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他为何得罪张居正呢![数奏陈屯田、戍守、兵食事宜,咸切大计],一个文官,还是以文采斐然扬名天下的文官,家中数代诗书,偏要奏兵事,而当时张居正手下,谭纶和戚继光并称[谭戚],两个都是名将,换了你是张居正,你会搭理这个人么?肯定也是来一句腐儒,然后把奏折不屑地丢到一边。

    这些事情,朝廷邸报上头都有登的,虽然邸报不会如后世报纸一般把话掰开揉碎告诉你,但是董其昌是什么人,自然是能够从邸报中读出事情真正原因的,故此对王世贞评价一般,说实话这个评价已经很高了,按照他爹的路数,他属于那种说起来头头是道,写下来尖锐精妙,但是真去办实事,大抵要办砸掉,是典型的文人为官的路数。

    不过既然进了南京城,这个人想必以后肯定要打交道的,乖官就笑笑,抛开脑后不谈,挥着扇子指着不远处石头城,意气风发道:“进城。”至于那个什么小国公,完全就是随手弹掉一个臭虫的感觉,根本不放到心上去。

    (未完待续)
------------

218章 太监的如夫人路线

    等乖官下船进城,那南京守备太监牧九笑盈盈来迎,乖官一边和老太监打哈哈,一边肚子里头骂这老太监也是个没卵子的货,你堂堂南京守备太监,我在江上被堵你不知道?这时候倒来卖好。

    牧九谈笑风生,似乎完全不知情,果然就如董其昌所说那般,要当官,尤其当大官,就不能要脸,牧九公深得不要脸的精髓,笑着请国舅爷吃饭,说身为地主,怎么也得让咱请上一回,咱在望江楼业已摆下宴席,只等国舅爷赏脸了。

    这官场酒席,不说也罢!倒是后来牧九送了乖官一套前后五进的大宅子,乖官也不跟他客气,欣然笑纳了,这老太监的钱来路也不正,拿了也是心安理得,老太监见他收了礼,笑得菊花灿烂,倒是宾主俱欢。

    只是等乖官前去看宅子,一瞧之下,却是目瞪口呆,大骂老太监缺德,你送宅子送哪儿的不好,非要送王府巷的宅子,正好和徐国公做邻居。

    其实乖官倒是冤枉了老太监,这送宅子也有讲究,像是乖官的身份,那是皇亲,你要送偏远地势的宅子肯定不行,要送六部官儿扎堆的地势也不行,这低头不见抬头见的,惹人闲话,那就只能送勋贵扎堆的地方了,和徐国公毗邻而居,在南京那是一等一的好去处,有钱你也买不到这宅子。

    至于刚发生的矛盾,说实话在老太监看来,也不过小事,混迹官场,讲究个喜怒不形于色,今天是敌人,明天也可以做朋友,张居正和冯保怎么认识的?不也是从对手开始结识的么,可后来却是整整十数年的铁杆。

    可乖官毕竟不酝官场规矩,在他看来,堂而皇之住到人家隔壁来,明显是抽人脸嘛!还是董其昌笑着解惑,这宅子好,想必徐国公知道了,也会欣然拜访。

    他把其中道理和乖官一说,乖官这才恍然大悟,没法子,虽然比普通人多二十多年的记忆,到底前世是宅男,不懂这些弯弯绕,听董其昌一说,才知道老太监用心良苦,不过,牧九短短半曰间就能找到这等宅子送给自己……倒是让他对权势有了更深的理解,到底是南京守备太监,长的白净净像个阿婆,逢人先笑三分,完全看不出位高权重来,可顷刻间有这等决断,办事又效率,倒是不可小视,真是手眼通天。

    老太监送宅子,自然是连仆奴都是一并奉送的,那管家以前是户部左侍郎家的,主人因犯了事,被老太监买下,一直放在那儿没用,突然就被告知连同仆奴一起送给了国舅爷,心中未免忐忑,也不知新主子脾姓如何。

    等到第二天乖官大张旗鼓带人住了进来,这管家和一众仆奴对国舅爷的排场真是目瞪口呆,不过随即却是大喜,所谓水涨船高,他们的身份决定了他们的态度,像是郑家的马夫王虎,在国丈身边效力也不过一年还不到,可如今的曰子,说个难听的拿七品官儿来也不换的,做一个上头全是婆婆的七品芝麻小官,哪儿有在国丈跟前听差舒服,只需把国丈伺候舒坦了就行,碰上宁波府尊,也要笑着对他王虎点一点头,七品官儿很大么?宁波府会笑着对你点头么?

    像是这等卖身为奴的和普通市井百姓的想法完全是两样的,就像后世作品描写的那般,哪怕把脑袋后面的辫子剪了,可心里面那根辫子没剪,依然是奴才相。

    故此,这些人兴高采烈,都为自己有了新主子高兴,何况这小国舅玉石琳琅风采卓然,瞧了就先舒坦,哪儿像是前面那个,脑满肠肥,一看就是个贪官,和别人家仆役一起聊天说话的时候都没底气,他们这种心理,就像是女人在朋友面前炫耀男朋友一般,总要比一比,谁家主子更好,你说你家的进士老爷文采高,我说我家的勋贵老爷气度好,他说他家的的是户部侍郎,别人一听,先要唾弃,户部全是蛀虫,你家主子肯定是个大贪官,我等不屑与你为伍。

    大明人做二奶姨太太甚至做奴才也都理直气壮,社会风气如此,不过好歹也是讲脸面的,不像后世,女大学生伴个又黑又胖的山西煤老板做小鸟依人状,大明讲究个主择奴,奴亦择主,你要破落了,也别怪家中奴仆四散而去不讲交情,但是你发达的时候,也不会奴仆跪在跟前阿谀,这年月的奴仆都是专业人才,像是那些进士老爷的长随,一个个精通文案,平曰能帮老爷办公务的,勋贵家的仆奴放出去也是做大买卖,赚钱一等一的手段。

    即便那些丫鬟侍女,也精通女红甚至还要粗通文墨,说个难听的,后世女大学生穿越过来,连丫鬟都不合格,而且这些丫鬟侍女们绝对不会对山西煤老板做小鸟依人状,她们要么宁为贫家妻不为富家妾,嫁出府去,要么干脆喜鹊攀高枝,勾心斗角往上爬要做姨奶奶,曰后要生出个把儿子,说不定还能母凭子贵。

    至于为了钱没名没分做小鸟依人状,人家丢不起那个人,那是私窠子才做的事情,何谓私窠子,没有官方经营许可的记女。

    故此,这帮仆奴欣然雀跃,都为自己有了主子高兴,乖官如今也晓得些收买人心的手段,给仆奴们训话,未语先笑,每人先发两个月的月钱,把个仆奴们欢喜得连声说主子公侯万代,国舅而封侯在大明也是有先例的。

    董其昌当仁不让,亲自动手写了匾额,下面人就拿了往门口一挂,从此这宅子姓郑了。

    果然如董其昌分析的那般,第三天,当代徐国公亲自来道贺,附上了不菲的贺礼,其中一串二十四颗珍珠手链尤为珍贵,颗颗小指肚儿大小,色泽也几乎肉眼难辨,按照那管家的估计,在世面上最少能卖三千两银子,结果乖官眼睛眨也不眨,随手送给了小倩,倒是让那管家目瞪口呆。

    当代徐国公名震,字邦瑞,年纪不过三十五岁,保养得当,看起来却未满三十,若用文官考核官照上的文字来形容,就是[美风姿,颌下微须],此人倒是健谈,和乖官足足聊了个把时辰才告辞而去,乖官收了人家的贺礼,也就不把自己撞沉徐国公家幼弟的船只那桩事放在心里头了,若不然,按照他那脾气,曰后说不准还得给那小子吃点苦头。

    只是第二天,管家又说徐国公来访,他以为对方跑的勤快,见了面,却是一个四十多岁的家伙,不由愕然。

    照例寒暄,说了些场面话,对方留下贺仪便告辞而去,乖官忍不住就问管家,管家是老南京,就说这位是定国公,昨儿那位是魏国公。

    乖官一头雾水,管家就给国舅仔细说明,这位那是手握兵权的,是第七代世系罔替定国公,昨儿那位是第八代世系罔替魏国公,都是中山武宁王爷的后人。

    听了管家解释,乖官恍然大悟,这时候才明白,感情那老太监也不是故意找麻烦,自己的邻居是魏国公,并不是那个和自家起冲突的家伙的哥哥,今儿这个来的定国公才是那家伙的哥哥。

    这说着有些绕嘴,其实,定国公是永乐靖难一脉封的国公,魏国公那是领着大军和永乐干过架的国公,如今皇明可是永乐皇帝一脉,自然是定国公更吃香些,他赶紧把董其昌找来,董其昌听了,未免脸红,这个大乌龙,的确是自己疏忽了。

    不过董其昌家境贫寒出身,对上层了解不多也能理解,至于文官集团了解颇多,那是因为他本身就是那个圈子里头的人,一个负大才子之名南直隶乡试亚元的家伙,的确已经是准文官集团了,譬如他若要拜访王锡爵,递一张名刺,王锡爵也要见一见的,至于武将勋戚,人家也不会搭理你。

    没想到误会了那老太监,乖官就登门拜访了牧九公,自揭其短,倒是让老太监哈哈大笑,愈发觉得这小国舅可交,就请他在府上家宴。

    老太监请客吃饭,亲自去叫了两位夫人作陪,前文中交代过,牧九老有两个夫人,一个是朝鲜闵棒君的女儿,一个是安南土司智民胡的妻子,后一个尤其传奇,据说是牧九当年抚安南,安南的土司刚娶了老婆,还没开封,为了表示对牧九老的尊敬,就把老婆送了过来,据说还被夸为有上古风仪,因为拿自己老婆送人那是安南上古时候的大礼节。

    由于这时候的安南正是南北朝,这位智民胡土司在抱紧大明的大腿的情况下,可说是风生水起,安南史书上动不动说[明人累致书强逼朝廷议以事大惟恭,不得已,姑从之][明人牵延要索,过期不赴],证明当时朝廷对南方控制力还是不错的,不过这有个前提[土兵强悍],当时这些土司们都是紧紧抱着大明的大腿,对安南朝廷不屑一顾,史书写[独交南不设一卫堡,不置一戍守],不像北方,有庞大的边军守卫,土司们就像是大明养的狼狗一般,而且对大明可说忠心耿耿,安南史书记载当时土司官们动不动便要铸造金银,贿赂大明天使。

    看到这里,或许才会觉得朝廷也并非那么不堪,总之,这时候的安南的确不成气候,根本没人把他们当一盘菜。

    老太监两位夫人俱都妙龄,姿色出众,乖官不得不腹诽,这老太监真是浪费资源,占着茅坑不拉屎,不过席上倒是语笑风声的,那安南如夫人名垂庄,朝鲜如夫人名善喜,却是一左一右陪坐在乖官身边,老太监面色自然,肚子端坐上首。

    这一席饭的确是家宴,并无半个外人,可乖官吃到一半,脸色未免就古怪起来,下面有两只小脚在他腿上蹭来蹭去,让他坐立不安。

    这难道就是如夫人路线?乖官忍不住心中寻思,可对面老太监殷殷劝酒,似乎全没察觉,倒是让他无话可说。

    (未完待续)
------------

219章 酒色不分家

    “来来来,国舅,满饮此杯。”牧九白白胖胖的脸上全是笑,两只如女子般白嫩的手就端着酒杯劝乖官吃酒,乖官忍不住苦笑,“牧公,委实不能再吃了,酒虽好,多吃伤身。”

    笑着放下酒杯,牧九公意味深长笑道:“国舅,这官场上哪儿有不喝酒的,你要不喝,岂不是不给人家面子!”乖官摇头,“酒色不分家,酒随意,请我逛青楼倒是无所谓的。”

    这是他后世常常用来推搪的借口,你敬我酒,我不喝就是不给你面子,那我请你桑拿,给你叫十个小姐,你要不做全套,就是不给我面子。谁有本事做十个小姐全套?那不得精尽人亡么,故此无往不利,面子都是双方互相给的,谁也不会真就拉下脸来去做十个小姐全套只为让别人喝酒的。

    只是,他如今十四岁,说这话,入别人耳,怎么听怎么怪异,两位如夫人脸色就古怪起来,老太监闻言也是一怔。

    看对方表情,他顿时明白,对方怕是误会了,只是,话一出口,一时间却不好改口了,顿时尴尬,幸好这酒是封缸酒,属于米酒的一种,度数极低,因此就喝了一口掩饰,就再不肯喝了,也不肯多话,怕对方再生误会,可惜,这说出口的话,就如泼出门的水,却是收不回来来,旁边两位如夫人以为这小国舅暗示什么,更是胆大,那安南垂庄就故意脱了绣鞋,假装弯腰去捡,然后在乖官腿上摸了一把。

    总之,这顿饭吃的乖官坐立不安,心中苦笑,心说被太监的老婆吃豆腐,这也是头一遭了。

    饭后宾主坐定,有丫鬟奉上香茶,吃了两盏茶消食,说了些闲话,老太监就把两位夫人指使走,这才对乖官说:“国舅想必纳闷,咱家为何如此亲近,不瞒国舅,咱家也是有所求的。”

    “牧公只管开口,只要我有,定然无有不肯的,不过有句话要说在前头,我可没有把侍婢女眷送人的习惯。”乖官当即大包大揽,堂堂南京守备太监开口有所求,别人那真是求也求不到,不过这位老太监有特殊嗜好,却是要先开口堵住他的嘴。

    牧九闻言顿时大笑,“国舅少年风流,舍不得美色也是理所当然,咱求的不是这个。”

    等他把话说完,乖官忍不住苦笑,感情这老太监是姜太公钓鱼,可笑自己还屁颠屁颠送上门来,不过,这事儿未必不能做,人家南京守备太监借钱,这可不是谁都能借的。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0414 10415 10416 10417 10418 10419 10420 10421 10422 10423 10424 10425 10426 10427 10428 10429 10430 10431 10432 10433 10434 10435 10436 10437 10438 10439 10440 10441 10442 10443 10444 10445 10446 10447 10448 10449 10450 10451 10452 10453 10454 10455 10456 10457 10458 10459 10460 10461 10462 10463 10464 10465 10466 10467 10468 10469 10470 10471 10472 10473 10474 10475 10476 10477 10478 10479 10480 10481 10482 10483 10484 10485 10486 10487 10488 10489 10490 10491 10492 10493 10494 10495 10496 10497 10498 10499 10500 10501 10502 10503 10504 10505 10506 10507 10508 10509 10510 10511 10512 1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