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按郑朗与王尧臣的说法,这些兵源在军中,不但不起作用,反而会产生负面影响。泾原路因为地形因素,必须要派大军驻守防御,那么只能默许郑朗奏折里第二个建议。边军招纳一批蕃兵作为常驻兵力,正式编制,稍弱的弓箭手继续作为民兵训练,不测时使用。

    后者已经同意,主要是前者。

    王尧臣也说了这个问题,泾原路熟户一万四千余帐,曹玮时威令明著,常用他们平叛西羌。其后备懈,守将惟务姑息,养成骄黠。自元昊反,镇戎军及渭州山外,皆被侵忧,近界熟户,也遭杀虏。蕃人的风俗,最重酬赛,挑起衅激怒之,可以复用。派人募其首领愿意效用者,籍姓名及士马之数。达到一千人,听自推其有谋勇者一人,授以班行巡检之名,使其出境,破荡生户,所获财富,官勿检覆,得首级及伤者,始以物赏,仍依本族职名补及增俸钱。

    臣服宋朝的为熟户,不臣服宋朝的为生户,用他们来催毁泾原境内不安定因素。

    掠掳的物资全部归这些熟户所有,不用上交朝廷,不但让他们得到这些物资与战利品,击毙伤敌人者给以赏赐。有功的与大户熟户首领给其官,授官,还是职官,给其俸钱。

    赵祯看着这两个状元的奏折,哭笑不得,怎么一去西北,两个状元全变得如此“残暴”?

    商议大半天,先是同意王尧臣的奏折。

    又商议郑朗奏折,有些大臣不是很同意,王尧臣之议虽残暴,但不触及制度,郑朗若是裁兵,倒是可以酌情用之。然而将蕃户正式建军,与王尧臣的奏折有所不同。

    王尧臣奏折不过是郑朗原先在京城改版弓箭手上的再改版,非是国家正式军队。郑朗再改,已经触及国家的底限。

    但也不能怪罪郑朗,不是郑朗做的,各路将领皆将弓箭手编入军中,朝廷不恩准,也等于是正式的军队。

    几个大佬啼笑皆非,最后商议,下诏同意郑朗之策,但裁兵仅限于重伤与老者,弱者与轻伤者不得裁员,否则这道界线很难区分,会造成诸多弊端。允许各路编入蕃户进入军中,但限制了数量。泾原额定数量一万蕃兵,弓箭手两万人,各熟户自己主动协助朝廷制军勿限。其他三路也做了一些数量限制,泾原路最多,其次延鄜路,再次环庆路,最后是秦凤路。

    但又说了,诸弓箭手与熟户自己兵力,战后须听朝廷安排,逐步减员解散。

    已经让前线四人开心万分。

    有了这道诏书,就可以放开胆子建立蕃军,这些蕃户又多有马匹,一大半人可以用来建设一支骑兵。无疑增加了前方的力量。

    可是这道命令,使后方压力更加增重。

    虽裁去部分兵力,仅限于上年龄的老兵,以及重残者,在军中占的数量不大,比如泾原路,郑朗做了一些手脚,将一些残病不重的人,以及弱兵早充重伤者,逐一裁去,也只裁了七千余人。军队素质提高,数量却增加了。特别是骑兵的供养,供养一个骑兵费用是步兵的三倍有余。

    又有改版弓箭手的支出,给后方带来严重的财政压力。

    因此接到朝廷的诏书后,郑朗大刀阔斧的裁军,一边又命施从光在长安城采购货物,运向渭州,与蕃户进行交易。

    有老种先行一步,郑朗没有上奏朝廷。

    然而有人上书打了小报告,葛怀敏上了一奏,说郑朗不务正业,前线军务不管,与蕃人联手行商敛财,动乱军心。

    没有他的奏折,朝堂上也吵翻了天。

    这么大规模的交易,货物刚发向渭州,京城就听到消息。

    但郑朗招抚瞎毡,没有人反对,授予瞎毡为澄州团练使。此职出自唐朝,仅次于节度使,掌管一州军政。在宋朝与节度使全部成为虚职,职位与知州平级。

    因为牵扯到瞎毡,事情更复杂,赵祯被大臣们吵得头痛,有的人认为观察后再说,郑朗喜欢折腾,去渭州折腾是必然,看看效果如何,再下判断。有的人反对,认为葛怀敏是对的。有的人自做聪明,要求改变,默许交易,但要缩小规模,不能官方公开经商。赵祯只好派钦差前去渭州查看究竟。

    ……

    郑朗正在渭州城接待瞎毡。

    朝廷会吵,他早就料到。

    但无所谓,见到实利,再有即将到来的一场中型大捷,所有大臣会自动闭上嘴巴。

    瞎毡此行带着几十个部族首领过来的,见到郑朗后,一个熊抱,热情地说道:“见过郑公。”

    这一回不怕了。

    也是在诸部族首领面前做一个样子,看一看,我与宋朝的宰相那么亲热,脸面便有了。

    郑朗没有让他下不台,也亲切的回了一个熊抱。

    然后热情地将这些人迎进城中,命令部下杀羊备酒款待。

    坐下来,瞎毡说道:“不知道郑公什么时候能去龛谷城看一看?到时候我一定备以盛大的礼仪招待郑公。”

    从渭州城刚刚赶来的施从光瞪眼睛。

    郑朗没有多想,吐蕃人也会使一些小阴谋诡计,但多是蕃人,姓格豪爽,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羌人也是如此,象元昊那般狡猾无耻,绝对是羌人中的令类。

    说道:“一定去的。”

    “谢过郑公,”瞎毡大喜。

    郑朗话音一转,道:“莫急,且听我说,我会去,将一些事情安排下去才能去。还有,我也要有话对你说,你亲自前来,是对此次市易的看重,心情我能理解,可你有没有想过夏贼的感受?”

    “党项人?”瞎毡脸色黯然下去。

    泾原路无要险可守,瞎毡境内与西夏人同样犬牙交错。

    五年前元昊经营河西,取道兰州,沿阿干河而上,经羊寨、马坡东行,以马衔山下瓦川河畔驻扎。因为兵马众多,城堡小,难以容纳,便在附近新筑一城,名曰新营,又叫瓦川会城。后来留兵驻扎,以断绝吐蕃与山后南边宋人的通路。两年后,又派人于阿干河畔修筑一城,派兵守护,堵住了通往临洮的道路。这就是最早的阿干城。

    因为瞎毡与元昊关系默切,两城对瞎毡没有构成多大的危害。此时两城驻兵很少,阿干城更是一座小寨子,直到元昊听到瞎毡投奔宋朝后,才正式扩建阿干城。

    这才是要命的。

    元昊没有进攻,试问那怕元昊于两城难驻扎几百人,瞎毡敢不敢主动攻打西夏军队?

    一旦阿干城修成后,离龛谷城只有七十里路。多山路,若是宋军,要一天多时间才能到达,还能做防御准备。但元昊手下全是骑兵,纵然山路多,两三个时辰也到达了。

    瞎毡所在的榆中地区,将会彻底全部暴露在元昊大军的攻击之下。

    郑朗又说道:“你不能高调啊,最好上书元昊,向他表示自己的为难之处。至少让他认为你不会真的倒向我朝。”

    “那不行,郑公赤诚之心待我,我怎能两心待郑公?”

    也不知道他说是真话还是假话,郑朗笑了笑说:“放心,我相信你,这是暂时的缓兵之计。且听我言,你一边上书,一边用交易得到的财富,扩军备战。两地离得有些远,元昊发兵攻打泾原,你救援很难来得及。元昊发兵攻打你处,我朝多是兵军,救援速度更慢。所以你自己手中得有一支武装力量。”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57877 57878 57879 57880 57881 57882 57883 57884 57885 57886 57887 57888 57889 57890 57891 57892 57893 57894 57895 57896 57897 57898 57899 57900 57901 57902 57903 57904 57905 57906 57907 57908 57909 57910 57911 57912 57913 57914 57915 57916 57917 57918 57919 57920 57921 57922 57923 57924 57925 57926 57927 57928 57929 57930 57931 57932 57933 57934 57935 57936 57937 57938 57939 57940 57941 57942 57943 57944 57945 57946 57947 57948 57949 57950 57951 57952 57953 57954 57955 57956 57957 57958 57959 57960 57961 57962 57963 57964 57965 57966 57967 57968 57969 57970 57971 57972 57973 57974 57975 57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