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没有久留,告辞离去。

    初瑜亲自送她到二门,而后回到屋里,还纠结到底有没有两全之策,既能让方种公露面,又不会担责任,累及曹家。

    却是只觉得头疼,不是易于之事……离开曹园的七格格,既没有去隔壁的淳王府花园,也没有回城,而是使人将马车停在曹园路口。

    方才她初到曹园时,听初瑜提了一次,曹颙进畅春园陛见去了,午后方回。

    虽说她与年熙相差十来岁,成亲半年,做得又是挂名夫妻,可是她也晓得,自己出嫁后安身立足的根本,不是王府娘家,而是那个身子孱弱的男人。

    如今年熙垂危,但凡有一线生机,她这个做妻子的都不能放弃。

    她还是襁褓之中时,长姐便嫁入曹家。她从小听着姐姐、姐夫的恩爱佳话长大的,又听几位哥哥说大姐夫是厚道义气之人,既然姐姐那里求不动,她就只能厚颜等着求大姐夫。

    时值五月,暑热渐显。

    七格格坐在马车中,等了一个多时辰,直等的香汗淋漓,才等到曹颙从畅春园回来,忙吩咐人拦马。

    等到曹颙勒住马缰,七格格已经从马车里下来。

    曹颙只觉得眼熟,刚想着是哪个,就见七格格已经拜了下来……

    (未完待续)
------------

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姨妹(下)

    “请大姐夫安!”七格格不等曹颙下马,便已经上前两步,插蜡似的行了蹲礼。

    曹颙听了称呼,仔细看了两眼,才发现马车下来的不是旁人,而是自己的小姨子。

    旗人家女儿虽说也娇养,却不像汉家女孩儿那样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这七格格早年也曾随七福晋,到过曹家的;曹颙逢年过节带着妻子去淳王府,也见过七格格。

    两人不算相熟,却也不算陌生。只是七格格如今换了妇人装扮,面上又不复过去的天真烂漫,曹颙一时没有认出来。

    “是七妹,这是过来给福晋请安?”曹颙下马,远眺了下淳王府园子,问道。

    七格格摇摇头,道:“我没回王府园子,是专程来求姐姐、姐夫来的。”

    她虽是妇人装扮,面容娇嫩,稚气尚存,加上红肿的眼睛,就像是受了委屈的小孩,一不小心眼泪就要喷涌而出。

    说也奇怪,单独看她长相,与初瑜只有三分相似。可这言行举止,却是像极了少年时的初瑜。

    曹颙见状,都不免心中腹诽。七福晋将两个庶女教养的这些柔顺,想来也知道“以柔克刚”的道理,为何自己却不肯低头,与七阿哥“相敬如冰”至今。

    心中想着,他面上却是不显,只是有些诧异。

    看着眼前马车的方向,明明是回城的方向,不知是什么缘故。

    “有什么话,到园子里再说。大热天的,也没有在马路边说话的道理。你大姐昨儿使人熬了酸梅汤,正好可以喝两碗!”曹颙道。

    七格格闻言,犹豫片刻,长吁了口气,道:“不瞒大姐夫,我刚见了大姐姐,开口相求……瞧着大姐姐的样意思,是怕给大姐夫找麻烦,不肯应承。我本不该再厚颜纠缠,可实在是没旁的法子。”

    听她直言相告,曹颙心中暗暗点头,可也没有大包大揽的应承。现下,他也明白过来,这小姨子候在马路边,不是等旁人,还是在等自己。

    以两人的关系来说,这样多少有些不合规矩。

    初瑜是晓得轻重之人,亲妹登门相求之下,也没有应承,可见不是好相与之事。

    曹颙脑子飞转,在思量七格格的用意。

    七格格见曹颙神色淡淡,并不接话,只觉得最后的希望也要破灭,脸色露出哀色。是咬着嘴唇强忍不哭出声,可眼泪还是在眼眶里打转。

    见她如此,曹颙还是心软了。

    对于淳亲王府的几个小姨子,他还是同这个七格格见的次数多些。七格格是在初瑜出嫁前才出生的,当年她百曰、抓周,曹颙都曾见证过。

    说起来。算是看着七格格长大的。

    见证一个少女的成长,这个少女还是自己的小姨子,曹颙心中多少有些古怪。

    倒不是生出禽兽之心,只是看着她与妻子相像,有些不自在。

    身为一个男人,上辈子虽没有流连花丛,却能算得上“博览群书”。不管是那个岛国出品的文,还是国人的精髓,这小姨子与姐夫都是有文章可做。

    他将年家的事想了一圈,大致心中有数,开口道:“你大姐姐也疼你,平曰与福晋提起你来,还担心你过得辛苦。只是方太医那边,如今是王府供奉,身上又担着王府嫡长子安危,早已不再出诊。”

    七格格见曹颙道破自己来意,又说出这么一番话来,脸色青白,怔忪半晌,方道:“大姐夫,太医已经透出话来,我们爷,怕是熬不到冬天……连我们老太爷都叫人预备下寿材……”

    外头虽有年熙病倒的闲话,可曹颙没想到竟严重到这个地步。

    “竟已至此?”曹颙不由变了脸色。

    他到京城这半月,没有听到旁的消息,却是无意得知一事。那就是年熙手中有一份折子,奏得是“火耗归公”之事。

    这还是听十六阿哥提的,道是有御史盯上年熙,就等着他这折子出手,就要弹劾年熙。

    曹颙当时还觉得好笑,年熙本就是御史,还要被御史弹劾,不知算不算是同行相忌。只是他居家养病,偶尔到衙门一趟,却能让人将他拟的折子,摸个清清楚楚,这实是少了几分警觉。

    按照十六阿哥的说法,如今虎视眈眈盯着年家父子的,可不是一个两个。

    年熙这个折子不递还罢,若是递了,就要等着四方攻讦。

    因为提及“火耗归公”这雍正朝三大德政之一,所以曹颙当时还颇为留心,静待下文。

    没想到,最后却是没有后续。他那是还觉得奇怪,不知年熙上的是暗折,还是明折留中不发。

    他本就对年熙没有恶感,听说年熙拟这样的折子,更是添了几分佩服。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57978 57979 57980 57981 57982 57983 57984 57985 57986 57987 57988 57989 57990 57991 57992 57993 57994 57995 57996 57997 57998 57999 58000 58001 58002 58003 58004 58005 58006 58007 58008 58009 58010 58011 58012 58013 58014 58015 58016 58017 58018 58019 58020 58021 58022 58023 58024 58025 58026 58027 58028 58029 58030 58031 58032 58033 58034 58035 58036 58037 58038 58039 58040 58041 58042 58043 58044 58045 58046 58047 58048 58049 58050 58051 58052 58053 58054 58055 58056 58057 58058 58059 58060 58061 58062 58063 58064 58065 58066 58067 58068 58069 58070 58071 58072 58073 58074 58075 58076 58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