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势终于小了,但河水并没有因此减小,累得站都站不起来的余成索性坐在泥水了,不时询问着朝廷可有人手前来支援。

    但他询问一次,失望一次,灵平埽虽然离东京不远,但信使入京奏报,朝廷还要调集人手物资,一来一回,哪里有那么快?

    余成虽然有些失望,但还是坚持着,期盼着。

    辰时过了,午时过了,百姓们确实累得动弹不了了!

    “不好啦!不好啦!决堤了!”突然一声无比恐慌的大叫起响声。

    人们纷纷循声望去,只见上游百步,裂开了一个数尺大的口子,河水从裂口喷倾泄而出,如流泉飞瀑。

    周围的百姓纷纷要跳,谁都知道,这样的口子一开,用不了多久整个河堤就会崩溃,滔滔的洪水会如天河倾泄。

    余成面色大变,但他却没有逃,而是大叫着冲向裂口处:“快快快!快扛来沙袋,把裂口堵住,快啊!”

    余成喊得歇斯底里,自己扛着一个小沙袋率先向裂口处跑去,百姓们一看这情景,纷纷收住逃跑的脚步,不错,知县大人还在!知县大人还在!

    一想到知县余成整夜和他们奋战在一起,在这河堤就要决口的一刻,他又第一个冲上去,百姓们再不犹豫,现在逃又能逃到哪里去?要死,就和知县大人死在一起吧,这或许也是一种荣幸。

    一个个壮丁突然激起了所有的生命潜能,扛起沙包就往裂口处跑,沙包扔进裂口,立即就是急流冲走,但他们还在拼命地往里扔。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黄河上游突然出现成片的帆影,一条条船只顺流而下,遮住了整个江面。

    岸边的百姓愕然张望,接着暴出巨大的欢呼声;前面一艘船上,都水监提举沈清直不断地催促着船夫,快些!再快些!

    余成在岸边用力是挥舞着那满是泥水的大袖,沈清直根本看不出他是官是民,但岸边的裂口让他明白,这是生死存亡的一刻。

    沈清直指挥着船只迅速往裂口处靠来,船上装满了一个个大竹笼,竹笼里是满满的沙包。船只刚刚造近裂口,就被强力的水流推到决口处。

    “快快快!把竹笼推下去,堵住裂口,快啊!”眼看裂口正在不断的加大,随时崩溃,沈清直急声大喊着;船工们七手八脚地合力施为,将船上的装满沙袋的竹笼推入水中,一串串浪花溅起,一船推完,立即用绳子将空船拖走,第二艘船接着来堵。

    裂口终于堵住了!

    岸上许多百姓不禁跌坐在泥浆里嚎啕大哭,不知是悲伤还是喜悦,一个个哭得声嘶力竭,便是余成也难抑眼中的泪水,难抑那种死里逃生的感觉。

    沈青直顾不得安慰他们,这一带的堤防还需要加固。除了江上的船只之外,上游五万筑堤的河工也一同赶来,展开轰轰烈烈的固堤行动。

    县丞洪彬等人经过一夜努力,把卫南县大部分百姓疏散到了高处,他们本是急于救人,却不料此举引发了巨大的恐慌。

    下流的州县得知后,也纷纷疏散百姓,各种谣言如瘟疫一般,向四方飞速地传布着。

    靠谱一些的说黄河在灵平埽决堤了,洪水马上就会到来,离谱的甚至说黄河在开封一带决堤,把京城都给掩没了。

    这种谣言的漫延根本无法控制,而且传得有板有眼,巨大的恐慌之下,便是地方官员一时也无法辨别真假,更别提普通老百姓了。

    黄河这些年频频决堤,每一次决堤都会带来巨大的灾难,沿河的百姓对那种浮尸遍野的惨景心有余悸,不用官府去疏散,无数的百姓就自发的拖家带口开始逃难,黄河沿线的州县乱象如麻,到处是逃难的百姓,到处是如临末日的景象。

    下游的谷阳县以下,二十多万党项俘虏正在这里挖掘河道,筑堤固堤,黄河决堤的谣言传到这里,一些认为有机这趁的人竟然揭竿而起,迅速演变成一场大叛乱。

    (未完待续)
------------

第330章 梁山水泊

    伐夏之战结束后,朝廷一共征调了二十三万党项青壮加入治河大军。

    这二十三万人就象一个巨大的火药桶;京城附近这段河道不敢用他们,二十三万人全部在谷阳以下的河段,负责挖掘疏浚东流河道。

    总有来说,大宋待他们这些俘虏还算不错,除了吃穿之外,每人每天还能拿到二十文工钱,这和他们在西夏帮党项头人耕作所得差不了多少。

    加上从西北调回来的两万骑兵,一万步虎视眈眈地看着,通常情况下是没人敢叛乱的,但黄河决堤的谣言一传到这里,有些党项人觉得巨大的洪灾之下,大宋朝廷恐怕是自顾不暇,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在这些人暗中鼓动之下,顿时有数万党项青壮加入叛乱,而且叛乱人数还有越来越多的趋势,若不能及时扑灭,恐怕二十三万人会全部卷入这场叛乱之中。

    情势十万火急!专事防备这些党项青壮的刘武等人,一边率军平叛,一面急报时京。

    政事堂里,杨逸和章惇等人正在庆幸,在沈清直五万人的努力下,灵平埽一带的河堤终于保住了;外面的雨水也停了,久违的阳光又照亮了天空,只要一两天,等河水消减,一场天大的灾难便可安然度过。

    就在这时,职方馆知事马汉卿大步流星地走进了政事堂。

    “什么?叛乱?”

    杨逸拍案而起,指着马汉卿喝道:“职方馆不是在党项俘虏中收买了眼线,监察他们的一举一动吗?为何事前没有一点风声传来?你这是失职!”

    杨逸爱这深,责之切,马汉卿只能弱弱地辩解道:“大人,此次叛乱,事前没有人策划,皆因黄河决堤的谣言传到党项俘虏之中,人心浮动之下,突然引发这场叛乱,因此职方馆事前没有得到任何消息。”

    “快说,具体情形如何?”杨逸暗舒了一口气,马汉卿是他费尽心机才安排进职方馆的,这次若真是他的责任,不用别人指责,杨逸就无法容忍这种失职。

    马汉卿连珠炮地答道:“目前叛乱主要集中在谷阳一带,参与叛乱的人数已经达到七万,刘武他们三万人马已经全部出动,前往平叛,但刘将军担心叛乱会波及全部二十三万俘虏,因此请求朝廷尽快调兵镇/压,以免地方遭受破坏。”

    二十三万人若是全部加入叛乱,会给大宋带来怎样的破坏,这个无虽多言,章惇与许将等重臣不及招开朝会,迅速上报刘太后之后,命杨逸全权负责平叛事宜,率京畿两万骑兵火速增援谷阳。

    杨逸连家也不及回,领了虎符立即飞扑军营,调兵遣将,挥军东去。

    谷阳附近,共有十万党项青壮在此疏浚河道,因黄河决堤的谣言传来,在野利阿图和嵬名乌孙等人的鼓动下,一时之间竟掀起了一场巨大的叛乱;这些党项青壮中,本来就有大部分是军人,可以说他们拿起武器就是军队。

    叛乱一起,几万人在野利阿图等人的带领下,杀死了朝廷派来指挥治河的官员和工匠,甚至溃败了负责看押他们的三千宋军。抢得了一些刀枪武器。

    野利阿图和嵬名乌孙出身党项贵族,曾是夏军将领,他们商议之后,带领叛军迅速向谷阳县冲去;为了供应他们平日食用,谷阳城内粮草堆积如山,野利阿图和嵬名乌孙想夺取这批粮草之后,再转战他处。

    叛军行到谷阳城下,但遇到刘武前来平贩的一万骑兵。

    刘武二话不说,长刀一挥,身后顿时腾起乌云一般的箭矢,如暴雨般洒下,大部分夏军没有盔甲,拿的也是治河用的锄头铁锹,只有极少部分从宋军那里抢来盔甲和刀枪,在漫天箭雨打击来,判军一片片的倒下。

    刘老虎丝毫不留情,挥军冲入敌阵,雷鸣般的马蹄声撼天动地,雪亮的刀枪凭借战马的冲力,每一刀劈下,便是断肢飞舞,血溅如注。

    因叛乱初起,叛军人心还示凝聚,加上武器简陋,和刘武一万骑兵突然遭遇,几乎演变一边倒的屠杀;但叛军实在太多了,六七万人散开来,绵延十数里,如同汪洋一般,杀之不尽,望不到边。

    刘武一万骑兵分分合合,不断纵横切割着敌阵。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50708 50709 50710 50711 50712 50713 50714 50715 50716 50717 50718 50719 50720 50721 50722 50723 50724 50725 50726 50727 50728 50729 50730 50731 50732 50733 50734 50735 50736 50737 50738 50739 50740 50741 50742 50743 50744 50745 50746 50747 50748 50749 50750 50751 50752 50753 50754 50755 50756 50757 50758 50759 50760 50761 50762 50763 50764 50765 50766 50767 50768 50769 50770 50771 50772 50773 50774 50775 50776 50777 50778 50779 50780 50781 50782 50783 50784 50785 50786 50787 50788 50789 50790 50791 50792 50793 50794 50795 50796 50797 50798 50799 50800 50801 50802 50803 50804 50805 50806 5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