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拖得久了,粮草补给会变得短缺,军心也会变得疲懒,这关山路远,西域还有很多地方没有顾及得到,传信驿路还没有畅通,通信上很是困难;杨逸自来到碎叶后,就没有接到西州方面的消息过,也不知道杨志他们怎么样了。
还有种建中那两万人马,也是一直没有消息,总让人无法放心得下;杨逸有心尽快翻越葱岭,尽快把疏勒打下来,同时也好对整个西域的事务做一个初步的统筹。
奈何在这绵绵秋雨中行军,士卒很容易感染疾病,万一真弄得满营病痛的话,那会更加糟糕,是以杨逸心中虽然着急,却也只得等待雨晴。
天空灰蒙蒙的,雨越来越大,打在河面上白茫茫的,杨逸本不想太快回营,但阿黛拉穿得太单薄,被飘进伞里的雨丝沾润后会有些寒凉。
“走了,咱们回去。”杨逸轻声说道。
“不嘛,咱们再站一会儿,这儿清静,难得和你一起看看这雨中的景致。”阿黛拉再次转过身来搂着他的脖子,挺直的鼻子微微皱着,有种少女娇憨之态,那高耸的双峰擦着他的胸膛,软绵绵的。
“谁让你出来时不多穿件衣裳,这雨丝一沾就润到里面了,快回去,不然染了风寒有你受的。”杨逸那搂着她腰肢的手掌向下轻轻一滑,在她那挺翘的香臀上拍了一下。
阿黛拉喜欢这样被他宠溺的感觉,却又不愿拂了她的好意,轻快地在他的脸颊上亲了一口,这才退开撑起自己的伞。
俩人踏着雨幕,回到营中,除了四周担任警哨的游骑,营中的士卒都躲在帐蓬里睡觉,使得大营比平常安静了很多。
回到帅帐时,爱米正在小炉上烤着一种类似包子的东西,阿黛拉她们管这叫沙木萨。
沙木萨是将半肥的羊肉切成丁状,配以葱头未、孜然粉、胡椒粉等调制成馅,用擀成很薄的面皮包好烤制而成,烤熟后其色泽黄亮,肉嫩味鲜。
在碎叶时,杨逸吃过一回,非常美味,他大加称赞了一翻,阿黛拉见他喜欢吃,但留上了心,让人磨了半袋面粉带来,这一路上,若是时间允许,便让爱米做给杨逸吃。
杨逸一进帐便被烤沙木萨的香味勾得食指大动,连声问道:“爱米,烤好没有。”
爱米刚要起身行礼,就被他在脑袋上轻轻一拍道:“别管那些虚礼了,快烤你的。”
“哦,大人请稍等,快烤好了。”爱米轻轻缩了一下脖子,脸上不禁露出一抹由衷的喜色;她的长相更接近汉人的特点,很是俏丽,嘴唇下有一粒小黑痣,不但没有破坏她整体的美感,反而显得有些俏皮,很是可爱。
她年纪和阿黛拉一样,都是十六岁,只是月份上小了阿黛拉几个月,主仆两站在一起时,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别是动人。
阿黛拉收好伞后,走到炉边提起一个小壶,往碗里倒了半碗奶茶,送到他面前说道:“你大概是饿了吧,先喝点奶茶。”
她以前是高贵的公主,一向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只是这阵子成了杨逸的俘虏,才开始学着侍奉人,动作还有些生涩,端半碗奶茶还得小心翼翼的,杨逸看着好玩,搂着她的小腰儿坐到矮榻上,笑而不语。
阿黛拉轻嗔了一下,只得拿碗喂他。
这奶茶味道说真的不怎么样,是用茶砖加入新鲜的羊奶煮的,多少有些膻味;好在杨逸前世经常在热带雨林里执行任务,食物基本没得挑,有什么吃什么,蛇肉鼠肉,野菜涩果都吃过,早已养成了不挑食的习惯。
这奶茶虽然不好喝,但比以前吃的那些东西可强多了,而且从辽东一路过来,吃的总和羊脱不了关系,慢慢也习惯了。
阿黛拉知他不喜欢喝这个,便劝道:“入秋后天气昼夜变化大,容易感染风寒,多喝些羊奶,可以预防风寒的。”
杨逸听了颇为诧异,没想到阿黛拉竟然知道这个。
羊奶中的免疫球蛋白含量很高。免疫球蛋白在人体中的作用是抗生素类药物不能替代的。通常感冒、流感、肺炎等由病毒引起的疾病,抗生素不仅不能有效地杀灭病毒,相反会给人体带来很多副作用,免疫球蛋白则能有效地消灭病毒,保护人体不受伤害。
杨逸前世上了几年的军医大学,这些他多少知道一些,只是没想到阿黛拉也知道羊奶有预防感冒的作用,还真让他很是诧异。
他拿过碗,将剩下的奶茶喂给阿黛拉,笑着说道:“那你更要多喝点。”
爱米悄悄瞄了一眼俩人亲热的样子,一双眼睛笑眯了,现在的情况再明白不过,作为俘虏的她们,能讨得杨逸欢心,就能过上好日子,反之就可能象货物一样被送来送去,任人蹂躏,每天要面对未知的悲惨命运。
何况杨逸身上有很多让女人着迷的地方,相处久了很容易让人生出倾慕之心,见杨逸对阿黛拉公主这么好,爱米自然是由衷的开心。
等她把沙木萨烤好,杨逸和阿黛拉就着暖暖的奶茶吃了个温馨的早餐,只是帐外的雨总没个晴的时候,让人有些无奈。
穷极无聊的杨逸斜卧在榻上,拥着阿黛拉听她讲小时候的故事;阿黛拉开始还能专心的讲,可不久之后,杨逸那双熟练地游动的手就让她的声音微微打起颤来。
“阿黛拉,怎么不说了?”杨逸明知故问,双手从衣摆探入,游移而上,轻轻握住她胸前那两团丰润的雪腻。
阿黛拉忍不住发出一声细碎的呻吟,一脸潮红的扑倒在他怀里;一旁的爱米那张俏脸同样象染红的布一般;只是帐外正下着大雨,她想躲都没地方躲,阿黛拉那越来越湍急的呻吟声,听得她心头象小鹿在踹动,浑身一片燥热………
(未完待续)
------------
第652章 翻越葱岭
葱岭,在汉代之前称为不周山。
《山海经.大荒西经》有这样的记载: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
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大诗人屈原在他的《离骚》中就有“路不周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的句子。
《淮南子?天文训》则对不周山之“不周”,作了更为神奇的描述:“昔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从这些古人描述之中可以得知,在汉代之前,中原人大体上都认为葱岭是大地的尽头,过了葱岭便是一片虚无,或者认为葱岭根本就是不可逾越的。
也难怪古人会这么认为,杨逸他们南度珍珠河后,走的图鲁阿提达坂山口,这里大致上已是葱岭和天山山脉的结合部,经行处仍是群山起伏,连绵逶迤,雪峰群立,耸入云天;山间道路崎岖狭窄,有时一边是绝壁屏立,一边中万丈深渊,仅可供两马平行,路面凹凸不平,但路面的石块却被千年来过往的商旅磨得很光滑,稍为不慎就可能滑入深谷,万劫不复。
山间到处是奇山怪石,奇花异草,而且特别多野葱,这大概就是葱岭名字的来历。
当地有一首民谣:一二三雪封山,四五六雨淋头,七**正好走,十冬腊月开头。
从这首民谣可知,杨逸他们算是赶上了好时光,现在是七月下旬,在珍珠河畔经历了两天的风雨之后,天气变得晴好起来,一派秋高气爽。
五千人马在蜿蜒的山道上跋涉着,走得很辛苦,但士卒们都知道,现在相当于是归程了,万里征途终于到了回家的时候,是以士气很高,颇有些万水千山只等闲的气概。
这是丝绸之路上翻越葱岭的主要通道之一,南丝绸之路要前往碎叶的话,走的都是图鲁阿提达坂山口,千年来经过条山道的商旅不计其数,山道上每隔几十里就有一个小驿,供过往商旅歇脚;驿馆建筑多是用石头砌成,狭窄处便只有几间小石屋,地势开阔一些的话,通常就会形成一些小村落或市集;山间的牧民会拿着特产到这些小市集来,与过往的商人交换生活所需的物品。
当然,这些小驿在战时也就成为扼守这道重要通道的一道道关隘。
杨逸派苗授率一千人马为前锋,攻打这些小驿站,这些小驿站能有多少兵力?加上黑汗国都城八刺沙衮都被杨逸改回叫碎叶了。沿余小驿馆里的仨瓜两枣能和多强的抵抗意志。
但苗授那个狗娘养的似乎是嫌带着手雷回去太重,恨不能早些扔完;杨逸发现经过的驿站有四成被他给炸得不成样子了,不由得怒了,有必要扔这么多手雷吗?回疏勒那边还得用来攻城呢。
他连忙派人去臭骂了苗授一番,情况才得以改观。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9822
29823
29824
29825
29826
29827
29828
29829
29830
29831
29832
29833
29834
29835
29836
29837
29838
29839
29840
29841
29842
29843
29844
29845
29846
29847
29848
29849
29850
29851
29852
29853
29854
29855
29856
29857
29858
29859
29860
29861
29862
29863
29864
29865
29866
29867
29868
29869
29870
29871
29872
29873
29874
29875
29876
29877
29878
29879
29880
29881
29882
29883
29884
29885
29886
29887
29888
29889
29890
29891
29892
29893
29894
29895
29896
29897
29898
29899
29900
29901
29902
29903
29904
29905
29906
29907
29908
29909
29910
29911
29912
29913
29914
29915
29916
29917
29918
29919
29920
29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