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人也不由自主地望向他,在坐的重臣中,唯有杨逸擅长医术,他不但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外伤缝针术,还有办法医治败血症,因此对于瘴气,众人难免抱以厚望。

    杨逸见大家望来,立即说道:“本官倒是知道一些可防治瘴疫的药物,一种是薏苡仁,久服之后,可以轻身辟瘴。还有一种是槟榔子,亦可胜瘴。其余如雄黄、苍术之类,时常拿来烧熏,亦可除瘴。另外,初染热瘴一、二日,可以针刺其上、下唇,发瘴过经,病已入里而濒死者,刺……咳咳。”

    说到最后,杨逸突然记起刘清菁在场,不禁轻咳两声,因为热瘴重症者需以针刺**方能治愈,这话自不好说出来。

    在坐的大臣也没有追问,因为这已经不重要了!只要能防,就已经足够了。

    章惇立即对刘清菁说道:“太后,交趾百年来屡犯宋境,以前朝廷顾及辽夏及瘴毒,一再隐忍。今南夷再犯宋境,破城掠池,残害百姓,罪行累累,不伐,不足以安天下!不伐,不足慑四夷!”

    刘太后望向坐中大臣:“众位大臣以为如何?”

    “伐!”

    一个杀气腾腾的伐字,在政事堂中回响着,今日之大宋,不是只会婉转承欢之大宋。

    犯我者,虽远必诛!

    (未完待续)
------------

第399章 讨交趾敕谕

    交趾攻陷广南钦州、廉州、邕州,屠掠百姓数万。

    此事一经传出,京中顿时风云激荡,杀气漫漫。

    文昌二年五月十一日。大宋皇帝赵捷颁布《讨交趾敕谕》:

    朕自登极,唯恐德才菲薄,日必三省吾身……任用贤能,外平党项之叛,内修仁德之政……大宋自定鼎以来,眷惟安南,世受王爵。抚纳之厚,实自先朝,函容厥愆,以至今日。而乃攻犯城邑,杀伤吏民,干国之纪,刑必无赦;致天之讨,师则有名。

    已差翰林大学士杨逸充安南道行营马步军都总管、经略招讨使、兼广南西路安抚使,昭宣使、嘉州防御使。内侍省都知焦守充马步军副都总管,顺时兴师,水陆兼进。

    天示助顺,已兆布新之祥;人知侮亡,成怀敌忾之气。然王师所至,弗迓克奔。咨尔士庶,久沦涂炭,如能谕王内附,率众自归,执俘献功,拔身效顺,爵禄赏赐,当倍常科;旧恶宿负,一皆原涤。朕言不渝,众听毋惑。

    诏书一经颁布天下,万民沸议,讨伐声盈溢京城。自平夏败辽以来,国人气概昂然,睥睨四夷,岂甘受辱于南边一只毛猴?

    这份《讨交趾敕谕》用“讨”不用“伐”,这其中有讲究,虽一字之差,却含大义所在。

    “伐”通常是弱势一方对强势一方用兵的语气,如武王伐纣,就象人立于大树下伐木。至少对方也是与自己平起平坐,比如对辽国用兵,就可以用“伐”。

    “讨”是主人对从属问罪,比如出兵攻打一伙山贼,你就不能用“伐”,只能用“讨”,否则你就是把对方的地位提高到与自己平起平坐的高度。

    南边那只猴子一直接受大宋的册封,为大宋蕃属国,“伐”之一字,他不配!

    五月十二日,大宋分别遣使赴大理、占城、真腊。

    五月二十日,翰林大学士杨逸率三万精锐禁军,自京城誓师南征。

    六月十六日,过衡阳。

    二十二日,抵桂州(桂林市)。

    大军急行,用时整整一个月,兵将俱疲,杨逸只能下令在桂州稍事休整。

    桂州是广西治所,城在山中,山在城中,清澈妩媚的漓江绕城而过,入眼处尽是奇山异水,说不尽的秀丽风光,韩愈有诗云: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户多输翠羽,家自种黄柑。远胜登仙去,飞鸾不暇骖。

    这诗生动地描绘了桂州的山水姿貌。因为山青水秀,桂州也是广南西路唯一没有瘴气的地方,但杨逸仍不敢大意。

    出兵前朝廷按杨逸所述,准备了大量薏苡仁、槟榔子、雄黄、苍术之类的避瘴药物,一路南来,杨逸每天让士卒服用,进入广南,杨逸更是每天巡营,督促士卒定时服药,丝毫不敢大意。

    这次随杨逸出征的有刘武、包毅、刘奉明、韩铮等将,杨逸交待他们管好军营好,才与焦守一同前往府衙。

    桂州帅司里,经略安抚使程节、知州梁利、广西第五将蓝继隆、录事参军张平、司户参军胡亚权、司理参军文英等大小官员皆在。

    除些之外,在场的还有一个大名人:黄庭坚。

    杨逸高坐上首,望了黄庭坚两眼,向程节道:“程大人,如今前方战况如何?”

    程节四十多岁,容貌消瘦,如皮包骨头,身上一套官服仿佛晾在竹竿上;他拱拱手答道:“回杨总管,敌军总计九万之众,其中六万七千人于本月十二日兵围柳州,并分兵西逼宜州,下官让陈森将军率三千人马增缓柳州,阮志顺久攻不下,于本月十五日退兵邕州,并在昆仑关要隘修筑工事,似有据险阻我大军之意。”

    上辈子杨逸主要活动的地区就是广西、云南、缅甸、越南,对这边的地形他是烂熟于胸。昆仑关这样的军事要隘他不可能不知道,此处崇山险阻,丛林茂密,道路蜿蜒于峡谷之中,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当初狄青南征侬智高,可以说是捡了个大便宜,侬智高并没有利用昆仑关险隘阻击狄青,而是选择在昆仑关以南的开阔地带与狄青决战,这才让狄青一举击败。

    这回阮志顺显然是吸取了侬智高的教训,准备利用这道险关阻击杨逸了。

    杨逸这次带来两千燧发枪部队,没有多带是因为燧发枪严重依赖后勤补给,子弹打完了就根烧火棍似的。而在西南群山之中,后勤补给恰恰是最困难的。

    而且西南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山岭起伏,丛林密布,往往难以排开队形,射程优势也体现不出来,在山林作战,燧发枪还不如弓箭好使。

    另外就是这边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多雨潮湿,燧发枪的燧石一但湿润,就无法击射,只要敌人摸清燧发枪的弱点,凭这样武器杨逸占不到多少便宜。更何况昆仑关这样的险关,后世日本人飞机大炮一起上,都难以攻下,燧发枪就更别提了。

    这场战争不比平夏之战好打啊!

    杨逸淡淡地问道:“当初阮志顺攻打钦、廉、邕等州时,尔等为何不据昆仑关而守,让阮志顺轻易过关?”

    程节连忙解释道:“杨总管明查,敌军来得太突然,钦、邕几州接连陷落,桂州离昆仑关数百里,邕州离此关只有数十里,而此关处于崇山峻岭之中,平日又难以驻兵。等下官接着战报,派出援军,昆仑关已为敌所乘,且敌十倍于我,下官实在是无能为力啊!”

    现在情况不明,不是追责的时候,杨逸转而问道:“贵州(广西贵港市)方面情况如何?”

    程节答道:“回杨总管,贵州在本月初八便陷落敌手,广西第四将苏庆良集腾州、贺州、龚州、等地兵马计一万五千人,发兵西来,因恐孤军入深为敌所乘,现驻守于浔州,未敢再进。”

    杨逸想了想说道:“贵州必须尽快收复,传我命令,限苏庆良六月三十日前夺回贵州,不得有误。”

    程节谨慎地说道:“杨总管,据细作回报,贵州有敌军万人据城而守,苏庆良拥兵也不过一万五千人,想收复贵州,恐怕有些困难。”

    杨逸突然寒下脸说道:“你只须传我军令,能不能收复是苏庆良的事,收不回,让他提头来见。”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36475 36476 36477 36478 36479 36480 36481 36482 36483 36484 36485 36486 36487 36488 36489 36490 36491 36492 36493 36494 36495 36496 36497 36498 36499 36500 36501 36502 36503 36504 36505 36506 36507 36508 36509 36510 36511 36512 36513 36514 36515 36516 36517 36518 36519 36520 36521 36522 36523 36524 36525 36526 36527 36528 36529 36530 36531 36532 36533 36534 36535 36536 36537 36538 36539 36540 36541 36542 36543 36544 36545 36546 36547 36548 36549 36550 36551 36552 36553 36554 36555 36556 36557 36558 36559 36560 36561 36562 36563 36564 36565 36566 36567 36568 36569 36570 36571 36572 36573 36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