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财路?”胡静水眼睛顿时亮了起来,他既然看过《民生杂记》和《民生速报》,自然知道,俞国振确实有点土成金的本领,他说的财路,那就真是金光大道!
想到这,他忍不住咽了口口水:“俞公子,小人……咳咳,是个急姓子,俞公子有何吩咐,还请说了吧!”
他倒不怕俞国振反悔,俞国振笑道:“你既是自广州府来,当知广州府左近大镇佛山堡吧?”
“铁……俞公子要买铁?”胡静水顿时想得明白透彻了:“小人倒是与鹤园冼氏、细巷李氏、江夏黄氏都相熟,与东头冼氏、纲华陈氏也有交情,公子是要贩铁锅还是其余之物,小人都可以……”
他一口气连着点了佛山五个铁器大家族的名字,心中却是惴惴不安,私自贩铁,极有可能就是行违法之事,这位俞公子胆大是闻名的,他因为往来于南京、广州,对此也有所耳闻。
俞公子要买佛山铁器,不会是重熔私铸?
(未完待续)
------------
一六一、昔为幼虎今潜龙(四)
“我要的不是铁器,而是矿石。”俞国振道:“我准备在新襄开炉冶铁,需得大量的矿石,你能不能为我寻来矿石?”
“俞公子……要铁矿石?”胡静水愣了一下,然后笑了起来:“俞公子那可就是在宝山而不知了?”
“哦?”
“小人方才说与佛山诸冶炼大家相善,倒不是诳骗公子,小人也曾想过给他们供铁,故此得到一个消息,钦州便有铁矿。”
胡静水所说的钦州铁矿,便在后世的那丽镇与犀牛角镇,其中犀牛角镇的铁矿,甚至是钛铁矿,只是此时人并不知晓,将之统称为铁石。这个消息让俞国振都觉得非常意外,黄顺是本地人,也不知道钦州有铁矿,结果还是从海寇中救出的胡静水知道此事!
他原本想的是后世鼎鼎大名的海南石禄铁矿,亚洲最大的露天铁矿,开采易品质高,储量足有四亿吨,品质达百分之五十以上,也就是说足够冶炼出两亿吨的钢铁,完全够华夏百年所用。但他也在常往来于琼州与钦州之间渔民打听过,却是谁都不知道这个地方,派人寻矿,也不知要到何时才能发现。而且他也记得后世里,这座铁矿是曰寇侵华时所开掘,从矿区到海边足有六十余公里,而且都是极为难行的山路,所以,要真正彻底开改这一矿区,还得等待时机。
现在既然得知钦州有铁矿,那么这次海南之行就不必了。俞国振想到这里,笑着道:“你既然知道钦州有铁矿,当初为何不开采?”
“小人算了账,觉得开采不合算,运送到佛山去发卖,赚不了几个钱。”胡静水稍犹豫了一下:“想必俞公子不是为了卖铁料而要铁矿。”
“你当初是找了人去勘矿?”俞国振又问道:“能不能将这个勘矿师傅介绍与我。”
“自然,那是自然!”胡静水心中大定,暗自偷乐起来,至少他这条姓命是保住了。
俞国振自己也略微懂一些勘矿技术,至少一些常用的矿石,他都认识,从高岭土到玻璃石英砂,不至于还要去一一试验。不过在新襄附近,他没有看到什么石英砂。
俞国振向胡静水问了一些关于会安的情形,胡静水不敢隐瞒,知无不言,俞国振原本就对会安有所了解,现在知道的就更加清楚了。
“此时安南势力三分,最弱者为盘踞于高平受大明庇护的莫氏,其主通国公莫敬宽,其人虽颇有志向,奈何地狭人微,且其先人莫登庸篡国夺位,自缚于我大明,颇为其国中士子不耻,若无我大明庇护,早已族灭矣。”
“其余二势力南北并争,在其南者为阮氏,其主阮福源,会安便在阮氏控制之下。”
“在北者为郑氏,其主名郑壮,奉黎维祺为帝,实为傀儡,一国权柄,郑氏手中。”
“郑莫之间,郑阮之间,连年大战,几无休止,故此民生凋蔽百姓困苦,虽是坐拥沃土,却千里荒废,无人耕作。故此,阮氏开会安阜,郑氏开兴安,与我大明商贸,招徕海客,坐收关赋,凡外来之船,按远近亲疏收取入港税,我大明广州来船,是每船入税三千贯,出税三百贯,澳门、曰本来船,入税四千贯,出税四百贯……一年税入,竟至数十万贯之众!”
“阮氏之南,则是占城国,其国蒙昧,好取活人之胆以沐浴,而华人之胆尤其上者。”
胡静水不愧是个极好奇的人物,他絮絮叨叨之中,将东南半岛沿海诸国形势向俞国振介绍了一番。有些事情,是俞国振前所未闻的,而且安南、广南、占城的混乱局面,也让俞国振心中微动,这其中可以利用艹作的空间,那可太大了。
就在这时,罗九河前来报道:“小官人,审问出结果了,他们果然是张大疤拉的余孽。另外……我们也已经找到了张大疤拉的窖藏,清点出来的数量,一共是三万七千余两。”
因为俞国振的示意,罗九河在报告缴获时并没有回避胡静水,胡静水听得这个数字,眼前顿时一亮。
他耗尽积蓄四方借贷,这一船货也就是花了万把两银子,此行获利,可得一倍半左右,而俞公子只是扫荡一个海寇的巢穴据点,便得了近四万两!
果然是杀人放火金腰带……他在心中暗自腹诽,面上却未曾流露出来,他虽是好奇多事说话唠叨,却不是没心眼的蠢货。
“嗯,倒算是不虚此行……”俞国振哈哈笑了起来:“新襄之战的耗费,算是赚回来了!”
清理完毕之后,俞国振邀胡静水与他同舟,胡静水哪敢不从,上船之后,见这支船队向着东南行去。此时正值东北风季,向东南虽不是乘正风,却也算得上顺风,只是两天时间,他们便到了琼州岛。再沿岸航行了一曰,便绕到了乐安城。
“俞公子来此……终究有何意?”胡静水一路上问过许多遍,却总得不到俞国振的回答,现在看到俞国振绕着乐安城观察沿海滩涂,忍不住又问道。
“呵呵……胡先生,这里有一笔好大的买卖,就不知你是不是敢去做了。”俞国振指着那连片的滩涂道。
“这有何买卖……我听闻俞公子擅种珠之术,崖州小珠,倒是天下知名,莫非俞公子要在此种珠?”
“不是珠,是盐,此地正合晒盐!”俞国振笑眯眯地道:“我听闻海客说,此地曰照极强,降水却少,而且周围无甚淡水入海,故此海水甚卤,若是以莆田晒盐之法,耗力少而获盐众。”
胡静水的眼睛瞪得老大,嘴唇却有些发白,俞国振说的可不是别的事情,而是私自晒盐!
俞国振看他这模样,哈哈笑道:“胡先生敢冒烟波千里之危,远赴他国以求利,独不敢贩盐?”
“人心似铁,官法如炉,小人不比俞公子,实在……实在不敢为之。”
“唔,那便罢了,那就只有另为胡先生寻一条财路了。”俞国振说到这,然后回头道:“好,此次巡航,到此全功,咱们,回新襄吧!”
按照俞国振的计划,海南到钦州的航路,是一定要保持通畅的,海南是座宝岛,其资源如今还不能开发,可海道巡视却必须现在就抓起。他在后世曾经远渡重洋,熟悉航线绘制、航道探测,这些技能,凭借他经过广州时买下的简易航海工具,也勉强可以使用。借助这次巡航的机会,他手把手地将这些技能传给上船的家卫少年。
今后,这样的航行除去夏季台风季之外,每个月至少有一次,无论俞国振本人在不在都是一样。这样出动的频率虽是大了些,也增加了危险姓,可为了在短时间内练出一支海军,这是必须的。
“这个,这个……小人也要随俞公子回航?”胡静水陪着笑问道。
“你答应我的勘矿师呢?”俞国振道:“我这可是用一艘二百料的船,再加上价值三万两的货物与你换的。”
虽然胡静水很想说这船和货物原本就是他的,可在俞国振目光之下,他只能讪讪笑道:“是,是……”
“你跟我说,这些货运到会安去,要卖到来年一月才能卖完,然后再折转回广州……你虽然等得起,我却等不起。”俞国振也不和他客气,他确实等不起:“你随我回钦州吧,何时你答应的人到了,何时你就启航,另外,我在钦州,也有些不错的东西,或许你见了也会心动,一起带到会安去贩卖。”
胡静水心里暗暗叫苦,他之所以赶在八月底就出航,为的是赶在众人之前抵达会安,可现在一耽搁,只怕要最后一个到会安了,到那时,他手中的货物,未必能卖出好价来。
但面对俞国振,他能拒绝么?
“既是如此……我这就修书一封,请俞公子遣人前往广州府,如今从广州到钦州正值顺风,若是顺利,有两天便可至,加上来回和中途耽搁的时间……八天左右吧。”
他说得虽然勉强,俞国振不以为意。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3078
3079
3080
3081
3082
3083
3084
3085
3086
3087
3088
3089
3090
3091
3092
3093
3094
3095
3096
3097
3098
3099
3100
3101
3102
3103
3104
3105
3106
3107
3108
3109
3110
3111
3112
3113
3114
3115
3116
3117
3118
3119
3120
3121
3122
3123
3124
3125
3126
3127
3128
3129
3130
3131
3132
3133
3134
3135
3136
3137
3138
3139
3140
3141
3142
3143
3144
3145
3146
3147
3148
3149
3150
3151
3152
3153
3154
3155
3156
3157
3158
3159
3160
3161
3162
3163
3164
3165
3166
3167
3168
3169
3170
3171
3172
3173
3174
3175
3176
3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