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随也收起笑意,郑重其事地说道:“蔡尚书是想巩固权位呢?还是想丢了这个好官儿?”

    对这种套路,蔡京早已司空见惯,他故作吃惊地说道:“可是有人弹劾蔡某?”

    “不是。”

    “然则陛下将要罪责蔡某吗?”

    “也不是,蔡尚书勿须乱猜了,且听咱家细细道来,蔡尚书可曾听说官家昏厥之事?”

    蔡京知道该入巷了,他讶然答道:“蔡某原听到一些传言,本待不信,不想此事竟然是真?”

    “确有其事。”郝随目光沉沉地落在蔡京面上,严肃地说道,“蔡尚书,到了此时,咱们不妨推开天窗说亮话,官家一向气虚体弱,此次昏厥已经两天两夜,尚未见转醒,太医皆束手无策,若是万一……简王年方十二,势必未能亲政,朱太妃向来不问世事,也难作摄政。年来官家体弱,奏章大都交由刘皇后批阅,刘皇后处理得井井有条。当那时,由刘皇后垂帘再适合不过,此事到时蔡尚书尚能带头首倡,刘皇后一但垂帘,蔡尚书必定官上加官,爵上加爵,这等巩固权位的办法,唾手可得,不知蔡尚书以为如何?”

    蔡京未立即作答,心里细作思量起来,抛开枝枝节节,直论当前宫中有资格垂帘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朱太妃,但得她答应接受太后之位后才行,否则以太妃名议摄政于制不合,但朱太妃这个妇人……

    余下一个有资格的便是刘皇后了,若是她在赵煦驾崩之前产子,则其子理所当然的是第一皇位继承人,她也理所当然的升为太后,垂帘听政就再顺当不过,就算赵煦驾崩在先,赵似年纪太小,由刘皇后垂帘听政也是说得过去。

    最重要的一点,刘皇后是新党扶上去的,而当初朱太妃却是严词拒绝了新党的请封,与新党之间便有了嫌隙,若要在两者之间做选择,把持朝堂的新党成员很大一部分会趋向选择刘皇后。

    郝随见他久久不语,有些不乐地说道:“蔡尚书,此事有何好迟疑的?蔡尚书不愿意,尽管不答应,不过咱家在蔡尚书面上的情是尽过了,日后可别怪咱家没给相公留情面。”

    郝随说完当即起身,便要离去,蔡京连忙陪笑道:“郝总管切莫误会,郝总管瞧得上蔡某,特意来替蔡某设法,就是天大的事情,蔡某也当勉为其难,岂有不答应之理?”

    办妥此事,郝随也暗松了一口气,从新换上笑容说道:“好说,咱家就知道蔡尚书是个知机之人,这样的富贵断不会眼瞧着人家取了去,自己却冒着丢官之险来得罪人,才特意跑贵府一趟,如今算来咱家倒没看走眼,蔡尚书啊,做成此事,升官加爵必定少不了,从实际讲起来,蔡尚书倒不是在帮别人,正是帮着自己咧!”

    “当得效力,当得效力。”蔡京放低姿态,连连应是,当即还要吩咐下人准备酒菜,尽心款待郝随。

    郝随却是推辞道:“咱家出宫也好一阵了,怕是皇后娘娘需要侍奉,这酒就改日再来叨扰吧!”

    蔡京强留不住,客气一阵将他送出府去。

    郝随出了蔡府,转了两条街,便又对赶车的小太监说道:“向南,去中书舍人林希府!”

    隐没在东京喧嚣的市井下的暗流无数,郝随这里或许不过是一个缩影,除此之外,还不知道有多少人正在悄悄地谋划着、观望着、作着艰难的选择。

    历朝历代的皇权更迭,即便表面上看起来很平静,底下也必定是暗流汹涌,站在权力顶端的人希望保住手中的权力,站在中层的人希望借此机会更进一步,站在下层的人希望一飞冲天……

    而作为这次风波的起源地,凝芳殿反而渐渐平静下来了。

    凝芳殿只是宣和殿东侧的一座小殿,今年才成为康国长公主的居所,今天是七夕,本应是康国长公主呼朋引伴,和小姐妹们玩得忘乎所以的时候,但今年凝芳殿中静静寂寂;康国长公主一直不曾知道赵煦急怒攻心昏厥的事,昨天还一心想着出家,连宋贵妃也劝不住。

    今天却突然安静了,康国长公主一身白衣坐在佛像前,往日的一头青丝已经剪落,只余一些发脚卷在佛帽里,玉体显得更加纤弱了。

    一旁的庆国公主有一声没一声地敲着木鱼,听得康国长公主有些心烦意乱。

    “十姐儿,别敲了!”

    庆国长公主今年只有十一岁,无论是长相还是性格都有些象朱太妃,但毕竟小孩子的心性未脱,听了康国长公主的话,她也不停手,眉眼弯弯地笑道:“四姐,人家才敲一下子,你就嫌烦了,将来你一个人敲一辈子,那可怎么办?”

    康国公主仿佛被人踩了尾巴似的,恼羞成怒地说道:“好啦!那是我的事,要你管!没事玩你的去,少来烦我。”

    庆国公主将木椎一丢,跑过去从背后搂着康国公主的脖子,嘻嘻地笑道:“这才象四姐哩!四姐,你忘了吗?今天可是七夕,等下比赛穿针乞巧儿,人家今年一定要赢了四姐。”

    七夕之夜,按风俗家中有书读的男子晚上就要对月裁诗,女孩子焚香列拜过后,就要望着月亮把线穿过针眼,谁要是穿得快,就表示谁乞到更多巧儿,男孩自是谁裁的诗好便代表聪明伶俐。家里大人通常都会有所赏赐,表示赞许,即使是皇家也不例外。

    康国公主虽然不会做针线,但往年宫里穿针最快大都是机灵好动的她,得到赞许最多自然也是她,常让姐妹们羡慕不已。

    想起往年的情景,康国公主里心有些难受,但她一向很喜欢这个漂亮懂事的妹妹,被她缠着一时也不好真使脸色,便说道:“十姐儿,我不会再跟你争了,你去吧!让姐姐一个人静一静。”

    庆国公主哪里肯,搂着她的脖子撒娇道:“不呢!四姐不去,人家一个人都不好玩,四姐,一起去嘛!”

    “姐姐现在是出家人了,出家人与世无争,十姐儿,我明白你的心思,但是姐姐的心思,你长大后才能明白,去吧!”

    “不哩,四姐不去,人家也不去,人家就留在这儿陪着四姐!”不管怎么说,庆国公主就是赖着不走,劝不动自家姐姐,她也不劝了,嘟着小嘴坐回木鱼边,捡起木椎又是左一下、右一下的敲起来。

    那模样哪里是在敲木鱼啊,分明象在一个光头上撒气儿!

    康国公主心里清楚,是自己母妃让这丫头来劝自己的。

    康国长公主忍受着那乱七八糟的木鱼声,姐妹俩就这么耗着,月亮起上了东窗上,殿中帷幔被夜风吹起,寂寞地飘动着。

    轩窗下,凉凉的月光照在庆国公主的小脸上,脸上肌肤晶莹如玉,蛾眉微蹙,小嘴还嘟着。看看这个终于累得睡过去的妹妹,康国公主轻轻一叹,起身将她抱到床上,细心地帮她盖好罗衾。

    她自己披衣走到窗前,静静地望着天上的半轮明月,记得在沙漠里的月色似乎更为皎洁……

    想起往日的种种,康国公主心潮久久难平,就那么一个人静静地站着,二更过后,西天突然划开一道闪电,乌云渐渐覆盖过来,遮住了月色,遮住了天空,闪电越来越密,一道道划下仿佛要将天地劈开一般。

    没过多久,豆大的雨点倾盆而下……

    乾宁殿方向突然传来了嘈杂的声音,有人在大声呼喝,还有宫女太监的惊叫,还有器物倒地、瓦片坠落等声音。

    康国长公主心里大为惊讶,这皇宫内院,半夜里谁敢如此大声喧哗?莫非是出事了?

    (未完待续)
------------

第207章 皇帝驾崩

    ***大宋帝国的第七任皇帝,身体病弱,精神却无比强健的赵煦,在七夕夜的二更时分,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他在位十一年,只有两年的亲政时间,但就是这短短的两年,大宋北败辽国,一举扭转了宋军对辽军心里上的弱势。喊出了大宋不接受任何威胁的最强音!

    同时停赐西夏岁币、关闭榷场、制定浅攻蚕食之策。两年间,取得了蒙云谷大捷、攻陷西夏应理城,收复米脂,消灭西夏近十万大军,把西夏打得心惊胆战,一改元祐年间被动挨打的局面。

    内政方面,任用了章惇这个铁血人物为相,轰轰烈烈地拉开了绍述先圣的改革大幕,统一税赋,官绅一体纳粮,敢开天下先,敢向天下所有的官绅叫板。即便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也未必有这样的魄力。

    差役法、保甲法、农田水利法、将兵法、科举法、一条条的法令改良重施,政、军、财、科举等等方面一齐入手,引领着大宋阔步前进。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8470 28471 28472 28473 28474 28475 28476 28477 28478 28479 28480 28481 28482 28483 28484 28485 28486 28487 28488 28489 28490 28491 28492 28493 28494 28495 28496 28497 28498 28499 28500 28501 28502 28503 28504 28505 28506 28507 28508 28509 28510 28511 28512 28513 28514 28515 28516 28517 28518 28519 28520 28521 28522 28523 28524 28525 28526 28527 28528 28529 28530 28531 28532 28533 28534 28535 28536 28537 28538 28539 28540 28541 28542 28543 28544 28545 28546 28547 28548 28549 28550 28551 28552 28553 28554 28555 28556 28557 28558 28559 28560 28561 28562 28563 28564 28565 28566 28567 28568 28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