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女子站在哪里,春风摇曳着裙袂,象两株可爱的碧柳在摆动,美丽动人。

    迎过去,低声问道:“这几天有没有想过我?”

    杏儿羞色地说:“有人呢。”

    边上两个护卫正在替她们卸行李,但没敢偷听他们交谈。

    郑朗忽然想到了一件事,说道:“很有可能我回杭州时间更晚。”

    “那怎么办?”杏儿急切地问道。

    现在江杏儿怀胎有六个月,还以走动。郑朗也鼓励她做小幅度的活动,这时对医学认识还不足,认为怀孕了不能运动,怕伤了胎气。这是不对的,越不活动,对胎儿越不利。所以大多数富贵人家妇人生产会出现危险,即便生下来孩子,孩子也容易夭折。故郑朗在崔娴与江杏儿怀孕的时候,劝她们做一些小幅度活动,前提是注意不能碰跌。

    但时间再拖一拖,怀胎**个月,郑朗也不敢让她们活动了,会出意外的。况且是近两千里路的跋涉。

    “也许不一定,真要那样,你就回郑州,等坐完月子,与几个娘娘一道下江南如何?”

    “好……啊。”江杏儿有些不舍,不过为了孩子,不敢反对。

    “你们回来了,我也很高兴,不如这样吧,我今天带你们去樊楼吃饭。”

    “好唉。”四儿高兴地说。

    到樊楼吃一顿饭最少要花费几百贯钱,一道普通的炒菜上来有可能收费几十贯,这个消费远远超过后世。不过进来吃饭的人也不在意,哥吃的不是饭,是奢侈。

    但是樊楼在中国经济史上有着重要的位置,它几乎是宋代发达经济的一个缩影。

    它的发达从宋朝专营酒利开始,宋朝对酒进行专营,但为了安抚一些豪强,放出一部分利润,其一是买扑制,其二是酒户。酒户不准私造酒曲,但可以从官府买回酒曲酿酒。官府赚的是酒曲钱,酒户赚的是酒钱,平分秋色。有时候朝廷还准许这些酒户用家产抵押贷款购回酒曲,卖酒后偿还贷款。东京城中七十二家正店全部是酒户。

    樊楼经营最为成功,原来的樊楼叫矾楼,经营造纸的必须之物白矾,后来改为酒楼。赵祯苦于朝廷国库困窘,指定京都三千余户脚店在樊楼取酒沽卖。

    这就涉及到一个经济学的问题。严格意义朝廷专营酒业,有酒曲之利,有酒之利,比出卖酒曲利润会更高。实际不然,两者全部经营,政斧的效率会出现严重的人事与效率浪费,某些时候反而不及出售酒曲之利。

    因为是朝廷钦定售酒所在,不会逃避税务,也不反出现纯粹的私酒,朝廷谋利反而比原先更大。这个问题在茶矾盐上也能体现,说是朝廷专营,大量的私茶私酒私盐,以及买扑制损害了朝廷的收益,否则仅茶矾香盐酒五项,可能为宋朝带来一亿五千万贯以上的收入。可实际的收入缩水了最少五分之一。

    所以樊楼迅速飞黄腾达,朝廷一年分给樊楼五万斤酒曲,可以酿酒近两百万斤。

    樊楼在经济史上进步的意义是分工生产,与宋朝大多数作坊原始的生产不同,樊楼经营有三个部分组成,第一个每层酒楼都有一个高级主管,主持本层业务,樊楼五栋四层,至少三十个以上的高级主管。第二是厨房,一共二十层食客,都要面面俱到,不仅要大厨的手艺,也要高度的分工明确。

    实际某种意义樊楼的经营模式,已经接近后世的经营理论。

    最后就是高度。

    历史上以前的历代王朝极重视高度,私宅高度绝对不准许超过皇家建筑的高度。

    然而樊楼五栋高楼高四层,层层皆有飞桥栏杆,明暗相联,屋顶高耸入去,其高度超过宋朝宫中举行大典的天安殿高度。这个意味着北宋王朝的平民化,以及对商业的重视。

    始至今曰,樊楼的改造才刚刚完成。

    当然,樊楼越精致,消费也越高。

    但对于郑朗来说,不算奢侈的消费,他如今的年薪就十分可怕,不要说家中的产业。以郑朗的花费,如今郑朗纵然几个娘娘一年花两三千贯用在拜菩萨身上,如果不振济贫困百姓,也能节余近两万贯钱。

    带着两个小妾来到大街上,越往樊楼去,越是繁华。

    几年未来京城,能明显看到京城新增加许多高楼大厦。

    不留心京城的曰新月异,就很难看出赵祯无为而治的好处,这还是在国家年年多灾多难下取得的。

    所以郑朗说赵祯是君子,想他成为太阳,不是虚言,他比赵祯多了一千年的见识,但作为一国领导人,对百姓最重视的当数赵祯。其他的,多是瞎扯,忽悠老百姓的。

    这反而让郑朗更迷茫。

    眼看到了樊楼,忽然听到一片喝彩声。

    四儿最喜欢看热闹,拉着郑朗的手挤过去。

    不过郑朗紧张的护着杏儿,毕竟怀胎六月,怕伤着杏儿。

    幸好崔娴不在此,否则会骂四儿了。

    看到场中两条长枪在交接,枪舞得快,如同两团黑色的浪花,不时的绽放,迅速破碎,再次俏丽的开起。

    郑朗脸上出现笑容。

    两个大汉长枪舞完,拿着托盘走到百姓身前讨要赏钱。

    有的给,有的没有给。

    托盘来到郑朗面前,郑朗从怀中掏出一锭碎银子,两个大汉诧异的看着郑朗。

    郑朗说道:“两位壮士,不记得我了?”

    “你是……好面熟。”岁数大的奇怪地说。

    “你们救过我。”

    岁数小的嘴巴张大,郑朗拉着他们的手说道:“外面说话。”

    郑朗不是以前的郑朗,他今天依然穿着便服,但他已经是朝廷的三品官员。

    两个大汉小心翼翼的将物事收拾好,跟着郑朗走出人群。

    “两位壮士尊姓大名?”

    “不敢,小的姓苏,名克青,他叫刘康,是小的侄子。”

    “为什么你们当年那么早就退伍?”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67955 167956 167957 167958 167959 167960 167961 167962 167963 167964 167965 167966 167967 167968 167969 167970 167971 167972 167973 167974 167975 167976 167977 167978 167979 167980 167981 167982 167983 167984 167985 167986 167987 167988 167989 167990 167991 167992 167993 167994 167995 167996 167997 167998 167999 168000 168001 168002 168003 168004 168005 168006 168007 168008 168009 168010 168011 168012 168013 168014 168015 168016 168017 168018 168019 168020 168021 168022 168023 168024 168025 168026 168027 168028 168029 168030 168031 168032 168033 168034 168035 168036 168037 168038 168039 168040 168041 168042 168043 168044 168045 168046 168047 168048 168049 168050 168051 168052 168053 168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