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既往的起来晨运,南方的冬天也不是很冷,等陈绍回来时,已经是满头大汗。洗簌时想起,刚刚在军营和那些水兵一起训练,陈绍脸上露出了淡淡的笑容。
陈绍每天的训练目标都是既定的,然而在这阵子训练强度提高了很多。那些兵营里的士兵,看到他们的最高统帅,他们宣誓效忠的领袖,如此卖力的训练,许多兵营中的将士也都自发的加大训练强度。就连那些将官也加入进来,由陈绍带头,掀起了一股训练热潮。
看了下日期,陈绍才记起,今天下午就要回汉京。而今天也是忙碌的一天,特别是在早上,陈绍还打算去几个研究室走走。
最主要的事,陈绍要去一趟核电站,一年的建设,核电站已经正式建立完毕。整个核电站都是红警基地建造的,和其他的建筑单位一样。这也是迄今为止,红警基地建造单位中,花费时间最多的一个单位。一年的时间。
这一年的时间,陈绍觉得很值,别说是一年,就是花个两三年,陈绍都觉得自己赚大了。核电站,一切都可以说是从零开始。需要注意什么,都是一抹黑。而对于陈红的解释,为什么核电站要花费一年的时间,陈绍也很理解。
陈绍来到核电站时,看到那一条条直径一米多的巨型电缆,外加那三座巨型大烟囱。在陈绍看来,一年的时间,真的值了。一座核电站的发电量,和磁能反应堆的千倍。也就是说,一座核电站的发电功率,需要千座磁能反应堆组成的发电功率来比拟。而这十几年来,陈绍建立的磁能反应堆也才多少座,一千座已经是顶天了。除掉那些人工建造的发电设施,红警基地十几年建造出来的发电厂,刚好可以和一座核电站相媲美。
在核电站外面,钱四强已经等在那里,看到陈绍的车队停在核电站门口时。他便走上前去,和刚刚走下车的陈绍握了握手道:
“陛下,你瞒得我们好苦,我们一直研究中的核子发电理论还没有出现大的进展,而陛下已经把核电站造出来。实在是让四强佩服之至,也不知道是哪个工作团队设计的这个核子发电站,实在是太强悍了。”
陈绍刚刚下车,就听到钱四强叽里呱啦的说了一大堆。不过陈绍心中已经有了腹稿了,和钱四强一起走进核电站时说道:“这没有什么奇怪的,这个核电站理论很早就有了,具体情况你可以去问问爱因斯坦。”
“这个核电站是爱因斯坦先生设计的?”钱四强有些疑惑。爱因斯坦一年多以前来到核物理实验室,一起参与了铀浓缩的发展工作。钱四强很配额他的很多见解,正是有了这些见解,使得铀浓缩的工作连续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很快就达到了陈绍期盼的25%丰度,只不过钱四强都不清楚,原来爱因斯坦还参与了核电站的开发项目。
“到时候你去问问爱因斯坦不就清楚了。”陈绍并没有直接回答钱四强的问话,而是直接把皮球踢给爱因斯坦。就是陈绍想给钱四强解释核电站哪来的,陈绍也不知道怎么说。而爱因斯坦也不会说出这是什么回事,但估计能更好的解释这个核电站是怎么回事。
“陛下,核电站的各项指标都十分的先进,特别是电流控制室,里面的各项电子设备,更是让人眼花缭乱。这些东西应该不是爱因斯坦先生的杰作吧!”钱四强又开口道,面对如此先进的工程设施,钱四强说不好奇那是假的。
“中华的科技革新速度,日新月异,可以说每天都有革命性的进步。这些东西也不难实现,这个时代是科技大发展的时代,你看着吧,以后的科技发展会更快。过不了多久,你就会觉得,这些东西都很平常,也并没有太值得注意的地方。”对于这个好奇宝宝摸样的钱四强,陈绍也只有慢慢的解释道。
“也就是说,这些东西都是我们自己研究出来的了,我还以为是哪个外国科研实验室的产物。”钱四强对于中华由此科研能力,还持有怀疑的态度。在他眼里,中华的科技水平,距离国外的科技水平实在是太远了。不过听到,这些都是中华的产物时,钱四强虽说对中华的科技实力还存有疑虑,但内心也十分高兴。
其实现在中华的科研和工业,并不像钱四强印象中的如此不堪。只不过是他自己接触到的东西很少,每天都待在实验室中,一年难得走出去一趟。说句难听的,已经快和现实生活脱轨了。假如叫钱四强写一份现在华人的生活报告,估计他写出来的还是几年前的生活标准。这就是,接触现实事物时间少了,而现实发展太快了。
“这很奇怪吗?你知道中华现在的科研实力,你就不会如此认为了。我建议你还是有时间多出去走走,整天待在实验室中,要记得劳逸结合。要经常放松自己,不要让自己太累了。”陈绍摇摇头道。其实陈绍也是在和稀泥,红警基地的建筑单位,他哪里说出个所以然来,只能把这些都归功于其他的科研部门,省得钱四强穷追不舍的。
“我会的,可陛下对科研项目的保密程度也太高了,搞得我们对很多东西都莫名其妙的。”钱四强道。
“有些举动是必须的,如果说保密程度,你们物理实验室的保密程度才是最高的。核能是新兴能源,目前全世界也只有我们在研究,很多东西都必须足够的保密。这样才能拉近我们和世界各国科技的代沟。”陈绍道。
钱四强点了点头,并没有再说话,直接带着陈绍参观整个核电站。此时的核反应堆并没有开启,核电站也处于休息中。核电站是造出来了,但后续的电缆还没有铺设完毕。这同样是一场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的工程。广西作为现在整个中华用电需求量最大的省份,本来就有一套供电体系,而如今也要把核电站发出的电能接入这套供电体系,并且还要把这套供电体系连接到周边省份的供电网。使核电站的发出的电力能被最大实用化,不至于浪费电能。
而防城港地区和清河村工业基地等大量的工业带,是用电需求量最大的地方,这些地方的电力网也需要升级,以前架设的电力网,都比较原始,也十分的凌乱。这些东西都必须好好的规划,而等那些大型的线路网络能承受住核电站产生的强大电流,那核电站才会正式发电。
从核电站建设完毕后,居里夫人和钱四强等人直接把工作地点搬到核电站中来。核反应堆现在是他们的研究重点,铀浓缩工厂现在由爱因斯坦主持,而他们两个则把精力放在了核反应堆上。作为核子能的运用平台,反应堆的工作原理,和各项工作数据,都需要详细的记录下来。
边参观边听着钱四强的介绍,陈绍也了解了很多。核能这种东西,在后世也都是一种保密项目。能被外界知道的消息很少,陈绍这也是第一次走进这样的工程。
在核电站中,只要反应堆不运行,也不是每个地方都要穿防化服。而反应堆一旦运行,开始将核能转化为电能时,那基本上只要进入了核电站,都需要穿戴防化服。因为轻微的核辐射,无处不在。
而且核电站必须远离人烟,这也是原因之一,还有一个问题。一旦核泄漏,或者核电站遭受攻击。而如果周围有居民,那对周围的居民,是毁灭性的。核电站一旦被摧毁,那不亚于一颗小当量的原子弹爆炸。
红警核电站也不是无敌的,也只是保证减少核泄漏的风险,并无法保证,核电站不会被摧毁。所以,陈绍在选择建造核电站的地点时,直接选择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并且派遣了最少一个团的部队镇守,将整个核电站包围起来,禁止任何无关人员进入。就连守军在没有上峰允许他们进入核电站时,也不能随意进入核电站。
陈绍并没有在这里待多久,他也只是好奇,核电站是啥样子的而已。随意逛了几圈,陈绍便坐上了专车,离开了核电站。自从来到防城港后,陈绍的心情一直都很不错。或许说,这一两年来,陈绍的心情一直都很好。
不过在高兴的同时,陈绍也对铀浓缩的进展十分期待。九年的时间,铀浓缩的丰度就达到了25%,而后续的铀浓缩工作还需要长时间的积累。而现在,只要每年再上涨个5%的丰度,陈绍就很满意了。只要十三年的时间,就可以达到武器级,到时候,核弹就是中华最大的杀手锏。不论是战术核弹,还是战略核弹,都将是敌人的噩梦。
(未完待续)
------------
第两百五十章 直升机
从核电站出来后,陈绍并没有停留,直接来到了“竹蜻蜓”研究项目的科研实验室中。
直升机的研究项目,立项研究了有些年头。和很多武器装备一样,陈绍并没有把一切东西都指望在红警身上。不管红警的武器啥时候出来,陈绍都不会虚度光阴去等待。有时间等待,还不如多点时间去开发自己的武器。就算搞出的武器装备不如红警的,但至少能把各项科技的基础打牢。万丈高楼平地而起,只有夯实的地基,才能建起摩天大楼。
科技也是一样,你要是不懂一项武器的原理,你怎么去生产运用。比如说,现在红警武器都能造出来,你搞出了导弹车,可你什么都不清楚,这导弹是什么原理,需要去注意什么事项,该怎么去更好的运用。就算你搞清楚了怎么使用,但你有没有能力去研究更强大的导弹,你连导弹的原理都不清楚,怎么去升级换代。
陈绍很清楚,就算红警武器出来了,是很先进。但能先进多久?这点陈绍没有底。就算是强大个二十年,那又能如何,你能杀光整个世界吗?这明显是不可能的。而一旦二十年后,别人的武器装备都发展了起来,你还是二十年前的水平,那怎么办?
没有夯实的基础,没有大量的科技发展基础,一个科技能力没有底蕴的国家,就算给他大量的先进武器装备,也只是能运用而已。只有把这些先进武器装备消化己用,能够吃透每一项科技,才能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升级。而不会因为科技跳跃幅度过大,搞得整个国家的科技水平不上不下的,这才是最危险的。
而陈绍就是这个打算,就算以后红警武器装备出来了,也不会让中华的科学家搞不清楚这些武器的原理。而中华本身的科技水平达到了,才能从红警武器和科技单位上借鉴,从而为以后发展自己更强大的武器装备作为基础和经验。
陈绍觉得有种东西很可怕。就是,把一堆高科技含量武器装备,交给一个连大炮都造不出来的国家。只教会这个国家,这些武器是怎么运用的。而这些武器是怎么造出来的,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这里面运用到什么样的知识,该怎么去保养这些武器装备,这一切都不管。那这个国家就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对这些武器装备加以研究,花费个几十年来研究,吃透这些装备的原理。而另一个选择则是被表面的强大所迷惑,利用这些武器装备打世界。等这些武器装备消耗完了,才发现,自己原来连大炮都造不出来。而这时候,已经离毁灭不远了。
就像后世,美国把一艘核动力航母送给非洲国家,那只有一个结果,这艘航母用不了多久便会瘫痪。因为你非洲人会维护它吗?你能用,这是不错,多教几次就会了。但你不清楚这航母是怎么回事,那结果就很明显了。
可要是把一艘航母送给中华,那结果就不一样了,因为中华本身就有一定的科技水平,要搞清楚这里面的问题也不是很难。而且有了这样的一艘航母来借鉴,那中华建造航母能力,绝对会大幅度提高起来。
这也是陈绍为什么致力于发展自己科技的原因,任何东西都不存在一蹴而就好事。直升机研究项目也是如此,只有打好自己的基础,才能更好的去理解更先进的理论。很多研究项目,陈绍并不指望他们能取得多大的成果,但一定要把基础打牢固了。
直升机的难度在于发动机上,如果陈绍不一开始就设立项目研究,就算夜鹰直升机和雌鹿攻击直升机出来了,如果有个机械故障,那谁来维修?
陈绍可不想让自己变成后世许多小国那样,从美国进口了先进的战机,可自己连飞机都没有办法维修,零件也没有办法生产。假如和美国交恶,飞机一旦出了故障,还只能拆东墙补西墙,从其他飞机上拆卸零件来替换。这样子一来,飞机只会越来越少。而自己也无法生产,只能看着自己的国防力量,变得越来越薄弱。
一个国家,只有拥有自己知识产权的武器装备,才能算是真正的拥有一件武器。购买的武器装备,毕竟不是自己研究生产出来的,可以借鉴,但不能依赖。一旦形成依赖,不单单是自己会受制于人,还会松懈本国对自产武器装备的研究。
陈绍也不想让自己过度的依赖于红警基地,也同样是这个道理。红警基地又不像家产一样可以继承,一旦陈绍百年后,那中华的武器科技,必须要能走自己的路,必须要有自己的科技树。陈绍不是要一个短暂的繁荣,而是要是一个几百年后,依然屹立在世界东方的强国。
不但是要发展自己的武器装备,还要在红警武器装备出现时,能快速的吃透这些武器装备的科技原理。并且有能力加以升级改进,使其真正的变成己用。陈绍给自己的科研团队,定制的一个最低目标。在红警武器出来后,能够不依靠红警基地,实行批量生产。
“竹蜻蜓”项目就是为了以后的直升机做准备,在红警基地出来前,就必须要搞出自己的直升机,就算是再初级的直升机,也足够了。因为只要自己能把直升机造出来,就已经有了大量的研究数据,看到那些先进的直升机,至少也不会一抹黑,啥都不懂。
几年的研究,直升机的“竹蜻蜓”项目已经有了很大的成果。在陈绍走进试飞场地时,就看到了十几个科研人员,正在看着一个骨架在低空盘旋。骨架上的螺旋桨在飞速的转动着,骨架在螺旋桨转动时产生的升力,被缓缓的拔离地面,悬停在十米的高度上。
发动机的声音,和螺旋桨快速转动的声音并不小。不过掩盖不住地下研究人员的欢呼声,看到陈绍来到试飞场,几个科研人员就迎了上来。他们还没有等陈绍开口,当中一个大胖子就开口道:“我们成功了,第一架直升飞机,已经可以腾空飞行了。”
“很不错,这是第几架样机?”陈绍也很激动,直升机在战场上的作用十分巨大,不是那些固定翼飞机可以取代的。用攻击直升机来面对坦克集群,是最好的攻击手段。几百架攻击直升机对坦克机群的杀伤力,比千门火炮的效果来得更大。
而且直升机也不单单可以当作空中对地面目标的火力支援,在战场投送上,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在登陆战中,也能发挥极大的作用。以后一旦海军陆战队装备了运送能力强大的直升机,将会改变以往的登陆战形式。以后的登陆战就会演变成,海空立体快速投送登陆兵力。
并且在战场救援,也有很大的作用,能够将伤兵快速的运抵后方,增加伤兵的存活几率。不单单是战场救援,就是以后有什么天灾**的,也能快速的抵达,更加方便的参与救援。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9035
9036
9037
9038
9039
9040
9041
9042
9043
9044
9045
9046
9047
9048
9049
9050
9051
9052
9053
9054
9055
9056
9057
9058
9059
9060
9061
9062
9063
9064
9065
9066
9067
9068
9069
9070
9071
9072
9073
9074
9075
9076
9077
9078
9079
9080
9081
9082
9083
9084
9085
9086
9087
9088
9089
9090
9091
9092
9093
9094
9095
9096
9097
9098
9099
9100
9101
9102
9103
9104
9105
9106
9107
9108
9109
9110
9111
9112
9113
9114
9115
9116
9117
9118
9119
9120
9121
9122
9123
9124
9125
9126
9127
9128
9129
9130
9131
9132
9133
9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