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哪个部族有人主动提出让朝廷流官来治理,那朝廷可以打出“顺应民心”的大义之旗,派官、兵去接手治理,至于提出申请的是不是大多数人,这个不重要,真理永远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嘛!

    朝廷需要的只是一个借口,仅此而已。

    刘征接着说道:“我军一举歼灭交趾十万大军,两万手雷一齐爆炸,可把这些部族吓坏了,只要稍稍有点脑子的,现在就不会拒绝与咱们合作,大人放心就是,不过,小人想请示大人,当初按大人的限期来到宾州的只有二十六个头人,其余三十四人不知大人打算如何处置?”

    杨逸笑了笑道:“你们布置妥当就好,先不要妄动,至于那三十四人,更不要急着动他们,现在咱们不急,急的应该是他们,若是我所料不差,半个月内还不来找我的不会超过五个,此事先由我这边敲打一下,看看谁的态度强硬咱们再拿谁来开刀。”

    “是大人!大人……”

    “还有事吗?”

    刘征又抱了抱拳答道:“大人,属下刚刚收到消息,朝廷派往占城、真腊的使者在海上遇到风浪,船毁人亡,只有两个船夫幸免于难,大人联合占城、真腊合围交趾的计划恐怕要耽搁了。”

    杨逸沉思了一下说道:“你尽快将此事上报朝廷即可,阮志顺十万大军被歼,联合占城、真腊之事现在倒不急于一时了,对了,大理方面有什么反应。”

    “回大人,大理国主段正淳除了派出两千人马,沿江而下配合我军外,还派出王子段和誉为使,准备来广南拜见大人。”

    “段誉?会凌波微步那家伙?”

    “大人,什么凌波微叔?”

    “好了,没你的事了,先退下吧!”

    “喏!”

    (未完待续)
------------

第421章 马蹄南去

    ***大军南行,长长的队伍缠绕在灵秀的山水间,如同一条长龙在烟岚处盘旋,南风吹来,旌旗翻卷.

    雨晴了两三天,地上的泥泞已经结痂,路边处处绿意盎然,连带着让阳光也不那么刺眼了。

    “丽娘,丽娘,我这胳臂又疼了,再帮我看看吧。”马福挤出一脸痛苦的神情,捂着自己的左臂对经过的几个少女轻唤着。

    前后的士卒听了顿时嘻嘻哈哈地笑起来。

    丽娘她们为了方便行军,都穿着长裤,让那约略的身姿显得更为苗条修长,尤其是丽娘,她年龄最大,已经十五岁,少女的腰身如阳春的柳枝儿般袅袅婷婷,姿颜又秀丽,军中这群猪哥每次见了都不禁心跳加速。

    丽娘回过头来,红着脸轻啐了马福一口道:“你这样的登徒子,疼死你才好!”

    “呀哟,丽娘,我手臂真的疼,你就给看看吧!拿银针给我刺刺穴位,看能不能好点。”

    刘福表情逼真,丽娘只道他真是手臂疼,便让他到路边来卷起袖子仔细查看,刘福手臂上确实有一道伤疤,是当天被越军的投枪刮伤的,如今已经结疤。

    “哪儿疼?”丽娘蹙着秀眉问道。

    “整条手臂都疼。”

    “婉儿,把银针拿出来……”丽娘轻声吩咐,旁边的小姑娘立即取出一个布包……刘福不时悄悄地扫丽娘一眼,又不敢多看,丽娘她们一介女流,随军南来,每日救死扶伤,仁心仁术,早已成为几万南征士卒心中的女神。

    别说银针刺穴并不疼,就算疼掉半条命,能和心中的女神近距离接触一下,他们也乐意接受,许多士卒不禁向刘福投来羡慕的目光,刘福正得瑟呢,身后突然传来一声暴喝:“刘福,你他娘的少装死,信不信老子把你这手臂砍下来喂狗,滚!”

    刘福不用回头就知道是包毅来了,吓得浑身一哆嗦,顾不得佯装了,一溜烟跑回了队伍中。

    包毅坐在马上,笑首对丽娘说道:“这些小子个个一肚子花花肠子,丽娘你们以后别信他们胡扯,谁再乱喊这疼那疼的,你就扎他一脑门窟窿,我看谁还敢装死。”

    丽娘向刘福那边瞄了一眼,呡嘴一笑道:“包将军说笑了,平时大伙对我们多有照顾,爱护有加,只要不妨碍正事,他们开些玩笑也没什么的。”

    丽娘这话倒是不假,军中士卒对她们确实是又敬又爱,有什么好吃的必定是先让给她们吃,行军时主动帮她们拿东西。

    在宾州时,军中缺粮,连杨逸都吃不饱,唯独这些小姑娘不愁饿肚子。

    包毅收起笑容说道:“丽娘,大人两天没睡一个好觉了,我担心他身体支撑不住,那麻烦可就大了,丽娘你们这边可有些滋补的药材,我再让人打些山间野味给你们合着炖,给大人炖些送过去吧!”

    “怎么会这样?阮志顺的大军不是消灭了吗?大人怎么反而熬起夜来了?”不等包毅说完,几个少女已经争相询问,脸上满是担心的神情。

    她们原本只是些无家可归的孤儿,杨逸和清娘收养了她们,教给她们识字,给了她们新生,在她们的心中,杨逸和清娘就象是她们的再生父母一般。

    如今她们得到军中士卒的呵护敬爱,除了她们的仁心仁术之外,更脱不了与杨逸的这层关系,大伙实际上已经将她们当作杨家人看待,否则这样的少女随军,很难保证那些兵鄙子不动歪念头。

    杨逸现在确实是忙得不可开交,以前行军时,他一向是骑马而行,现在却不得不乘车了,因为太多公务需要他处理。

    当初朝廷决定任他为南征主帅,除了当时他正“游手好闲”之外,更因这次南征不单单是军事行动,同时还涉及到开发岭南的大业。

    若是派一个光会打仗的武将南征,肯定不行。在天下人看来,杨逸文武兼备,自然是不二人选,毫无疑问,这南征主帅之职便落到了他头上。

    现在前方战事尚未结束,杨逸一边要指挥作战,协调各支军队的进度,以保证尽快平定交趾;又要与朝廷沟通,调派各种物资;并根据目前具体情况规划岭南的开发工作。

    “一港两道”的工程将非常浩大,哪一段先开工,采取怎么样的施工方式,由谁来负责,如何保证工程质量,调派多少俘虏施工,从哪里分出军队看押,粮草供应、用料筹集……岭南其实不缺少人才,只是缺少可用的人才。

    贬谪岭南的旧党官员没有一千也有五百,这些工作他们都可以胜任,但杨逸却不敢用,让一个黄庭坚跟在身边,是因为黄庭坚的问题比较单纯,当初他并没有过多参与党争。

    除了这些旧党官员,在岭南就很难找到有力的帮手了,因此事无巨细皆需杨逸去处理。

    除了这些外,还有一项艰巨的任务是他必须应付的,那就是改土归流,这绝对是一项技术活,软了不行,过硬更不行,火候分寸需要精心把握,六十个羁縻州县,六十个部族头人,表面奉承不断,私底下各怀鬼胎,弄不好又是一场叛乱。

    如何以威压之,以利诱之,让他们不得不配合改土归流工作,这些都需要杨逸精心算计,准确把握。

    除此之外,另一点不容忽视的就是与周边各国的外交工作,大宋平定交趾,广南的政治格局将出现巨大的变动,这势必会引起周边各国的忌惮。

    正所谓兔死狐悲,不用脑子想也知道心情一定非常复杂。若是他们担心被大宋吞并,一起联合起来抵制大宋,试想到时外有各个小国敌视,内有六十部头人心怀异志,就算打下交趾了,广南也别想安宁。

    广南离东京遥远,交通不便,这些事情都需要杨逸及时处理应对,可以说,战争打到这一步,才是杨逸焦头烂额的时候。

    邕州以南道路比较宽阔些,可通行马车,此刻车上散满了各种文牍,杨逸两眼通红,盘坐在一个小几前不停的写写画画;他有一个习惯,思考一件事时,通常会把各种条件因素各别写在白纸上,然后削削减减,增增补补,过程很零乱,其他人甚至很难看得懂,因此这资料一般都得他自己来整理。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34182 34183 34184 34185 34186 34187 34188 34189 34190 34191 34192 34193 34194 34195 34196 34197 34198 34199 34200 34201 34202 34203 34204 34205 34206 34207 34208 34209 34210 34211 34212 34213 34214 34215 34216 34217 34218 34219 34220 34221 34222 34223 34224 34225 34226 34227 34228 34229 34230 34231 34232 34233 34234 34235 34236 34237 34238 34239 34240 34241 34242 34243 34244 34245 34246 34247 34248 34249 34250 34251 34252 34253 34254 34255 34256 34257 34258 34259 34260 34261 34262 34263 34264 34265 34266 34267 34268 34269 34270 34271 34272 34273 34274 34275 34276 34277 34278 34279 34280 34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