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这些,杨逸心中感慨万千,或许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记住“苏缄”这个名字。
杨逸认为他的功绩不下于岳飞,以临时拼凑起来的四千人,拒十万敌军42天,因叛徒献计于敌,才至城破。
城破之后,苏缄已负伤,仍率领士兵进行巷战,大呼:“吾义不死贼手!”
巷战中寡不敌众,苏缄返回州衙纵火自/焚,其次苏子明、苏子正、孙苏广渊、苏直温及一家三十六口自杀殉国,其壮烈程度更不下于岳飞。
杨逸心中有些压抑,他挑开车窗向外望去,虽已是三更时分,街上仍灯火处处,人来人往。好在景明坊就在宫城东边,车子很快就驶进了宣德门。
杨逸跳下车时,刚好见到蔡京也从另一辆车上下来,俩人招呼一声,便急步往政事堂赶去。
政事堂里灯火通明,朝中高官一到齐,刘太后便让郝随将一份来自广南西路的急报念出来。
奏疏不长,但却听得坐中大臣怒火中烧,杀气腾腾。
四月十八日,交趾国以钦州知州张项侵犯交趾为由,命大将阮志顺率军八万,入侵广南。
二十三日,阮志顺破钦州,屠掠百姓六千余人。
二十七日,破廉州,屠掠百姓三千余人。
五月四日,破邕州,屠掠百姓两万八千余人。
现在钦州知州张项已死,钦州百姓被屠掠一空,谁也不知道到底是不是张项先侵犯交趾,还是交趾为了出兵有名,捏造事实。
但不管如何,交趾敢连破大宋数州,杀掠数万百姓,这无异于给了大宋一个狠狠的耳光。
是可忍,孰不可忍。
政事堂的执宰们听完广南路的奏疏,个个目光沉冷,冰凌四射,大宋去年才平定西夏,正威震天下,如今南边却突然跳出只猴子来赏大宋耳光,若不惩治,大宋何以面对四夷?还怎么让吐蕃诸部、黄头回鹘等听令行事?
坐在上首的刘太后问道:“军情如火,众位大臣说说,该当如何处置?”
吏部尚书张商英性格刚直,立即答道:“且不论张项有否先犯交趾,交趾未经交涉,悍然兴兵连破我数州,此举是将我大宋视若无物,若不征讨,何以对得起数万死难的百姓,臣以为,明日当立即颁布讨伐诏书,发兵南征!”
尚书右仆射苏颂沉吟道:“此事还须商议妥当才行,自我大宋立国以来,交趾时常犯境,掳我边民,这已是不争之事实,然自真宗朝以来,我大宋多采取忍让之策,这并非无因。交趾非西夏可比,广南之地,多有瘴气,而我朝可战之兵多为北人,南征交趾则水土不服,未战而先失其五六,因此才不得不一再忍让。如今若要证讨,须得妥善计议才行。”
张商英立即答道:“苏相公所言虽有道理,但也不尽然,以前我大宋一再忍让,除了顾忌水土不服外,更因北有契丹,西有党项,因而无暇南顾。如今党项已灭,契丹自身难保,此时交趾竟敢犯我大宋,自应伐之!”
李清臣接口道:“讨伐自不在话下,但苏相所言也该认真考虑。广南山多林密,道路难行,补给困难,加上瘴气弥漫,北人多有水土不服。仁宗时狄青征讨侬智高,虽得胜,但因水土不服折损者十之四五。熙宁九年神宗派郭逵、赵卨征讨交趾,禁军因水土不服,疫病流行,死者大半,不得以同意交趾求和。可见瘴疫不可不防啊!”
瘴气一直是中原朝廷南征的最大阻碍之一,南方山多林密,动植物腐烂后生成的毒气,加上气候炎热、多雨潮湿,是导致瘴气的主要原因。这个问题不解决,南征就算获胜,损失往往也极为惨重。
大宋刚刚荡平西夏,天威凛冽,南方那只猴子仍敢跳出来兴风作浪,大概也是认为大宋顾忌瘴气,难以大举南征,这才肆无忌惮的来摸老虎屁股。
章惇目光沉冷的望向杨逸。
其他人也不由自主地望向他,在坐的重臣中,唯有杨逸擅长医术,他不但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外伤缝针术,还有办法医治败血症,因此对于瘴气,众人难免抱以厚望。
杨逸见大家望来,立即说道:“本官倒是知道一些可防治瘴疫的药物,一种是薏苡仁,久服之后,可以轻身辟瘴。还有一种是槟榔子,亦可胜瘴。其余如雄黄、苍术之类,时常拿来烧熏,亦可除瘴。另外,初染热瘴一、二日,可以针刺其上、下唇,发瘴过经,病已入里而濒死者,刺……咳咳。”
说到最后,杨逸突然记起刘清菁在场,不禁轻咳两声,因为热瘴重症者需以针刺**方能治愈,这话自不好说出来。
在坐的大臣也没有追问,因为这已经不重要了!只要能防,就已经足够了。
章惇立即对刘清菁说道:“太后,交趾百年来屡犯宋境,以前朝廷顾及辽夏及瘴毒,一再隐忍。今南夷再犯宋境,破城掠池,残害百姓,罪行累累,不伐,不足以安天下!不伐,不足慑四夷!”
刘太后望向坐中大臣:“众位大臣以为如何?”
“伐!”
一个杀气腾腾的伐字,在政事堂中回响着,今日之大宋,不是只会婉转承欢之大宋。
犯我者,虽远必诛!
(未完待续)
------------
第399章 讨交趾敕谕
交趾攻陷广南钦州、廉州、邕州,屠掠百姓数万。
此事一经传出,京中顿时风云激荡,杀气漫漫。
文昌二年五月十一日。大宋皇帝赵捷颁布《讨交趾敕谕》:
朕自登极,唯恐德才菲薄,日必三省吾身……任用贤能,外平党项之叛,内修仁德之政……大宋自定鼎以来,眷惟安南,世受王爵。抚纳之厚,实自先朝,函容厥愆,以至今日。而乃攻犯城邑,杀伤吏民,干国之纪,刑必无赦;致天之讨,师则有名。
已差翰林大学士杨逸充安南道行营马步军都总管、经略招讨使、兼广南西路安抚使,昭宣使、嘉州防御使。内侍省都知焦守充马步军副都总管,顺时兴师,水陆兼进。
天示助顺,已兆布新之祥;人知侮亡,成怀敌忾之气。然王师所至,弗迓克奔。咨尔士庶,久沦涂炭,如能谕王内附,率众自归,执俘献功,拔身效顺,爵禄赏赐,当倍常科;旧恶宿负,一皆原涤。朕言不渝,众听毋惑。
诏书一经颁布天下,万民沸议,讨伐声盈溢京城。自平夏败辽以来,国人气概昂然,睥睨四夷,岂甘受辱于南边一只毛猴?
这份《讨交趾敕谕》用“讨”不用“伐”,这其中有讲究,虽一字之差,却含大义所在。
“伐”通常是弱势一方对强势一方用兵的语气,如武王伐纣,就象人立于大树下伐木。至少对方也是与自己平起平坐,比如对辽国用兵,就可以用“伐”。
“讨”是主人对从属问罪,比如出兵攻打一伙山贼,你就不能用“伐”,只能用“讨”,否则你就是把对方的地位提高到与自己平起平坐的高度。
南边那只猴子一直接受大宋的册封,为大宋蕃属国,“伐”之一字,他不配!
五月十二日,大宋分别遣使赴大理、占城、真腊。
五月二十日,翰林大学士杨逸率三万精锐禁军,自京城誓师南征。
六月十六日,过衡阳。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42263
42264
42265
42266
42267
42268
42269
42270
42271
42272
42273
42274
42275
42276
42277
42278
42279
42280
42281
42282
42283
42284
42285
42286
42287
42288
42289
42290
42291
42292
42293
42294
42295
42296
42297
42298
42299
42300
42301
42302
42303
42304
42305
42306
42307
42308
42309
42310
42311
42312
42313
42314
42315
42316
42317
42318
42319
42320
42321
42322
42323
42324
42325
42326
42327
42328
42329
42330
42331
42332
42333
42334
42335
42336
42337
42338
42339
42340
42341
42342
42343
42344
42345
42346
42347
42348
42349
42350
42351
42352
42353
42354
42355
42356
42357
42358
42359
42360
42361
42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