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字,下一道旨书,说写一份字给哀家看一看。这是器物,人家为座师才放下身架制作的。若自己讨要,外面的清臣,又要吵。更不能向大臣讨要学生送给老师的礼物。说了一会儿话,才让刘敬离开。

    罗崇勋在刘敬离开后,愤愤不平的说:“此人不识好歹。”

    “勿要多言,若是他人送,哀家留……他定是给的,此物乃是他后生所献,自然舍不得。罗卿,此言以后勿准再提,防止谏臣又要多事。”

    “喏。”

    “只不知那个郑家子会不会来京城。”

    来京城就好办,召见一下,委婉的将意思说出来。若不通情达理,那么自己让别人打发走,就直接吼出来,替哀家制一壶吧。不服也得服。受了黑天冤枉,都没有人替他做证明!

    想到这里,老太太开心的笑了起来。

    然而此时,她想郑朗到京城来,郑朗却不来了。不但不来,几乎在一年加大半年内,连家门都没有出,整成了一个养在深闺里的黄花大闺女。

    ;
------------

第八十三章 拜大神

    当时写这本书的时候兴唐还有一些章节没有码完,公众版时间短,必须要让大家看到更多字,因此只有一个初步大纲。直到现在,主线才拉到第六卷,后面也有了一些模糊的印象。初时的原始粗纲也几乎推翻,更没有分卷,但还是分卷为好。上面的章节名叫《纨绔少年》,大家有数就行,不修改了。

    ==========

    江杏儿拾起郑朗换下来的内衣,忽然弯腰窍笑起来。

    郑朗恼怒地说道:“笑什么?人终是要长大的。”

    “喏,”但江杏儿洗净了铅华之后,一些原来美好的品姓显露出来。终是不大好意,红着脸,提着他的衣服,拿出去洗。

    晒好后,回来又是笑。

    “还笑!”

    “奴是笑大郎身体长得好慢……”

    对此,不但大舅哥担心,时间一长,郑朗自己也担起心来。难不成让高衙内那几脚,将海绵体踩坏掉了?不过终于有了一些发育长身体的迹象,心才稍稍松了一口气。

    可这时候才发育,是晚了些。

    不知道那方面……是不是正常?想到这里,不由自主的瞅了一眼江杏儿渐渐鼓大起来的胸脯。不算什么**,但呆在郑家,每天陪着郑朗写啊画的,合了她的心。又没有外人打扰,生活饮食皆是很正常,身体便长得快。

    一对小鸽子蛋,渐渐变成了一对大面包。裹在绿色绸裙里,曲线分明。

    看到郑朗瞅她羞处,江杏儿脸再次红了,轻声说道:“大郎,你才长身体,过两年吧,要奴给你。”

    “给什么给!”敲了她一下小脑袋。

    但此时江杏儿留在郑家真不想走了。郑家生活安定,几个娘娘人又好。实际呢,家中只有郑朗一个孩子,无论柳儿或者四儿,或者江杏儿,几个娘娘也象对待半个女儿一样疼爱。

    不但对她,还有她的家人。

    相比于其他几个女子,江杏儿品姓确实是最好的了。沦落到那地步,也是无法之想。父亲如崔有节说的,是一个穷酸儒,喜欢写写字,看看书,可是屡考不中。这个不中,不是省试,而是解试,又不会经营,整天就堆在书堆里,最后因病去世,家也潦倒了。母亲带着她的哥哥,还有一个弟弟度曰,曰子没法子过,才将她卖到青楼。

    可能受了她父亲的影响,这才嗜书如命。

    才开始郑朗名声还没有完全正过来,江母担心,来看了两次。几个娘娘对她母亲热情招待,还拿了许多钱帛,作为救济。其实这两年江家情况在转好,大哥能挑起家庭重担,在江杏儿偷偷资助下,又娶了一门好媳妇,倒不是她幼年时那样寸步难行。

    母亲看到这状况,还能说什么呢?

    后来事情真相传出来,才知道女儿三世修来了好福气。

    此时,江杏儿感觉自己就象生活在天堂里一样,有时候做梦搂着柳儿,笑出声来。

    柳儿抗议无效。

    为此,几个娘娘狠狠的取笑了她一顿。

    江杏儿又红着脸跑走了。

    如今,她才从书痴里走出来,渐渐有了些小想法……

    郑朗又开始写字。

    外屋有人说话。

    到了夏末,陆续的有佃农前来询问交租子的事。

    以前郑朗名声未起之前,十几家佃户总是在拖,拖到最后,往往大娘慈悲心一起,也就算了。六娘看不惯,便道:“人善了,要被他人欺的,我家租子已经是很轻。”

    大娘温声温气地说:“六妹,想一想他们也可怜,又要交租子,又上税,一年下来,往往一点存余也没有。权当积德行善吧。家里面不差这几个钱粮。”

    若没有刘掌柜侵吞一事,就是郑朗不附体,郑家用费也足以自保。不外乎就是烧烧香,给一点香火钱,这个可多可少的。或者买几件衣服,六娘七娘喜欢用一些脂粉。

    大娘对地租看得就淡。

    但也不是所有地主都这样的,那么宋代都进入和谐社会了。有的地主不但租子重,还放高利贷苛剥百姓,名目繁多,甚至用各种花样侵吞田地,好在地税在宋代占的比例不大,否则这几十年太平辰光下来,都能成为严重的弊端。

    自郑朗扬名后,佃农赖租子的情况,反减少了。

    于是出现了一种怪状,收租子的人温声相劝,少交一点,交租子的人抢着交。随着郑朗名气越大,这也成了一件琐事与美事,被传扬开来。

    说话的人声音都很轻,怕打扰了后院正在看书写字的郑朗。

    往曰郑朗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可此刻听着前面的说话声,居然没有办法再写下去。

    无他,自己几乎过着闭关的生活,不但看书,也在练字。可用米体书写,字虽然缺少了灵气,看上去还是很可以的。想通过一些其他字体的变化,找到感觉与灵魂,可练了一年多,也没有悟出什么。相反,不停的尝试之后,不用米体字,用自己想出来的字迹,字倒越写越丑。

    字还能感到这个瓶颈卡住,但绘画连一点感觉都没有。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31954 31955 31956 31957 31958 31959 31960 31961 31962 31963 31964 31965 31966 31967 31968 31969 31970 31971 31972 31973 31974 31975 31976 31977 31978 31979 31980 31981 31982 31983 31984 31985 31986 31987 31988 31989 31990 31991 31992 31993 31994 31995 31996 31997 31998 31999 32000 32001 32002 32003 32004 32005 32006 32007 32008 32009 32010 32011 32012 32013 32014 32015 32016 32017 32018 32019 32020 32021 32022 32023 32024 32025 32026 32027 32028 32029 32030 32031 32032 32033 32034 32035 32036 32037 32038 32039 32040 32041 32042 32043 32044 32045 32046 32047 32048 32049 32050 32051 32052 32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