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饶了我吧!”陶应有些想大声叫苦,心说那条恐龙对我落花有意,那不是要我的命么?她那怕长得稍微正常一点,容貌普通一点,看在她老爸是我老爸头号走狗的份上,我也可以考虑和她政治联姻,可是她长成那个模样,你叫我怎么娶?!

    “其实不只是昨天傍晚,以前我也发现了。”糜贞没有注意到陶应的古怪表情,只是低着头轻轻说道:“以前我和她在一起,她每一次提起你虽然都没有好话,都是在骂你嘲笑你,可我知道,她是恨铁不成钢,对你情根深种。昨天傍晚,她的神色更是让我担心,我怕……,她会做出傻事。”

    “你杀了我吧!”陶应心中更是叫苦。

    “陶公子。”糜贞又轻轻说道:“小女登门拜访,就是想问公子一句,公子心里对曹灵妹妹,到底有没有那种意思?如果有,小女情愿退出,让你们两位有情人终成眷属。”

    “怎么可能?”陶应忍无可忍的说道:“糜姑娘,这你就是白担心了,我和她只见过一面,而且还直接拒绝了她父亲的许婚,怎么可能在一起?”

    糜贞终于抬起了头,凝视陶应双眼,轻声问道:“陶公子,你真这么想?曹灵妹妹人品容貌,胜过小女百倍,对你又情深意重,你就真的忍心对她流水无情?”

    “曹灵确实是一位好姑娘。”陶应违心的顺着糜贞鬼扯了一句,又壮着胆子伸手按住糜贞放在案上的白嫩小手,深情说道:“但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糜姑娘,实不相瞒,在下对你也是早已情根深种,除了你,我心里已经没有任何女人的位置。”

    糜贞的嫩脸又腾的红了,但糜贞并没有象林清那样反应激烈,马上挣脱陶应的魔爪,只是羞涩万分的低下脸庞,轻声问道:“公子,你说的,是真的吗?”

    “千真万确!陶应此心,天地可鉴,曰月为证!”陶应握住糜贞的小手,问道:“糜姑娘,我最后问你一个问题,你的兄长替你向我提亲的事,你是什么意思?”

    糜贞的心脏几乎蹦出了嗓子眼,既羞涩又扭捏,还答非所问,“糜贞只是担心,担心对不起曹灵妹妹,糜贞很明白,曹灵妹妹她对公子你……。”

    “心肝小宝贝,你别老是在我面前提起曹灵那个钟楼怪人好不好?倒胃口啊。”陶应心中哀叹,又握着糜贞的小手问道:“糜姑娘,在下的心思,现在姑娘你也已经明白了,在下只想为姑娘一句,令兄提亲的事,你是什么打算?”

    糜贞的声音又低得和蚊子哼一样细微了,羞答答的说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小女的父母不幸早逝,是两位兄长把小女抚养长大,恩同父母,他们既然……,小女也……,也……,也……。”

    也了好几次,糜贞始终都说不出一句完整的句子,陶应正急得百爪挠心时,糜贞却又鼓起了勇气,万分羞涩的低头说了一句,“况且,小女对公子舍身救徐州的英雄壮举,也是仰慕已久,能与公子……,是小女的福气。”

    “贞妹!”陶应狂喜过望,起身坐到糜贞旁边,二话不说搂住糜贞的纤腰,张嘴就恶狠狠的向糜贞的樱唇上啃下去,糜贞本想拒绝,但一想到兄长已经把自己‘许配’给了陶应,便羞涩的闭上了美目,不躲不避,任由陶应搂着狂吻。

    “哈哈,曹灵小姐,看来我还真得谢谢你这个大媒人,祝你找到一个好人家。”陶应心中狂笑,又情不自禁的想起那个神秘的林清小丫头,心里暗道:“还有,我也得顺便谢谢你,爱吃醋又爱传谣的林清小丫头!如果你不介意,我吃点亏上点当――可以给你保留一个二房的位置。”
------------

第三十章 臧霸

    (ps:今曰两更,第一更送到。)

    阴错阳差的获得了糜贞的芳心暗许,甚至还意外的得以一亲芳泽,陶应顿时变得有点乐不思蜀起来,还放弃了立即返回梧县练兵的计划,决定在徐州城里多留几天,等解决了一个大问题再回梧县,而陶谦也希望儿子能多陪自己几天,所以也没有怪罪,任由陶应留在折腾胡闹。

    陶应不立即返回梧县军中,当然是为了和糜贞妹妹的亲事问题,糜贞妹妹能让陶副主任占到便宜,是糜贞妹妹认为糜竺准备把自己嫁给陶副主任,心甘情愿的让陶应这个‘未婚夫’动手动脚。但实际呢,从种种迹象分析,糜竺其实是打算把糜贞妹妹嫁给刘备刘皇叔,只是各种阴错阳差加在一起,才让糜贞妹妹误以为糜竺是准备把她嫁给陶应……

    既然只是误会,那么真相自然迟早有大白于天下的一天,为了不让温柔可爱的糜贞妹妹伤心欲绝,也为了陶副主任朝思暮想的**大业,陶应当然得想方设法的把这个误会变成事实,然而因为糜竺和糜芳两个二五仔已经铁了心要跟刘皇叔走的缘故,不管陶应再怎么的足智多谋,也不管陶应再怎么的见识渊博,一时半会之间,也真的想不出一个好的办法来了。

    就这么耽搁了五六天时间,仍然束手无策的陶应无可奈何,又担心陶基偷懒耽误君子军训练,更担心血气方刚的堂弟见君子军刚出点成果,迫不及待就要招摇炫耀,暴露军机,只得打算向陶谦和陶商告辞返回梧县,不曾想陶谦却抢先派人来传陶应晋见了,陶应不敢怠慢,赶紧匆匆赶往陶谦所在的后房拜见。

    进得后房,房中仅有陶谦一人坐在文案旁料理公务,见陶应到面前行礼,陶谦开门见山的说道:“吾儿,有麻烦了,三把钥匙,其中两把为父已经分别赐予了曹豹与陈珪,他们二人都接受了,但第三把节外生枝了。”

    “臧霸拒绝接受父亲赐予的殊荣?”陶应一楞,心说这个臧霸架子太大了吧?自己的便宜老爸陶谦好歹也是徐州刺史,把保管传位文书的三把钥匙之一交给臧霸保管,等于是向臧霸发出信号,要把臧霸当成徐州托孤重臣对待,换了别人早就乐得屁颠屁颠,臧霸怎么还可能拒绝?难道臧霸和糜竺兄弟一样,也打算和刘皇叔结为基友?

    “拒绝了。”陶谦叹了口气,无奈的说道:“为父派使者骑快马赶往开阳,召臧霸到彭城晋见,还在书信中说明了托孤之意,但臧霸就是托病不来,还回信说他出身寒微,才薄德浅,不敢领受为父交付的托孤重任,要为父另择贤者担之。”

    “臧宣高已经彻底倒向大耳贼了?”陶应的第一反应就是臧霸可能已经和刘皇叔结为基友了,但转念一想,陶应又觉得不太对劲,如果臧霸彻底倒向了刘备,那么最应该接下这个托孤重任,帮助刘备夺取徐州。

    果然,陶谦马上就摇头否认道:“不太可能,从曹宏刺探到的消息来看,刘玄德虽然多次笼络臧宣高,几番施以小恩小惠,糜竺兄弟也拼命在臧宣高与刘玄德之间穿针引线,但臧宣高并不是十分领情,始终与刘玄德保持一定距离,多次拒绝了刘玄德让他到小沛相会的邀请。”

    说到这,陶谦顿了一顿,又补充道:“不过曹宏又探到,臧霸的副手孙观孙仲台与刘玄德走得很近,还两次劝过臧宣高与刘玄德见面。所以为父认为,臧宣高拒绝为父托付的托孤重任,有两个可能,一是臧宣高在观望风色,想等到徐州大幕落定,再决定何去何从。二是臧宣高不愿卷入争权夺利,只想割据一方自成山头,当他的开阳土皇帝。”

    “孩儿认为第一个可能不大。”陶应沉吟道:“臧宣高如果想要观望风色,看准胜负再下重注,那么他更不该拒绝父亲托付的重任,因为只要有一把代表托孤重任的钥匙在手,等于就确定了他徐州三大重臣之一的重要地位,将来他不管是倒向我们陶家,还是倒向玄德公,都可以从中受益无穷,错过这个机会实在可惜。所以孩儿认为,臧宣高不愿卷入徐州政治斗争这个肮脏漩涡,一心只想当开阳土皇帝的可能最大。”

    陶谦赞许的看了一眼儿子,道:“吾儿所见极是,听了吾儿高论,为父也觉得有些误会臧宣高了,不错,倘若臧宣高是打定主意观望风色,那么他应该不会拒绝为父的好意,不愿卷入徐州权斗和割据一方才应该是他的本意。既如此,吾儿可有对策?”

    陶应闭目盘算了片刻,然后向陶谦一抱拳,拱手说道:“父亲,请父亲准许孩儿前往开阳,亲自劝说臧霸接受父亲重托。”

    “吾儿有把握说服臧宣高?”陶谦疑惑答道。

    “没有。”陶应回答得很坦白,又拱手说道:“但只要有一线希望,孩儿就当付出十分努力。况且,孩儿也早想前往开阳,与臧霸见上一面,了解他的基本情况,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

    陶谦没有立即答应,但考虑了片刻后,陶谦还是点了点头,道:“吾儿去吧,不过要小心一些,虽然臧宣高没有伤害你的理由,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千万不能意气用事,能不能说服臧宣高并不要紧,人一定要平安的回来。”

    “孩儿明白。”陶应恭敬答应,又请陶谦把钥匙交给自己,让自己带去开阳亲自交给臧霸保管,以示笼络诚意,陶谦也不疑忌儿子,含笑取出第三把钥匙,珍而重之的放到了陶应手里,并再三叮嘱陶应小心行事。

    ………………

    好了,现在让我们来基本了解一下陶应要去见这位臧霸将军吧,臧霸,字宣高,泰山郡华县人,现年二十八岁,出身于狱吏之家。十年前,臧霸十八岁时,为了营救获罪被捕的父亲,触怒了泰山郡太守遭到通缉,被迫流亡到徐州东海郡,拉起一票人马干起了山贼这个很有前途的职业。黄巾起义后,臧霸接受陶谦招安,跟着陶谦镇压黄巾立下不少战功,居功升至徐州骑都尉,一度成为陶谦军事上的左右手。

    老陶家与臧霸的蜜月期很短暂,黄巾起义平定后,臧霸因为与陶谦帐下的大部分文武官员不和,率军出走琅琊郡,屯驻到了琅琊郡的郡治开阳一带,又先后招揽收服了孙观、吴敦、尹礼和昌豨等几支山贼流寇,实力迅速壮大,隐隐与徐州官军形成了分庭抗礼之势。曹老大挥师杀进徐州后,臧霸虽然没有象徐州头号叛徒笮融那么忘恩负义,对陶谦趁火打劫,但也没有听从陶谦的命令,与徐州军队联手抗曹,选择了独力抗击曹军,替陶谦保住了开阳城,也保住了开阳的全城百姓,可谓有过也有功。

    所以不管是陶谦还是陶应,对臧霸的感情其实都非常复杂,一边暗恨臧霸不听调遣,妄图割据一方,一边又暗暗欣赏和感激臧霸的立场中立,没有和曹老大或者刘皇叔同流合污——当时臧霸如果倒向了曹老大,现在臧霸如果倒向了刘皇叔,元气大伤的老陶家可就真的彻底伤不起了。也正因为如此,不仅陶谦始终没有放弃笼络和收服臧霸的打算,陶应也决定亲自前往开阳,争取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劝说臧霸,争取把老爸当年的帮凶老走狗重新拉回来,给人才紧缺的自己当打手。

    当然了,做为二十一世纪的优秀公务员,陶副主任当然不会随便拿自己的小命冒险,所以陶应尽管觉得臧霸没有理由对自己下毒手,但为了谨慎起见,陶应还是没有冒冒失失的直接赶往开阳与臧霸见面,而是先回了一趟梧县的君子军大营,做好了各种安排与准备,然后才领上十余骑北上,赶赴开阳与臧霸见面。

    顺便说一句,听到陶应要北上开阳去和臧霸见面后,陶应年轻气盛的堂弟陶基不仅没有反对,还乐得一蹦三尺高,说什么都要拉着刚出成果的八百君子军陪陶应北上,去让臧霸见识见识君子军的恐怖之处,陶应则坚决反对,并且告诉陶基,一是现在的君子军不能过于暴露,二是君子军如果倾巢北上,势必会让臧霸等人生出警惕,反倒横生枝节,好说歹说才把这个血气方刚的堂弟说服,让他留在梧县继续练兵。

    梧县距离开阳差不多有五百里路,距离颇远,不过好在有官道可通,加之地势平坦,没有山川河流阻隔,陶应一行又全是骑兵,所以陶应即便没有着急赶路,也只用了四天时间就抵达了琅琊郡境内,又很礼貌的派出了一个亲兵先行前往开阳城,向臧霸知会自己的行程与来意,以免造成误会。

    陶应的突然到访很是出乎臧霸和孙观等人的意料,尤其是与刘皇叔走得很近的孙观,当着陶应派来送信的亲兵就肆无忌惮的喊道:“陶应小儿来干什么?难道想来厮杀?他带来了多少兵马?”

    “仲台,不得胡言乱语。”臧霸呵斥,又拿起陶应亲兵送来的书信,摇晃着说道:“二公子在书信上说得很清楚,他这次是奉父命前来拜访,有要事与我等协商。而且我军探马也探查得很清楚,二公子除了带有十名亲兵,什么军队都没带,他的身后也没有军队潜伏尾随,由此可见,二公子这一次确实是为了公事才登门拜访。”

    “陶应小儿能有什么要事?”孙观不服气的大声冷笑,“该不会是又想把我们骗回徐州,去受那帮徐州名士的耻笑吧?还有让我们回去,又受那帮丹阳兵的欺负吧?”

    面对孙观的狂妄叫嚣,陶应一手调教出来的亲兵沉默不语,脸上也是不动声色,真正做到了喜怒不形于色,具有君子风范,但心中却是万分不满。还好,旁边臧霸的另一个左右手吴敦站了出来,向臧霸说道:“宣高兄,不管陶应公子来意如何,他既然执礼遣使,先行知会行踪,那我们就应该以礼相待。况且曹贼兵围徐州之时,是陶应公子孤身深入曹营向曹贼求和,又为徐州百姓赴汤蹈火,自行跳入油锅换取曹贼退兵,如此英雄,我等不应慢怠。”

    “曹贼退兵,是因为吕温侯出兵攻打兖州,曹贼不得不退兵去救兖州,与陶应小儿有何相干?”孙观大声反驳。

    “就算曹贼是因为吕布退兵,陶公子的壮举都值得人敬佩。”吴敦也是反驳道:“我等屯驻开阳,是因为看不惯徐州那些豪门巨户的脸色,不满陶谦老儿偏袒徐州豪门和丹阳兵,与陶应公子却素无仇隙。而陶应公子舍身救徐州的义举又已名满天下,我等如果慢待于他,或是闭门不纳,传扬出去,岂不是让天下人轻视?”

    “吴敦兄弟说得对,我们就算不敬陶应的公子身份,也得敬他的义举。”臧霸也很赞同吴敦的观点,站起身来向陶应的亲兵说道:“烦劳贵卒回禀公子,公子大驾光临,骑都尉臧霸全军上下不胜荣幸,明曰公子抵达,臧霸当出城十里,迎接公子。”

    陶应的亲兵大喜,赶紧拱手告辞,去向陶应报信,但陶应的亲兵前脚刚走,臧霸却又向众将下令道:“各位兄弟,明天都和我一起去,率领一千甲士出城去迎接陶应公子。记住,要把旗帜打好了,武器带上,全副武装的去迎接陶二公子!”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38709 38710 38711 38712 38713 38714 38715 38716 38717 38718 38719 38720 38721 38722 38723 38724 38725 38726 38727 38728 38729 38730 38731 38732 38733 38734 38735 38736 38737 38738 38739 38740 38741 38742 38743 38744 38745 38746 38747 38748 38749 38750 38751 38752 38753 38754 38755 38756 38757 38758 38759 38760 38761 38762 38763 38764 38765 38766 38767 38768 38769 38770 38771 38772 38773 38774 38775 38776 38777 38778 38779 38780 38781 38782 38783 38784 38785 38786 38787 38788 38789 38790 38791 38792 38793 38794 38795 38796 38797 38798 38799 38800 38801 38802 38803 38804 38805 38806 38807 38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