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庸脸上出现笑容,道:“现在咱们治安总队看似声势浩大,但是毕竟成立时间太短,也没有经历过什么大战,对手也多是刚刚成立的土匪部队,战斗力得不到这些正规军的认可,如果不是大规模的入奉,张作霖未必会在意咱们。既然那样,就不如调二十八师的部队返回奉天,这样张作霖就会忌惮二十八师的力量而拖延战事的爆发或者干脆就会妥协。”冯庸越想越觉得可能性比较大。想到就做这一向是冯少帅的性格特点。
“给奉天发报,通知冯大帅,我部实力足以镇守黑龙江边界,请冯大帅抽调二十八师的力量南下奉天。”冯庸相信现在处境艰难的冯德麟肯定也迫切的需要加强力量。
北镇二十八师驻地。因为冯张两家越来越紧张的对峙,冯德麟不得已将家眷全部带到北镇。虽然他现在是名义上的奉天督军,但是张作霖的北大营却是在奉天省城,而二十八师的驻地北镇距离省城却较远,现在两方战争一触即发,家眷再留在省城就不合适了,冯德林手中的部队只有不到四万人,而张作霖整整有八万多人,从单纯力量对比上,张作霖处于绝对的上风。
但是张作霖虽然有能力和冯家打一场,但是目前却有些骑虎难下,以张作霖目前手中的力量,面对冯德麟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就算冯庸所谓的南部军区和东南军区加起来四万多人全部入奉,张作霖也不是太过在意。就算这些人全部南下,冯德麟手中也就只有七万人,在兵力上还没有自己多。而对于冯庸的治安总队的战斗力,张大帅是看不上的,毕竟是民团出身的部队,他一个十几岁的娃娃能够训练出什么精锐。这也是各方势力的共识。
张作霖顾忌的是日本人的态度。对东三省有武力威胁的只有日本和俄国,俄国人对于最南端的奉天省鞭长莫及,但是日本人却是控制着和奉天接壤朝鲜,更是在奉天和朝鲜交接的鸭绿江畔陈列了重兵。名义上是为了防备俄国人的进攻,但是实际上的目的是什么,没有人清楚。日本人在日俄战争中建立起来的军威确实很有威慑力。张作霖也不敢在日本人态度不明确的是偶贸然开战。
从冯张两人的发家来看,冯德麟是更亲近日本的。而且现在冯德麟掌握了奉天督军的名号,尽管提出这个名号的政府已经垮台,但是新政府没成立之前,谁也无法保证这个职务是否有效。不过目前从大义上来看,冯德麟占上风,但从实力来看,张作霖处于绝对的优势。
日本军部对于奉天的情况也感到有些棘手。张作霖的特使现在还在朝鲜驻屯军中游说,提出了很诱人的条件,其目的就是希望日本人协助他都奉。
冯德麟虽然没有派遣使者,但是在多个公开场合也表示了对日本的亲近之意,日本的浪人和企业在奉天省也是比较受冯德麟照顾的。不像在吉林,不管哪国人,省政府都是公事公办。春风得意的冯少帅可做不到低声下气,而且来自后世的他心中对于列强也没什么敬畏。
对于冯庸的电报,冯德麟非常高兴的答应了,他对自己的儿子还是有些了解的,绝对不会无的放矢,既然他说治安总队能够保证北方的边防,冯德麟就相信他肯定能行,更何况现在的奉天形式极为紧张。张作霖一旦发狠和他打一仗,兵少的自己肯定要吃大亏。
本来冯德麟的意思是想要让冯庸抽调几万人南下奉天,二十八师负责提升南下士兵的准备和训练情况。但是想到遍布二十八师的日本教官,冯庸就感到一阵腻歪,最终也没有同意让治安总队接受二十八师的指挥,而是让治安总队暂停进驻蒙古,做出大举入奉的假象,拖延时间。将黑龙江省的二十八师一旅二旅调回来,加强冯德麟的的实力。
“少帅,咱们真的不派人南下奉天吗?就算二十八师的这三万精锐回归了。恐怕冯大帅也不是稳赢的。”徐参谋疑惑的说道。
“放心吧!像张大帅和父亲这样的枭雄人物,绝对不会将自己逼上绝路的。张大帅之所以敢于在奉天大肆行动,还不是因为二十八师的精锐被牵制在黑龙江,现在二十八师的精锐回归,头疼的应该是张大帅了吧!咱们现在不适合插进入,毕竟张大帅名义上还是我的岳父。而且我感到两人打起来概率不大,虽然咱们不会轻易出手,但是如果张大帅真的不顾一切,那我也只有不顾翁婿之情了。察哈尔对咱们没什么吸引力,但是奉天绝对不能全部落在张作霖的手里。为了奉天就算放弃西进蒙古的计划也在所不惜!”冯庸坚定的说道。
没有人比他更清楚一个势力没有入海口那就永远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奉天的资源实在是太丰富了,以一省之力就可以发展重工业基地,冯庸当然不会放弃。至于原来定制的西进蒙古的计划,那是在冯德麟能够牢牢控制一半奉天的基础上的。如果在奉天和蒙古之间选择一个的话,冯庸绝对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奉天。在这个时代,工业资源才是王道,不是土地面积大就能强大起来的。
南下的二十八师士兵非常迅速,看来冯德麟的对他们催的很急,有着冯庸遮掩行迹,并调用马车提高前进速度,短短七天,二十八师的三万人进入奉天省,让得到消息的张作霖彻底变了脸色。
奉天将会怎么样?
(未完待续)
------------
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战起(上)
奉天,北大营二十八师的旅团级军官全部集结到张作霖这里。
“大帅,咱们打吧!趁着冯德麟的一旅二旅还没有集结完成,先吃掉他奉天一部,然后在集中全力吃掉那三万南下的老兵。”李景林有些急切的说道。现在奉天的形式基本明朗了,冯庸和冯德麟的意思是凭借优势兵力要将张作霖挤出东三省。但是包括张作霖在内的整个二十七师军官没有一个愿意的,奉天省是他们的根基之地,他们在奉天经营了多年,离开这里到陌生的地方去发展,前途并不能得到保证。再就是袁世凯政府垮台,袁世凯本人更是在北京医院里吊着最后一口气,能够活多久是个未知数。北洋政府的巨头还在博弈,国内形势不明显,贸然放弃奉天是会吃大亏的。
张作霖何尝不明白奉天现状,如果现在开战,自己占据绝大的优势,刚刚进入奉天的二十八师一旅二旅还没有会和北镇的士兵,二十八师相当于被分成了两部分,实力不如集结在北大营的二十七师。但是日本人现在的态度不明,张作霖害怕自己一冲动,又为他人做嫁衣。
“报告大帅!朝鲜密报!”传令兵快速冲进来,这是张作霖吩咐的,只要朝鲜来电报,无论是在什么时候,必须第一时间送到他的手中。
张作霖紧张的站起来,接过传令兵手中的电报。打开一看,不由的喜上眉梢。
“大帅,难道日本人答应了咱们的条件,支持咱们和二十八师开战?”
“没有!不过日本的朝鲜驻屯军司令已经答应不会干涉奉天内部的事情。也就是说奉天最终落在谁的手里就看咱们和冯德麟彼此的手段了。”张作霖心中松了口气。只要日本人不支持冯德麟,他张作霖就有信心和冯德麟打一场。
众将领也大为激动。决定奉天省命运的大战就要来临。
“命令李景林率领一旅二旅为南路军,立刻正装出发,进攻北镇冯德麟本部。”
“命令汤玉麟率领三旅及二十七师直属部队为北路军,狙击南下的二十八师一旅二旅。”
“打开军火库,装备武器弹药。”
……一条条命令发布下去,奉天二十七师这个庞然大物瞬间动起来,整个奉天城立刻紧张起来。虽然张作霖没有可以的去宣布,但是东北却是不缺乏关注张作霖的人,在张部一有异动,冯德麟那里就收到了消息。
北镇,二十八师驻地。
“看来张作霖是铁了心要跟咱们打一场了。这样也好。咱们两人在奉天争雄了这么多年,正好看看是你的二十七强还是我的二十八师强。”冯德麟有些兴奋的说道,毕竟他的骨子里是个铁血军人,渴望战斗。
“传我的命令,给南下的部队发报,让他们加快行军速度,同时将斥候的侦查范围扩大十里,防范二十七师可能的伏击。”
“命令北镇各部兵马全部动员起来,整理武器,分发弹药。”
“密令各地保安团集结待命,随时准备出动。”
………………冯德麟已经嗅到了战火味道,为了安全起见,他将冯家老小全部迁到平民区,张作霖虽然是枭雄,但是却不会拿冯德麟的家人怎么样,毕竟两家还是实际上的姻亲关系。
这个时期的军阀也很少有赶尽杀绝之说,两方较量,失败的一方通电下野,离开或者被吞并。而且在民国北洋政府时期,这种情形慢慢的演化为惯例。在军阀混战最混乱的时候,经常有军阀通电下野或者被收编,或者远走国外避世。倒是使的那个时期的新闻界着实繁荣了一把。
当冯庸接到冯德麟电报的时候,无奈的放弃了正在着手的西进蒙古计划。二十八师能否打得过二十七师,冯庸心里没底。毕竟二十七师可是另一个时空牛叉几十年的奉军种子部队,战斗力绝对不差。在加上张作霖这个枭雄的指挥,发挥出什么战斗力冯庸也想不到。而在他的计划中,奉天又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为此,冯庸紧急下令,命令东南军区,南部军区以及西南军区三个军区主力共六万人全部南下入奉。冯庸也发狠了,他是要联合冯德麟七万人的部队,以十三万人的力量彻底的将张作霖赶出奉天。
“命令成立南下兵团,林虎为军团长,闫磊为政委。成立最高指挥五人团。整个部队由林虎,闫磊,郭山虎,禚振,钱鼎共同指挥,林虎负责最后决断。”
命令发到各旅,除了西南军区行动慢了一些之外,南部军区和东南军区立刻就启程进入奉天,毕竟他们早已接到冯庸的命令,时刻准备南下支援二十八师。
在冯庸调动部队的时候,二十七师的一旅二旅已经开始对北镇发起攻击。
二十七师集中三个山炮团,猛轰北镇那并不厚实的城墙。面对二十七师强大的火力,冯德麟选择暂避锋芒。并没有在城墙上布置重兵。所以在一通炮火之后,张作霖的部队轻松的拿下了北镇的外围城墙。
在二十七师的士兵冲上北镇的城墙的时候,城内突然响起密集的山炮声。同样作为奉天省的大势力,冯德麟没理由没有山炮团。只是他的炮兵阵地没有布置在城墙上,而是布置在城内。张部的士兵冲上北镇城墙正好成为二十八师炮兵的靶子。
这一通火炮下来,二十七师损失数百人。无奈的退了回去。李景林大怒,命令张部炮兵炮火延伸,将北镇城墙打的千疮百孔,城墙更是坍塌了一大片。露出里面密密麻麻的防御工事。
看来冯德麟早已经做了准备。毫无防备的张部吃了个小亏。因为日本的中立,冯德麟部队中的日军教官已经在战前脱下军装进入平民区,表示不参与这场战斗。冯德麟也得到了日本人不插手战斗的通告,虽然无奈,但是张作霖已经打上门来了,当然不能再指望日本人了。
现在冯庸的部队以及二十八师的一旅二旅都在兼程南下。只要他坚守两天,就可以获得战略主动,那个时候双方拼的就是实力了。
冯德麟的部队是日本军人一手训练出来的。不知道日本人打的是什么注意,虽然对于二十八师训练的极为严格,但是参与训练的都是日本的现役普通士兵,不是那些军校毕业的军校生。仿佛日本人不希望将更先进的战术传播到二十八师似的。所以,平常这些日本士兵除了基本的个人战斗和纪律训练之外,很少涉及到具体指挥的方面。
当然也不是说没了日本人二十八师就不能打仗了,这些年,冯德麟也提拔了不少的人才,基本上都是日本或者西方留学过的。随着日俄战争之后日本人的崛起,国内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去日本留学,所以使得国内日本留学生不少。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中国留学生在日本士官学校是和日本学生分开授课的,这种情况的出现还和中国的“名将之花”蒋百里有很大的关系。
1901年蒋百里在日本留学,1906年在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当时九期步兵科毕业生有日本人三百余人,中国留学生四名,泰国等国留学生若干名,就这样,第一名,被中国留学生蒋方震,就是蒋百里拿了,天皇的赐刀当然也归中国了。日本士官普遍感到面子上难以忍受,谁知接着宣布第二名,还是中国人,这位第二名就是现在从云南起兵反袁的风流将军蔡锷。这样引起的骚动更厉害了。于是宣布第三名之前日本方面先检查一下――不幸,这次的结果还是中国人!名叫张孝淮。日本士官学校的毕业发布官是伏见宫亲王,惶恐之下感觉无法象天皇交待,临时从后面换了一个日本学生作第三名,想想前四名日本人不过半也尴尬,又增加了一个日本学生作第四名,张孝淮得了第五。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在日本士官学校中,日本学生和中国学生是分开授课的。这也使得中国留学生在日本很难学到最先进的军事知识。
冯德麟布置的防御工事基本上都是用麻袋装上土累积起来的简单公事,看起来坚固,但是很容易成为迫击炮的靶子。
相比于日本人训练出来的二十八师,以德国训练方式为主的二十七师战斗方式就要先进一些。尤其是这些进攻的士兵是在北方戍边的老兵,虽然大战经验并不丰富,但是见识却也不凡,毕竟北方边界没有想象中那么安定,沙俄境内也不是安定一片。很多沙俄正规军队经常扮成土匪进入中国境内劫掠。所以,二十七师一旅和二旅基本收都有和俄军交过手的经验。面对体制更加僵化的二十八师当然比较占优。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482
1483
1484
1485
1486
1487
1488
1489
1490
1491
1492
1493
1494
1495
1496
1497
1498
1499
1500
1501
1502
1503
1504
1505
1506
1507
1508
1509
1510
1511
1512
1513
1514
1515
1516
1517
1518
1519
1520
1521
1522
1523
1524
1525
1526
1527
1528
1529
1530
1531
1532
1533
1534
1535
1536
1537
1538
1539
1540
1541
1542
1543
1544
1545
1546
1547
1548
1549
1550
1551
1552
1553
1554
1555
1556
1557
1558
1559
1560
1561
1562
1563
1564
1565
1566
1567
1568
1569
1570
1571
1572
1573
1574
1575
1576
1577
1578
1579
1580
1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