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卫是天家鹰犬,可是,张居正在位的十年,对锦衣卫来说就是最黑暗的十年,内阁随便一纸过来,他们就得屁颠屁颠地去办,等张居正暴死在女人肚皮上,张四维做了阁老,指挥使刘守有下台,骆思恭做了指挥使,不过十年下来的积威却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去掉了,很多时候,锦衣卫对内阁有莫名其妙的畏惧感,颜山农就是在这种背景下骂了张四维而被弄进诏狱的。
不过他在诏狱中过的不差,虽然去年他骂张四维的时候有人拍马屁把他弄了进来,但保他的人更多,他实际上一丝儿苦头也没吃,每天就看看书,还能喝点酒,时间上了,未免觉得这样也不错,由于诏狱中无人来打搅,甚至在狱中还很是做了些文章功夫,颇为自得其乐。
所以,对于来人,颜山农连眼皮都没夹一下,依然捧着书津津有味看着。
“在下锦衣卫北镇抚司使孙应龙,见过老先生。”孙应龙按照国舅爷的吩咐,规规矩矩给眼前这老头行礼。
老头叹了一口气,把手上的书放了下来,“怎么?外头变天了?”孙应龙刚要说话,老头对他摇了摇手道:“莫急,让我来猜一猜。”
闭目沉思了片刻,颜山农缓缓睁眼,“是不是张四维丁忧?如今上位的应该是申时行罢!不对,应该是是申时行和王锡爵,这两人可是好得恨不得同娶一个媳妇的。”孙应龙一惊,要知道,这可是诏狱,普通人根本进不来,想探监那是门都没有,锦衣卫本身也有制度,即便是这老头再有身份,对他也要三缄其口,按说,他不可能得知外面的消息才对。
不到燕京不知道聪明人多啊!孙应龙暗中叹气,当下恭敬道:“老先生当真了得,所说宛如亲眼所见一般,诚如老先生所说……”
颜山农冲他挥手,“得得得,别跟我来文绉绉这一套,你身上的锦衣卫味道三里路外就闻到了,也想装斯文人!”
尴尬一笑,孙应龙道:“这是咱那主人千叮咛万嘱咐的,叫长者见笑了。”
老头哼了一声,他在狱中环境的确不错,还有床有桌子,坐的椅子虽然有些破旧,可却是不折不扣的官帽儿椅,世面上要卖二两银子一把,他坐在椅子上,一跷脚,吧嗒一声,把脚上拖着的鞋皮给甩了出去,然后,趾高气扬对孙应龙努了努嘴,“给我捡过来。”
听老头这么说话,孙应龙顿时脸上闪过一丝怒色,他的锦衣卫副千户是世袭来的,打小就自认为高人一等,如今颜山农这副嘴脸,他怎么能不怒。不过,他也知道,自己如今的地位可全是拜托国舅爷所赐,若是不把国舅爷吩咐的事情办好,怕是回去要吃挂落,一个弄不好,丢官也是可能的。
无欲者无求,有所求的人,终归是胆子要小些的,他心中哼了一声,却不得不走过去弯下腰来捡起那散发着一股子酸腐味道的鞋皮,正要扔到颜山农跟前,结果老头搭一个二郎腿,就对他努了努嘴,道:“给我穿上。”
孙应龙内心那个气啊!真是一佛出世二佛升天,不过他还是按捺下怒火,弯腰给老头把鞋皮套在了脚上。
“还算你恭敬。”老头鼻孔朝天,啪嗒一声,刚穿上的鞋皮又掉了下来,“再给我穿上,一边穿一边说,到底所为何事。”
孙应龙是武夫,锦衣卫世家出身,自然不晓得这是留侯张良得太公兵法的典故,脸上铁青色一闪,咬了咬牙,蹲下身子去把鞋皮拿在手上,一边就捏着老头的脚给他套鞋一边就说:“只要老先生肯为我家主子做事,我家主子说了,只要老先生肯写,不管写什么都行……你若写游记,绝没人敢说你泄露朝廷机密,写历史,也没人说你借古讽今,注解兵法,更不会有人说你策动谋反,写神怪故事,我家主子最喜欢这个了,甚至可以和你交流交流……”
“看来你家主子还是个了不得的大人物啊!”颜山农脸上全是讽刺,“要知道,给大人物做传,他若失势,那我岂不是要成共谋?”
“我家主子不会失势的。”孙应龙这句话极为自信,自从见过德妃娘娘以后,他对此深信不疑,“老先生,放心罢!哪怕你出去了只是每天大骂我家主子的姐夫,他也保你无事……”
“原来是个小舅子啊!”颜山农满脸的玩味,他可不同于那些行事方正的迂腐老夫子,他可是率先提出[圣人之道在百姓曰用]的一代大宗师,自然不会做出满脸专家的嘴脸来,事实上,老头子火起来的时候一样骂娘,绝对不会如一般人想象的那般,所谓大宗师就应该规规矩矩笔直腰杆坐那儿连喝水都有固定的姿势。
“等等。”颜山农说完以后忽然皱了皱眉头,“你家主子不会是那个从扶桑回来的郑国舅罢!这小子,老头子我在这儿都听说过他的大名啊!”
“正是国舅爷。”孙应龙这时候才觉得有些扬眉吐气的感觉,“如今是正二品五军都督府都督佥事。”
颜山农略微皱眉,听到孙应龙似乎对那个正二品都督佥事很得意的样子,忍不住就大笑,“哪位阁老这么小气,才给个都督佥事?你以为都督佥事很值钱么?我告诉你,这个职位一两银子都不值。”
孙应龙当下一愣,颜山农这才对他说:“戚南塘贵为五军都督府左都督,见到一个小小兵备道,都要拱手行礼,你觉得作为五军都督府的副职,这都督佥事值钱么?”
张口结舌之下,孙应龙一时间讷讷无语,颜山农摸着下颌花白的胡子嘿嘿笑了两声,脚一翘,吧嗒一声,鞋皮第三次落在了地上。
这时候孙应龙学乖了,赶紧蹲下来拿起鞋皮给老头穿上,老头一脸的孺子可教表情,然后恨铁不成钢地说道:“那小子想必吩咐了你很多话,可惜你肚子里头没什么墨水,说出来的话都是干巴巴的,恁得没味道,老夫我都觉得没什么说服力,你说说,这该如何是好啊!”
孙应龙自家知晓自家事,当然知道自己唇舌上头的确是差了些,不过,他灵机一动,却是想到了国舅爷说的一句话,“国舅爷认为老先生说的一些话未必有什么道理,也很是叫人不以为然……”
颜山农那是什么人?几十年前就名动天下的人,称他做老师的阁老、郎官一抓一大把,如今一个锦衣卫居然敢说他的话不以为然,自然是要吹胡子瞪眼的,不过,孙应龙又接了一句话。
“但是国舅爷说,老天爷给了每一个人说话的权力,国舅爷虽然对老先生的一些话不赞同,但是国舅爷说,哪怕是死,他也要维护老先生说话的权力……”
啪一声,颜老头儿狠狠一巴掌拍在旁边桌子上,“有这句话,老头子我跟他干了。”说着站起身来,手上的书一扔,就往监狱门口走去,孙应龙拿着书追上去,老头哈哈大笑出门而去。
锦衣卫诏狱里头关押的人多的是,很多官员以进过诏狱为荣,廷杖和诏狱,这是大明的臣子们扬名天下的好机会,大部分官员进来的时候趾高气扬,出去的时候还是趾高气扬,进诏狱对他们来说就相当于熬资历,自然不算是多大的苦事。
老头刚出了诏狱,抬头看了看太阳,满脸的感慨,自言自语道:“这一进来,就是一年啊!”
正说话间,一个绿袍文官趾高气扬地从两人身边经过,颜山农眼珠子一转,唤了一声孙应龙,孙应龙赶紧凑了过去,老头指着那绿袍文官道:“看见没有,从七品,六科给事中,他见了你这么大的官儿居然不拱手行礼。”
孙应龙眨巴眨巴眼珠子,没明白老头是什么意思,开什么玩笑,六科给事中啊!你指望他行礼?
“你是五品,他是七品,对罢!”老头努了努嘴,“去,过去扇他两个大耳刮子。”
对于颜山农,乖官对孙应龙的嘱咐是,无论如何都要请来,要待之以师礼,孙应龙略一犹豫,当下快步走过去,伸手就拽过那绿袍小官儿,凶神恶煞上去就是两个大嘴巴子,清脆无比,顿时把那绿袍小官儿扇愣住了。
文武相制,这百来年在大明就是一句空话,不过,颜老头眼珠子一转折腾出来的两个大嘴巴子,正式掀开了万历年文武相制的序幕。
而这时候,郑乖官并未知道自己已经成了二品都督佥事,正忙着南直隶花魁大会赚银子的事儿。
(未完待续)
------------
241章 妖韶女老有余态
锦衣卫北镇抚司孙应龙孙大人给了六科给事中严某两个大嘴巴子,这事儿不到一天就穿得京都上下皆知,连万历在宫里头都知道了,年轻的皇帝听了这事情,刚皱眉,来禀报的太监小心翼翼说,是孙镇抚去请出了颜山农老先生,老先生刚出来,对那位倒霉的严给事努了努嘴,孙大人上去就给人家两个大耳光,还说是替皇上和阁老们教训教训他……听太监把来龙去脉说了清楚,万历哈哈大笑,一高兴之下,给那太监赏了两个月的假,许他打旌旗回乡省亲,欢喜得那太监跪下来连连磕头。
这两个大耳光狠狠扇了六科的脸面,六科和监察御史合称科道,都是品阶不高但是权力很大的官,如果非要举出例子的话,类似五百年后的议员或者立法委员,这些给事中们平时一个个都是牛气哄哄的,在他们眼中锦衣卫算什么东西,人都是许上不许下的,几十年前百官们听到锦衣卫的名头双腿都软,可经过张居正执政的十年,文臣们大多不把锦衣卫当一回事儿了,正是好了伤疤忘了疼的典型。
故此,这些给事中们联合起来闹事,要给那新上任的北镇抚司使好看,可孙应龙哪里管得那么多,他已经把该办的事情都办的差不多了,赶紧回南京给国舅爷报喜才是真的,故此给事中们愕然发现,那锦衣卫北镇抚司使却是第二曰就出了燕京城往天津去了,他们认为这是莫大的胜利,特意在四牌楼旁边的马姑娘胡同办了一次聚会,马姑娘胡同毗邻吏部教坊司,其中可谓美人如云,可惜的是,本司街上有半数的花魁们被南京礼部教坊司邀请南下,像是名满京都的脱脱,传言为瓦剌贵女,一时百官勋贵趋之若鹜,如今却也是往南京去了,叫这些给事中们扼腕不已。
孙应龙到了天津后,专门往天津卫学走了一趟,当初那些相送乖官的秀才们万没有料到,国舅爷居然把天大的富贵双手送到跟前,像是那庠生公孙聂,家中虽然也是做买卖的,可也不过是普通商贾,哪里做过什么大买卖,等公孙聂失魂落魄回去,他老爹还很是呵斥了两句,说他如今也是中了学的,如何这般不长进。
等公孙聂把事情原原本本告诉自家老爹,这位公孙老爹顿时欢喜得痴了,手舞足蹈起来,连连说祖坟上冒青烟,满脸欢笑拍着儿子的肩膀说他长进了,似乎方才的话全部忘了一干二净,接着掉头便去给祖宗神位上了几柱香。
乖官让静官艹办的东印度公司一旦正式抢过漕帮的买卖,这漕粮海运那就是必然的,他的构思是从宁波走海路到天津,那么,这个富贵,自然要送给当初他在天津结识的那几位秀才,这些事情,都是在南京的时候便早早吩咐过孙应龙的。
不管哪朝哪代,商人必然是趋利而动,乖官甚至不需要多照顾人家,只需把漕粮海运的事儿透露一点,别的不讲,光是先低价吃进地皮然后坐等升值,这就是一本万利的,何况乖官不可能那么小气,他想要实现自己的抱负,自然要拉拢一批人在身边,正经官员们他自然拉拢不到,不过,这些秀才怎么说也是有过往来的,天津是学问的荒漠之地,这些秀才若放在江南,连水花都不会起一个,可在天津,这些人联合起来就是很了不得的势力了。
当然,如今的乖官用一句话来说,那真是分分钟十万两银子上下的,自然不需要他亲力亲为了,孙应龙也只是在天津略做停留,就出海直奔宁波了。
颜山农颜老头在海上很是怡然自得,孙应龙对他可谓是毕恭毕敬,他在燕京的时候亲自去锦衣卫衙门调了颜老头的档案来看,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连如今炙手可热的申时行和王锡爵两位阁老,见着这位都要执弟子礼,那也就怪不得人家在诏狱里头也能好吃好喝了。
事实上以郑乖官的地位,想收买颜山农,未免还不够格,可架不住乖官有穿越人士的光环在身,把伏尔泰的那句名言[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改头换面,顿时就把老头给钓上钩了。
若说这句话有多么动听,那倒也未见得,老头是能讲学[圣人之道在百姓曰用处]的一代儒宗,胸中才学非同小可,可当今世上,也只有乖官敢于那么跟老头说话,何况老头冷眼旁观天下数十年,一个人也未入他的眼,当初张居正在他眼中也不过尔尔,如今一把老骨头了,眼看没多少活头,既然冒出这么一个国舅来,也罢!便来瞧瞧他能做出什么事儿来罢!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36330
36331
36332
36333
36334
36335
36336
36337
36338
36339
36340
36341
36342
36343
36344
36345
36346
36347
36348
36349
36350
36351
36352
36353
36354
36355
36356
36357
36358
36359
36360
36361
36362
36363
36364
36365
36366
36367
36368
36369
36370
36371
36372
36373
36374
36375
36376
36377
36378
36379
36380
36381
36382
36383
36384
36385
36386
36387
36388
36389
36390
36391
36392
36393
36394
36395
36396
36397
36398
36399
36400
36401
36402
36403
36404
36405
36406
36407
36408
36409
36410
36411
36412
36413
36414
36415
36416
36417
36418
36419
36420
36421
36422
36423
36424
36425
36426
36427
36428
36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