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各部缺少人口,青壮劳力一向也是他们抢掠的对象,但这次誓师时种建中定下一条规矩,为了不影响后面的战事,各部在在战争结束前一律不准带俘虏,以免影响行军作战。

    种建中这道命令不能说没有道理,毕竟还没和阿克莫尔干上一仗,就带着大量俘虏,这确实会影响作战,先把地盘打下来,回头再掠夺人口也不迟。

    阿柴部大军过后,八峰山下除了满地的血腥味,什么也没留下,连帐蓬也没留一个,抢得那叫一个干净,一些幸免于难的黑汗牧民跪在地上,向真主安拉哭泣着阿柴部的暴行,企求真主安拉惩罚这些恶徒。

    或许是真主听到了他们的哭诉,沙奚罗的大军刚过八峰山,在一处高坡下,一头就撞上了阿克莫尔的三万人马。

    六部连同大宋这次共计出动七万大军西征,光集结这些军队就费时一个月,阿克莫尔不可能一点风声都没听到;八峰山上的牧民没有疏散,这是阿克莫尔故意为之,为的就是让沙奚罗大意,以为附近没有黑汗大军。

    阿克莫尔不愧是黑汗名将,他这次不但布下了伏兵,而且一布就是三万人,;哈桑增兵东线后,整个约昌城的守军达到了四万,除了一万留守约昌城外,其余三万人马都被阿克莫尔带了出来。

    联军分数路而来,阿克莫尔却没有分兵一一抵挡,而是集兵一处,本着伤人十指,不如断人一指的策略,他决定以优势兵力,一路一路的歼灭。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阿克莫尔派出大量的游骑假扮成黑汗牧民,猎杀阿柴部的斥侯。

    沙奚罗的大军一路狂奔而来,抢掠过后的兴奋还留在面上,在八峰山西面被阿克莫尔伏个正着。

    突然看见前面的高坡漫上来大片的黑云,那只能用黑云来形容,黑汗国信奉天方教,所有人都是黑衣黑袍,连头巾都是黑的,只有他们手上的新月弯刀是雪亮的。

    阿克莫尔四十多岁,高鼻方脸,目带凌光,嘴唇扁薄,左脸颊上有一颗大黑痣极为显眼,伏击成功,坡下的阿柴部大军突然遇敌,显得很惊乱。

    阿克莫尔岂会放过这样的机会,三万黑汗大军高呼着真主安拉的名字,举着明晃晃的新月弯刀,从坡上狂冲而下,如同一股妖魔制造出来的黑雾,向阿柴部的人马席卷而去。

    眨眼之间,两股大军迎面撞在一起,如同两股巨浪的碰撞,飞腾的尘烟让视野所及全部变得迷蒙一片;就在这无边的黄尘之下,如雷的蹄声在激荡,如注的热血在流淌,凄厉的惨叫声,刀枪相击的铿锵声,战马倒地的撞击声,如风雷滚滚,十里可闻。

    阿克莫尔的兵力不但多了三倍,而且是顺势俯冲而下,占尽了便宜,阿柴部的人马就象是被巨浪冲击的沙塔,一片片的倒下,沙奚罗看得目眦欲裂。

    “撤!快撤!”他一边挥刀狂砍,一边歇斯底里地狂呼着。

    很显得,再和阿克莫尔这样拼下去,阿柴部一万人马恐怕都得成为这片黄沙下的枯骨,沙奚罗让副将瓦赞带两千人马断后,自己带着大部开始脱离战场,向东撤退。

    然而阿克莫尔又岂是易与之辈?他兵力本就多沙奚罗三倍,这开阔的旷野上,处处是路,任瓦赞两千人马如何能阻断黑汗大军的追击。

    只须留下几千人马围歼瓦赞断后之众,阿克莫尔的大军就可以继续衔尾追击沙奚罗了。

    一望无边的荒原之上,两万多黑汗大军在拼命追杀着阿柴部人六七千人马,那飞扬的黑袍,耀眼的新月弯刀,还有那一声声真主安拉的高喊,让阿柴部逃亡之众肝胆俱裂;但凡被追上,雪亮的钢刀凌空劈下,便是皮开肉绽,鲜血狂喷,然后轰隆摔落马下,成为黄沙中的一堆烂肉。

    这一路追杀,一追就是四十多里,直到遇上脱思麻部的九千人马,阿克莫而才下令撤军。

    侥幸逃得一命的沙奚罗还没来得及喘口气,手下报上来的伤亡数字几乎就让他晕了过去;一万大军剩下的不到四千人,而且还大多带着伤,这下发大了。

    而脱思麻部的禄定安见了阿柴部这般惨象,不但没有丝毫同情的意思,心中还暗暗高兴;脱思麻部与阿柴部接壤,对于脱思麻部来是,阿柴部伤亡越惨重越好,最好阿柴部所有的兵力都葬送在黑汗这边,将来脱思麻部好轻松地去接管阿柴部的地盘。

    (未完待续)
------------

第539章 平地起惊雷

    杨逸到德州看看,一个小小的灵感让治河工程进度得以加快,这连他自己也始料未及。

    这世间有些事看似不起眼,但造成的影响却是难以估量的。

    杨逸在前世曾看过一则英格兰童谣:少了一枚钉子,掉了一只马掌;掉了一枚马掌,瘸了一匹战马;瘸了一匹战马,摔了一个国王,摔了一个国王,败了一次战役;败了一次战役,输了一个国家。

    这个童谣讲述的是一段真实的历史:为抢夺英国国王的权杖,英格兰的王室查理三世,与加斯特家族的亨利伯爵已相互厮杀了30多年。

    1485年冬天,在波期沃斯城郊的荒原上,双方一场最后的较量打响了。两军对垒,但见刀光剑影,旌旗猎猎;只闻战马萧萧,锣鼓铿锵。

    查理三世气宇轩昂,策长鞭,挥长剑,主动出击;千军万马紧随其后,步步紧逼;而对方则连连后退,其身后的不远处,则是一片辽阔的沼泽泛着绝望的寒光。

    查理三世似乎已经看到了胜利女神灿烂的微笑。

    突然,战马一个趔趄,查理三世跃翻在地;众军误以统帅中箭身亡。顿时军心大乱,慌作一团。

    亨利伯爵趁势大举反攻,在阵前生取查理首级,不仅化险为夷,转败为胜,而且从此将英格兰置于都铎王朝的统治之下。

    原来,决战前夕,马夫在给查理三世的战马替战马换马掌时,发现少了一枚钉子;一时寻觅不得,马夫便草率地将就过去了。

    谁能料到,就在发起总攻的关键时刻。那只少钉了一枚铁钉的马掌偏偏松了,掉了;马既失蹄,查理三世怎能不摔倒在地。一枚铁钉缺失了,一顶王冠易主了。

    同样,杨逸一个小小的灵感,看似不起眼,却至少能让德州下游的治河工程进度加快将近一倍。

    暨改造平底船之后,杨逸又建议用绞盘等工具,将装满泥沙的平底船从河心拖绞到岸边等等,距离太远,绳子易断,那就分几段来绞,这仍然比靠肩挑手抬快许多,也更节省体力。

    许多东西就是这样,一通则百通,杨逸的新方法开阔了大家的思维,工匠纷纷献上奇思巧想;有的甚至提议在河心设一个高架子,挖出的泥土装筐后,用架子上安装的滑轮组提升到架子顶端,再通过架子顶端的缆绳直接滑到岸边,进一步减少人力的耗费。

    总之在杨逸的鼓励下,各种奇思妙想层出不穷,只为感觉可行的,杨逸都让人去尝试一下。

    试验过后,真正可行的,就对出主意的人予以奖励,进一步刺激大家开动脑筋思考。

    工程进度一得到加快,杨逸心怀大畅,只要能早点结束治河工程,两面开战又何防,想必耶律延禧再差劲,支撑半年总还行的。

    听说杨逸到德州后,赵偌也连忙赶了回来,他带着那群公子哥儿在堤上坚守这么久,成绩斐然,这一点也是许多朝中大臣没有预料到的;当初杨逸提议成立这些部门,朝中大臣之所以同意,不过是想把这些祸害打发出京,免得他们在京里游手好闲,到处惹是生非。

    赵偌他们再次证明了一个道理,许多东西不是没有用,只是用得不对而已。

    杨逸每天弄得一身泥污回来,琴操服侍他沐完浴,正在为他梳髻,赵偌就冒冒失失地跑进来了。

    “大哥,大哥,您来德州怎么也不给我小弟捎个信,您要是捎信过来,小弟立马派百十人去迎接…………”

    被杨逸横了一眼,赵偌才讪讪地住嘴。

    琴操知礼,停下手向赵偌敛衽一福。

    赵偌大大咧咧地还了她一礼,接着说道:“大哥,您来德州所为何事?可是对小弟不放心?大哥您就放心吧,这边有小弟看着,小弟不敢说完全没有漏网之鱼,但凡能逃得过小弟这双眼的,最多也就是些小鱼小虾,这个无伤大雅,不至于劳动大哥您亲自出马吧?”

    “你少得瑟,一百步走了九十九步,可别在最后这一步摔倒才好,你给我谨慎些,越是到最后的阶段,越是有人想趁机捞一笔。工程一天不完工,你就给我用心盯一天,将来自然少不了你的功劳。”

    “大哥放心,这些道理小弟晓得,手下那帮兄弟我也都跟他们说清楚了,不过大哥您可说好了,等工程完工,你可别忘了他们,否则小弟到时可就没法做人了。”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59888 59889 59890 59891 59892 59893 59894 59895 59896 59897 59898 59899 59900 59901 59902 59903 59904 59905 59906 59907 59908 59909 59910 59911 59912 59913 59914 59915 59916 59917 59918 59919 59920 59921 59922 59923 59924 59925 59926 59927 59928 59929 59930 59931 59932 59933 59934 59935 59936 59937 59938 59939 59940 59941 59942 59943 59944 59945 59946 59947 59948 59949 59950 59951 59952 59953 59954 59955 59956 59957 59958 59959 59960 59961 59962 59963 59964 59965 59966 59967 59968 59969 59970 59971 59972 59973 59974 59975 59976 59977 59978 59979 59980 59981 59982 59983 59984 59985 59986 59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