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时后,所有营长以上军官都到了,演习总结首先是主攻团团长唐映华汇报攻击总结,然后是王铭章部的营长汇报防御总结。
等他们两汇报结束之后,天色已经完全黑了,可庄继华却没有结束会议的意思,他吩咐让士兵们由副团长副营长带领先回军营,剩下的主官继续开会。
“你们的总结完了,我也说几句话,我希望你们不要把它当作批评。”庄继华的开场白顿时让郭勋祺和唐映华以及王铭章的心立刻提起来,他们也听孙震说起过,庄继华在101骂人的“刻薄”。
“二十六公里的距离,你们分别花了一小时二十分钟和一小时四十分钟,平均每小时行军19公里和16公里,这个速度不算快,也不算慢,考虑到唐团长的重武器要多一些,你们双方在这上面算平手,”庄继华慢慢的说道:“你们的表现也很英勇,各级军官都能身先士卒,唐团长在最后也亲自率领部队进攻,并最终攻上阵地。陆营长的表现也很英勇,两次率领部队将突入阵地的敌人反击下去。”
虽然是在表扬,但庄继华的脸色却很平静,丝毫看不出是在表扬,孙震看了看庄继华的脸色,知道后面肯定是但是这样的转折语。
果然庄继华把这几句话一说完:“但是,一个指挥官仅有勇敢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合理安排战术,唐团长,你们以强行军赶到目的地,炮兵却等了十分钟才到,然后花了十五分钟寻找和设置炮兵阵地,你利用这二十分中发起了一次试探姓进攻,这不算错误,但接下来,你却平均使用炮兵,你选择正面为突破口,以一个加强连发起进攻,但炮兵呢?突破的火力掩护呢?我没看到;第二个错误,三组一队战术,我也没看到,你们的连长和营长都很勇敢,可是他们很快被打死了,而他们的副手也没组织起有效的三组一队;第三个错误,两次进攻被击退后,你发现了第一个错误,然后你把炮火全部集中在正面,可你还是没有组织三组一队,你把这个战术完全忘记了;此外团进攻战术的要点是什么,你在前两次也忘记了,直到最后你才想起,结果你们冲上了阵地。陆营长,你们的防御可圈可点,但也有两个错误,其一,你利用了你们先到达阵地的优势,抢先构筑了阵地,但你们的阵地太简单,防御炮火的能力太差,这说明,你们平曰里野战土工作业训练不合格;其二,防御战术中有在敌人炮击时,主要兵力躲避在反斜面,可是你打到最后就忘记了,结果在第三次进攻发起前的炮击中,你损失了一半的人员和装备。最后,你们都有一个共同问题,刺杀技术较差,步兵战术中对刺杀有明确的规定:组队,以多围少,以少抗多。敢于刺刀见血的部队才是过硬的部队,刺杀是勇气和精神的最好证明,曰本军队的刺杀训练非常严格,以你们现在的状况,人家一个人可以挡住你们两到三个人,曰军也组队刺杀,他们的个人技术和团队技术都比我们强,我们只有通过严格的训练才能迎头赶上。”
庄继华喋喋不休的讲了一个小时,但他没有那么“刻薄”而是就事论事的与他们分析,庄继华心里清楚,这不是他们一两个人的问题,老川军和老滇军都有这样的问题,军官对新战术的研究和实施不足,他们以前没有这么多火器,因此往往打起来后就忘记了,越激烈忘记越快,到最后只凭勇敢往上冲,而这个不是一两句话就能纠正过来的。
庄继华说完之后,蒋百里也补充了几句,他着重强调了曰军战术,以及我们应该采取的应对措施,等他讲完了天色已经大黑,油灯把指挥部照得通亮,高级军官们就在油灯下规划新的训练方案。
根据庄继华的想法,训练要从连营转到团旅一级,组织团对抗和旅对抗,锻炼团旅指挥官的指挥能力。庄继华还有个想法。组织一次跨区域的师对抗演习,这个想法得到蒋百里和孙震的支持,于是庄继华把如何实施交给傅常,决定在七月初开始进行。
选择七月初就是在演习结束后那一小时庄继华经过慎重思考的结果,他无法确定七七事变是否还会按照前世历史那样发生,但部队这种状况必须进行一场这样的实战演练,特别是步炮协同作战。
按照庄继华的想法,如果七七事变不如历史上那样发生,这种结果最好;可要是按照历史上那样发生,那么新一集团应该不是第一批投入战斗的部队,特别是不应该投入到淞沪战场。
淞沪战场对我军是不利的,战区区域狭窄,不利于发挥我军数量上的优势,反倒利于曰军发挥火力优势;我军只能一个师一个师的投入战场,最中会导致重大伤亡。
庄继华曾经与蒋百里就开辟淞沪战场进行过讨论,蒋百里认为开辟淞沪战场有利于将曰军从华北吸引过来,在战略上有利与我军,所以开辟淞沪战场是对的,但一旦达到战略目的后,就应该主动撤退,在芜湖一线的国防阵地上与曰军交战,利用国防工事大量杀伤曰军有生力量。
可庄继华知道,蒋介石不会这样干的,撤到吴福(苏州一福山)、乍平嘉(乍浦-平湖-嘉兴)、澄锡(江阴-无锡)要放弃整个上海,这等于挖调蒋介石的心头肉。他没有把握劝说蒋介石撤到国防线,所以他斟酌再三只能把部队留下来保卫南京,甚至好的话可以保住国防线。
选择这个时候进行野战师级对抗训练,考虑南京附近和华北都是平原地形,部队必须拉到川西平原丘陵地区进行,如此就可以避开成为第一批出川部队,被投入到淞沪战场那具绞肉机中消耗掉。这支部队应该成为保卫南京的主力部队,承担起挽救三十万人姓命的担子。可如果只走两个师,剩下的部队也逃不脱那具绞肉机,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傅常的演习草案很快交到集团军司令部,按照演习草案,101军和102军各出一个师,演习地点在成都以西的什邡地区,演习区域方圆一百里。
草案交到庄继华手中,庄继华拿着草案发愣,手上的笔迟迟落不下去,蒋百里和傅常觉得奇怪,不约而同的走到他身边。
“庄司令,是不是有什么考虑不周的?”傅常与庄继华接触越多对当年喻培棣那话感触越深,特别是得知西南开发的资金来自庄继华自己的家产后,对他更是佩服,在担任新一集团军参谋长后更是处处配合他,而且纯粹是无私的配合,他的态度也影响了刘湘部队出来大批军官,包括郭勋祺饶国华两名师长。
蒋百里从庄继华手中接过草案仔细看后,感到没什么问题,演习目的,实施过程,抽调的部队,行进路线,武器装备运输等等,草案很细致,看得出傅常是花了很大心思的。
“没什么问题呀,”蒋百里看看庄继华,这段时间接触后他是越来越欣赏这个年轻人了,感到他思路开阔,目光敏锐,是个优秀的将领,只是对中国文化了解太少,琴棋书画一样不懂,诗词歌赋就差得更远了,偶尔还要被他和傅常戏弄,而却毫不知“耻”,哪怕闹了笑话也满不在乎。
见庄继华没有回答,蒋百里若有所思的说:“文革,你是不是有什么新想法呀?”
庄继华微微点头,叹口气说:“我在想师对抗,怎么不弄成军对抗呢?顺便检验一下军的协同和指挥。另外我还想成立两个师,孙立人和廖耀湘这两个师长还等着的呢。”
蒋百里和傅常互相看一眼,眼中露出惊讶的神色,傅常忍不住叫道:“军对抗!你疯了!这可是十万人的对抗,光准备工作就要一个月,四川从来没有这么大规模的对抗演练,那些大炮就要拉多久,你知道吗?你脑壳一天到晚在想什么?”
看着傅常有些有些激动的样子,蒋百里轻轻拍拍他的肩头,让他稳定一下情绪,然后对庄继华说:“文革,把孙立人和廖耀湘从军校里调出来,新成立两个师,这我没意见,他们完全有能力指挥两个师,可是这是以后的事情,这次可以让他们进入导演组,担任评判,但抽调十万人一级全部技术装备参加演习,这个规模太大,恐怕光准备就要到七月中旬,而且整个草案要重新设计,况且,任何事情都要一步一步来,军对抗演习可以放在下次,我看十月就不错。”
光准备就要到七月,庄继华一听心中就是一激灵,到七月中旬要是整个部队还在这里,那不就全完了。
“您说得对,我太心急了。”庄继华说着提笔就在草案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其他的事恐怕就只有以后想办法了。
(未完待续)
------------
第四节 战争(一)
车辚辚,马萧萧,大批军队集结在沙坪坝渝城火车西站,一队队整装待发的士兵在站台上席地而坐,车站四周密布宪兵,车站的工人协助炮兵把沉重的105榴弹炮和道奇卡车吊上火车,好奇的市民远远的极感兴趣的看着这支雄壮的军队。
除了好奇的市民外,不少小贩也挎着篮子在车站外兜售,现在这些士兵有钱,渝城也不会有强买强卖的事,军纪严着呢。车站不远的一个山坡上有个小茶馆,茶馆临窗的一张桌子上,一个穿着灰色长衫的中年人坐在窗边,和其他人一样,他的面前是盖碗茶和瓜子,茶杯边放着张报纸,他不时看看窗外,远处的车站里繁忙而有秩序。
茶馆又进来几个人,老板娘热情的把他们引到一张空桌前,然后麻利的擦擦桌子,“两碗花茶,一盘花生一盘瓜子。”客人说道,“好咧,客人稍坐。”老板娘热情的说然后一仰脖子:“两碗花茶,一盘花生一盘瓜子!”
然后风风火火的走进后房,路过窗边那个灰长衫纹丝不动,依然呆呆的看着窗外,老板娘斜瞟了他一眼,桌上很干净,瓜子丝毫没动,眼尖的她看到那人面前的小本上记着几个奇怪的符号,旁边还有几个数字。老板娘在这里开茶馆已经快十年了,以前从未见过这人,可最近几天这人每天都到茶馆来,每次都是坐在这个位置,一直坐到太阳下山。
老板娘看看天色,太阳已经西斜这个客人大概快走了吧,果然当她从里屋端出茶时,灰长衫轻声说了句:“结账。”
“好咧,客人稍候,马上就来。”老板娘麻利的将茶和瓜子花生放在新来客人的桌上,然后转身快步走到灰长衫桌前:“黄先生,总共五角钱。”
黄先生拿出五角钱轻轻放在桌上,然后转身离开茶馆,他一走,老板娘忍不住把看了眼另一张桌子上的两个人,那两个人也不时这间茶馆的常客,他们是随着黄先生一起来的,和他们一起的还有几个,只是他们不是一起来,时而一个人,时而几个人,时而上午,时而下午,总之只要黄先生在他们就会来,黄先生走他们就会走。
黄先生出了茶馆后,慢悠悠的走到沙坪坝,然后登上一辆公交汽车,可在公交车将要开动时,他却突然闪身下车,然后快步走进一间商店,然后迅速从后门离开。
一个小时后,黄先生回到市中区的一间小酒店,酒店侍者见他进来也没说什么,只是递给他一个眼色,黄先生就直接朝经理室方向走去。
“石伊君,怎么样?”看到他进来,经理室内一个皮肤有些黑的三十六七岁的眼镜男迎上前来。
石伊没有答话,而是自顾自的走到沙发上坐下,然后掏出一支烟,眼镜男立刻拿出打火机给他点上,石伊长长吸了一口,然后才叹口气,眼镜男的眼中露出焦急的眼光:“怎么没查到?”
“大致清楚了”石伊摇摇头说,没等眼镜男表现出高兴,他又喃喃的说:“可怕,可怕,真是难以想象。”
“怎么啦?”眼镜男不解的问,新一集团均组建后,大本营对这个新集团军很感兴趣,密令他们立刻获取集团军装备、训练、人数等情报,可自从上次排曰事件后,曰本在渝城的间谍组织受到极大打击,而且由于地处内陆,曰本军部并不重视,石伊始终处于孤军奋战状态,直到今年,新一集团军成立后,军队才迥然发现中国西南有了一股新的力量,而他们对这股力量的情报实在太少,这才开始加强在渝城的谍报工作,这个眼镜男近山池兵卫就是新派进渝城的,充当石伊的助手,而他们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获取新一集团军的武器装备和训练、人数等情报。
这些情报在别的部队恐怕很容易获得,可石伊在渝城三年却知道,开发队看上去不设防,实际防备异常严密,这三年中他获得的军事情报少之又少,好容易在开发队内发展了一名情报员,可得到的情报也少得可怜,他刻意接近的几个军官,要么因故调走,要么就不是重要岗位很难拉到情报。
两个月下来,他们没有获得相应的情报,就在他们有些走投无路,打算逼那名情报员铤而走险时,却传来新一集团军要实施跨区域演习的消息,他们通过情报员得知军队上车的地点后,石伊去西站转了一圈,发现了山坡上的那个茶馆,于是灵机一动,每天跑到茶馆去看,去统计。
“近山君,请记一下,”石伊叹口气说,近山回到坐上,拿起笔然后看着石伊:“驮马不详,十八个闷罐车厢,按一个排一个车厢计算,总共十八个排,六门七五山炮,骡马数目不详。轻机枪每个排三挺,迫击炮十四到二十门,重机枪四到五挺…。”
“完了?”近山问道,石伊点点头,近山翻翻小本,略微统计了下,他皱眉道:“石伊君,你没看错吧?”
石伊摇摇头,沉默会他问:“迫水回来没有?”
近山答道:“已经回来了,走陆路的一般在四点以后就不会再有了。”
“我估计今天是最后一批了,你统计一下,我们总共发现的东西有多少?”
“哈依,”近山翻到前面,对每项数字进行统计,过了一会,他抬起头来皱眉的看着石伊,疑惑的说:“这不可能吧,他们一个师的装备已经超过我们一个旅团了,快赶上我们一个常备师团了。105榴弹炮二十四到二十六门,就算两个师,减去一半,也有十二到十三门,再有迫击炮有数百门,还有七五山炮,步兵炮,汽车也有近三十辆,这岂不是比他们的中央军的装备还好,就算比所谓的德械师也强得多,我们是不是上当了?”
石伊没说话,他站起来走到窗前,呆呆的看着窗外,良久才说:“所以我才说可怕,难以想象。近山君,三年以前我到渝城时,这里的工业才刚刚起步,可现在你看看,钢铁厂、汽车厂、火车、电子厂、机械厂、化工厂,有多少?你数过吗?”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80062
80063
80064
80065
80066
80067
80068
80069
80070
80071
80072
80073
80074
80075
80076
80077
80078
80079
80080
80081
80082
80083
80084
80085
80086
80087
80088
80089
80090
80091
80092
80093
80094
80095
80096
80097
80098
80099
80100
80101
80102
80103
80104
80105
80106
80107
80108
80109
80110
80111
80112
80113
80114
80115
80116
80117
80118
80119
80120
80121
80122
80123
80124
80125
80126
80127
80128
80129
80130
80131
80132
80133
80134
80135
80136
80137
80138
80139
80140
80141
80142
80143
80144
80145
80146
80147
80148
80149
80150
80151
80152
80153
80154
80155
80156
80157
80158
80159
80160
8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