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官各归各位,联辔进入宫城。

    元旦大朝会照惯例在大庆殿举行。

    大庆殿的殿庭可容纳数万人,四名身穿铠甲、雄壮威武的武士站在殿角,称为镇殿将军。

    两廊陈列着车驾、卤簿、仪仗。兵部设黄旗仗5千人,从宫门一直到大殿,金吾军执大仗黄旗站在大殿内外,殿阶列10把清凉伞。

    参加元旦朝会的人,有三师、三公、宰执、三省、宣徽院、翰林院、六部、御史台、秘书省、外正副任等官员,以及亲王勋贵,恩爵荫官,还有诸路解元、举人,另外就是各国、各藩的朝岁使了。

    文武百官皆冠冕朝服,诸路举人,解首亦着士服,士服为青边白袍,民间将未入仕的读人称为白身便是由此来。

    还有诸州进奏吏带来地方献礼,说白了就是各地的土特产,准备一会儿上献皇帝,以显示大宋物华天宝,同时也有地方臣服中央的意思在内。

    大宋如今天威日盛,文治武功令各国慑伏,各国来参加元旦大朝会的使者特别多,辽国、高丽、日本、回纥、大理、吐蕃诸部、三佛齐、占城、麻逸、真腊等各国贺岁使无不赶来,他们都入贺殿庭排班等候,不敢有丝毫轻佻大意。

    他们身上的服饰各有特色,如同服装展览会,辽国使者顶金冠,后簷尖长如大莲叶,服紫窄袍,腰系金蹀踱(佩带上的饰物),其副使展裹金带,如汉服。

    回鹘使者皆长髯、高鼻以匹帛缠头,并且披散着长袍。

    黑汗使都戴小金花毡笠,金丝战袍,束带。

    高丽、大理、日本三国的礼服则很接近汉服,但又各有各民族的特色在内。

    南蛮五姓番入朝是椎髻乌毡,大乐令等乐官站在殿内外,阁门催班。这时千官耸列,朝仪整肃、气氛凝重俨然。

    杨逸抬目望去,只见恢弘的汉家宫殿,重阙叠宇,雄浑磅礴,一缕朝阳升起,照在宫阙上,再被瓦面的积雪一反射,一时流光溢彩,无比瑰丽。

    太常寺和教坊司计千多人共奏乾安乐,乐曲宕荡起伏,重鼓激荡,大钟和应,琴箫悠扬。

    在这大气磅礴,令人荡气回肠的乐曲声中,皇帝御辇而来,一片清跸之声……….

    在场的文武百官及中外使臣,在这宕荡的汉家礼乐声中,无不低下了头恭迎大宋皇帝的到来。

    赵捷年纪虽然不大,但见多了大场面,已不用刘太后带着,只须郝随等随侍太监轻声提示,便能做得有模有样。

    他头戴通天冠、身穿红色龙袍,殿中香烟缭绕,一片肃穆景象,赵捷的样子看上去竟是颇为威严。

    等皇帝转过玉屏,于御座就坐。宰执、枢密使率领百官向皇帝祝寿,行舞蹈之礼,多次参拜。禁卫人员高声嵩呼,声如振雷,称为绕殿雷。

    太尉代表百官祝福皇帝万寿无疆,皇帝宣制答辞。众人又参拜舞蹈。

    最后奏乐,皇帝下御座,百官、贺使退下。

    这套朝贺仪式说来简单,实则耗时甚久,极为隆重。

    仪式进行时,杨逸多次悄然回望,然而他作为朝中重臣,位置处于大庆殿内,而儿子只是七品散官,是没有资格进殿的,得排在队伍的后面,这成千上万的人,哪里望得见,这样也好,也不怕什么君前失仪了。

    朝贺仪式结束后,皇帝赐宴,宴席就设在大庆殿内外。亲王、品位高的官员,三师、三公,升殿入席,其他人就座于廊下。

    辽使、高丽使及日本等国贺使却没资格享受大庆殿的赐宴,虽然也有赐宴,但那宴席是摆在各国使臣入住的驿馆里;按例皇帝当场赐他们汉装,锦袄等礼物之后,他们就得回驿馆就宴了。这倒不是杨逸等人执政、大宋牛逼后才定下的规矩,而是从开国时就这么定下的。

    各国使节退去后,大庆殿内外,君臣就座开宴,本以为这场正旦大典就这么平顺的结束了,谁知赵佶这些亲王上去给赵捷敬酒时,赵捷突然站了起来,走下丹基便径直出殿而去,坐中王公大臣无不惊愕万分,纷纷跟着立起身来。

    “官家,官家……”郝随带着太监宫女在后面追着赵捷,小皇帝对他的呼唤充耳不闻,脚步反而越来越快。

    杨逸意识到有些不妙,随后跟着追了出去,大庆殿外面的场面有些乱,郝随他们追在后面不断呼唤,数千官员及举子则纷纷站起身,许多官员一时不知道怎么办,愣愣地看着;结果有旁的官员拜倒后,也连忙跟着下拜;就这样,小皇帝所过之处,官员举子们一片片的拜倒,乱糟糟的。

    小皇帝却是直朝后面的一张桌子而去,还离着十来步,就大声叫道:“杨睿,杨睿,是你吗?你怎么在这里呀?”

    “赵捷?您怎么也在这里?”惊喜的铁蛋脱口喊了一声,那声音好生清脆,周围拜倒一地的官员无不听得一清二楚。

    这还得了?竟然有人直呼皇帝的名字,这还得了?到底是谁吃了熊心豹子胆,敢这么胡来?

    四周不禁一片哗然,拜倒的百官纷纷议论起来。

    包括覃子桂等人也都拜倒了,铁蛋本来也跟着下拜了的,但这样的大场面本来就让他一个小孩子感到压抑,结果一见赵捷,惊喜之下便什么都忘了,一下子起身迎向赵捷。

    这下好了,杨逸从殿阶上望下去,只见大庆殿前成千上万的官员都拜倒了,就剩下这哥俩站着;两个小鬼一个四岁多,一个三岁多,一个头戴通天冠,身着赤色龙袍;一个头戴乌纱帽,身穿七品官袍;这君臣二人凑在一起,场面多少有些滑稽,庄严神圣的大庆殿前,倒象是小孩子过家家的场所了。

    不管四周拜倒的百官嗡嗡的议论声,哥俩突然找到了伴儿,正欢天喜地、旁若无人地宣泄着意外重逢的喜悦:

    “上次我没告诉你我是皇帝,是我不对,现在我告诉你,我就是大宋皇帝赵捷。”

    “哦,你是皇帝?就是我爹爹说的官家吧?那我得给你磕头了…….”

    铁蛋纳头便要拜倒,赵捷一步上前抓住他的手臂道:“你不用拜,咦,你这官帽太小了,没我的通天冠好看,等下我让他们送你顶大的。”

    什么乱七八糟的,这都什么话呀,还真是童言无忌。

    四周的议论声就象群蝇乱舞,两个小鬼头竟然置若罔闻,还在热烈地讨论着。

    只听杨睿答道:“我才不要呢,这帽子不没我原来的暖和,半夜来的时候,冷死了。”

    同周的官员听了这话,个个神色变得十分诡异,好吧,我们个个削尖的脑袋往上钻,无非就是想混顶大点的乌纱帽,这可好,有人却嫌这乌纱帽不暖和,皇帝送给还不愿要哩。

    赵捷听铁蛋说不想要大帽子,双眼骨碌碌地转了一下,接着说道:“走,跟我进殿进去,我一个人好生无聊,你去陪我共坐一席好了。”

    “可是爹爹也在大殿里面,他不让我进去的。”铁蛋突然想起爹爹吩咐自己要听覃叔叔的话,虽然很想跟赵捷走,却是犹豫不决。

    “我是皇帝,我说让谁进就让谁进,杨睿你快跟我来。”

    “官家,官家,这…….这不合礼制。”郝随一边抹着额头上的汗珠,一边劝说起来。

    赵捷不乐了,绷起小脸八面威风地说道:“那你是皇帝还是我是皇帝?是你说了算还是我说了算?”

    郝随和一帮太监宫女吓得扑嗵一下跪倒,伏在起上不断地磕头求饶:“官家恕罪,官家恕罪,老奴没那个意思,老奴只是………”

    “只是什么?”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63847 63848 63849 63850 63851 63852 63853 63854 63855 63856 63857 63858 63859 63860 63861 63862 63863 63864 63865 63866 63867 63868 63869 63870 63871 63872 63873 63874 63875 63876 63877 63878 63879 63880 63881 63882 63883 63884 63885 63886 63887 63888 63889 63890 63891 63892 63893 63894 63895 63896 63897 63898 63899 63900 63901 63902 63903 63904 63905 63906 63907 63908 63909 63910 63911 63912 63913 63914 63915 63916 63917 63918 63919 63920 63921 63922 63923 63924 63925 63926 63927 63928 63929 63930 63931 63932 63933 63934 63935 63936 63937 63938 63939 63940 63941 63942 63943 63944 63945 63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