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想起来向朝廷投降?”

    “我们被一些坏官所逼,做下一些不好的事,看到郑相公的文书,我与官人商议,向郑相公投降,请朝廷恕我们无罪。”

    “那你们有没有罪呢?”

    “我们有罪,也是为坏官逼的。如若朝廷不准,我们只能血战到底。”刘氏一边说话,一边用眼睛盯着郑朗看,忽然又问道:“民女斗胆问郑相公,那天你是怎么看出我们的身份?”

    “你们上船后神情不对,之前我心中就有些狐疑,于是想到洋河便是海。”

    “那天晚上你说的是假话,并没有做布置?”

    “不错,本官难得说了一回假话,听闻过你们一些事迹,知道你们武艺高强,我所带来的两名侍卫未必是你们对手。这才用虚言将你们惊走。”

    刘氏眼中有些懊恼。

    郑朗又平静地说道:“你们为什么想要对本官不利?至少本官算不上坏官。”

    “我们,我们也没有想对郑相公不利,仅是想绑架郑相公,与朝廷谈判。”

    “怎么谈?只要你们真心想向朝廷归顺,不用绑架本官,朝廷也下了明诏,赦你们无罪。不是真心归顺朝廷,即便绑架本官,又能起什么作用?不错,是能让将士们束手束脚,投鼠忌器,可是朝廷需要太平,不要说本官,你们绑架了王爷,为了国家大义,朝廷最终还是要派兵将你们剿灭。”

    “我们害怕郑相公率兵前来……”

    “那更错了,论军事指挥才能,朝廷有的是人才,狄青、张亢等人皆远在我之上。”

    “民女听到的不是这种说法。”

    “就算民间传言是真的,又能如何?难道本官会帮助你们出谋划策?岂不是笑话!或者你们用本官做人质,又能抵挡住多长时间?一万官兵不行,两万官兵,三万四万,你们有没有想过将来?”

    “因此民女前来向朝廷投降,这里是官人手下的名册。”说着从她胳膊肘儿下的小包袱里掏出一个小本子,递给郑朗。忽然身体暴起,小册子掉在地上,露出里面的匕首。不是刺杀,而是想绑架,一手抄向郑朗的后脑勺,一手拿着匕首要往郑朗脖子上架。

    肯定没有轻功,可是动作真的很快,郑朗眼一花的功夫,鼻子里就嗅到一阵香风,刘氏地身体已经靠过来,一个丰满**软软地贴到郑朗的左胳膊肘儿上。

    略有些香艳,但场面极度凶险。

    不过刘氏没有得逞,因为狄青就站在郑朗身后。刘氏动作快,狄青动作更快,伸出左手一夹,刘氏的匕首便动弹不得,紧接着右手伸出,一拧,刘氏被拧转过来,人已经捉住。

    郑朗没有生气,呵呵一乐,说:“这就是你的投降?”

    刘氏不服气地在狄青怀中扭来扭去,问:“你这个狗官,怎么又知道了?”

    郑朗摸了摸鼻子,自己被骂作狗官,还是破天荒的第一遭,还是没有生气,说道:“你丈夫这段时间一直活动在均州金州,与郭邈山部隔着秦岭遥相呼应,并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你冒然前来,并且你们夫妇胆子贼大,能对本官有好意吗?”

    不说出来很神奇,一说出来其实很简单,少妇不服气地扭来扭去,又向狄青问道:“你又是谁?”

    输得太惨了,连一合之力都没有,就被这个俊俏得不象男人的侍卫抓住。

    “他啊,他便是我所说以狄青狄将军,刘氏,你能让狄将军扮作侍卫亲手捉你,也足以让你名垂史册了。”

    “他是狄青?”

    “如假包换。”可是郑朗接下来又说了一句让刘氏很不相信的话,继续说道:“上次放你们回去是假放,但这次本官是真放你,你回去吧。”

    “狗官,你又在耍什么计谋?”

    “我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你都分不清楚,当我率大军抵达时,你们用什么智慧与本官作战?没有计谋,放心回去吧。”

    “为什么?”

    “因为你是妇人,妇孺老幼,不管怎么说,都是弱势群体,人需要有怜悯心的,这个国家更需要怜悯心。去吧。”

    这句话声音不大,帐蓬里却是一片安静,包括闻讯围过来的将士都默默无言。郑朗在三门峡放人,可以说是分化策略,也可以说是一种权谋术。但这次因怜悯心放人,远远超出权谋术这三个字的含义!
------------

四百七十八章 降(上)

    俏丽的小刘氏这一刻蔫了。

    走出大帐,步履蹒跚,仿佛失了魂。然后扭头看着军营,也看出一丝不对的地方。

    当然肯定不对,这是以西北军构成的主体,即便有原先京城的京兵,也将所有老弱病残裁去,远不是她以前看到的军队。

    但不同之处,还是统帅。

    宋军一直不弱,包括南宋,有一些战斗依然可圈可点,弱的便是一个冗字。不是将所有老弱病残裁去,减少军队数量,冗兵就解决了。这样说很片面的。这个冗字很复杂,首先是制度,军队一分为三,枢密院、三衙与地方,若再加上粮草与后勤,能分成四个部分,兵不识将,将不知兵,主将都不知道手下的校尉有什么本事,如何指挥安排?大量二世祖因为恩荫塞入军营担任将领,曹玮与王凯,那是特例,更多的人却是葛怀敏。这些人又怎么能领兵作战?文人为统帅,太监做监军,郑朗同样是特例,象狄青放在韩琦帐下,都不敢吭声。明明知道统帅策略是错误的,但是不敢言,发展到最后,武将自己都懒得动脑子想了。除了少数军队,与蕃兵外,军队皆是来自京城,哪里有危险,就往哪里调,不知当地地形,风俗气候。优养使将领贪污堕落,甚至导致兵士也渐渐堕落,游手好闲,有的禁兵挑一点东西都挑不动,还要雇民夫来挑……这些种种,才真正构成一个完整的冗兵弊端。

    但也要看,若宋军放在岳飞手中,姓质截然不同。郑朗肯定赶不上岳飞,不过他放权给狄青艹练,对将士又不象其他文臣轻视,十分关爱,将士乐为其用。

    呆了一个多月,这支宋军在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不是刘氏能看得出来的。

    只是隐隐的觉得这支宋军很强大,心中想着无数心思,最后翻身上了一匹不知从那一个州县抢来的马,向南方逃去。

    郑朗又开始动了。

    时机成熟。

    第一个让他颇有些想不到,棉花。

    自他推广,已经好几年,自推广之始,便是超越五百年的历史时空,有的超过了九百多年的历史时空,最先进的种植方法,单株营养钵移载,剪去公茬,培垄等等,又有先进的脱籽与纺织机械的出现。

    开始推广速度不快,种籽有一个适应期,本来棉种就不是很好,产量低,虽有经济效益,但还不能吸引世人的注意力。可因为最先进的种植方法,棉种渐渐产生脱变,直到今年,有的高产田一亩收成能接近三百斤籽棉,平均也达到两百多斤。比原先几乎增产了有一百斤,还不及后世产量的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但已经很可观了,棉花种植开始普及整个江东。

    郑朗在朝堂里再三说起义军烽火四起的原因,不仅是官员无能,还有军民之逼,赵祯十分慎重,借着秋税上来之时,让许元抽出四百万缗税钱,一百万钱增购粮食,三百万购了一批棉袄、棉被。

    陆续的调向北方,一部分已经运到京城,向京西路用工代赈方式分发。

    有吃的有穿的,谁愿意造反?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12633 112634 112635 112636 112637 112638 112639 112640 112641 112642 112643 112644 112645 112646 112647 112648 112649 112650 112651 112652 112653 112654 112655 112656 112657 112658 112659 112660 112661 112662 112663 112664 112665 112666 112667 112668 112669 112670 112671 112672 112673 112674 112675 112676 112677 112678 112679 112680 112681 112682 112683 112684 112685 112686 112687 112688 112689 112690 112691 112692 112693 112694 112695 112696 112697 112698 112699 112700 112701 112702 112703 112704 112705 112706 112707 112708 112709 112710 112711 112712 112713 112714 112715 112716 112717 112718 112719 112720 112721 112722 112723 112724 112725 112726 112727 112728 112729 112730 112731 112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