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夯实的基础,没有大量的科技发展基础,一个科技能力没有底蕴的国家,就算给他大量的先进武器装备,也只是能运用而已。只有把这些先进武器装备消化己用,能够吃透每一项科技,才能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升级。而不会因为科技跳跃幅度过大,搞得整个国家的科技水平不上不下的,这才是最危险的。

    而陈绍就是这个打算,就算以后红警武器装备出来了,也不会让中华的科学家搞不清楚这些武器的原理。而中华本身的科技水平达到了,才能从红警武器和科技单位上借鉴,从而为以后发展自己更强大的武器装备作为基础和经验。

    陈绍觉得有种东西很可怕。就是,把一堆高科技含量武器装备,交给一个连大炮都造不出来的国家。只教会这个国家,这些武器是怎么运用的。而这些武器是怎么造出来的,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这里面运用到什么样的知识,该怎么去保养这些武器装备,这一切都不管。那这个国家就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对这些武器装备加以研究,花费个几十年来研究,吃透这些装备的原理。而另一个选择则是被表面的强大所迷惑,利用这些武器装备打世界。等这些武器装备消耗完了,才发现,自己原来连大炮都造不出来。而这时候,已经离毁灭不远了。

    就像后世,美国把一艘核动力航母送给非洲国家,那只有一个结果,这艘航母用不了多久便会瘫痪。因为你非洲人会维护它吗?你能用,这是不错,多教几次就会了。但你不清楚这航母是怎么回事,那结果就很明显了。

    可要是把一艘航母送给中华,那结果就不一样了,因为中华本身就有一定的科技水平,要搞清楚这里面的问题也不是很难。而且有了这样的一艘航母来借鉴,那中华建造航母能力,绝对会大幅度提高起来。

    这也是陈绍为什么致力于发展自己科技的原因,任何东西都不存在一蹴而就好事。直升机研究项目也是如此,只有打好自己的基础,才能更好的去理解更先进的理论。很多研究项目,陈绍并不指望他们能取得多大的成果,但一定要把基础打牢固了。

    直升机的难度在于发动机上,如果陈绍不一开始就设立项目研究,就算夜鹰直升机和雌鹿攻击直升机出来了,如果有个机械故障,那谁来维修?

    陈绍可不想让自己变成后世许多小国那样,从美国进口了先进的战机,可自己连飞机都没有办法维修,零件也没有办法生产。假如和美国交恶,飞机一旦出了故障,还只能拆东墙补西墙,从其他飞机上拆卸零件来替换。这样子一来,飞机只会越来越少。而自己也无法生产,只能看着自己的国防力量,变得越来越薄弱。

    一个国家,只有拥有自己知识产权的武器装备,才能算是真正的拥有一件武器。购买的武器装备,毕竟不是自己研究生产出来的,可以借鉴,但不能依赖。一旦形成依赖,不单单是自己会受制于人,还会松懈本国对自产武器装备的研究。

    陈绍也不想让自己过度的依赖于红警基地,也同样是这个道理。红警基地又不像家产一样可以继承,一旦陈绍百年后,那中华的武器科技,必须要能走自己的路,必须要有自己的科技树。陈绍不是要一个短暂的繁荣,而是要是一个几百年后,依然屹立在世界东方的强国。

    不但是要发展自己的武器装备,还要在红警武器装备出现时,能快速的吃透这些武器装备的科技原理。并且有能力加以升级改进,使其真正的变成己用。陈绍给自己的科研团队,定制的一个最低目标。在红警武器出来后,能够不依靠红警基地,实行批量生产。

    “竹蜻蜓”项目就是为了以后的直升机做准备,在红警基地出来前,就必须要搞出自己的直升机,就算是再初级的直升机,也足够了。因为只要自己能把直升机造出来,就已经有了大量的研究数据,看到那些先进的直升机,至少也不会一抹黑,啥都不懂。

    几年的研究,直升机的“竹蜻蜓”项目已经有了很大的成果。在陈绍走进试飞场地时,就看到了十几个科研人员,正在看着一个骨架在低空盘旋。骨架上的螺旋桨在飞速的转动着,骨架在螺旋桨转动时产生的升力,被缓缓的拔离地面,悬停在十米的高度上。

    发动机的声音,和螺旋桨快速转动的声音并不小。不过掩盖不住地下研究人员的欢呼声,看到陈绍来到试飞场,几个科研人员就迎了上来。他们还没有等陈绍开口,当中一个大胖子就开口道:“我们成功了,第一架直升飞机,已经可以腾空飞行了。”

    “很不错,这是第几架样机?”陈绍也很激动,直升机在战场上的作用十分巨大,不是那些固定翼飞机可以取代的。用攻击直升机来面对坦克集群,是最好的攻击手段。几百架攻击直升机对坦克机群的杀伤力,比千门火炮的效果来得更大。

    而且直升机也不单单可以当作空中对地面目标的火力支援,在战场投送上,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在登陆战中,也能发挥极大的作用。以后一旦海军陆战队装备了运送能力强大的直升机,将会改变以往的登陆战形式。以后的登陆战就会演变成,海空立体快速投送登陆兵力。

    并且在战场救援,也有很大的作用,能够将伤兵快速的运抵后方,增加伤兵的存活几率。不单单是战场救援,就是以后有什么天灾**的,也能快速的抵达,更加方便的参与救援。

    “第五架了,前面摔了三架,一架成功了,但是飞不高。这架直升机已经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不过还是很初级,还需要大量的时间来研究。”胖子科学家兴奋后,有些遗憾的说道。

    “已经很不错了,路要一步一步走。不要好高慕远,等你们克服了一个高山,才能去面对新的高峰。”陈绍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

    “这个样机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再给我们几年,我们一定可以造出一款让您满意的直升机。”胖子科学家一脸自信。

    “以后我们的直升机不但要有攻击能力,还要有强大的运输能力。过段时间,我会派遣第一批飞行学员来这里接受培训。这样的直升机能不能满足学员的飞行训练要求?”陈绍最关心这个问题,再好的武器装备,也需要人来驾驶。而直升机驾驶员,必须从现在就开始培养。

    “这架样机的飞行速度和高度都不是很强大,但稳定性还可以。再做些细节的改动,当成训练机,并没有太大的问题。”

    “我给你们半年的时间,最少造出二十架这样的训练机。半年后,第一批飞行学员就会来这里报到,训练也会立即展开。”陈绍道。

    陈绍的计划,是在二战开始前,就必须训练出大量的直升机驾驶员。在空军学院,这项学科在三年前就已经设立。也有了很多的学员,现在就需要实际的操作的训练。毕竟书本的上的学习,和实际操作是两种概念。

    “没有问题。”

    再看了下直升机的飞行状况后,陈绍就离开了这里。他的第一个目标是“火箭列车”项目,不过这个项目的进展并不是很顺利。陈绍只是询问了下具体进程后,便离开了。

    下午时,陈绍和希特勒登上了前往汉京的飞机,这场连续几天行程,两人都获得了很大的满足。特别是希特勒,经过这几天的努力,在华的德国士兵,很多都向他靠拢。

    (未完待续)
------------

第两百五十一章 轴心国

    一场席卷世界的经济危机持续了四年后,终于烟消云散。不过它给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带来的灾难还未结束,当这场危机过后,各国都政府首脑看到那份工业倒退严重的报告,欲哭无泪。

    不过他们并没有太大的精力去搭理这件事,乘着经济危机的东风,希特勒准时上位。这位富于演讲的民族主义者,再各个场合展开了激动人心的演讲,拉到了国民的支持。顺利当上了德国总理,不过他并为就此满足,极力拉拢军队,加上整个德国的工人都站在他那边。有了汉京一行,他的野心极具的膨胀,提前开启了他的独裁之路。

    当他终于手掌大权时,第一时间撕毁了一战产物《凡尔赛合约》,公开拒绝再次支付法国一战赔偿。原本合约中对军队的各种限制也随着合约的撕毁一起失效。希特勒在公开场合宣布,为了巩固国土防御,德国开始扩充兵马,并且研究各种新式武器装备,以应对来至法国的军事威胁。

    经济危机之初,德国是首创不小,当在希特勒当上总理时,迅速把国内经济转换成军国主义经济。使经济危机对德国的影响降到最低,并且在中华的援助下,大力恢复国内的工业实力。加上很多失业工人被引渡往中华,大大缓解了国内的失业压力,使之经济恢复速度变得十分快速。

    墨索里尼的上位,让他和希特勒很快就站在了一起。同样是将国内的经济转换成军国主义经济,使意大利成为欧洲工业恢复速度第二的国家。而就在经济危机刚刚结束,墨索里尼和希特勒的会面,以德国为中心的轴心国正式成立。

    当希特勒希望中华也加入时,在各个场合多次邀请,均被陈绍拒绝了。不过希特勒并没有太大的失望,当年的会面,陈绍就说得很清楚,中华暂时不会和任何人结盟。在邀请之前,希特勒已经有了足够的准备,只不过心中那种失落是免不了的。

    对于希特勒的做法,墨索里尼有些不解,他并没有希特勒那种战略眼光,对希特勒的举动有些不以为然。当他向希特勒问出为什么时。得到了回答让他错愕不已。

    “当你理解中华的实力时,你就不会这么问了。有了中华的加入,整个世界我都不放在眼里。”希特勒当时是这么回答墨索里尼的。

    不过中华没有加入,但一个家国却一样野心勃勃。在经济危机之前,日本就一直是军国主义经济,经济危机对他的影响很小。但一方面要支付中华大量的赔偿,另一方又要面对美国大量的商品倾销,国内的经济也是一片糜烂。中小型企业,十不存一,各种民间作坊相继倒闭,民众怨气激增。满街的美国商品,国内的产品越来越少,大量的金钱被美国掠夺,从而缓解美国境内的经济压力。

    以前日本人还会怨恨中华,因为每年有大量的金钱要送给中华。但现在,日本民众怨恨的国家又多了一个。那就是持续掠夺他们金钱的美国,而且还是那种无止尽的掠夺。没有关税,没有正常的贸易关系,况且日本需要美国的支持,面对这样的掠夺,日本内阁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当德国和意大利结盟的消息传来后,日本方面也颇为心动。然而还没有等日本有动作时,一个德国的秘密团队来到了日本,秘密走进首相府和皇宫。经过了几天的磋商,希特勒的三国联合正式成立。一份瓜分世界的野心计划,也起草完毕,并且秘密展开了第一步。

    当这份协议都签上三国首脑的大名时,陈绍第一时间也收到了这份协议。陈绍也只能感慨道:“蝴蝶效应终于产生了极大的效果,事件的发展完全和后世不一样,现在才33年。”

    轴心国的成立,在世界引发了极大的震动。法国最为担心,因为它和德国算是积怨甚深。特别是德国撕毁了《凡尔赛合约》后,这种担心一直云绕在法国人的头上。但国内庞大的失业大军,持续下降的工业能力,让法国政府根本时间去应对这件事。在29年之前,法国的汽车年产量可以达到30万辆,到了33年,这个产量直接下滑到6万辆不到。整整下降了80%,这是个十分可怕的数字。

    许多发国内都是靠着政府的救济维持生活,政府的无能已经深入了人心。抗议者不计其数,每天都能把法国总统搞得焦头烂额。面对德国多数的举动,除了密切的关注外,也只能一次次发出抗议。没有丝毫的实际动作,全指望马其诺防线来抵挡德国。

    原本法国还想指望英美来帮助它对抗德国,但每次都是失望。因为英国对德国实行的绥靖政策,而美国还要面对国内庞大的经济低迷,根本没有去帮助法国的想法和精力。因而现在的法国根本无法单独和德国对抗,继续抗议吧!

    和后世的英国一样,保守党再次担任了首相,面对动作不断的德国,一直都采取绥靖政策。少数和丘吉尔一样的主战派,他们的话语,一点效果也没有。就连申请大规模展开军备的计划,很多也搁浅。除了空军方面和海军方面外,陆军方面的军备计划一点都没有通过。

    英国的绥靖政策,并不是为德国,也不是为了法国,而是因为东方的中华帝国。在英国看来,现在的欧洲应该团结起来,共同面对快速崛起的中华。在英国看来,种族的利益高于国家的利益。白人已经统治了世界几百年了,绝不能让黄种人和白人平起平坐。

    英国方面隐约也明白德国和中华之间的关系,但这就是英国为什么要和德国妥协的原因。他不想把德国推到中华那里去,一旦德中结盟,那就是世界白人的灾难。所以在暗中,英国人一直在拉拢德国人。不过效果如何,英国人自己都清楚,面对态度模糊的希特勒,英国方面也十分无奈。不到最后一刻,英国不会放弃对德国的拉拢,也不会站到德国的对面。

    就是轴心国的成立,英国也忍了下来,全因为中华没有在里面。在英国看来,只要中华加入了轴心国,那就不用考虑,因为这已经是英国的底线了。

    所以面对法国的多次要求,英国人也只能安抚为主。不过英国没有想过,欧洲各国间有沾亲带故的,也有杀戮与仇恨。根本不是一个白人利益可以说服的,在者说,白人的利益,放在国家利益和野心对面,根本不值一提。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1853 11854 11855 11856 11857 11858 11859 11860 11861 11862 11863 11864 11865 11866 11867 11868 11869 11870 11871 11872 11873 11874 11875 11876 11877 11878 11879 11880 11881 11882 11883 11884 11885 11886 11887 11888 11889 11890 11891 11892 11893 11894 11895 11896 11897 11898 11899 11900 11901 11902 11903 11904 11905 11906 11907 11908 11909 11910 11911 11912 11913 11914 11915 11916 11917 11918 11919 11920 11921 11922 11923 11924 11925 11926 11927 11928 11929 11930 11931 11932 11933 11934 11935 11936 11937 11938 11939 11940 11941 11942 11943 11944 11945 11946 11947 11948 11949 11950 11951 11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