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完待续)
------------

第648章 辞呈

    手雷是一次性消耗品,多给敌古烈一些也无妨,而且现在杨逸确实为怎么解决功高震主的问题头痛,赵捷虽然还小,但朝中大臣若是个个猜忌,到时众口铄金,终究是件麻烦事。

    正所谓狡兔三窝,日本那边杨逸已经安了一个窝,漠北那边也安了一个,但漠北那个窝不顶事,波斯这边其实不错;让敌古烈这个安答去打下来,对国家,对自己都有利,弄不好咱就跑巴格达去逍遥,甚至跑欧洲去泡洋妞,骑大马。

    总之扶持敌古烈这个安答称霸中东,对他有利无害,所以这回杨逸是真舍得下本钱,足足给敌古烈凑出八万人马,以及三万枚手雷;称雄中东的塞尔柱王国正内战不休,以敌古烈这股力量,加上赤贴儿的智慧,机会是非常大的。

    得到杨逸如此巨大的帮助,这回便是一向对他深怀戒心的赤贴儿,也是满心感激,几人千恩万谢后,忙着整编俘虏去了。

    杨逸和敌古烈开怀畅饮,已有七分醉意,坐着马车回到城内时,没街可见那些高门宅第之中,还不时传出哭喊声、求饶声。

    对黑汗的皇亲国戚,高官贵族,杨逸这回是没有丝毫客气,家产一率抄没,女的发配给将士们,男的则交给敌古烈,由他来处理。

    谁让他们视我为异教徒呢,留着这些人,碎叶城今后只怕会叛乱不断,所以这回杨逸干得很彻底,凡是有可能给今后的治理带来麻烦的,一率抄家籍入。

    沿着全城中轴线的碎叶大街一路向北,进入黑汗皇城,这里在唐朝时期本是都护府衙门所在地,自从黑汗占领碎叶,并将之定为国都之后,便开始在城北兴建宫殿,这些宫殿带有浓郁的天方教风格;一般而言,灭掉一国之后,这个国家的皇宫是一定要毁掉的,因为皇宫往往是这个国家民心的凝聚点,在碎叶城保留着这样一座天方教风格的皇宫,是件很愚蠢的事情。

    不过现在皇宫不是还毁掉嘛,那咱们不妨先享受一下。

    皇宫内一切用品都是现成的,非常豪奢;当然,服侍的宫女也是现成的,或许不止是宫女,妃子公主什么的大概也少不了,个个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充满了异域风情的美人。

    这儿天高皇帝远,那咱就来做几天土皇帝再说吧。

    杨逸在两个美人的服侍下,正准备到后宫的浴池去美美地泡个澡,好消消醉意,却见刘老虎和苗大将军俩人乍乍呼呼的冲进来。

    他们浑然不顾杨大学士正醉眼朦胧,靠在两个美人软软的怀中的样子有多暧昧,俩人你争我抢,扑嗵一下齐齐单膝着地,半跪着乍呼道:“大人,末将请令,率军前去攻打疏勒…………”

    “嘘!”杨大学士竖起一指,长嘘一声,翻着朦胧的醉眼说道:“一个………一个来,说,你们都要干嘛,想要美人是吗?看上哪个,带走吧。”

    “大人,您醒醒,末将是来请令率军前去攻打疏勒的。”

    杨逸伸手往苗授一指,怒气冲冲地斥道:“刘武,你说要攻打哪里?”

    “大人,末将在这呢。”旁边的刘武赶紧起身,冲到杨大学士面前,指着自己的鼻尖更正。

    “哦,是一忠啊,我还以为是刘武呢。”

    “大人,末将就是刘武啊!大人,您醒醒,您醒醒啊……”刘老虎急啊,忍不住伸手就去摇杨逸的肩膀,把他一个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

    杨大学士终于不堪忍受了,抬脚就踹,象只暴怒的雄狮般吼道:“滚!通通给我滚,刘武和苗授那两个家伙不知好歹,没想到一忠和汉卿你们俩人也是这付德性,太令我失望了,滚滚滚!”

    “不是啊,大人,我是刘武,旁边这家伙是苗授啊……”

    刘武和苗授两人快要暴走了,目光紧紧地盯着杨逸,以判断他是真醉还是假醉;当然,他们心里是不相信杨逸是真醉的,但是他就醉了,你能奈何?

    杨大学士继续吼道:“拿刘武和苗授说事也没用,你们也差不多,他娘的,打花刺子模,谁说要打花刺子模了,我说过吗?他娘的,士卒们万里西征,刚刚打下碎叶,还没歇口气,你们就想去攻打花刺子模,当兄弟们都是铁打的吗?”

    刘武和苗授面面相觑,终于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确实,这一路西征,得程数万里,士卒们还没得到好好休整过,立即又要千里南征疏勒的话,恐怕真受不了了。

    想到这些,苗授和刘武屁也没敢再放一个,灰溜溜地退了出去。

    杨逸得以和美人舒服地泡了个鸳鸯澡。

    回了寝宫时,看到阿黛拉正托着香腮独坐窗前,望着窗外的花木,眼神有些落漠轻愁,那傲人的身材微微弯着,就象春风吹动的杨柳,曲线十分优美动人。

    她经常蒙在脸上的轻纱已经取去,比汉人高些的鼻梁,肌肤雪白如凝脂,还有那微微颤动的长睫,形成一个美好的剪影。

    见杨逸进殿,她连忙起身迎上来,杨逸推开扶着自己的两个美人,微笑着说道:“阿黛拉快去帮我磨墨,我要乘着酒兴挥毫一番。”

    阿黛拉公主见他虽然醉态可掬,却不似胡说,而且她对杨逸才学很是钦佩,真想知道他会作出什么样的诗词来,连忙去桌边磨墨。

    杨逸脸上微笑不减,等阿黛拉磨好墨,他怡然提笔写下:

    臣本寒儒,德才疏浅,蒙先帝垂青,拨为状元,委以重任,以疏浅而获知遇,臣诚惶诚恐,铭感于心,遂竭尽所能,夙夜兢兢,不敢谓无所阙失,但求报天恩于万一;然天意难测,先帝英年早崩,宏志伟愿犹未申张,臣受先帝知遇隆恩,一刻不敢惑忘,故入河套,穷大漠蛮荒;渡湘水,涉烟瘴湿毒;越燕山,深入辽东苦寒之地;今南方欣欣向荣,辽东也已平定;臣复追穷寇,横渡漠北,马踏天山,今已擒贼首,尽复西域故土;臣德才本疏浅,有今日微功,皆先帝英灵相佑,今上英明果决所至;臣数年戎马倥偬,穷极八荒,实已身心交瘁,虽欲再谋奉献,唯恐残躯已难供驱驰。

    方今大宋人才辈出,臣自应知所进退,不碍贤路,故自请辞去官职,恳请陛下充臣乞骨还乡………….

    阿黛拉看出这是一份辞官的奏疏,脸上不由得布满惊诧之色。

    (未完待续)
------------

第649章 一帘风月闲

    阿黛拉看杨逸写的根本不是什么诗词歌赋,而是一份辞官奏疏,不由得想起他为功高震主发愁的话来。

    阿黛拉公主忍不住说道:“你才二十出头,就说乞骨还乡,有人会相信吗?”

    杨逸老实答道:“没人信。”

    “而且你刚刚立了大功,再怎么说你们宋国皇帝也不可能让你辞官的,这会天下人说他没有容人之量。”

    “我也没打算真的辞官,但这姿态还得做不是?”

    阿黛拉公主眨了眨那秋水般的眸子,柔声说道:“这么说,你上表辞官不过是权宜之计,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将来还是会有麻烦的,那你打算怎么办?”

    “车到山前必有路。”杨逸本就有几分醉意,闻着阿黛拉身上醉人的体香,目光更加朦胧。西域多产香料,但有阿黛拉在,再好的香料也难以比拟。

    关于功高震主的问题,杨逸一直以来想了许多,他甚至想过制约君权,在大宋实行君主立宪制度过;真论起来,大宋因有不杀士大夫这一条,一直以来,臣子都很强势。

    从宋太宗之后,真宗、仁宗、英宗、甚至是神宗朝,在国家政治活动中,其实一直都是臣子在唱主角,强大的文官集团掀起一场场的政治风浪,左右着皇帝的意志。

    可以说,与历代王朝相比,宋代是最有可能实现君主立宪制的朝代。

    特别是哲宗朝之前,文官集团之间的党争还是很有尺度的,大体上还处在君子之争的框架内;王安石上台,新党成了执政党,对在野党的旧党也很是宽容,司马光、文彦博这些旧党魁首可以退到西京,而且保留着很大的政治话语权,可以批驳新党的施政过失;这种状态和后世的执政党和在野党的关系有些相似,如果能遁一种良性的方向走下去,最后形成后世那种政党关系是很有可能的。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7514 27515 27516 27517 27518 27519 27520 27521 27522 27523 27524 27525 27526 27527 27528 27529 27530 27531 27532 27533 27534 27535 27536 27537 27538 27539 27540 27541 27542 27543 27544 27545 27546 27547 27548 27549 27550 27551 27552 27553 27554 27555 27556 27557 27558 27559 27560 27561 27562 27563 27564 27565 27566 27567 27568 27569 27570 27571 27572 27573 27574 27575 27576 27577 27578 27579 27580 27581 27582 27583 27584 27585 27586 27587 27588 27589 27590 27591 27592 27593 27594 27595 27596 27597 27598 27599 27600 27601 27602 27603 27604 27605 27606 27607 27608 27609 27610 27611 27612 27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