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只知道唯唯诺诺的御使台还不如撤掉算了,免得多养那么多官员,多发那么多俸禄。
谁都想一手掌控天下,谁都不喜欢受到制约,但前提是,你必须确保自己绝对正确才行;杨逸自认做不到绝对正确,后世许多看似天经地义的、绝对正确的事情,放在眼下这个环境,未必就是适合的,所以杨逸也不敢保证自己就绝对不会出错。
现在朝廷的改革已经进行五六年了,改革初期,权力集中是必须的,因为天下那么多官员,你不可能逐个去说服,权力不集中许多政策根本就推行不下去。
现在改革已慢慢为天下人所接受,到需要一进步细化、完善、及跟据实情作出适当调整的时候了。
这个时候就不能再搞一言堂,必须集思广益,广开言路才行。
而御使台作为监察部门,也是主要的建言部门,权力的回归更是势在必行。
这回王显可以说是用错误的方式,做了一件正确的事,杨逸思前想后,觉得对王显打击太甚的话,不利于御使台的权力回归;现在王显被贬到了安南的深山老林,这和判死刑其实已经没有多大差别,这会把继任者吓成磕头虫的。
当然,杨逸也不会崇高到不计私仇,以德报怨的程度,让王显重新入京这种事情他绝对不会干。
但出对长远的考虑,杨逸觉得还是给王显换个地方为好,到荆湖一带搞开发就差不多了。
这样一来,自己也捞了个不计前嫌,品德高尚的美喻,而这正是杨逸缺少的东西,要不然上次恩科主考就是由他出任了,所以说这东西还是很有用的。
而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对王显从轻发落于朝廷也是利大于弊,那种尖锐的、把对手往死里整的政治氛围应该尽量改变了,否则大宋终究是走不出内耗的泥潭,迟早还得死在内耗上。
杨逸自认不是崇高的人,但既然做着高官,享着厚禄,就必须承担一些东西,常言道,己所不欲,莫施于人。
若是自己都不愿去创造一个宽和大气的政治格局,凭什么去指望别人对你宽和?
杨逸的奏章刚写好,马汉卿便匆匆前来求见,一看他那脸色,杨逸就知道准没好事。
果然,只听马汉卿说道:“大人,大理方面传来消息,高泰明死了。”
“死了?”
“是的大人,高泰明死了,从一开始高明清等人就怀疑是段正淳暗中做的手脚,现在高泰明一死,恐怕高家定是要将气撒在段氏身上了。”
杨逸沉声问道:“段正淳有何反应?”
“大人,段和誉失踪这么久,段正淳也认为是高家在报复,怀疑段和誉已经死了,大人,只怕………”
怕什么?自然是怕段正淳认为自己儿子被高家害死了,然后按耐不住找高家拼命;杨逸这下又开始发愁了,高泰明一死,可以说扣留段和誉已经没多大意义,反而只会让高家与段家决裂得更快。
换而言之也就是说,大理的局势已经由不得他来掌握了。
这种失控的感觉真不好受,杨逸轻叹一声道:“把段和誉留在手里已经没什么大用了,放了吧。希望有他在,段氏能和高家斗得久些。”
“大人…………”
“嗯?”
“大人没有别的吩咐了吗?”
杨逸不禁苦笑道:“汉卿啊,别太迷信我,我也不是万能的,也总有力不从心的时候。高泰明一死,除非大宋直接出兵干涉,否则大理局势已由不得咱们控制了,但是咱们大宋现在能出兵吗?”
马汉卿想想也是,父仇不共戴,高明量、高明清等人特定是不会善罢甘休了。
而杨逸的算计中,是希望高家和段家血拼一番后,让高家惨胜,然后大宋再灭高家为段家申张正义,顺便把大理收归己有。
为了让高家最终胜出,高明量等人又不能再动,但你不动,人家动,所以说这局势再不由得杨逸来控制了。
杨逸接着说道:“让咱们的人时刻关注大理的局势发展就行了,对了,宜州方面可有什么动静。”
“属下正要秉报此事,段青山显然是得了段正淳的命令,虽然没有等到段和誉,但还是开始积极备战了,段青山已经派遣近两千人马潜回大理,大概准备用于里应外合。”
“嗯,看好就行,打吧,打吧,要打就让他打吧,最好能打个三年两载的。”
“大人,这个还真难说,大理的地形复杂,这仗打起来有时得一个山头一个山头的抢夺,按理说不可能象平原作战那样,轻易决出胜负才对。”
杨逸前世就是混云南、缅甸一带的,马汉卿说的这些他如何不知,只是这得军队意志顽强才会现在这样的胶着状态,如果一方形势不利,就争相投降了,地形再复杂也不可能僵持多久啊!
所在说大理段家和高家这场战争到底会打多久,地形并不是最主的决定因素。
杨逸在牛栏山歇息了半天,再度徐徐向幽州进发,不走不行啊,完颜宗翰若是真有心攻打古北口的话,一定会先确定自己有没有离开,自己若是多作逗留,肯定会让完颜宗翰起疑。
所以杨逸心里虽然越来越烦燥,但还是不得不继续把戏演下去。
又行了一天,到达顺州之后,才见马汉卿满脸欣然的赶到车边来,隔着帘子就说道:“大人,鱼儿上钩了。”
“哦,快说,具体情况如何?”杨逸等待了太久,突然接着这消息忍不住一下子掀开车帘询问起来。
马汉卿微笑着说道:“大人,属下刚刚接到消息,完颜宗翰已经下令全军拔营起寨,杀奔古北口,大人,这回鱼儿真的上钩了。”
“现在离鱼儿上钩还远,千万不可就此掉以轻心,完颜宗翰忍到现在,可见他有多小心,万一临了被他发现什么破绽,我估计他一定会立即撤军;所以现在还不能有丝毫大意,再传我命令,不到完颜宗翰攻关,让李一忠他们不得把真相告知士卒,一切按计划行事。”
马汉卿严肃地答道:“大人放心,属下这就是去传信。”
“去吧,去吧。”杨逸口气轻松,也难怪,等了这么久,本以为此计无效了,才突然接到这样的好消息,怎么不教他欣然呢。
只要这关门打狗的计策成功,就可免去一大堆麻烦,今后的辽东战事也必然顺利得多。
(未完待续)
------------
第578章 潘金莲会有的
乌刺马里两万人马,能逃回白登山的不足六千。其余的不是填了黄泥沟,就是成了苗授的俘虏。
苗授从乌刺马里手中夺得了几千战马,他再次扔来了大队,让几千步兵变成骑步兵,往大同城急赶。
本来就两万人马,硬生生被苗大将军拆成了三股,最后面那五千在押运粮草,中间那一万在看押俘虏。
最前面这五千,两条腿变成了四条腿,听起来乱七八糟,估计也就苗授这种“激情澎湃”的人,才干得出这种事。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61675
61676
61677
61678
61679
61680
61681
61682
61683
61684
61685
61686
61687
61688
61689
61690
61691
61692
61693
61694
61695
61696
61697
61698
61699
61700
61701
61702
61703
61704
61705
61706
61707
61708
61709
61710
61711
61712
61713
61714
61715
61716
61717
61718
61719
61720
61721
61722
61723
61724
61725
61726
61727
61728
61729
61730
61731
61732
61733
61734
61735
61736
61737
61738
61739
61740
61741
61742
61743
61744
61745
61746
61747
61748
61749
61750
61751
61752
61753
61754
61755
61756
61757
61758
61759
61760
61761
61762
61763
61764
61765
61766
61767
61768
61769
61770
61771
61772
61773
61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