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和他们,虽都是万岁爷的狗,朝廷的狗,但路子不同,他们瞧着咱们总是不顺眼。此番咱们掀了桌子,行这大忌讳之事,他们怕是抱着隔山观虎斗的心思。这没什么!只要咱们打赢了这仗,赶跑了南蛮,就能从根上平了这盐乱!平了盐乱,江南的祸事也平了,万岁爷和朝廷那里,咱们就能争得更多利。”
老者还在不厌其烦地讲着,其他人又叫唤起来。
“魏老爷子,您说怎得办就怎得办!我那丹阳县的两百盐丁,全都交给你了!”
“我们江阴人也都支持魏老爷子!南蛮盐代在江阴太猖獗,带不出人手,我的小舅子是江阴镇标中营游击,让他带了绿营三百补丁来,个个都是能打的!”
“杭州人不足,就出钱粮,大家齐心协力,拔了这南蛮的龙门!”
这是一场令英华和满清都很意外的聚会,江南盐商的聚会。被英华盐代逼到了绝境的江南盐商,没能从江南地方官府那得到他们想要的支持,因此他们选择了“揭竿而起”,要用自己的手,直接去拔英华盐代的根:龙门。
(未完待续)
------------
第六百一十一章 江南路,战前战
紫禁城养心殿,御门听政之后,王公并九卿科道继续开会。
按照常例,雍正嘴碎,这时候都会先念叨一番,众臣都不敢开口,就静静等着。却不料雍正似乎在走神,殿内陷入一片尴尬的沉寂中,直到怡亲王允祥的咳嗽声打碎这宁静。
允祥是病咳,这位雍正的铁杆兄弟,在雍正满身心压在了龙椅和新政的时候,默默地在一旁处置各类琐碎事务。也就是靠着允祥,雍正才安抚住了蒙古八旗、喀尔喀蒙古诸部以及关外满人。不让南蛮给朝廷施加的压力传过去,这也让允祥身体每况曰下。
雍正赶紧招呼御医给允样诊治,折腾了好一阵,殿内才恢复了议事的气氛。
此时一个汉臣出班,深吸一口气,似乎在下什么大决心,众人一看,黑锅田从典……田从典语调苍凉地道:“皇上,江南盐米之乱愈演愈烈,李卫和年羹尧无朝廷之援,难定江南,还请皇上速定方略!”
这是逼宫呢,雍正面色不豫地反问:“江南关系朝廷命脉,牵一发而动全身,岂能草率从事?卿既问朕,那卿又有何方略?”
田从典长叹一声道:“臣建言,与南蛮构和,先安江南为要!”
殿内顿时一片哗然,王公宗亲连带满臣几乎全跳了起来。
“卖国!”
“通敌!”
其中夹着的“汉歼!”一骂最为刺耳,田从典似乎早有所料,目光内敛,一脸苦相,纹丝不动。
南蛮占龙门,陷定海之后,朝堂就传出了这么一股风声,说最好跟南蛮议和,仿宋金宋辽例,南北分治。
这股风声的源头不明,可王公宗亲和满臣却认定这是汉臣们在鼓噪。原因很简单嘛,汉臣不愿见着汉人自相残杀,总是要为汉人说话的。不打仗那是最好,即便向南蛮低头,认了丢掉的国土不再是大清之地也没什么。反正汉臣是奴才的奴才,他们才不关心家业怎么败。
雍正捏起了嗓子,憋出冷厉声线叱喝道:“愚老昏聩!朕当辽君,你们就愿当辽臣!?”
在众人的熊熊讨伐声中,田从典摘下顶戴,颤颤巍巍地跟着侍卫走了,等待他的是大理寺监狱。
见着雍正发落了田从典,一边的张廷玉暗叹一声,两朝黑锅田从典,希望你能活到皇上完成这番谋划的时候。
雍正以“妄言乱政”处置了田从典,王公满臣们心头畅快,马尔赛道:“奴才以为,南蛮步步紧逼,时间拖得越久,我大清处境越是不堪。如今江南危在旦夕,再忍下去,就没了回天之机。奴才请命,领军在江南与南蛮决一死战!”
马尔赛在康熙朝时,就是个泥胎菩萨,在朝堂就只妆点门面。可当年跟着康熙在湖南血战时,挨了南蛮一枪,姓情也变了。现在一番慷慨陈词,气度顿时凛然庄严,有如舍生取义的猛士。
他拉高声调道:“即便把江南打成白地,也不让南蛮得了好!”
王公满臣们群起应和,雍正借着咳嗽,将脸色遮掩了过去。
就算打不赢南蛮,也要打烂江南,不让南蛮占了便宜,否则让南蛮就这么吞了江南,这满人天下再无生机,这是满人的基本共识。至于什么和议,对祖辈都是一路打杀而来的他们来说,根本就没这个概念。
雍正憋出张红脸,一个劲地说着好好好,这些王公宗亲和满臣背后就是满洲八旗,他们是大清的命根子,雍正龙椅的四条腿里,他们占着两条腿,没了这两条腿,雍正再也坐不稳。
赞许了众人的义气,雍正再对马尔赛道:“爱卿忠勇可嘉,但江南之地,难容我满洲铁骑驰骋,朕迟迟不愿动兵,也是怕再有一败,我大清根基难保啊,想当年,皇考汇八旗子弟于湖南,唉……”
这是在数落康熙了,大家都低下了头,装作没听见。虽说雍正把这幅烂摊子的责任都推给了康熙,可这一条却说到了满人的心坎里。湖南大战,满洲八旗死伤枕籍,京城旗营溃决,到现在都还没恢复元气。雍正在兵事上一直谨慎,这也是满人很认可的。
但到了现在这关头,再谨慎就是优柔寡断,就是怯懦了。
马尔赛掷地有声:“当年我大清怎么定的江南,如今也能一样定下来!”
有汉臣在殿内,他这话委婉了些,可意思却很明白,以满人为帅,用汉人去打呗。
雍正还在摇头:“此般冒险一搏,不是谋国之道啊。”
难得见到这位铁腕帝王也如此踌躇,王公满臣群情激愤,纷纷出列呼喝,都说就照马尔赛的建议办,就算一时打不过,也要一直在江南跟南蛮打。把南蛮就拖在江南,直到把江南打成白地。
雍正似乎也被他们这股激情感染了,起身道:“好!好!众卿都有这样的心气,朕安敢不跟众卿赌上这一搏,就是这帅选……”
年羹尧就在江南,但照着马尔赛的提议,年羹尧显然不是合适的人选。
看住昂首挺胸的马尔赛,雍正点头:“朕就指着你了,你去江南!你为主,年羹尧为副,替朕,替大清,打出一个未来!”
直到朝会结束,群臣散去,雍正这话里的热意似乎还回荡在大殿里。
可对着单独留下来的允祥和张廷玉,雍正的语气却完全变了样:“朕这皇帝,终究不是始皇,还是没办法一言九鼎啊。都说欺君欺君,朕这可是欺臣呢。”
张廷玉道:“皇上谋国苦心,自有臣等铭感五内。”
允祥继续咳着道:“南北和议之责,绝不能由皇上背着,既如此,就得由臣子效劳。再说这江南一战,鹿死谁手还未可知。”
雍正苦笑道:“十三啊,别安慰朕了,西班牙人跟朕说得份外明白,也就是在江北和中原,善用铁骑,还能有胜机。江南那种地方,海的陆的,强若西班牙人,在吕宋都被南蛮打得落花流水。”
没错,雍正不是一门心思自大,马上就是雍正五年,他对英华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对大清的未来,他划了两条线。悲观的是守住江北,乐观的是灭掉南蛮,收复国土。前者他还有信心,后者么,还得看南蛮自己会不会内乱。江南夹在这两道线中间,就是用来作缓冲的。
他本心也根本不想议和,议和就意味着南北朝时代正式到来,意味着大清不再是华夏之主。
但这桩茹喜最早提出来的建议,一直萦绕在他心中,直到南蛮入江南,他才渐渐品出味道,这怕是他继续埋头积蓄力量的唯一机会了。从南蛮的报纸上看,李肆铺开的架子太大,一国内政更是要行亘古未有之变,李肆也需要时间。如果在李肆没吃下江南前议和,还有机会,等他拿下整个江南,那就不是议和,而是求和。
议和不仅能让大清继续积攒力量,还能在面上护住江南,得江南钱粮之利,还有一桩好处是。也是从南蛮的报纸上看,李肆那一国,前路飘渺,竟不知是要向何处走,雍正觉得,时间拖得越长,李肆那一国内乱的可能姓越大。
因此即便他很抵触,却不得不承认,跟李肆议和,是他最佳的选择。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63382
63383
63384
63385
63386
63387
63388
63389
63390
63391
63392
63393
63394
63395
63396
63397
63398
63399
63400
63401
63402
63403
63404
63405
63406
63407
63408
63409
63410
63411
63412
63413
63414
63415
63416
63417
63418
63419
63420
63421
63422
63423
63424
63425
63426
63427
63428
63429
63430
63431
63432
63433
63434
63435
63436
63437
63438
63439
63440
63441
63442
63443
63444
63445
63446
63447
63448
63449
63450
63451
63452
63453
63454
63455
63456
63457
63458
63459
63460
63461
63462
63463
63464
63465
63466
63467
63468
63469
63470
63471
63472
63473
63474
63475
63476
63477
63478
63479
63480
63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