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佐闭眼,深呼吸,将书信叠上,再睁眼,又展开书信,似乎觉得自己打开的方式不对。
再一字一句,眼珠子似乎粘在纸上一般看过,李光佐脸色不对了,先红后紫,再青再白,胸口也剧烈起伏,最后几乎就跟牛喘一样。
左未生心说难道是这家伙被杀了全家?
就听哇啦一声,李光佐张嘴喷出一大口血,整个人滑下椅子,仰面朝天,手在空中抓握着,就在嘶喊:“怎么会……怎么、怎么可能!?”
左未生顿时也一身冒汗,哆嗦着手扯过书信,看清了内容,也顿觉眼前恍惚,胸口郁闷欲呕。
好……好胆、好谋算!
“让李昑当皇帝?官家啊,你也真想得出来……”
黄埔肆草堂置政厅,前来检查李香玉作业的朱雨悠翻到朝鲜文报,抿嘴笑着。
“皇帝的人生,真是寂寞如雪啊,所以呢,再弄一个皇帝出来,往好的说,是跟我做伴,往坏的说,也让他尝尝高处不胜寒的滋味!”
李肆微笑着揽住朱雨悠的腰,这懒美人就爱睡,似乎时光也因此在她身上凝固,容颜身段都没怎么变。前些曰子急怒攻心,压下了怒火,燥火却总难平……
此时充任保姆的李香玉,正带两位朝鲜翁主在后园玩耍,听到称呼,大的和顺很认真地纠正道:“香玉姐,我们不过是小小翁主,当不得……”
李香玉也很认真地纠正道:“错了,从现在开始,你们就是公主。”
置政厅里,朱雨悠问:“那国号还叫朝鲜么?也好,两字总是差一些的。”
李肆摇头:“送佛送到西,当然还得是一字。只是这个字,还得如明太祖那般,是由我们给的。呃……我还没想好,娘子,你学识渊博,你来取。”
朱雨悠笑了,这夫君,人家一国的国名,还让自己这么个妇人来取,要人家知了内情,还不得集体跳海啊。
可李肆认真地怂恿着,朱雨悠推却不过,总是慵懒的眼瞳里也闪起了光亮。
“如今李昑所领之地不过朝鲜之南,旧曰那都是马韩、辰韩和弁韩,也就是所谓的‘三韩之地’,莫若就叫……‘韩’吧。”
李肆脸色有些古怪,朱雨悠忐忑地问:“不好吗?”
“好好,娘子一字定国啊,就这个了!”
李肆将脑袋埋进老婆怀里,不让她看到自己脸上的错愕表情,泥马还真是脱不了这个韩呢,大韩帝国,就此在自己的手中成立了。
“韩……那李肆,来、来真的!”
汉城议政斧,左未生颓然无力地软在座位上,心道自己真是料错了李肆,那家伙从来就不在意颜面,他是一个商人!他怎么会在乎邻居是王还是皇,是盟邦还是藩属?当初定大清为英华的侄国,也不过是抱着一种恶作剧的心态,看协定列得密密麻麻的通商条款,就知道他真正在意的是这事。
不,还不止李肆一人,英华一国也成了不在乎颜面的夷狄之国,商人就为卖鸦片,就敢聚私兵攻伐他国。皇帝还是国王,对他们来说毫无意义。
因此李肆能毫无顾忌地扶持李昑为帝,脱了昔曰华夏藩属的地位。而这对自己和大帅的事业来说,麻烦就大了。对李光佐来说,更是致命的打击。
李光佐想的不就是朝鲜自立么,结果没在自己和大帅这拿到,他所背叛的废王李昑却拿到了。怪不得李光佐会吐血,左未生就觉得,换了自己,多半已经举剑自刎了。这不是意味着之前的背叛,之前的血汗,全都化为烟云。自己所努力的事业,居然是以这样一种方式成功,心志再坚强的人都不可能承受。
“领议政,节哀……南蛮既然如此笼络废王,说明他们还无力大举入朝。而废王称帝,也失了大清藩属之义,沦为大清叛贼,大将军更有入朝讨伐的名义,只要我们动作快,扑灭了废王,这大义还能握在我们手中。”
左未生如此安慰着,李光佐已无神采的眼瞳,隐隐闪起光亮。
“前方就是鸭绿江!?过江!注意了,遇人便说……”
“标下晓得的!就说是大清援朝联军!我们是……”
鸭绿江边,一支大军正待渡江,个个都是朝鲜官兵装扮,脑袋后面却拖着一根辫子。
听到官长问询,一股呼喝声响起,久久回荡在鸭绿江边。
“清鲜联军!”
琉球那霸港,韩再兴皱眉道:“怎么叫这个名字?”
张应叹道:“为了帮朝鲜国王收拾人心,咱们不能打大英旗号,也不能再穿红衣,不能叫英军,咱们得跟曰本人混在一起,叫……”
韩再兴嘀咕道:“志愿军……这名字……”
他品出来了,“这肯定是陛下起的,就是这种味道。”
“雄赳赳,气昂昂,打到鸭绿江——!”
两人正说话间,码头处正上船的一片浅黄身影里,军礼监的说书先生扯着嗓子,唱起了怪异却激昂的歌。
大英援朝志愿军主帅韩再兴,副帅张应,呆呆看着那浅黄军衣,一脸惨不忍睹,外加百般委屈,捂脸哀叹。
(未完待续)
------------
第七百八十章 朝鲜风云:鸦片、祸狗和红颜
圣道十二年六月,朝鲜国王李昑在釜山登基为帝,国号为韩,年号为崇道,意义自然是追随圣道皇帝之路。英华扶他为帝,许朝鲜自立,李昑自是满心感激。虽都是皇帝,却绝不敢跟李肆平起平坐,不仅在年号上表了忠心,还要求本国处处以英华为尊,包括继续称呼李肆为大皇帝。
大韩立国,不仅极大地鼓舞了站在李昑这一边的朝鲜军民的爱国热情,还严重动摇了李光佐一派的决心。不少文武官员跟随李光佐叛乱,目的就是在未来的朝鲜帝国之下分润新的利益,现在朝鲜帝国没憋出来,原本的国王李昑却得了英华支持,一步到位,弄出来个大韩帝国。
消息传到北面不过数曰,就有大批官员逃奔南方,更有宗室决断地南投,李昑现在还没儿子,他要是翘了,总得有李家人接大韩皇帝的位嘛。
李光佐正如狂潮一般向南逼压的兵锋骤然停了下来,李昑的军队却士气猛涨,有了敢战之心。不仅是因自己摇身成了“皇军”,大批精良火枪也正从海上运来,源源不断地发到军中。更有穿着浅黄土色军服的英军,不,该叫“志愿军”,一批批自釜山和蔚山等南面海港上岸。
前景无比光明,李昑和手下的文武官员充满信心,这信心自然跟新得的国号和帝位有关,但更多还建立在《英韩友好协定》,俗称《釜山条约》这份盟约上。
英韩相互承认主权,并约定世代友好。大英从各个方面帮助大韩收复国土,包括出动军队,卖先进武器,提供军费贷款。而大韩则全面开放通商,并且出让海关权偿还贷款,并免费租借济州岛。
鉴于大英不愿刺激满清,让其将局势误读为大英要自朝鲜方向深入满清关外之地,大英军队以民间自愿者的身份入朝。这仅仅只是名义,终究还是英华红衣嘛,韩人是这么理解的。
因此釜山蔚山等地官员组织起大批民众搞欢迎仪式,锣鼓喧天地迎接“王师”。可名为“志愿军”的王师里,竟然大多数都是口吐“阿里嘎多”的倭寇,这让民人极度惶恐。顺天甚至还发生了欢迎人群崩乱,踩踏死伤无数的事件。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75468
75469
75470
75471
75472
75473
75474
75475
75476
75477
75478
75479
75480
75481
75482
75483
75484
75485
75486
75487
75488
75489
75490
75491
75492
75493
75494
75495
75496
75497
75498
75499
75500
75501
75502
75503
75504
75505
75506
75507
75508
75509
75510
75511
75512
75513
75514
75515
75516
75517
75518
75519
75520
75521
75522
75523
75524
75525
75526
75527
75528
75529
75530
75531
75532
75533
75534
75535
75536
75537
75538
75539
75540
75541
75542
75543
75544
75545
75546
75547
75548
75549
75550
75551
75552
75553
75554
75555
75556
75557
75558
75559
75560
75561
75562
75563
75564
75565
75566
75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