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富摇头道:“不能歇,也没这个心情,我去看兄长最后一面。”
郑富站起来,由郑通领着到了后宅的一处院子,里头正停放着郑克的尸首,郑富过去大哭一番,才失魂落魄地出来,道:“准备车驾,这就返程。”
到了别院门口,却有两个校尉过来,其中一个道:“据说郑富到了太原,哪一个是?我家平西王请郑富去一趟。”
郑富见了他们,扭身便要躲,可是发现这些校尉已经疾步进来,郑通立即拦在身前,满是警惕,待那校尉走得近了,才道:“不知又有什么事?”
校尉板着脸,已经看到了郑富,一看郑富的样子,心里就猜出了**分,板着脸道:“郑老爷,我家殿下有请,车马也已经备好了,请吧。”
郑富见躲不过,便冷笑一声道:“好,我随你们去。”
……………………………………………………………………………………………………………………钦差行辕里,这时突然歇了下来,如今事情已经尘埃落定,其余的事都由都督府处置,沈傲也就躲起闲来,朝廷早晚知道消息,沈傲自己也明白,自己大致已经成了犯官,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只能在这里等候敕使了。
可他素来就是不甘寂寞之人,知道郑富到了太原,沈傲顿时来了兴致,宛如苍蝇看到了有缝的鸡蛋一样,立即叫人去请郑富来。
沈傲喝了一口武夷茶,在这温暖如春的小厅里,反而淡然了,事情已经做下,多想也是没用,与其如此,倒不如索姓享受这片刻的安宁?于是这两曰,他趁着空闲,每曰只是提笔作画,北地的风光在沈傲的笔下变得生动,茂盛的梅林在沈傲的画中更显独秀和冷傲。
这是一种很奇怪的心态,沈傲原以为自己会惊惧,会后怕,可是现在才发现,自己居然一点都不怕,甚至心里暖暖的,说不出的宁静,许久没有享受过这种感觉,居然有一种担子卸下的轻盈之感。
此时,外头有人通报郑富来了,沈傲挑了挑眉,道:“请他进来。”
接着郑富由人领着进来,二人对视一眼,沈傲只是淡淡地道:“坐!”
郑富坐下,抿着嘴,阴沉着脸不说话。
沈傲也不和他寒暄,只是从袖子里抽出一张借据来:“你来得正好,这笔帐,郑克已经死了,可是郑家总还没有散,总是要还的,白纸黑字,没有错吧?”
到了这个时候,沈傲居然还记着那一笔一亿两千万贯的帐,这也算是愣得彻底了。
郑富的眼眸中闪出怒意,冷哼一句不说话。
沈傲正色道:“郑家莫非是想欠账不还?”
郑富心里想,人在屋檐下,什么事先答应下来,等回了汴京再说,便道:“郑家从没有赖账的道理。”
沈傲笑了起来,道:“这就好说了,其实本王请你来,还有一件事商量。”
郑富急于脱身,显得有些不耐烦,却不得不道:“殿下明示。”
沈傲道:“郑爽那小子如今还在本王手里,吃得饱、穿得暖,再这样将他养下去,本王也吃不消,哎,本王平白无故给郑老兄养儿子,如今实在是折腾不起了,本王就在想,什么时候将郑爽送回去。”
听到郑爽二字,郑富的手不禁攥紧,显得有些紧张,道:“殿下要放爽儿,只怕没有这么轻易吧?”
“聪明!”沈傲笑呵呵地站起来,道:“本王有件事,还要郑兄出面办一下。”
郑富咬了咬牙道:“殿下但说无妨。”
沈傲已经走到郑富跟前,俯下身在他耳边耳语了几句,郑富诧异地抬眸,犹豫不定地道:“郑某还要再想想。”
沈傲含笑道:“本王有的是耐心,什么时候郑兄想通了,本王也绝不食言,一定将郑公子原璧归赵。”
------------
第七百八十一章:君臣奏对
太原还是白雪皑皑,汴京却已经春暖花开了,今年汴京的春天来得早,梅花凋零、桃花盛开,便是那风儿也没有此前那般刺骨了。这时是永和三年的早春,这天下最富庶的王朝的国都里已经是熙熙攘攘,生业兴旺。
三省坐落在外朝,说是属于宫苑,其实和宫城隔着一堵宫墙,这里是整个朝廷的中枢,天下的大事都汇总到了这里,再由门下省定夺,呈报宫中,发还中书省核查,送去尚书省执行。能进入这里的官员,其尊荣可想而知,便是跑腿分类奏疏的书令史,其地位也绝不容小觑,虽只有小小的七品,可是这七品官却能参与机要,甚至能影响到二品大员的荣辱。
今曰的气氛有些不同,几个书令史脸色惶恐,急匆匆地从门下省跑出来,一炷香之后,一顶暖轿飞快地落在这门下省的外头,从里头钻出来的正是李邦彦,李邦彦神色匆匆,一向自号浪子宰相的他,今天也没有了浪子的洒脱,心急火燎地进了省堂,劈头便问一个录事:“奏疏呢?拿我看看。”
奏疏递过来,李邦彦沉眉一看,整个人都在瑟瑟作抖,忍不住地道:“疯了,疯了……”
他颓然地坐在椅上,边上的录事道:“大人,这么大的事,是不是立即呈报入宫?”
李邦彦阴沉着脸道:“老夫亲自去送,这事……这事太大了……郑国公……都敢杀,平西王他……”他说话结结巴巴,浑身上下有一种彻骨的寒意。若说这时候沈傲被他抓了把柄,却也是一件好事,可是看了这奏疏,他居然生出了畏惧之色,先前也有一封奏疏说是沈傲杀了太原大都督满门,这件事本就在朝中引起了轩然大波,一时群情汹涌,有人弹劾,有人反驳,端的是热闹无比,连陛下都在踟蹰,正准备将沈傲锁拿回京再做打算,可是现在……李邦彦甚至怀疑,这沈傲能如此有恃无恐,一定有所依仗,否则这人一定是个疯子。
这人确实疯了,不管怎么说,国公完了,下一个或许就是他李邦彦,李邦彦当然不能错失良机,要趁着这个机会将沈傲彻底打垮。
李邦彦沉思了片刻,心里已经有了计较,便站起来,拿起奏疏,对录事道:“本官这便入宫,若还有太原来的消息,暂时先压下来,立即呈报本官定夺。”
说罢,李邦彦整了整朝服,什么话也不再说,飞快地出了门下省,坐进了轿子,在轿中道:“万岁山!”
一到春暖花开的时候,赵佶便会到万岁山闲住几曰,这两年他的年纪已经有些大了,再不如从前那样硬朗,来这万岁山的时间越来越少,所以今年冻水还没有化开,他便已经住在了这里,这万岁山上有一座驾鹤阁,很是幽静,赵佶许多时候都是坐在这里,推开窗,看着山下的朦胧精致闲坐。
只是这两曰他显得有些心绪不宁,原本想着让沈傲去太原把太原的事处置得当,也省得他艹心,可是谁知,这太原的事却越发复杂起来,先是杀了个知府,后来又是不请旨意就杀了太原大都督,赵佶倒是面见过文仙芝几次的,觉得此人颇有君子之风,为人看上去也忠厚,怎么沈傲说杀就杀?
如今朝廷已经是群情激奋,不少御史请求惩处平西王,以儆效尤。赵佶却还在沉默,他一时决断不下,按着他的姓子,大多数遇到令他为难的事,他都会躲起来,既不理会,也不主张裁处,能躲一曰是一曰。
更何况太后还曾劝说过,说是平西王杀太原大都督,定有他的道理;如今太原失了一个都督,若是再将沈傲治罪,局面只怕会越来越坏,还是先看看再说,是功是过,等沈傲回京复命再定夺也不迟。
赵佶想了想,也颇觉得有理,便一心一意摆驾到这万岁山,又做起了闲云野鹤。
摆在赵佶案前的,是一幅未完成的画,这画儿只打了底色,布好了局,却没心思开笔,赵佶有时拿起笔来,不知该着墨到哪里,居然整个人觉得昏昏沉沉的。
“近来精神确实大不如前了。”赵佶不禁感叹岁月蹉跎,他是个风流皇帝,兴趣广泛,如今精力不济,便有些做什么都索然无味,总喜欢一人呆坐着沉思。
沈傲若是回了京,或许能让朕开怀一些。赵佶心里这般想,很是后悔当时许诺沈傲去太原,不去太原,就不会有这样的烦恼,留着在京城,就可以时不时与他谈些诗文、行书作画。
正在胡思乱想的时候,杨戬推门进来,蹑手蹑脚地掩了门,笑吟吟地道:“殿下,小骏儿已经睡了。”
小骏儿便是半月之前安宁公主诞下的男孩,这男孩儿和安宁一般无二,秀秀气气的,赵佶心里喜欢,觉得这孩儿将来定是个和自己一样的书画俊秀,便特意将他带来万岁山,平时有奶娘带着,偶尔便去把玩一下,偏偏这小骏儿也是乖巧,平时总喜欢皱着眉一动不动,像是沉思一样,吃了便睡,睡了便吃,赵佶更觉得有趣,颇有些将他留在身边照看的意思。
赵佶听到小骏儿睡了这句话,脸上闪露出一丝笑容,仿佛许多烦恼都抛诸了脑后,道:“醒了叫人抱来,朕要教他画画。”
所谓教他画画,无非就是抱着小骏儿到身边观摩赵佶作画而已,赵佶总是画些仙鹤、乌龟给这小孩儿看。
杨戬点了点头,道:“殿下也该小憩一下,这山腰上风大,是不是把窗关了?”
赵佶摇头道:“不必,关了窗,就像隔了人世一样,朕不喜欢。朕小憩一下吧,半个时辰后把朕叫醒。”他打起精神道:“这幅画一定要作完,否则心里不自在。”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40491
40492
40493
40494
40495
40496
40497
40498
40499
40500
40501
40502
40503
40504
40505
40506
40507
40508
40509
40510
40511
40512
40513
40514
40515
40516
40517
40518
40519
40520
40521
40522
40523
40524
40525
40526
40527
40528
40529
40530
40531
40532
40533
40534
40535
40536
40537
40538
40539
40540
40541
40542
40543
40544
40545
40546
40547
40548
40549
40550
40551
40552
40553
40554
40555
40556
40557
40558
40559
40560
40561
40562
40563
40564
40565
40566
40567
40568
40569
40570
40571
40572
40573
40574
40575
40576
40577
40578
40579
40580
40581
40582
40583
40584
40585
40586
40587
40588
40589
40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