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患的问题后,孔龙王脸色越来越差,最后好像失望了一般,坐到了矮凳上,看着出气多进气少。
看来他是听到太医说李承乾身体好了,就以为脑子也好了,不失忆了,才急着拉他来上学。
苏宓说道:“夫子不必绝望,太子虽然忘了四书五经,但他聪慧不减,今天早上殿下突发灵感,吟出了‘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和‘文章本天成,妙笔偶得之’两句佳句。所以苏宓认为,殿下是忘了以前所学,但是拜夫子和众位博士多年来的辛苦教学,殿下已经把才学都沉甸在了心里,才能随口吟出此等佳句!”
孔龙王听到苏宓吟出两句诗的时候,就复活了,嘴里不断地把两句诗反复地念,等苏宓说完,他从凳上跳了起来,到了苏宓前面,不敢相信地问:“这两句诗真是殿下所作?”
“嗯。”
“这两句诗,妙啊,妙啊……”孔龙王脸上出现了非常享受的表情,“只是这怎么都是绝妙之句,怎么没有上句?上句呢?”
李承乾正要承认,并且让孔龙王膜拜一下自己,突然听到他问上句,脸一青,连忙出声:“哎呀,小菇大可不必如此!”
一老一少好奇地望向他,李承乾说:“失魂症有什么可怕的,从新学习不就行了吗?需要夫子想不开想憋死自己吗,需要小菇为了维护我的面子而拿出你自己的佳作来说是我写的吗?呵呵……”
两人都是一愣,随即苏宓急了,道:“殿下,明明是你口中吟出,怎么是妾身……”
李承乾那只被命名为如来神掌的手随意地划了划,嘴里笑道:“怎么不是你的,分明昨晚我在你的妆台上看到的一张纸上,那是你随手写下的偶然灵感之句,早上我还问你呢,你可不要在老师面前说谎哦!”
苏宓看到并听到了暗示,很为难地看了他一眼,只好闭嘴不再多言。
孔龙王却还未明白,看了看你,又看了看他,问道:“真不是太子所作?”
两夫妻点头。
“太子妃闺房之作?”
无耻男点头,太子妃羞愧地转过头。
孔龙王眼睛的光芒亮了八度,对太子妃恭手一礼:“太子妃乃女中豪杰,刚才老夫失礼了!”
日,翻脸比翻书还快的老货!
苏宓急道:“夫子不必多礼,我……”她一时都找不到说词了,诗句确实是好,但不是她的,想谦虚也谦虚不来!
“太子妃不必过谦,冰冻三寸非一日之寒,能写出如此妙句,非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大文豪不可!”孔龙王把自己的姿势放得低,就像个小学生在和老师说话一般,“老夫恳求太子妃同意老夫把此佳句传唱给弘文馆的学子听,以激励他们用心学习。如果太子妃能把两首诗补全了,那就再好不过了。”
李承乾嘿嘿一笑,让老婆去应付这老头去,自己研究兰亭序去了。
苏宓和孔龙王支吾了半天,只好学早上李承乾应付她一样,妙笔偶得之,没有上句也是正常。孔龙王表示遗憾,但对太子妃的尊敬不减。
“太子,你刚才说得好,从新开始学习。”孔龙王转身和李承乾说话,“你有这等决心,老夫甚慰,我们现在就从千字起!”
李承乾依依不舍地离开兰亭序,坐到书桌后面,接过苏宓递过来的一本封面有《千字文》的青皮线装书,翻开第一页,哟,入眼四字太熟悉了,天地玄黄……
孔龙王双手背在后面,在李承乾的书桌前面,说道:“太子殿下,现在我们进入识字初期,你跟我念: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孔龙五在他前面,走一步念一句,走五步再转身回来,继续走一步念一句。李承乾虽然有大学学历,但对繁体字却有很多不认识的,正好借此机会扫一扫盲,所以很认真地跟着孔龙王一眼一板地念书,仿佛有种回到小学一样。孔龙王看到李承乾态度非常认真,倒也满意。
苏宓坐在边上,孔龙王目光和苏宓撞到时,都会用非常尊敬的目光注视,点头示意。
不知道过了多久,孔龙王读到:“性静情逸,心动神疲,守真志满,逐物意移……”停了下来,说道:“今天的学习内容就到此,现在殿下复习一遍,老夫有私事暂时离开一会儿。”
孔龙王在两小夫妻欢送下离开后,李承乾小声地说:“我知道龙王干什么事去了。”
“什么?”
“人有三急。”低趣味的劣货。
“……”无语。
------------
第22回:【盗版者的报应】
第22回:【盗版者的报应】
“房卿,来得这么早啊!”李世民走进两仪殿,就看到了一身紫色官服的房玄龄。
房玄龄行礼:“玄龄见过皇上。”
行礼后,他说:“臣也是刚来。”他眼睛看到了李世民手里拿着一张字,刚才进来的时候还在认真的看,不由好奇地问:“不知道又是哪位皇子公主的作业让皇上满意了?”
李世民呵呵一笑,把手中的纸递给房玄龄,说:“玄龄看看,朕是猜不到这字是用何物所写。”
他手上的字,就是李承乾转交的作业,李世民今天早上因为昨晚的事情有些愧疚,所以早早地去立政殿,皇后把儿子的作业交给了他,他看了后奇怪是用什么东西写的,问了皇后也不知道。他一路走来,脑子里想了半天也想不出那失魂症的儿子是拿了什么取巧之物写了这张作业。
房玄龄接过一看,说道:“此字倒是和昨天合浦公主所献的贞观笔所写的字有异曲同工之处,毛笔字以运笔轻重写出字的形韵,而贞观笔与此字,则是以笔画线条的变化为手段,有毛笔字的影,却简于毛笔字!”
他还用鼻子闻了闻,疑惑地说:“此物有一股火气味,好像在哪里见过,却一时想不起来!”
李世民听了,也拿过来闻一闻。
只可惜他们一个是国家一号人物,一个是国家总理,平日里关心的都是国家大事,对木炭的接触少之又少,现在又是夏天,不像冬天要烧木炭取暖,所以就算闻到了一股子炭味,也想不起木炭来。
就在君臣俩都迷茫的时候,一个侍卫走了进来,说:“禀皇上,晋王求见。”
“雉奴?”李世民奇怪了,“他不去弘文馆进学,来此做甚?”
“让他进来。”李世民吩咐下去。
正太李治像个小大人一样,迈着八字步从外面走了进来,向两个长辈行了一礼:“治见过父皇,见过房伯伯。”
“雉奴不去弘文馆,来此何事?”李世民问。
李治:“治有一发明,特来献给父皇。”
他把一张用木炭写了字的纸递给了李世民,房玄龄在旁边看了一眼,眼睛一亮,问:“这是晋王殿下写的?”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