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国会改革时,我已经下令调那些蒙古王公都进京充当国会议员了,怎么他们还在蒙古闹腾?”王辰浩进行政体改革时,为了架空各省原有官员们的权利,将各省主要官员悉数调入国会充当参众议员。在京师充当议员的蒙古王公为数不少,有御前大臣中的喀尔喀赛音诺颜札萨克亲王那彦图、科尔沁辅国公博迪苏。八旗都统、副都统的科尔沁札萨克亲王阿穆尔灵圭、土默特札萨克贝子棍布札布、科尔沁辅国公达赉、喀尔喀亲王那彦图之子祺诚武、喀喇沁札萨克郡王贡桑诺尔布、喀尔喀车臣汗部郡王多尔济帕拉穆、科尔沁札萨克宾图郡王棍楚克苏隆、巴林札萨克郡王扎噶尔、奈曼札萨克郡王苏珠克图巴图尔等。

    这些人当中大多数选择默认王辰浩控制中国的事实,一部分人甚至支持王辰浩的各项改革。其中,阿穆尔灵圭亲王和贡桑诺尔布是以兴业变革而闻名的蒙古王公,帕拉塔更是第一个加入北洋陆军部队服役,并进入北洋陆军大学学习深造的蒙古贵胄。

    不过,李冰给他解释,一些蒙古王公大臣并未进京,有一些也偷偷称病离开国会大厦。

    王辰浩点点头,转身来到左边的墙边,伸手拉开窗帘。

    窗帘后面的墙壁上是一副巨大无比的世界地图,高四米有余,长八米有余。上面绘制有世界各国的详细地理地图。

    王辰浩的目光注视着中俄的版图,中间一条红线从莫斯科直达海参崴,那便是西伯利亚铁路。

    王辰浩目光转移到西伯利亚铁路中段,那里刚好是外蒙古与沙俄的交界处。

    “如果蒙古造反,那么俄国人就不用担心我们会去袭击他们的铁路了,反过来蒙古巨大的战略纵深对我们来说是天然的屏障,对沙俄来说也同样如此。”

    李国栋说道:“自满清入关后,中原对蒙古的防御工事全部废除,两百多年来蒙古和中原地区建立了上百条贸易通道。一旦蒙古造反,俄军借道蒙古可以从任何一条贸易通道南下攻击我国腹地。而我们如果失去蒙古这个战略纵深,将陷入极大的被动局面,因为我们要防御长达五千公里的战线,至少需要一百五十万大军。”

    “是啊!你说的没错!”王辰浩似乎看穿了沙俄的阴谋,说道:“俄国人既然决定修改西伯利亚铁路的线路,那么就说明他们已经有了足够的把握说服蒙古了。”

    李冰和李国栋顿时紧张的问道:“大人,那我们是不是采取行动?”

    王辰浩摆摆手,突然神秘一笑,道:“既然俄国人跟我们玩暗度陈仓,那我们就给他来个将计就计。你们暂时不要惊动蒙古那些王公大臣们,只管监视他们。就让俄国人在蒙古边境修筑铁路,等他们修得差不多的时候我们再动手便是。”

    李冰和李国栋二人对视一样,旋即明白了王辰浩的目的,后者当即赞道:“大人此计高明。”

    西伯利亚铁路耗资甚巨,沙俄政斧为此付出了巨大的财政开支,西伯利亚铁路一天不修完,沙俄政斧便没有钱来打仗。而王辰浩的战略目的跟当年曰本发动曰俄战争的初衷如出一则。当年曰本便是趁着沙俄的西伯利亚铁路还未完工之时突然对俄宣战,以至于沙俄远东战局从一开始便陷入被动的局面。直到沙俄加班赶点得的把最后一段三百公里铁路修完,强行开通铁路,将欧洲俄军源源不断的运往远东才算是稳住战局。这也就造成曰俄战争最后以妥协收场,而不是曰本所期待的彻底打败俄国。

    可以说,西伯利亚铁路对于远东战争至关重要。未来的中俄战争虽然不同于曰俄战争,但王辰浩可以吸取曰俄战争的经验。当年曰本没法攻击沙俄的西伯利亚铁路,以至于让沙俄强行修通铁路挽回了败局,双方妥协结束战争。如今对手换成了中国,沙俄的西伯利亚铁路超过一半的线路临近中国边境,这让王辰浩有了更多对付沙俄的战术方法。

    在王辰浩的计划里,他先让俄国人高高兴兴的修完西伯利亚铁路,让沙俄政斧十几亿卢布的巨额经费耗在铁路上,让沙俄没钱去发展国内经济。一旦开战,王辰浩便会切断沙俄的西伯利亚铁路,断了沙俄军队的补给。中[***]队都不需要主动出击,只要在战壕里守着,跟俄军玩消耗战便可以打败他们了。

    当然,这只是王辰浩脑海中的战略,距离真正实施起来还有差距。

    “光绪有什么动静没有?”

    监视光绪是李冰的任务,只听他说道:“最近光绪表面上非常老实,但暗中却跟瑞郡王载漪等一批皇室宗亲密议,参与的人打多数都是旗人权贵,而且光绪似乎跟慈禧的关系有所缓和,荣禄经常和光绪一起进出佛香阁。”

    王辰浩淡淡一笑,光绪不甘心成为光杆皇帝早就在完成的预料当中,倒是光绪和慈禧重新走在一起让王辰浩有些意外。但王辰浩却不是太惊讶,因为光绪和慈禧二人一个被囚禁一个被架空,可谓同病相怜。光绪和慈禧的争斗是导致王辰浩趁虚而入的直接原因,如果不是他们二人的内斗,王辰浩也不可能这么快这么顺利的称为中国的读才者。

    “密切监视他们,除非有足够的证据,否则不准打草惊蛇。”

    “是!”

    李冰领命,李国栋这时说道:“大人,我看您还是赶紧废掉光绪得了,这天下本就是咱们汉人的,让旗人白白霸占几百年,也该还给咱们了!”

    王辰浩道:“如果甲午战争咱们打败了,那现在咱们废掉光绪国人肯定双手赞同。但那场战争咱们赢了,随后的对俄战争和对西班牙战争咱们都赢了,这样一来,国人对这个光绪难免产生些好感。这个时候我作为臣子废掉光绪,肯定会大失民心。”

    李冰也明白王辰浩此时的处境,于是问道:“可总不能这样耗着吧?”

    王辰浩笑道:“放心吧!这个光绪不会忍很久的,我们会有机会的!”

    随后,王辰浩召集国防部主要官员们开会,针对俄国可能对华采取的军事行动展开讨论。

    会议上,国防部、总参谋部官员们分别作了针对姓报告,最后由王世珍进行了总结。

    经过研究,北洋政斧决定在北方成立三大军区,以便应对来自北方的沙俄军事入侵。三大军区分别是奉天军区、燕京军区和兰州军区。

    其中奉天军区直辖盛京、吉林和黑龙江三省,节制三省军队,统一调度,对沙俄阿穆尔省、朝鲜做出防御,军区基地设在奉天,预备役兵员五十万。燕京军区从原来的卫戍区,即京畿地区,扩大为直辖直隶省、内蒙古、山西、河南四省军务,肩负保卫京京畿周边之战略战术任务。其中内蒙古作为燕京军区的北大门,肩负着抵御沙俄中西伯利亚省的军事威胁。军区基地设在南苑和北苑,预备役兵员五十万。其中北苑为卫戍部队驻扎,名义上属于燕京军区,实际上国防部无实际调动权,直属王辰浩指挥。兰州军区下辖陕西、宁夏、甘肃、青海、疆省和藏省五省军队,负责对沙俄外高加索集团军、阿富汗集团军,以及印度英军防御。军事基地设在兰州,预备役兵员七十万。

    (未完待续)
------------

第250章 战术天时

    三大军区预备役兵源达到一百七十万人,计划在三年内完成全部相关训练。

    正常情况下,每年都会有三十万人军人从现役部队退役,他们是预备役兵源的一部分。考虑到在新式军队数量上面同沙俄陆军的巨大差距,国防部特别允许三大军区每年增加十万新兵征召入伍额度,以便三大军区完成一百七十万预备役兵源的计划。

    三大军区分别成立战区司令部,燕京军区成立第一战区司令部,奉天军区成立第二战区司令部,兰州军区成立第三战区司令部。三大战区司令部官员直属总参谋部,并由总参谋部提名,由内阁总理王辰浩签署任命生效,每三年轮换一次。

    三大战区的设立,主要负责对俄战略防御。

    战争不外乎天时、地利、人和,王辰浩和他的北洋政斧选择战略防御,这意味着中[***]队将占据地利、人和。

    剩下的就是天时了,这是中俄两[***]队都将拼命掌控的。对于战争而言,天时分作两个部分。

    第一是战略上的天时。选择合适的时间发动来发动战争是胜利的第一步。不可一世的拿破仑和希特勒都兵败莫斯科,抛开其他问题暂且不提,冬季在俄国领土上作战就是天时在战略上的失败。

    王辰浩在战略天时上面已经做出了判断,沙俄不可能在冬季和春季对华发动战争,因为冰天雪地的中国北方将成为进攻一方在作战、后勤上面的噩梦。沙俄在战略上只会选择在四月下旬到十一月上旬这段时间来发动战争。

    第二是战术上的天时。战争打响后,抛开战略上的天时约束,战术上的天时成为战斗中的第一要素。例如战斗时发生大雨、飓风、大雾等不利于战斗的恶劣天气,以及因为恶劣天气所导致的山洪爆发、交通阻断、武器系统失灵、补给供给困难等连带影响,这些都是战术指挥官所要考虑的因素。

    不同于战略天时,战略指挥官可以根据战略天时的恒定姓做出判断,因为一个地区的一年四季的天时基本上是恒定不变的。战术天时每天都可能变化,战术指挥官除了根据以前的气候变化规律来作出判断,更需要精确的天时情报。

    在古代,战术天时基本上靠经验,靠战术指挥官的主观臆断和当地老百姓的知觉,但十回能有一回准确就不错了。这种主观臆断给战斗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往往成为战争的转折点。赤壁之战中的曹军就是典型战术天时失败的例子。

    在现代,这种情况渐渐改变。随着西方天家们陆续开发出一系列测算天气的仪器,陆续建立起天文站、气象站、观象站等测量天气的设施,出现天气预报等机构,给战术指挥官带来了更为精确的战术天时判断,帮助战术指挥官采取更加合理的战术安排,提高了战术胜利的几率,降低了战术失败的风险。

    三大战区成立后,对于战术天时的最为有影响力的气象站计划也被提交给国防部审议。

    王辰浩对于国防部关于在全国范围内设立军事气象站的提案大力支持,并责令国防部制定具体实施计划,以及令财政部在这个问题上给予资金支持。中国的气象站计划于是得以实施。

    对于此事的中国国民来说,气象站和天气预报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情了。

    此时的中国已经有了三座气象站,分别是燕京地磁气象站、上海徐家汇观象台,以及香港天文台。

    虽然已经有了三座气象台,但是他们并不属于中国所有。基本上不为中国人服务,只服务于在华外国人。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60002 60003 60004 60005 60006 60007 60008 60009 60010 60011 60012 60013 60014 60015 60016 60017 60018 60019 60020 60021 60022 60023 60024 60025 60026 60027 60028 60029 60030 60031 60032 60033 60034 60035 60036 60037 60038 60039 60040 60041 60042 60043 60044 60045 60046 60047 60048 60049 60050 60051 60052 60053 60054 60055 60056 60057 60058 60059 60060 60061 60062 60063 60064 60065 60066 60067 60068 60069 60070 60071 60072 60073 60074 60075 60076 60077 60078 60079 60080 60081 60082 60083 60084 60085 60086 60087 60088 60089 60090 60091 60092 60093 60094 60095 60096 60097 60098 60099 60100 6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