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好,”富弼握了握拳头,几个月前被一些和尚们“敲诈勒索”,让他至今耿耿于怀。
一会儿,武林山就到了。
到处都是人群,不过能挤到那块场地上的百姓很少,看到郑朗来到,一个个停止议论,然后盯着郑朗。今天郑朗并没有做什么刻意的打扮,还是象以前那样穿着白色长袍,一张圆脸上神态安祥从容,也能说明郑朗那种稳艹胜券的心态。
胜不胜,三天后才能知道。
但一段山道走完,那个空地出现在郑朗面前时,战已始!
人群鸦雀无声,忽然全部惊呼起来。
今天晚上的天公作美,微微的西北风吹来,月亮半圆,月色朦胧美丽。就在这时候,西边的峰顶上出现一个巨大的事物。
是一块布,巨大无比的布,徐徐的从峰顶升了起来。然后自动的向高空蔓延。就在百姓惊奇万分的时候,从这个布幔落下无数金色的东西,落在那个高台上。
此时空地上挤满了许多百姓,但那块空地郑朗刻意让施从光建造,就是留给他自己盘坐辨佛的。因此派了一些衙役看守,没有让百姓靠近。这些金色的物事落下来,衙役们不知道什么东西,自动的向后退。
金色的物事继续落下,有的落在地上,有的落在高台上。落在地上也就算了,但落在高台上这些金色物事全部自己在自动移动,最后靠扰在一起,一会儿一个巨大闪着金色光亮的佛字便出现在高台上。
“哦!”
“呀!”
一片惊叹声响了起来。
这太神奇了,比一荷渡湖还要神奇。
义海站在一群大和尚中间不由苦笑,担心什么就来了什么!
但还没有接下来的一幕让人感到神奇,布幔继续在升起,不知道有多高,反正在峰下看着都十分巨大,终于也停下来,仿佛天空中有一个无形的绳子将布幔拉直,然后一道光从布幔上亮了起来!
------------
第三百二十章 最牛的居士
“这是怎么一回事?”嵇颖与马仲甫张大嘴巴看了看高台上的那个佛字,又看着空中那块巨幔万分不解地问。
连韩琦都没有向他透露真相,何况两个转运使。富弼吃吃一笑道:“嵇转运使,马转运使,你们就当佛祖在保佑郑行知。”
但富弼知道真相的,当初设计时郑朗是设计了一朵荷花,这个大金佛字是预备方案,最后在屡次试验下,荷花被推翻,因为想要荷花必须层层重叠起来,没有做到,最后才选定了这个金佛字。至于其他的没有改动。
不过荷花可以展现在巨幔上,巨幔已经绷直,能看到它的全部面貌,上层部分是金色,但在金色部位隐约的能见到四个金刚在闪动。月色朦胧宜人,其实在这种月色下,近处也许看得更清楚一点,但看远处却恍若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又有时不时的氤氲水雾环绕,虽然就在山峰的上方,反而看得不大真切。
然而离得近,还是能看到四大金刚的闪动,不过这样更增加了一份神秘感。
下面是白幔,白幔上先是一点光,光亮渐渐大了起来,然后一朵莲花座便出现了。画面的效果质量很差,不过对于这时代,已经足够。
看到那朵模糊的莲花在布幔上缓缓移动绽放,许多忠实的佛教徒热泪盈旺,一起拜伏于地。
马仲甫抓住郑朗的手道:“郑知府,请告诉我!”
“要有光,便有了光。”
“能否说清楚一点,”马仲甫又说道。他虽是儒生,也信佛,如果不是知道郑朗的一些底细,刚才也差一点与百姓一样拜伏于地。
郑朗附在马仲甫的耳朵道:“无他,争的是信仰之战。”
还不是答案,马仲甫依然不放手。
“你家家族人脉广泛,这件事虽然我不会向百姓说出,但会给陛下与几位宰相一个交待,你可以问他们。”
虽然弄一个教主似乎也有可能,也似很好玩。
可别当真,真做了教主与圣人,赵祯会十分尴尬的,士大夫们同样很难受。这也是统治者大封死人,不封活人的由来。关羽可以在宋朝将他捧成神灵,武神,却不能容受狄青做东府的首相,那怕宋朝的制度决定宰相做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再次调动。因此不要以为赵祯好说话,自己是正统的文人,这个分寸轻重必须要把握。不然真想做教主,就是好脾气赵祯,也会对自己扼杀。
会说的,正好富弼回去,将前后经过,以及这几次神奇的原理,一一写在奏折上,让富弼带回去。估计那时候重阳辨佛会早就传到京城,一些士大夫们也会忍耐不住,上书进谏。对几位宰相说,对赵祯说,他们会不会将真相公布于众,让他们做决定。
反正奏折一上,就会将一些人疑虑彻底打消。
这个要注意的。
其实已经开始有人进谏了。
重阳节乃是秋天宋代第一大节曰,中秋节开始有了,但还是不隆重,隆重的是重阳,除了有登高、插茱萸、赏菊花、吃重阳糕的习惯外,偶尔九月初八宫中点灯,初曰又订为小重阳,实际上重阳节从一天变成三天。
赵祯在宫中设了一场菊酒宴。
平时宋人也为了重阳准备茱萸酒与菊花酒,茱萸为避邪翁,菊花为长寿客,假此两物服之,以消阳九之灾厄,因此在菊花盛开、茱萸繁茂之时摘采茎叶,杂麦米酿酒,密封置于室内,来年重阳方熟,不但有避邪长寿的寓意,还能预防各种疾病,比如菊酒治头风。
本来是一次正常的宴席。赵祯优待士大夫,不但重阳,平时也常常在宫中宴请大臣赴宴。开始也没有人想到,宴到半途,赵祯忽然问了一句:“诸位爱卿,你们对佛教以及寺院各僧有什么看法?”
仅一句,下面的人鸦雀无声。
但在赵祯提问之前,早有一个人进谏。
三个钦差用很快的速度返回京城,王拱辰好一点,韩琦耽搁了很长时间,还要赶到利州振灾,所以必须得快。到了京城,赵祯接见三个人,主要询问案件经过。
问完了后韩琦便说了几件事。
第一件事便是南海路途遥远,已经查到几个很大的铜矿,不能不管,可想要经营,必须设立供给点。不是为海外领土提出来的,对扩张领土,君臣都有一些想法,不过“祖宗的制度”注定了宋朝内敛。这与扩张领土无关,而是为了经营几个矿藏。
大战来临,宋朝什么都缺。缺少精兵,缺少强将,缺少钱帛,缺少武器,更缺少金银铜铁,特别是铜。如果有了足够的铜,不仅本身是财富,可以用来铸钱,有了足够的铜钱,就是石介也知道有何意义。
韩琦将事情经过说出来,也说了郑朗一愁莫展,自己提议让朝廷调出禁军的事。虽然西北大战打响,可京城的禁军战斗力都知道的,放在西北是弱兵弱将,但放在南海岛屿上对付那些落后的原住民,却是一头头猛虎。这是韩琦的看法,也直接说了。
赵祯沉吟,暂时没有表态。
这件事还早,现在探明,必须到明年带回来大量的铜,才能做最后决定。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73007
73008
73009
73010
73011
73012
73013
73014
73015
73016
73017
73018
73019
73020
73021
73022
73023
73024
73025
73026
73027
73028
73029
73030
73031
73032
73033
73034
73035
73036
73037
73038
73039
73040
73041
73042
73043
73044
73045
73046
73047
73048
73049
73050
73051
73052
73053
73054
73055
73056
73057
73058
73059
73060
73061
73062
73063
73064
73065
73066
73067
73068
73069
73070
73071
73072
73073
73074
73075
73076
73077
73078
73079
73080
73081
73082
73083
73084
73085
73086
73087
73088
73089
73090
73091
73092
73093
73094
73095
73096
73097
73098
73099
73100
73101
73102
73103
73104
73105
7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