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定新都掩杀到屁股后面了,嵬名山破才如梦初醒,连有效的抵抗都来不及组织,就被杀得溃不成军……事实上,夏军的战力就算正面对战,也干不过西军,更何况兵力少了一百,又忽遭突袭,这一战,嵬名山破只带着几十名丢盔弃甲的夏军逃出哈德岭,其它的,都成了梁定新嘴里的肉。

    ***杨逸离开了阿甘山,那几间茅舍却被苏东坡占了去,按老苏的说法,盐井关系重大,如今草创,若不留个主官坐镇,恐怕要出乱子。

    杨逸也没揭破他的小心思,这丫的根本就是留恋山间的那份清雅,闲来溪边垂钓,醉后隔着草舍与民夫对吼,雨湿林花可为诗,山影日斜石上眠,雾散晨曦霞千道,月照山空幽鸟啼……多美的事啊!杨逸都想!

    可惜他必须离开了,横山北面已经杀得如火如荼,每天的战报如雪片飞来,苏东坡可以不理军事,他却不行,从战报上来看,这次五千人马越过横山,杀得那叫一个狠,盐州以南,韦州以东,横山以北这片地儿几乎被刘武他们杀成了白地。

    各个将领各有各的特色,刘老虎用蛮,梁定新用火,谢敬亭用毒,老谢这人快五十了,心肠可一点不比别人软,每到一地,杀完了还在水里下毒,党项百姓被屠了一蕞,追来的夏军又被毒死一蕞,老谢祸害的能力那是翻倍的算。

    这次突袭,效果跟预期的一样,西夏几乎没有什么防备,杀过去见人就砍便是,刘老虎他们在前面砍得过瘾,杨逸在后面却必须帮着收拾局面,党项人向来睚眦必报,怎么应对夏军随后而来的报复,这将是杨逸接下来脑细胞死亡的最大诱因。

    环州西大营里,往日人满为患的大营,此刻空空荡荡,杨逸和军中都虞侯余庆良在大帐里摊着地图,一点一点地计算着,西夏需要多少时间集合军队,最可能走哪条路线,自己的五千人马什么时候能撤回来,撤往哪里,要准备多少军械,军资粮草筹集多少,哪里最适合做为战场,能不能把夏军诱到理想的地点……杨逸突然觉得,应该物色几个参谋了,他娘的,再这样下去,自己非得未老先衰,英年早逝不可。

    “报!知州大人,镇戎军折知军有回信!”

    杨逸头也不抬,从传信兵手上接过信筒,打开信纸看完扔给余应良,沉声问道:“定边军呢?赵若铭还没有回信吗?”

    “禀知州大人,还没有!”

    “时不我待,再派信使,赵若铭这狗娘养的到底怎么回事?来不来你倒是放个屁啊!他娘的,若是敢扯老子后腿,老子非平了他定边军不可。”

    事太多,偏偏这要命的时候,定边军知军赵若铭竟然打马虎眼,杨逸岂能不大怒,余庆良和传令兵对望一眼,见过强悍的,没见过这么强悍的,立即明智地决定让自己脑子来一回间歇性遗忘……“站着干嘛!还不快去!”

    传令兵吓得一哆嗦,一溜烟奔出了大营,比兔子跑得还快!

    “老余啊!赵若铭未必靠得住,咱们必须做好定边军不来的准备!”

    “是,知州大人!”

    “传我命令,让种朴他们全军撤回,即日起,环州全境进入最高戒备状态,各堡各寨枕戈待旦,厉兵秣马,所有细作全部出动,全力侦知夏军动静,各处烽火传信地一刻不得离人!”

    “是!知州大人!”

    (未完待续)
------------

第159章 横山烽烟(三)

    环庆路经略安抚使尹策,怒气冲冲地走进杨逸的签押房,还没看清在坐何人,便大声喝问道:“杨逸,你意欲何为?”

    萧忆抬起头来,看到进来的是一个六十岁上下的瘦小老头,胡子稀疏,两颊深陷,眉毛很长,已伸到眼角之下,身上穿着三品官服,双目正怒火中烧,身后还跟着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

    “敢问来者可是尹经略使?”萧忆虽然没见过尹策,但从官服及年龄相貌上,不难猜到来者的身份,他连忙起身作揖。

    “你是何人?杨逸呢?”尹策不答反问,怒火显然未消。

    “在下乃杨知州僚属萧忆,杨知州正在城中军营……”

    “赶紧让他回衙见本官!”尹策毫不客气地打断了萧忆,一甩大袖,在知州平日办公的位子上落坐。

    “不必了!”杨逸沉着脸走进门口,回头扫一眼,身后各个门窗中探出来的脑袋纷纷缩了回去,“下官见过尹经略使!”

    杨逸对尹策的到来不觉奇怪,但尹策身边的年轻人却让他微怔了一下,尹焞!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啊!

    见到正主到来,尹策一拍案桌喝道:“杨逸,你未经本官同意,擅自挑起边衅,如此妄为,眼里还有我这个经略使吗?”

    “擅自?尹经略此言下官不敢苟同,浅攻筑垒,步步蚕食,本是朝廷在绍圣元年就定下的对夏战略,下官不过是照此施行而已,何来擅自之说?”尹策作为环庆路经略安抚使,不但驳回他的筑城安民建议,在这骨节眼上还来找茬,杨逸也没什么好脸色。

    “你还敢说不是擅自?本官是环庆路经略安抚使,一路之军事本应由本官总领,你擅自出兵,庆州竟不得所知,若是夏军大举反攻,庆州毫无准备,岂不被你累死?”

    杨逸真是怒了,他曾多次致函尹策,要求集环庆一路之力,于归德川和白马川前沿筑堡砦,扼守夏军入侵要道,尹策次次否决,屡屡驳斥;你不让守,还不让攻?岂有此理。

    “尹经略,你大概忘了一件事,陕西四路本是抗击西夏的前沿,夏军年年来袭,而照尹经略这么说,庆州平时竟毫无防御准备,下官倒想问问尹经略,您平时都干嘛去了?难道都等屎落裤裆了才去挖糞坑吗?”

    “你……有辱斯文!有辱斯文啊!”尹策气得满脸涨红,一口气喘不过来,差点晕了过去。

    旁边的尹焞赶紧上前,帮他拍背顺气儿,好不容易让尹策平息一些,尹焞转头对杨逸说道:“杨大人,此时各地春耕尚未结束,环州此时挑起宋夏大战,一但夏军大举反攻,则环庆一路春耕受阻,误了农时,百姓一年便没了收成,此举实为不智。”

    杨逸心里正火呢,听了尹焞这话,浓眉一挑斥道:“你是以什么身份和本官说话,本官与尹经略讨论军务,有你插嘴的份吗?”

    “杨逸,你休得猖狂,本官问你,若是环庆一路误了农时,你担待得起这个责任吗?”

    “本官既然敢做,就敢当!只要本官一天还是环州知州,环州就不会放松对西夏的攻掠,尹经略放心,只要环州还有一兵一卒,本官绝不让夏军越过环州,到庆州叨扰尹经略的安闲就是!”

    “好好好!杨逸,你等着!”尹策怒极,撂下这句狠话便拂袖而去。

    萧忆一直没出声,里心却暗暗一叹:毕竟还是太年轻啊!

    等尹策远去,他让小吏去端茶水,结果端来茶水的却是清娘,清娘也不说话,放下茶水后,只是默默地看着杨逸。

    不知为什么,看到小姑娘的明亮的眼神,杨逸感觉心中压着的那座冰山开始消融了,慢慢化着一江融融的春水。

    萧忆敏锐地观察到了杨逸的变化,趁机劝道:“其实大人不该如此顶撞尹经略使的,即便他一再拨回大人的请函,但这本该是大人意料之中的事,如今尹经略使的担心也有一定的道理,而且就算尹经略再不是,大人如此顶撞,今后他必定处处作梗,这对大人极为不利。属下也不怕直说,其实就大人目前面临的危局,不管是用骗还是用拐,弄虚作假也好,无中生有也好,理应努力将环庆路所有的资源集到自己手上,为己所用。小不忍则乱大谋,大人,欲成大事者……”

    “先生不必说了,我知道错了!这几天不知道为什么,火气特别大!今后我一定会注意。”

    萧忆见杨逸诚心认错,从善如流,心里很欣慰,便和声安慰道:“大人这几天百事缠身,心里急躁些也是人之常情。”

    跟随杨逸这么久,对杨逸的性格他非常了解,杨逸向来是抓大放小,琐碎之事他很少去费那个心机,现在种朴一干将领大都率军在外,杨逸只能事无巨细一手抓,这有违他原来养成的习惯,因而整个人变得烦躁起来。

    “要不,大人让梅参军他们分担一些……”

    “不行!”杨逸不等萧忆说完,立即否决道,“军政一定要分开,梅正清等人是纯粹的文官,让他们来插手军事,不但于事无补,反而易生掣肘,我正打算从军中选拔一些人才,作参谋军事之用,此策若成,今后就不用事无巨细都亲历亲为了。”

    其实在大宋的军事构架中,枢密院就相当于后世的总参谋部,这种构架后世已证明是最理想的;但具体到各军,大宋却缺少这样的参谋职能,带兵的将领大多也有自己的幕僚作为参谋,但他们并非正式的军官,这些幕僚权力小了,起不到参谋应有的作用,权力大人,整支军队又容易成为主将的私人武装。

    杨逸正打算把自己的思路整理出来,上报朝廷,建议在环州作一个试点,在环州正式建立一套参谋体系。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2796 22797 22798 22799 22800 22801 22802 22803 22804 22805 22806 22807 22808 22809 22810 22811 22812 22813 22814 22815 22816 22817 22818 22819 22820 22821 22822 22823 22824 22825 22826 22827 22828 22829 22830 22831 22832 22833 22834 22835 22836 22837 22838 22839 22840 22841 22842 22843 22844 22845 22846 22847 22848 22849 22850 22851 22852 22853 22854 22855 22856 22857 22858 22859 22860 22861 22862 22863 22864 22865 22866 22867 22868 22869 22870 22871 22872 22873 22874 22875 22876 22877 22878 22879 22880 22881 22882 22883 22884 22885 22886 22887 22888 22889 22890 22891 22892 22893 22894 22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