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胜点头:“听到了。”

    “你觉得这是什么意思?”

    刘胜挠着头道:“小的若是知道,早该位列朝班了。”

    沈傲认真地点了个头,道:“你说得很有道理,让我深受启发。”

    沈傲又躲到书房去,再不肯出来,结果过了一个时辰,那公公又赶了过来,劈头盖脸地道:“陛下口谕,明曰清早廷议,沈大人明曰入朝听宣。”

    原来圣旨要等明曰才肯下!沈傲这下真的无语了,却也只能再等下去。

    …………………………………………………………不止是沈傲焦灼,整个汴京,都在等着这份旨意下来,太皇太后在等,太后也在等,蔡京、石英都是翘首以盼,结果未分晓,谁也不知到底谁该弹冠相庆,只是越是这个时候,既然陛下说等,那也只能等了。

    宫里没有任何消息,便是手眼通天的杨戬也是一头雾水,据说皇帝只躲在文景阁,谁也不让进,就是进膳,也是叫人端进去便打发人出去,除了叫个公公进去,不断地问话,又打发出去不断地问沈傲的话之外,再没有其他信息。

    廷议的事传出去,倒也引起不少人的暗暗揣测,毕竟这廷议来得太古怪,让久经宦海的老油子们都不由暗暗地猜想,既是廷议,一定是商讨大事,沈傲的事儿算大,可是懿旨是不容商量的,莫非陛下还要叫人来辩论一下,打打擂台?

    不对,不对头,就算是要打擂台,也绝不可能是沈傲的事,眼下太皇太后还躺在病榻上呢,陛下这样做,岂不是教人寒心?

    莫说是这些老油条,就是素知赵佶心意的杨戬、蔡京,此时也是一头雾水。

    因此,所有人都在等,等明曰的到来,也有不少人怕,怕明天一到,得到的是自己不愿看到的结果,那一切便是前功尽弃了。

    宣和五年四月十二,这一曰清晨,汴京的街巷一切都笼罩在柔和的晨光中,通往宫城道旁的柳树低垂着头,柔顺的接受着晨光地淋浴;挺拔的杨树像健壮的青年舒展的手臂;草丛从湿润中透出几分幽幽的绿意,接踵的屋脊在晨光下延伸,屋檐下生机渐渐。

    一座座或低调或张扬的软轿从四面八方会聚到正德门下,宫门还没有开,可是该来的都来了,蔡京总是到得最早的,‘勤恳’可见一般,年轻力壮的还没有到,他已在这门下久候了,他的面色熙和,见了人,便微笑着致意,恰好石英和周正联袂落轿,蔡京亲自走过去,微颤颤地道:“二位公爷来得早。”

    石英、周正都是堆着笑,朝蔡京行礼道:“太师见笑。”

    站着寒暄了一阵,决口没有提沈傲的事,双方都保持着一种默契,谈天说地,论古论今,偏偏就是不提眼前至关紧要的事。

    朝臣们见石英、周正、蔡京在那边热络着寒暄,也都缄默地站到一旁,谁也没有说话,也不觉得意外,只是那王黼的轿子刚刚落下,原本想找蔡京说几句话,眼看着这局面,也不好过去,只能在旁干瞪眼。

    沈傲还没有来,按道理这个家伙早该来了,可是久久还不见踪影,让许多人不由地向沈府方向眺望,这个人还真奇怪,亏得他还能坐得住。

    正德门嗡嗡地开了,先是张开一道缝隙,随即数十个禁军终于将这笨重的城门拉开,门洞之后,透出一缕琉璃瓦的醒目之色,所有人屏住呼吸,鱼贯站好,蔡京自然是站在首位,当先踱步进去,随即是石英、王黼、周正。

    恰在这个时候,马蹄传来,一个人骑着马疾驰而至,马上之人正是沈傲,沈傲带着笑,远远地翻身落马,将马系在一处树枝上,还不忘对值守的一个禁军的道:“这马很值钱的,帮我看着,莫要让人偷去了。”

    众人无语,到了这个份上,这个家伙居然还惦记着他的马!

    沈傲腰间带着金鱼带,直接入宫,随着众人到了讲武殿,也没有人和他说话,倒是路上遇到了姜敏,姜敏欲言又止,最终还是抿抿嘴,将话吞进了肚子里。

    赵佶还没有到,所有众人按班站好,倒也没有人喧哗,殿里头针落可闻,每个人都怀着各自的心事。

    这一等,就是足足半个时辰,须知站着的,有不少人年岁不小,这样一站,还真是经受不住,终于有人忍不住跺脚了,来回运动着腿,活动筋骨,倒是那位年迈的蔡京最站得住,竟是一直纹丝不动,一点儿也没有疲惫的意思。

    “陛下驾到。”这一声拉长的嘶喊,终于打破了僵局,话音刚落,一个人从后殿的耳房中出来,戴着通天冠,穿着冕服,珠帘之后,是一张让人难以琢磨的脸,疾步走上金殿,大喇喇地坐在御案上,一双眸子透过珠帘在殿中左右逡巡,终于,那一束凛然的目光落在沈傲身上,赵佶冷哼一声,不悦地道:“诸卿等得久了吗?”

    众人纷纷道:“微臣不敢。”

    赵佶站起来,长袖之下伸出手指,道:“你们口里不敢,其实阳奉阴违,心里头打着什么主意,当朕不知道?”

    这一句话也不知到底暗指是谁,殿中诚惶诚恐的声音纷纷道:“微臣万死。”
------------

第四百三十三章:罪己诏

    “万死?”赵佶重重地冷哼一声,厉声道:“你们还知道万死?你们当真死了,朕还乐得清净。”

    “王黼,出来!”赵佶落座,眼眸幽幽,叫了王黼出来。

    王黼胆战心惊,叩伏于地道:“陛下。”

    赵佶慢吞吞地道:“你好大的胆子,你可知罪吗?”

    王黼镇定地道:“微臣不知。”

    “哼,你不知道?”

    王黼倒是一点也不慌,这件事,他没有把柄,赵佶就算要降罪,他也不怕,就算失了圣眷,有蔡京暗中维护,他这少宰仍然是稳稳的,虽说蔡京未必可靠,可是王黼心里清楚,自个儿还有用处,蔡京不会轻易地当他做弃子。

    赵佶又是冷哼一声,厉声道:“朕迟些再和你算账。”

    待王黼尴尬地退下,赵佶的目光才是落在沈傲身上,道:“沈傲,你出来。”

    沈傲出班行礼:“陛下。”

    “你知罪吗?”

    沈傲一头雾水,却是不容多想,道:“微臣不知。”

    赵佶沉默一会,才道:“待会你就知道了!杨戬,念旨意吧!”

    一份圣旨摆在御案上,杨戬听了赵佶的吩咐,小心翼翼地捧起圣旨,他的心情也很紧张,念出这份圣旨,便是决定命运的时候了,他小心地将圣旨打开,迅速扫了圣旨一眼,杨戬的脸色大变,慌忙将圣旨合拢,哭丧着脸拜倒在赵佶的脚下,道:“陛下……老奴不敢念。”

    殿下的群臣一时愕然,是什么圣旨让杨戬如此失态?这倒是奇了!

    许多人将目光落在沈傲身上,已经有人猜测,杨戬与沈傲关系密切,杨戬不敢念,莫非这份奏疏对沈傲不利?

    这个理由倒是解释得通,一时之间,群臣之中有人欢喜有人忧虑;周正忍不住凝起了浓眉,不忍去看沈傲一眼;卫郡公石英脸色平静,可是心里早已翻江倒海;至于姜敏、曾文等人已是一个个面如土色,像是一下子苍老了不少。

    王黼脸带冷笑,心知自己距离成功只剩下一步之遥,这一次整倒沈傲,朝廷的时局骤变,到了那个时候,就算赵佶要怪罪,有太皇太后和蔡京在,他自信对付沈傲之余,尚还有自保的余地。

    蔡京老态龙钟地站着,屹然不动,颇有几分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架势,双目只是微阖,不喜不悲,躬身听旨。

    殿下任何一个人的举动,都收入了赵佶的眼中,赵佶端坐着,对杨戬冷声道:“叫你念,你就念。”

    “陛下……”杨戬伏地恸哭:“老奴不愿做这个千古罪人,求陛下开恩,老奴实在不敢念。”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95119 95120 95121 95122 95123 95124 95125 95126 95127 95128 95129 95130 95131 95132 95133 95134 95135 95136 95137 95138 95139 95140 95141 95142 95143 95144 95145 95146 95147 95148 95149 95150 95151 95152 95153 95154 95155 95156 95157 95158 95159 95160 95161 95162 95163 95164 95165 95166 95167 95168 95169 95170 95171 95172 95173 95174 95175 95176 95177 95178 95179 95180 95181 95182 95183 95184 95185 95186 95187 95188 95189 95190 95191 95192 95193 95194 95195 95196 95197 95198 95199 95200 95201 95202 95203 95204 95205 95206 95207 95208 95209 95210 95211 95212 95213 95214 95215 95216 95217 95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