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逸算是明白了,这哪里是他在揩姑娘们的油啊,分明是姑娘们在揩他的油。
清娘‘游’到他面前,笑嘻嘻地说道:“杨大哥别泄气嘛,你不帮我们,我们都起不来,这就玩不成了,好了,这回人家拉你起来好了。”
杨逸伸手反而一下子将她拉倒在自己的怀里,清娘娇呼一声,在他怀里笨重地扭动着;杨逸抱着她,发现胸不见胸,腰不见腰,连那挺翘的香臀儿也没找见,心里又不禁一阵哀鸣,这哪里是我家那个千娇百媚,纤纤如月的清娘啊,整一只北极熊这是…….
“清娘,那刚才我没来,你们怎么玩啊?”
“嘻嘻,杨大哥没来之前,我们刚玩,还没这么累嘛,自然能自己起来,现在玩久了,人人都累了,自己便不能起来了。”
“有道理,可为什么人人都累得起不来了,还要玩下去呢?”
“有杨大哥在,大家都还想玩嘛。”
“现在,杨大哥我牺牲了。”杨逸说着一摊四肢,躺在冰面上一动不动,可惜那鼻孔还冒着热气儿,骗不了人。
清娘调皮地伸出手指堵住他两个鼻孔,杨逸的下巴立即就落了下来,清娘另一只手又捂住他的嘴巴,好不忙碌,咯咯的笑声回荡在冰面上。
“乍尸了。”杨逸憋不住了,跳起来大喊一声,他又手平伸向前,脚下一蹦一蹦的如同僵尸一样逼向清娘,清娘嘻嘻哈哈地笑着,在冰面上向远处爬。
杨逸用僵硬的语气一字一顿地说道:“清,娘。你,太,过,分,了。我,都,牺,牲,了,你,还,不,放,过,我。看,我,不,吃,了,你。”
“杨大哥别这样,人家吓死了,嘻嘻,别这样嘛。”
杨逸跳起几步,脚下一滑,又倒在了冰面上,这下连僵尸也装不成了,他没好气地说道:“清娘,有你这样的嘛,你都快吓死了,还能笑得出来,演得一点都不专业。你应该一边爬,一边回头惊恐万状地说,你别过来,你别过来,最后两眼一翻,晕到过去。”
“可是那样不就杨大哥抓住了吗?嘻嘻,人家才不上当呢。”
杨逸向木婉灵她们笑道:“好了,既然大家都累了,今天就到这儿,瞧你们一个二个穿成这样,我这心里就堵得慌。”
木婉灵她们听他这么说,哪里不知他那坏心思,个个娇笑不已。
杨逸不以为意,转头对清娘说道:“清娘,我今天要去苏大学士家府上拜访,你要不要一起去?”
“去啊,我好久没见师公了。”
“那还不赶紧去换身衣裳,快去,快去,我先到前厢让你琴儿姐姐准备些礼物,你快些出来就是。”
“嗯,杨大哥等我。”
清娘这下子不用人扶了,自己很快爬了起来,杨逸看她动作不慢,不由得一愣一愣的,这…….刚才不是说累得自己爬不起来了吗?
杨逸到前院准备好礼物,清娘也很快更衣出来,她下身穿一条妃红蹙金海棠花鸾尾长裙,上衣罩着一件浅紫色羽纱面薄氅;双丫髻插绿玉明珠宝钗,闲静似娇花照水,绰约多逸态,轻盈不自持,和刚才粗笨如北极熊的模样判若云泥,那浅浅和梨涡一笑,便能醉却整个京华。
杨逸带着她上了车,一同前往开封府,开封府位于御街千步廊南面,所以百姓又称之为南衙,南衙独占一坊之地,但也并非一坊全是公署,南衙官属住所及一些百姓之家也同列此坊。
车子出了景明坊,到皇宫东角楼,再往西到宣德门前,转上御街再向南行。
明天便是除夕了,街上车水马龙,人流如织,热闹非凡,车子行得极慢。
杨逸之前在朝堂上提出重新制定一套交通规则,规定行人靠右走,结果遭到了朝中官员一至反对,至今未能通过;他本想带一群恶奴负责净街开路的,可惜是跟清娘出来,这种事清娘实在做不出来,也不会允许他做,杨逸无可奈何,只得忍受着这龟速。
行到御街千步廊将尽处,便听到热闹的锣鼓声,成群的百姓奔走观看,杨逸正想着不管谁来,哪怕是亲王宰相,老子也要顶上去,坚决不让。
结果随着锣鼓声渐近,却见街上群魔乱舞,鬼鬼怪怪跳跃腾挪,好大的场面,没等杨逸说话,清娘已经伸头出去吩咐车夫赶紧让路。
杨逸暗暗一叹,想摆回威风还遇上鬼了,严格说这也不全是鬼,而是各路大神,但这些大神是除夕用来驱傩的,所以相貌大都比鬼好不到哪里去。
《吕氏春秋.季冬纪》有载,除夕前一日,“击鼓驱疫疠之鬼,谓之逐除,亦曰傩”,除夕驱傩在中国历朝历代都是非常隆重的事情。
到了宋代,除夕驱傩仪式与前朝有不小的变化,最显著的变化是以前的方相氏、十二兽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门神、将军、判官、钟馗、小妹、六丁、六甲、五方鬼使、神兵、土地、灶君、神尉之类,多达千余人。
他们从宫内鼓吹走出,吵吵闹闹,沿街而行,最后游行至城外,“埋祟”去……比较而言,除夕驱傩这一宗教性岁时节日,变化到宋代,是更贴近市民生活了,娱乐成份更强了,宗教祭祀性相对减弱了。
比如在宋代以前,钟馗多以用指挖鬼眼睛、挟鬼、吃鬼等使人恐怖的模样传播于世。形象丑恶无比,令人作呕害怕。
但到了大宋朝,一切都变得鲜活有趣起来,钟馗的形象被赋予了浓浓的生活气息,他变成了假面长髯,裹绿袍,活脱脱一个胖墩墩的老官吏形象;端坐舆上,袖手回眸,悠然自得,只是两只巨眼圆睁,鼻孔硕大朝天,仍显露出神威凛凛。旁边一人用小锣相招,和舞步,作“舞伴”。
钟馗的小妹及其侍女,则均以墨当作胭脂涂抹面颊,出人意表,妙趣横生。
但诙谐之中亦见端庄,只见小妹长裙曳地,高髻朝天,少女老妇,簇拥随后,俨然贵人模样。
另有二十余个奔走趋行的小鬼,大小胖瘦,高矮不齐,黑白分明,各具神态;或光头,或戴帽,或侧首回顾,或仰面昂首;有架舆的,有肩壶的,有扛宝剑的,有挑行装的,有挎包裹的,有背葫芦罐的。
他们多为赤背**,与小妹、侍女的丽服靓装互相映照,极为有趣。
杨逸和清娘趴在车窗上,兴致勃勃地看着街上的大神小鬼乱舞,上千人的队伍,加上围观的百姓,可能人山人海来形容。
队伍的最后到十二土地神了,土地神是品级最低的神祇,所以要走在最后,但他们又是与市民日常生活最为密切的。
十二个土地神中,除一手执响板伴奏者稍为年轻一点,其余均为庄家村老面目。
他们所着服饰,所执道具,无一不和土地收成、水产食物有关,有的戴竹笠,有的顶畚箕,有的戴粮斗,有的顶牛角,有的将水瓢、炊帚悬挂腰间,有的用鳖壳装饰膝盖,有的手擎一裂开露出籽实的长瓜,有的袍脚绘满嬉水的龟、蛙、蝌蝌。
十二位土地老儿,九人头簪雪蛾、蝴蝶、雀翎、松枝、柳叶、梅花,真是“老夫聊发少年狂”。
只见他们疯疯颠颠,张张狂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呈游龙摆尾之势,驱傩而行,甚是有趣;而他们也是贴近大众的神,连小童都不怕他们,成群的小孩追在他们身后,学着他们的样子,嘻嘻哈哈地笑闹着,热闹非凡。
整整一柱香时间,直到驱傩队伍去远,车子才得以重新通行。
来到苏家门前时,正好看到苏东坡在门前看下人贴门神;这时贴门神也有些讲究,左侧画头戴金盔,身披铠甲,全身戎装,手持利剑、宝塔的天王;右侧画的天王,右手执剑,左手舒掌当胸,足下踏有药叉。左右莫贴错了。
杨逸车子刚靠近,便听到苏东坡望着自家的门神满带自嘲地说道:“吾辈不肖,傍人门户,何暇争闲气耶。”
杨逸听了大觉有趣,老苏将自己比作门神,这傍人门户自然是有寄人蓠下之意。
他一边下车一边朗笑道:“苏大学士贴个门神也能有这等妙语,还真不愧是名动天下的苏大学士也,哈哈哈。”
“让任之见笑了,今日不知是什么风,把任之这等贵客给吹到我这陋室空堂来了。”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33986
33987
33988
33989
33990
33991
33992
33993
33994
33995
33996
33997
33998
33999
34000
34001
34002
34003
34004
34005
34006
34007
34008
34009
34010
34011
34012
34013
34014
34015
34016
34017
34018
34019
34020
34021
34022
34023
34024
34025
34026
34027
34028
34029
34030
34031
34032
34033
34034
34035
34036
34037
34038
34039
34040
34041
34042
34043
34044
34045
34046
34047
34048
34049
34050
34051
34052
34053
34054
34055
34056
34057
34058
34059
34060
34061
34062
34063
34064
34065
34066
34067
34068
34069
34070
34071
34072
34073
34074
34075
34076
34077
34078
34079
34080
34081
34082
34083
34084
34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