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总统,你认为北洋能够胜利吗?”段祺瑞抬起头,眉宇间有着一抹伤感,一抹忐忑,一抹期待。
“能!一定能!”冯国璋坚定的说道。说完不自觉的紧了紧拳头,不知道他这话是说给他自己还是说给段祺瑞听的。
“我听说北京政府又得到两个省份,其中还是我们想得而得不到的山西。甚至河南都有部分落入北京国防军的手中。凭借现在的北京政府,我们北洋恐怕也不是对手。”段祺瑞条理清晰的说道。虽然在北洋政府时期,他是北洋政府的陆军总长,现在的北洋总督府中他的名分是仅次于冯国璋的副总督,但是段祺瑞知道,他自己只是个摆设。在北洋政府时期,是冯国璋笼络北洋军中除了直系以外其他派系的傀儡。在现在北洋政府中,他是北京政府用来分裂北洋内部的棋子,同样是被利用的傀儡。段祺瑞毕竟不是常人,经历几十年的宦海沉浮和各种各样突发事件磨砺,更是曾经在幕后统治整个国家,气魄不是普通人能够相比的。他明白,现在的民国,已经没有他段祺瑞可以施展抱负的舞台了。不是他段祺瑞对自己的能力没信心,而是现在中国的大势已经养成。北京政府不用说了。中华当之无愧的巨无霸。北洋内部的统一已经近乎完成,就算北洋成不了北京政府那样的巨无霸,但也绝对会成为中国一流的大势力。而西南自从蔡锷出事之后,已经是一片散沙。两广新崛起的势力倒是有些意思,奈何他们生不逢时,就算他们在两广取得些成就,也难以在中国其他地方有所作为。毕竟在北洋这个巨无霸的战争压力下,北洋政府已经不是原本安逸的北洋。现在的北洋,内部虽然还有很多腐朽的东西,但是主政之人已经开始开始知道为北洋发展而努力了。这对北洋来说就是一个巨大进步。毕竟北洋底蕴依然深厚。
“是不是对手我不知道。但是北洋是不会不战而降的。北洋是我们为之奋斗了一生的地方,无论如何我是不会放弃的。”冯国璋坚定的说道。他们这一代人从当年袁世凯天津小站练兵就应经成为北洋人,这些年随着北洋的繁荣而名动天下,北洋的一切已经融入到骨子中,冯国璋从来就没有想过放弃,就算明知不敌,也要为北洋争取一线生机。这就是冯国璋如此坚持的原因。
“华甫兄!请受我一礼,北洋就拜托给你了。”段祺瑞站起来,非常真诚的拜了一礼。
“启瑞兄,你……”冯国璋愣了一下,接着脸上露出狂喜的神色。
“我虽然没有看破这一切,但是有你华甫兄在,北洋还有一搏的机会!只是可惜了我们皖系。”段祺瑞叹了口气说道。
“启瑞兄请放心,我一定会善待皖系将领的!”冯国璋无比郑重的保证道。
“不必了。皖系虽然也是为了北洋而走了另外一条出路,但是我们从一开始就走错了。我们不应该将希望寄托在外国,而忽视了本身的实力。上次和东北开战一败涂地,还失去了京城就证明了我们皖系的理念是错误的。还好我们北洋除了皖系还有直系。我不知道你走的道路对不对,但是从皖系的经验,我算是明白,北洋能不能长存下去,最重要的是北洋本身的实力,外国人可以利用,但是不可以依赖。”段祺瑞沉声说道。
对于段祺瑞的话,冯国璋神色变的严肃起来,他知道段祺瑞已经认可了他北洋领袖的地位,那接下来整合北洋的力量就会顺利的多。他和段祺瑞虽然一直在为了北洋的最高权力争斗不休,但是彼此的还是知根知底,正是因为了解,相互之间还是有些佩服的。
“启瑞兄请放心,我们之所以接手日本人的援助,只是互相利用罢了,我们北洋核心军队是绝对不会让日军染指指挥权的。”冯国璋坚定的说动。他本人对于日本并没有好感,毕竟北洋的历史不只是袁世凯编练新军。李鸿章的时代也是北洋极为辉煌的时代,可以说满清之所以能够将统治延续到二十世纪,都是北洋的功劳。而李鸿章的辉煌正是终结在日本人的手中。在北洋中,很多人对于日本并没有恶感,那是因为他内心并不重视袁世凯之前的北洋。但是冯国璋重视,因此,他始终不愿意和日本接洽。如果不是北京政府给他的压力越来越大,他也不会在这件事情上妥协。毕竟国防军的强大关乎北洋的生死存亡。基于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冯国璋最终同意了和日本接洽。
“华甫兄,我了解你的心思,但是小日本的援助可不是那么好用的。希望你在这方面多加注意。至于树铮将军那边,我会处理的。”段祺瑞沉声说道。
冯国璋点点头,段祺瑞都说到这个份上了,他当然不能在说什么。
在赵倜被打的重伤,阎锡山投靠北京政府,张勋被彻底消灭后,徐树铮终于感受到了压力,他的部队很快的拜托湖北当地驻军的纠缠,绕过曹锟的围追堵截,返回湖南境内,然后摆出一副防守的架势。从这一点上看,徐树铮已经服软了。现在就看北洋总督府如何抉择了。如果选择战,徐树铮就会誓死抵抗,凭借他手中几万精锐大军,就算最终失败,也会让北洋损失惨重。如果北洋不战,那更好,他们可以在湖南休整。如果将来他们的势力强大了。或许还会有这种动乱。而且有徐树铮的牵制,北洋还需要分出一股不弱的力量在防备湖南,自然变相的削弱了北洋的实力。
对于北洋的决策,不但北京在关注,外国势力也在关注。只是各自的目的不同罢了。无论北洋打不打,对东北来说都有利。但是关注北洋形式的日本却希望北洋打,一战平定湖南,不但多了一处人口大省,可以为北洋军提供更多的兵员和更大的战争潜力。还可以解决隐患,让北洋的力量最大可能的集中起来。
在各方等待结果的时候,北洋直系大军放弃了进攻。让日本一方大为失望,日本派驻南京的大使紧急约见冯国璋,鼓动北洋出兵湖南,趁机解决内部隐患。
对于日本大使的要求,冯国璋并未太过理会。仅仅是敷衍了一下,就交给外交部的官员处理。而他本人则将目光看向段府。期待着段祺瑞的决断。
日本大使耗费唇舌,未曾改变冯国璋的决议,这让日本大使大为震怒,立刻将这一事件传达国内。希望帝国总部做出进一步的决断。
当天,东京传来急电,要求驻南京大使鼓动北洋对北京开战,至于湖南这样不成器的小势力可以不必理会。日本高层可不糊涂,他们的目的是看到中国乱起来,而最本质的目的却是消耗北京政府的实力。和冯庸来自历史的准确答案不同,日本高层根据当前国际形势的分析,认为中国和日本将来还会有一战,而这一战极大可能是要应在北京政府的手中。北京政府恐怖的膨胀速度不但让国内势力人心惶惶,日本高层同样不省心。同时对于北洋政府的发展海军的计划大为忌惮,尤其是现在的北京政府主动联系袁世凯政府时期定制的却因为财政艰难而没有交付的四艘巡洋舰。以及中国商人频繁接洽美国和西班牙。展现出一幅大力发展海军的架势。这就让日本对中国的忌惮更加大。
当然,目前中国行动也只是让日本忌惮罢了。毕竟海军建设和陆军不同,陆军建设只要有人,有钱,建设起来相对容易,但是海军不同,海军是技术兵种,就算有钱买船,没有合格的海军士兵也休想驰骋桀骜不驯的大海。因此,日本对于中国大规模购买舰船也只是忌惮。说道恐惧根本就是不现实的。
几天后,全国再次被震惊。北洋皖系将领徐树铮在皖系领袖段祺瑞的召见下,秘密潜入南京,被北洋总督府扣下,软禁在南京城中府院中。然后段祺瑞亲自出面,要求皖系将领放弃对湖南统治权,接受直系总督府的领导。
这一系列动作直接让看戏的傻眼了。不过震惊过后,北京政府是极度郁闷,他们刚刚兵不血刃的拿下两个省份,北洋随后就毫不费力的拿下了最为难缠的湖南,解决了内部隐患。而日本大使在狂喜的同时也感到迷惑,尽管他对北洋的高层和中国的文化做过很深的了解,但是他现在不了解段祺瑞为什么能做到这一步。
(未完待续)
------------
第五百零五章 贫穷的沙皇
世界大战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原本应该是发生转折的一年,因为沙俄的提前退出而继续陷入胶着状态。沙皇尼古拉二世在宠臣拉斯普廷和皇后玛丽的鼓动下,终于宣布俄国退出一战,并从协约国退出,转而保持中立。然后俄国前线的两百多万大军转而开进国内,准备镇压国内革命者的叛乱。
德国展开了他们一贯的高效率,在俄国宣布中立没多久,德国就和俄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德国除了在东线战场保留了足够的警戒部队之后,德军主力也从东线转移到西线。德国这一战略部署的转移,让英法一片手忙脚乱,本来西线战场双方就处于胶着状态,英法也只是略占上风而已。现在德国从两线战场变为一面战场,战场的强度立刻加强。原本德军花费七个月都没有取得效果的凡尔登会战在德国兵力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再次展开。协约国一方最然拼命将部队投入到战场上,奈何德军攻击太过犀利,协约国的大量士兵冲上战场只是成为活靶子。在极端的时间内,凡尔登第二次会战成为两大军事集团最大的碰撞,几百万人在凡尔登这片土地上进行着殊死搏斗。协约国的战线岌岌可危。武器装备也稍显不足。但是英法毕竟是老牌子的资本主义帝国,底蕴深厚,他们从殖民地调拨物资,不惜士兵的生命,勉强将战线维持住。然后双方再次陷入胶着,整个凡尔登第二次成为世界大战的绞肉机。
与此同时,英法等协约国也终于得到了期盼已久的好消息,经过不断的运作,美国终于宣布参战了。因为沙俄国内的突变,让美国议会对一战的前景产生了怀疑,因此,原本定于四月初期宣布的对德国宣战被推迟了。美国虽然和德国有仇,但是这种仇恨是商业上的,不关乎国家的生死存亡。毕竟美国的本土在北美洲,远离欧洲大陆,德国等同盟国又不是以海军实力见长,因此,美国本土的安定是没有问题的。
至于美国和德国结怨,说起来很简单,美国作为中立国,借助一战大发战争财,这导致的结果就是美国商船遍布欧洲各地。德国水面舰艇势力不强,不是英法这两个老牌海军强国的对手,因此德国海军在建设上更加偏重于潜艇。在战争初期,德国主要依靠潜艇战阻止他国对英国的物资援助,但因为美国抗议而一度中止。但当英德军情势越来越差,国内的经济亦日趋恶化时,德国在1917年1月决定恢复无限制潜艇战,即凡是在英国水域的船只,不论是敌方或是中立国的,都有可能被德国潜艇击沉,这大大影响了美国商船的航行,而且亦有美国商船被击沉的纪录,因此德美关系恶化,美国开始有对德宣战的意欲,如果不是俄国突然退出协约国,让协约国的前景变坏,恐怕现在美国已经向德国宣战,并加入一战了。
因为沙俄退出使得德国得以集中兵力进攻西部战场,发动了这旷日持久的凡尔登会展,战场虽然胶着,每天的损失大的惊人,但战线去也从风雨飘摇渐渐稳固下来,这就让美国看到了协约国的实力,最终下定了参战的决心。
1917年4月17日。美国正式对德国宣战,一批原本在大西洋上徘徊的军事物资以最短的时间抵达英国。这些军事物资的到来,让协约国一方的士气大胜。一时间,反攻的声音喧嚣尘上。奈何德国参谋部战术奇才实在太多,那边协约国刚刚想要反攻,这边同盟国已经发动了愈加强大的攻势。双方除了加剧伤亡之外,再也难以取得什么实质性的战果。
相比于世界战场上的胶着。沙俄境内的战争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前线两百多万大军撤回国内,其中绝大部分支持沙皇,让沙皇的力量一时间膨胀到巅峰。沙皇立刻发布命令,命令部队向着圣彼得堡前进,以雷霆之势消灭那里的叛军,让沙俄帝国重新恢复生机。
但是前线各军将领在接到沙皇命令之后,回复相当的迅速。要武器,要弹药,要军饷……。直到这个时候,沙皇尼古拉二世陛下才发现,他不但武器弹药匮乏,连钱财都不多。毕竟莫斯科虽然贵为沙俄第二大城市,但是这个城市中的宫殿原本只是沙皇的行宫,自然和圣彼得堡的皇宫无法相比。但是这一切沙皇又不能说出来。沙皇尼古拉二世对于战争所知不多,但是对革命者的排斥却是发自骨子里的。因此,他可以让士兵军官们知道罗曼诺夫王朝财政紧张,战争中的国家,哪个财政又不紧张?但是绝对不能让人知道,莫斯科的行宫内的财富根本就不足以养活几百万大军。因此,用有限的财力筹集军事物资就是摆在沙皇面前最大的难题。
“拉斯普廷,对于各部队要求的武器弹药,你可有好的办法解决?”沙皇这段时间发愁了。两百万大军看似威风,单是养活他们就耗费惊人,更别说还要武器装备,弹药物资。沙皇从圣彼得堡仓皇出逃,罗曼诺夫王朝的宝藏压根就不可能带出来。而莫斯科行宫,沙皇又不经常来,本身又不是什么军事重镇,自然没有太过充足的物资。当然,除了枪支弹药之外,粮食物资方面倒好解决,毕竟俄国拥有广遨的土地面积,又有蜜蜂般的农奴辛苦劳作。这就保证了沙俄上层物资的充盈。
“沙皇陛下,我们必须尽快弄来新的武器来源。我看可以像中立国购买武器用来镇压叛乱。”拉斯普廷想了想说道。
“当今世界,军火武器以美国质量最好,但是他的价格太过昂贵,凭借帝国薄弱的财力根本就难以购买。你可有其他的武器购买途径?”沙荒尼古拉二世满脸郁闷的说道。罗曼诺夫王朝自从成立后,什么时候发生过如此窘迫的情况。一想到这里,沙皇就对那些革命者恨之入骨。
“沙皇陛下,日本怎么样?他们虽然是我们的敌人,但是他们毕竟是个工业国。武器生产规模不小。价格也比美国货便宜!”拉斯普廷说道。
“日本?日本的武器杀伤性不大,相比于其他势力,日本也算是一个选择。不过现在日本加入了协约国,武器装备肯定会优先供应协约**队,我们未必能够拿到低价的订单。还有其他门路吗?”沙皇对于这件事情上倒不糊涂,毕竟现在他们手中财力真的有限的多。还要支撑数百万大军的平叛,不精打细算根本就难以实现。
“这个……”拉斯普廷搜刮脑门,想要找到一些线索。突然,他想到远东,想到了那个将日本打败的国家。拉斯普廷能够在沙皇的朝堂上混的风生水起,也不只是凭借他那不入流的骗术,作为一个以骗人为生的人,拉斯普廷极为重视情报的收集。而且他本人也培植了一些人为心腹,为其传递各处的消息。杰夫家族投靠他之后,拉斯普廷对远东也就上心了。自然也知道了远东军的猫腻。同时也知道了中国武器以低廉的价格流入远东,悄悄填满了远东军武器的缺口。
“沙皇陛下,我听说远东的中国打败了日本。本身生产的步枪性能虽然不能和美国货相比,但是7.92毫米的子弹口径,也大大超过日本三八式步枪的杀伤力。最重要的是,中国的武器便宜。”拉斯普廷说道。
“中国?那个腐朽的国度?”沙皇尼古拉二世对于中国的印象还停留在袁世凯软弱政府时期。虽然听到了中国在和日本的交战中占据了上风,但沙皇本人并不如何相信。再加上他当时的精力主要放在世界大战上,远东的事情自然没有太过放在心上。
“陛下,远东中国的实力虽然不怎么样,但是他们的武器却是不错。我们可以通过远东总督府,大量采购。只要评定国内的叛乱,帝**工产业就会慢慢恢复。到时候也就不用依赖任何一方势力了。”拉斯普廷笑眯眯的说道。他知道中国的实力其实是非常强的,帝国远东军竟然无声无息就被当时的东北军打残了。更何况现在的中国实力更加强大,连日本皇军都在中**队手中吃亏了。但是沙皇对于中**队极为不屑,拉斯普廷当然也会顺着沙皇的心思说,这就是一个合格的宠臣应该做的事情。
果然,沙皇听着拉斯普廷的说法,心中也就出现了意动。
“拉斯普廷,你让人和中国接洽,大批量采购武器弹药。”沙皇下了决定。如果沙皇政府的财政没有被破坏的话,他肯定会向美国采购军火物资。但是现在,却只能向名不见经传的中国采购了。这种作为伤了沙皇的一颗帝国雄心,他的心情自然不会好。
(未完待续)
------------
第五百零六章 拒绝
北洋徐树铮被软禁,又有段祺瑞亲自出面,盘踞在湖南的皖系势力轰然崩溃。直系干将曹锟率领北洋精锐进驻湖南,短短几天时间就稳定了湖南的局势。北洋统一内部的不安之后,开始整编部队,积极备战。
北洋将目光对准了北京,自然让北京多有警觉。冯庸也频繁召开军事会议,商讨国防军的作战目的。东北军将领大多数都希望可以近期挥师南下。经过两个多月的恢复,北京政府的财政状况有所好转,尤其是国防军百万大军编练完成,国防军规模一下子从五十多万人扩充到一百五十多万人。如此大规模的常备军只是作为地方守备部队实在是太过浪费。在加上这段时间的,北京政府的有条不紊的进行统治区的体制改革。已经初步取得一些成效。虽然不能说北京消化了那些占领区,但是最起码,这些地区的反抗势力已经遭到了震慑。预备役兵制的推行,让东北军从无根之萍变为一支有源头的部队。
北京政府通过这一些列的动作,让国防军的作战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可以说,这些动作让国防军的战力更大的集中起来。这也是各部将领纷纷建议国防军出兵统一中国的原因。
冯庸的内心很纠结。俄国二月革命的变化已经让他的战略构想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冯庸也知道自己不能依赖原本世界的历史。世界已经有了新的形式变化,自己也必须随着世界的变而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冯庸的决定已经有些松动。在冯庸想来,俄国的问题应该是比统一国家更加重要的事情,毕竟对于短时间内横扫中国各地的势力,东北虽然有胜算,但是把握并不大。再加上有日本帝国主义插手其中。英法美等西方列强也肯定会有所干涉。当然,力度肯定不如日本。但这些都是变数,是中国统一战争陷入胶着的变数。冯庸不得不顾忌。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33497
33498
33499
33500
33501
33502
33503
33504
33505
33506
33507
33508
33509
33510
33511
33512
33513
33514
33515
33516
33517
33518
33519
33520
33521
33522
33523
33524
33525
33526
33527
33528
33529
33530
33531
33532
33533
33534
33535
33536
33537
33538
33539
33540
33541
33542
33543
33544
33545
33546
33547
33548
33549
33550
33551
33552
33553
33554
33555
33556
33557
33558
33559
33560
33561
33562
33563
33564
33565
33566
33567
33568
33569
33570
33571
33572
33573
33574
33575
33576
33577
33578
33579
33580
33581
33582
33583
33584
33585
33586
33587
33588
33589
33590
33591
33592
33593
33594
33595
33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