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何等的手笔?当初织田右府大人那么尊敬朝廷,也不过就是送了一万石不到的御料地,一万和八十万,说实话,很多公卿差一点被惊吓出心脏病来,这么大的好处,还要什么脸面,让正亲町叫乖官哥哥的提议都有人说了出来,这其实也不稀奇,历史上什么叔侄皇帝,儿皇帝之类的还少么?这些殿上人最终商量下来,就选了一个稳妥的法子,让正亲町的老哥曼珠院覚恕和乖官结拜,话说那老和尚都六七十岁了。
因此说乖官是扶桑的太上皇却也绝不为过,那么,誾千代第一次进京,自然就要摆出这副姿态来,不然,或许别家大名就要笑话立花家不懂规矩了。
乖官一张小脸上全是笑,誾千代和他那是一路从琉球过来的情份,两人时常手牵手颇有小儿女感觉,他在外头打仗杀人这么长时间,这时候看见誾千代,自然欢喜得紧,忍不住就弯腰要去拽她,还是小芙蓉一把扯住了他,他愣了愣,这时候,外面又进来一个穿着华丽十二单的女孩,鹅蛋脸,一双杏眼,额前细碎的刘海,长发绑在后面,露出两只耳朵显得有些招风,但是格外地白皙,外头阳光从门前洒进来,甚至能瞧见耳朵上细微的血管和绒毛,她身后跟着一个脸蛋椭圆有着厚厚嘴唇的女孩给她拎着裙角。
乖官顿时愣住了,只见那女孩大礼匍匐,“臣妾毛利兰,见过殿下。”他这才恍然大悟,就对毛利兰笑了笑,转头还是弯腰去把誾千代拽了起来,倒是毛利兰身边的那个女孩子,他还多看了两眼,主要是因为对方的眼睛和脸颊有点像金喜善。
誾千代脸上全是红晕,看见夫君大人,觉得他似乎比离去前长高了些,忍不住就说:“夫君,你似乎又长高了些。”乖官呵呵就挠头笑,这真是没办法,我还在发育嘛!于是就拉着她的小手走到上首,然后就叫包伊曼去准备蛋糕饼蜜饯杏仁果子。
毛利兰顿时就呆立在当场,她原本还在怀中准备了一把胁差,寻思着这位殿下要是敢荒唐的话,她就拔出刀来威胁对方,千算万算,根本没想到这位殿下只拿正眼看了自己一眼。
任何东西,一旦多了,自然就不值钱了,誾千代虽然没跟乖官真正同房,但毕竟名义上是他第一个女人,两人有共患难的情份,而茶茶一是政治需要,二来长相有些像前警花,至于毛利兰,当初只是要跟毛利家结盟,索要公主那是一种手段,虽然毛利兰的老爹毛利辉元也有美男子的绰号,但当兵三年才会把老母猪当貂蝉,他郑乖官身边不缺美女啊!何况又是头次见面,自然也就无所谓了。
不过,这个的确要怪毛利兰的老爹毛利辉元不好,没跟女儿说清楚,总觉得武家公主应该就如此,却不想他女儿毛利兰是个异类。
毛利兰身边的女孩麻生早苗是毛利家谱代家臣的女儿,这就相当于大明的陪嫁丫鬟了,看着乖官,忍不住就偷偷对毛利兰说,“兰公主,这位殿下似乎不像我们想的那样子啊!”
而毛利兰紧紧咬着唇,却是感觉受到了侮辱,女孩子就是这样,你看她罢!她说你色狼,不看她罢!她说你假正经或者没眼睛,不怪夫子他老人家说难养,近则不恭远之则怨。
她倒是颇有个姓,直接开口就问:“殿下,难道连臣妾坐的地方都没有么?”乖官顿时一愣,咦歪!毛利辉元那唯唯诺诺的个姓,居然生出这么个女儿?
这时候钟离就对胡立涛跟伊能静斋使了眼色,意思是咱们还是撤罢!别在这儿凑热闹了。
正在这时候,外面又有人进来,正是阿市公主带着茶茶、阿初、小督三姐妹,阿市身材高挑,和茶茶三姐妹分别穿着纹绣着梅兰竹菊四君子的华丽唐衣,四个人站在一起倒像是四姐妹,个头也是从高到矮,由阿市的高挑到小督的圆润可爱,阿市多年养尊处优,茶茶这个大姐气质悠远,尤其凝目看人的时候,一双格外漂亮的杏眼毛扎扎的叫人心动,阿初老二两头不靠,有些孤岸,双手一拢果然有些竹子的味道,小督还留着童花头,额前的刘海在眉毛这儿齐刷刷剪得整整齐齐,但又学着姐姐的派头,这漂亮顿时就十分的内敛,总之,四人当真把梅兰竹菊四君子演绎出来。
由于本能寺之变的时候,一直作为将军御所的二条城被一把火烧掉了,故此乖官他们这时候是在坂本城,原本这儿是明智光秀的地盘,当初离信长的居城安土也近,光秀是竭力把坂本城装修的富丽堂皇,天守阁足有四层,自然就成了他郑乖官暂时的居所。
这时候阿市她们一进来,这天守阁内顿时春深如海,艳色一片。
(未完待续)
------------
182章 若要柴米强,先杀郑国丈
就在郑国蕃在扶桑睥睨一时纵横无双的时候,在大明浙江宁波,国丈家却是遇到了些麻烦。
这麻烦说起来还是乖官引起的,宁波府沈榜沈敦虞和浙江提学司副使程伦程慎思到任了,这两人被天上掉下的馅饼砸得晕晕乎乎的,按照惯例到吏部衙门勾转的时候,就有人偷偷告诉两人,你们呐!祖坟上冒青烟,把国舅爷教导的不错……这一席话说下来,两人一个老头一个中年顿时就明白了,一时间,差一点热泪盈眶,沈榜自视甚高,若不然当初乖官打官司那会子做木兰辞,他拐弯抹角也要赐个字凤璋给乖官,说白了就是要显示自己的才情,不过曾经的榜眼到二甲头名,的确有资格自视甚高,而老头程伦做学问功底也深,数十年兢兢业业,两人不得升迁,说白了还是寡妇睡觉上头没人的缘故。
程伦跟沈榜一个县学教谕一个县尊,自然是熟识的很,程伦老先生就说了,县尊,你我是不是要找个门路去拜谢下德妃娘娘?
沈榜连称不敢,宁波府是上等府,知府惯例是从三品,程伦老先生如今是浙江提学副使,正四品,但是这里头又有个讲究,程伦老先生和国舅爷论亲近肯定是更加亲近的,毕竟人家才是正经县学教谕,自己这个知县挂一个老师的名头,跟国舅爷前后也不过见过两面。
要不怎么说文人花花肠子多呢!所以他就不能拿捏架子,就称程老先生为前辈,两人互相谦虚了一会儿,终究还是用了一个贤兄贤弟的大路称呼,沈榜就说了,贤兄,咱们这时候可万万不能去见德妃娘娘。
老夫子也不傻,听他这么一说,自家再仔细在肚子里头一琢磨,嗯!果然如此,当下手把手到附近酒楼吃了酒,顿时就如同通家之好了,两人同为国舅爷的老师,虽然一个是挂名一个是正式的,如今那可是一条绳子上头的蚂蚱,怎么能不好呢!
吃了酒,两人商定结伴南下赴任,接着就是在任上交接首尾,接任的都知道,这两个可是今年最炙手可热的当红炸子鸡,这首尾自然就交接的干净利索,不然正常情况下有的扯皮,前任捞政绩后任揩屁股这种事情古今中外如同一理,古代还好些,新官赴任,你前任不把钱粮等首尾给我交接干净,我就不写交接文书,你就没法到吏部勾转,却绝不是影视作品里头把大印一交就没事了。
两人交接干净,程老先生身边只带着女儿和一个老家人,清贫可见一斑,沈榜虽然花花肠子多,但也不是贪官,身边只有一个多年的幕友,此人姓王名久,表字长空,也是一府两县治下人士,乃是一个举人,多年不得进士及第,后来也绝了这上头的心思,就自号燕北狂儒,后来给后来给沈榜做幕僚,两人倒也相得,关系很好,这一次王久却是自告奋勇要随沈榜南下,沈榜也觉得王久跟随自己多年,这个情份不浅,如今自己也算是出头了,曰后寻着由头慢慢帮这位老友谋个前程,就带擎着他一块儿南下。
两人走的也是当初乖官走的路,从天津卫上船走海路,到了宁波,第一桩事情就是拜会国丈,如今国丈家里头可是高朋满座,郑连城听说这两人前来拜会,倒屣相迎,却是把程伦老先生感动的不行。
拜会了国丈以后,程老先生就要去杭州赴任,郑连城甚至还送上了一笔不菲的仪程,这是乖官正经八百的老师,国丈怎么说也是豪爽的讲究人,出手自然大方,恨只恨老先生的女儿年纪不小了,若不然,国丈指不定弄一个师生翁婿的佳话,这东西在大明朝那也是有口碑的,到时候肯定人人竖起大拇指夸国舅爷。
闲话按下不表,程老先生去杭州赴任,沈榜沈老爷就和宁波府交接首尾,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京县上头婆婆多,这宁波府却是自己说话算话,一时间,却是遂了他兼济天下的读书心愿。
但是,问题就来了,宁波是市舶司所在地,商业往来繁茂,海商暂且不说,这宁波本地人大多不种粮食而是种灯芯草,这东西等于是十九世纪的洋火,用量非常大,谁家还不点个油灯么,加上灯芯草是编织榻榻米的主要材料,大宗销往扶桑,还是药材,故此种灯芯草获利不浅,故此本地人是不大肯种粮食的,种粮食哪儿有种这个来钱快。
《开宝本草》曰:灯芯草,生江南泽地。丛生,茎圆细而长直,人将为席。
但是一府长官,身上又有劝课农桑之责,宁波府是上府,一年缴纳二十万石粮食才算上府,宁波府的商业繁茂到什么地步呢?农民自己结社,叫做互助会,每家拿出一点银子来,然后抽签,抽到谁谁就种粮食,大家补贴他银子,其余人则种灯芯草,家里头人编织处理,然后专门卖给大海商,再卖往扶桑。
种植灯芯草一般在二月末三月初,种植灯芯草的可不止宁波一府,宁波附近也有不少州县种植这玩意儿,但是三月中旬的时候,宁波周围的农民得到了一个非常糟糕的消息,那些海商说,今年不收了。
这种都种下去了,说不收就不收,农民的损失可就大了,顿时就有整村整村的人跑到宁波跟那些海商大闹,结果那些海商似乎通过气一般,一家都不收,连理由都不给。
而那些今年被补贴了银子种粮食的农民则偷笑了,自然不肯再把银子吐出来,这么一来,种灯芯草的和种粮食的又起了冲突,甚至还发生了十来桩流血事件,有一家还死了人。
这些事情把宁波府弄得焦头烂额,而这时候,就有一些秀才也不知道哪里得来的消息,开始摇唇鼓舌逢人便说,这是因为郑国丈收了扶桑人的银子,那些扶桑人的银子怎么来的?又是从咱们大明正经海商身上盘剥来的,海商们赚的是辛苦钱,如今海面上不安宁,如果不交银子,那些扶桑人烧船杀人,无恶不作啊!故此海商们不是不想做买卖,实在是有心无力,出海,赚不到钱还要倒贴,不出海,又被大伙儿骂,冤屈呐!
这个流言传的很快,没几天,世面上就有人编成《连城富连城》的话本开始传唱,说国丈家里头雕梁画栋,连伺候的丫鬟都是穿金戴银,还有扶桑进贡的绝色歌姬、价值连城的茶具、切金断玉的扶桑刀等等,又说郑国丈欺男霸女,最近刚抢了一户罗姓人家的女儿叫凤姐儿的……这话自然很快就传到郑连城耳朵里头去了,差一点儿连嘴都气歪了,他对亡妻用情极深,这么多年续弦的念头都没起过,如今被人贸贸然按上一顶欺男霸女的帽子,甚至还指名道姓冒出个罗玉凤的女人,卧槽泥马,谁知道这谁是谁谁啊!当真是三尸神暴跳,怒从心头起。
郑家的下人们自然也很不忿,就有马夫王虎等自恃胳膊粗的,到外头看谁说国丈坏话的,上去就是暴打一顿,有一个宁波本地的说书先生叫庚新的,在说《连城富连城》话本的时候,被飞来一个茶碗就砸在了脑门上头,吓得跪地求饶,赌咒发誓以后再也不说这个话本了,王虎等人才饶了他。
事有凑巧,没几天,这位庚先生暴病死了,其家人顿时就抬着尸首到桃花坞拦在郑府门口,郑家自然一顿乱棒把人赶走,然后庚家一纸述状就把郑家给告了,宁波府接到状纸,就纠结起来,这泥马,怎么办?
他的幕友王久王长空就建议,府尊,莫不如,用个拖字。
沈榜觉得的确也没什么好办法,就采纳了王长空的意见,今儿取证叫来王虎,你可是拿茶碗砸过那位庚先生,明天复审又叫来庚家人,这个郑府的人说砸你一个茶碗也砸不死人,当时连血都没有。
案子就这么拖延起来,没过两天,就有人在宁波城四处张贴榜文,说庚家的人冤屈,“人心谁无公愤。凡我同类,勿作旁观,当念悲狐,毋嫌投鼠,奉行天讨,以快人心……”
这农民种植灯芯草没人收,本来就窝着一肚皮的火,这时候被这张榜文一把火就燃了起来,也不知是谁先传出来的口号,说[若要柴米强,先杀郑国丈],传得宁波城满城风雨。
到了三月二十八这天,这天是吃花斋的曰子,大多数信徒会在这一天上香,也不知道谁挑唆起来,就说这冤屈,顿时叫骂声震天,这里头,还有百多秀才。
有秀才就说了,卧槽泥马,国朝有此歼戚,我等读书种子,当要替天行道。振臂一呼,顿时纠结了数千人,浩浩荡荡往郑府去了,到了郑府,郑家的下人一瞧,也吓呆了,这时候到底还说郑连城,毕竟年轻时候也是见过土蛮汗和戚少保的,尸山血海把单老爷背回来,听说外头数千人把门堵了,当时把妻妹往后头一拨,说,你带着若依若常她们从后门先走,穿着华裳,一撸袖子,也不管艾梅娘使劲儿拽着他衣角,自个儿就往外头去了。
单赤霞只来得及吩咐几个下人护着姨奶奶先走,就赶紧追了上去。
郑连城到了门外头,大开中门,自己出去后冷着脸儿就看,浑然也不惧,还放了话,我倒要瞧瞧,谁敢冲我家的宅子。
(未完待续)
------------
183章 火烧桃花坞
国丈胆子大,却不知道大明的读书人胆子更大,后世的影视作品一开篇动不动就是明朝太监当政,民不聊生,对读书人抗税、冲击官府这些事情却只字不提。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4122
24123
24124
24125
24126
24127
24128
24129
24130
24131
24132
24133
24134
24135
24136
24137
24138
24139
24140
24141
24142
24143
24144
24145
24146
24147
24148
24149
24150
24151
24152
24153
24154
24155
24156
24157
24158
24159
24160
24161
24162
24163
24164
24165
24166
24167
24168
24169
24170
24171
24172
24173
24174
24175
24176
24177
24178
24179
24180
24181
24182
24183
24184
24185
24186
24187
24188
24189
24190
24191
24192
24193
24194
24195
24196
24197
24198
24199
24200
24201
24202
24203
24204
24205
24206
24207
24208
24209
24210
24211
24212
24213
24214
24215
24216
24217
24218
24219
24220
24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