和派还是略占上风,没有信心,就不敢收复幽云十六州,但对幽云十六州,又那么渴望。难道非要与女真人联手收复幽云十六州吗?十之**又会悲催。

    但郑朗也长松了一口气。大斗拔谷对于古代人来说,是一道天堑,但因为有大雪山(祁连山)与癿六岭(东祁连山,也就是冷龙岭)的隔阻,现在人不得不将大斗拔谷当成两地来往的重要通道。计划是章楶制订的,反馈到朝廷,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郑朗也同意了。可是整个行军过程里充满了许多不确定姓。

    如果运气不好,遇到那种特发姓的灾难天气,宋军都有可能在这个谷道里全军覆没。当然,成功了,效果无比的显著。

    新年来临之时,郑朗也知道宋军开始出发,一直在为这一行数万军队担忧。直到捷报传出,他一颗心才放了下来。

    留下的都是精英。

    到了图穷匕现之时,都明白了朝廷的战略企图,敢情宋军在三路陈兵列阵,皆是一个幌子,真正目标乃是河西走廊四州,斩断西夏右臂。

    还有人也明白了郑朗为什么说辞去相位。

    拿下河西走廊,西夏又因梁氏囚禁皇上怨声载道,经济上又出现了大麻烦,宋朝能不收复西夏吗?只要收复西夏,必然郑朗领军,得到西夏,郑朗功盖于世,还能再回到东府为宰相么?

    多数大臣又高兴又惆怅。

    张璪看着殿外一株腊梅迎着寒风绽放,喃喃道:“郑公,乃是腊梅啊。”

    他是想拍郑朗的马屁,宋朝如今经济变好了,再加上各种杂粮的出现,文治上无几朝能过之,差的就是武功。若灭掉西夏,没有西夏与吐蕃的牵制,就算得不到幽云十六州,宋朝也能与契丹平起平坐,甚至不高兴了,可以直接拒绝屈辱的岁纳。那么虽不及开元盛世时武功强大,但最少在武功上逊色于汉武,文治上却高过汉武,甚至高过于文景之治,武功上也高过文景。这还不能算是盛世来临吗?

    但盛世到来,郑朗却要辞职回家了。

    这种品德无疑就象这株腊梅一样,百雪侵残之时,独迎风绽放,为这寒冷的冬天增加一份香气,百花绽放的春天,腊梅却无声无息的开始凋谢。

    是好心,王安石却狠瞪了他一眼。

    不能想的,一想这句话容易引起误会,尽管张璪是好心。

    郑朗道:“介甫,无妨,但真正是腊梅的非是老夫,而是在前线抛头颅洒热血的将士。”

    宋军无比迅速地夺下甘凉二州,宋朝君臣欢天喜地,然而西夏那边,几乎所有得到消息的人全部呆若木鸡。但这仅是第一步,不过在目标未暴露之前,宋朝开始扯皮了。
------------

九百十八章 扯皮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47895 147896 147897 147898 147899 147900 147901 147902 147903 147904 147905 147906 147907 147908 147909 147910 147911 147912 147913 147914 147915 147916 147917 147918 147919 147920 147921 147922 147923 147924 147925 147926 147927 147928 147929 147930 147931 147932 147933 147934 147935 147936 147937 147938 147939 147940 147941 147942 147943 147944 147945 147946 147947 147948 147949 147950 147951 147952 147953 147954 147955 147956 147957 147958 147959 147960 147961 147962 147963 147964 147965 147966 147967 147968 147969 147970 147971 147972 147973 147974 147975 147976 147977 147978 147979 147980 147981 147982 147983 147984 147985 147986 147987 147988 147989 147990 147991 147992 147993 147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