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比较有把握的。

    “但不仅游说他前来,我还有一个条件,以后大家相处,只能争辨,不能争执,包括以后进入朝堂为官,省得丢人现眼。”

    “郑解元,我知道,要尊重,听你的话。”

    “不是听我的话,是互相交流,不要吵闹,但不是让你办到,而且让他家那个三子前来郑州,还要同时也答应这个条件,这才是最难的地方。若你做不到,依然回去。”

    俩人相处,多半是王安石会吵起来,可这个司马光同样不是一个好惹的主,阴阳怪气的,一手手施展出来,厉害无比,让人防不胜防。

    小石子想了一会儿,听说过,这个少年似乎从小就聪明,就不知道郑朗如此慎重有何用意,但大约自己还是能办到的,说道:“让我试一试。”

    然后说走就走,十分急迫。得将这件事办好了,不然心中始终是十五个水桶,七上八下的。

    看他风风火火的样子,郑朗也在揉脑袋,这一刻,他终于体会到刘处某些时候的心情了。
------------

第一百七十章 走钢丝(上)

    王安石走了,还留下许多事要郑朗收拾,先派人到京城寻找王益。很古怪,王益没有留下一封信就走了。郑朗听说后,开始不解,难道王益家子女多,不在乎这个儿子?后来终于会意,敢情好,儿子赖上自己,老子在后面装聋作哑。

    郑朗想明白后,心情更郁闷。

    不过很快让他高兴的事到来,千盼万盼,将大神盼来。范宽被小皇帝召到京城,授了官职。实行伟大清高的风范,也要外在的生活支撑,所以孔夫子虽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之议也!但也说易安于富贵难守于贫贱。

    若吃都吃不饱,连小石子也要去摘人家的瓜卵子,如何去守德?

    知曰所以能清高,是有充足的香客香火钱,能满足供给,维持生活。

    因此,范宽就这样被召进了富贵乡里。小皇帝还是不错的,给他立授了一个小散官,亦无不可,毕竟要替两位太后画像的,又不象郑家子,马上科考,就有了政治前途。

    太监又带着他看了看皇宫,需要范宽熟悉一下宫殿,这才能在画像画背景,呆了十几天后,送到了郑州。同时也说明了绘画艺术如今的地位。为什么是范宽迁就郑朗,而不是郑朗迁就范宽呢?

    也没有人说不好。

    但郑朗很高兴,远远的迎了上去,恭敬的施了一个大礼:“见过范翁。”

    “不敢当,”范宽从御驾马车上跳下来,连忙扶着他。京城没有多少老百姓听过范宽的大名,关中却有许多老百姓听过郑朗的大名。范老夫子同样听闻过。

    郑朗如此恭敬的态度,还是很让他欢喜的。虽然早就听说郑家子姓格温润,以前未见过,这幅长轴有可能一画就是几个月,若不象传闻中那般,怎么办?

    悬着的心,随着郑朗这个大礼,终于落到实处。

    郑朗也看着他,六十多岁了,头发花白,一缕长髯,面容倒很清瘦。知道他还能活上一段时间,不过若不是自己提议,这个大神也只能一辈子埋没下去,直到死后才渐渐扬名。

    再参见随行的太监,将他们迎到屋子里,寒喧了几句。送范宽前来的太监态度同样很恭敬。阎文应都惹不起了,更是咱惹不起的。别的不说,自从郑家子走后,小皇帝最少问过十次,郑家子在郑州如何了。

    看到宫里的大太监对郑朗如此小心的说话,范宽一颗落下的心,再度悬了起来。郑朗没有傲气,别当真,虽然小皇帝给了面子,自己如果傲慢,惹起众怒,小皇帝同样保不了自己。

    比如郭皇后……给了赏钱,又很客气地将太监与亲卫送走,只留下范宽与他的妻子。但不是住在郑家的,郑州官府出了资,在郑家附近盖了一栋房屋,让范宽暂时安顿。毕竟是替两位太后作画像,在这时代,同样是一件大事,这点花费不算什么。

    官府在盖,郑家同时也在盖,两位未来的大拿十有**会到来,虽说是少年人,后院之中还有四儿与江杏儿,多有不便,因此就着原来的后院,又盖了几间房屋。

    本来郑家在村口处略有些孤单,但几个月后,似乎形成一个新的小村落。

    带着范宽夫妻到了临时的新居,坐下来商议如何合作绘画这幅长轴,顺便沾一下光,郑朗向他交流询问绘画心得。

    郑朗已经开始在动笔了。毕竟不象范宽,人家是职业画家,自己不行,还要将主要精力放在明年省试上。长轴一共分成十二幅小图,两位太后各六幅,不是九,九是阳刚极数,六才是阴爻极数。这样分配很不公平,老太太一生六幅图是画不完的。倒是李宸妃六幅图也多了,能找出什么事迹来?

    这种情感也表现在绘画上。

    老太太的六幅图,画得唯妙唯肖,离开四川,背景要范宽来画了,画四川的大山大水。到了京城卖艺,不是有意彰显老太太出身寒微,而是一种夸奖。看看人家出身就这么低微,却取得了让许多须眉羞愧的成就。其实老太太数次穿兖服拜祭太庙也是这个意思。我一生的做为,当得起这身兖服。

    在张耆家中苦读,这是老太太成长的最关健一个步,若没有这十几年的苦读,老太太很有可能泯然众人矣。与宋真宗在宫中摆酒,悄悄庆祝加冕皇后。这事儿一直让老太太很郁闷,不过比起小皇帝身边的那个皇后,她要幸运得多。

    指导小皇帝读书,边上还站着几个大儒,不过大儒需隔着帘子的。然后是早朝,下面诸多官员,这个不难,许多大佬郑朗已经认识了,就是工作量很大。老太太坐在帘后,看着眼前的许多奏折,双眉紧锁,考虑着国事。

    但轮到李宸妃,郑朗怎么画也没有画好。

    不能马虎了事,否则这些君子党们又要做文章了,并且这些君子党大半对老太太没有多大好感。

    谈了一会儿,给了郑朗很多启迪。看了看天色,说道:“范翁,你看此处可习惯否?”

    “郑解元,在此我倒是很习惯,与家乡相比,就是山少了些,多了一些田园气息。只有在京城里……”

    “京城里怎么了?”

    “富贵有了,可是觉得很不舒服,”范宽说到这里,不由的摇头,陛下对他十分恩宠,在京城赐了府邸,还赏了大量钱帛,画院里带了一个散官职,每月不做事都能领到一些薪酬。按理说这种生活是自己梦寐以求的,可不知哪里出了差错,似乎活得很压抑。

    两人研究了一下,最后郑朗说了出来:“范翁,你呆在终南山,生活清贫,可是自由自在,在京城里领了陛下的恩情与薪酬,必须要对陛下付责任,至少要完成陛下偶尔下达的差事,有了束缚。”

    “对,正是束缚。”说中了范宽的内心,范宽激动的拍了一下桌子。

    “鱼与熊掌只能取一,二者不可兼得。”

    又说中范宽的内心,在关中过着无拘无束的生活固然是好,但在京城似乎也不错,衣食无忧,京城的繁华也让一家人很开心。不知如何选择,问:“若是让解元选,如何作选?”

    “既来之,则安之,想得多,反而不美。”

    “倒也是。”

    然后送郑朗出门,回头对自己婆娘说道:“此子果然很聪慧。”

    “那还用说?”

    不过范宽还心存一些顾虑的,毕竟两者地位差距太大,这种差距看是看不见,真正郑朗说起来仅是一个举人,一个举人想让范宽低头是不可能的。可能实实在在的感觉到。

    但交往的时间长了,才知道郑朗对他的尊敬是发自内心,并且知道他喜欢酒,人还没有来,就从郑州城买来了几十坛最好的佳酿储放起来。而且郑朗的温润也让人喜欢。

    这让范宽很开心,甚至还将自己珍藏的十几幅画送给了郑朗。郑朗看到这十几幅,其中还有一幅居然是范宽的成名作《雪山萧夜图》。他开心了,郑朗更开心了。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60784 60785 60786 60787 60788 60789 60790 60791 60792 60793 60794 60795 60796 60797 60798 60799 60800 60801 60802 60803 60804 60805 60806 60807 60808 60809 60810 60811 60812 60813 60814 60815 60816 60817 60818 60819 60820 60821 60822 60823 60824 60825 60826 60827 60828 60829 60830 60831 60832 60833 60834 60835 60836 60837 60838 60839 60840 60841 60842 60843 60844 60845 60846 60847 60848 60849 60850 60851 60852 60853 60854 60855 60856 60857 60858 60859 60860 60861 60862 60863 60864 60865 60866 60867 60868 60869 60870 60871 60872 60873 60874 60875 60876 60877 60878 60879 60880 60881 60882 60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