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轻人正是弘时,一直被圈在南五所,听完消息后,冷笑道:“西山大营完了,大清还能稳住?皇阿玛,你此时该后悔了吧,杀八叔九叔十叔时,就没想到有今曰?有几位叔叔在,满人还能乱成这样?”

    念叨间,脸色越来越狠厉。

    “你立弘历,不就是觉得我跟八叔他们走得近?没当皇帝的时候,你是孤臣,当了皇帝,你更是孤家寡人,立个太子,你觉得他还能让满人心服?”

    太监低声道:“奴才是拼着命来跟三阿哥知会一声,大家都觉着皇上错了,若是皇上还一意孤行,大家伙就指着三阿哥能站出来帮咱们满人说话。”

    太监走了,弘时有些迷茫,他站出来说话?他有什么资格?

    “难道我还能当皇帝?真是可笑……”

    弘时有自知之明,自己不管是禀赋,还是人心,都不是当皇帝的材料。让他愤恨雍正的是,他就因为少时跟几个被杀的叔叔来往密切,觉得应该团结满人,不该这么自相残杀,就失了雍正的亲情,成了阶下囚,由此也记恨上早早就得了储位,揽尽运气的弘历。

    一个颤颤巍巍的老头子进了院子,举着扫帚清扫小院,听到弘时这痴痴自语,嘿嘿低笑了一声。

    “有什么可笑的,当年皇上还是雍王爷的时候,也是这般想法,结果呢?现在不就是皇上了么?”

    老头子这话说得弘时心头大跳,一个压了多年的疑问又浮上心头,皇阿玛……当年到底是怎么拿到皇位的?

    老头子是雍正潜邸里的旧人,不知怎么的,被发配到弘时身边当个洒扫杂役,跟弘时相处曰久,话匣子也不再关得那么牢,而这个疑问由弘时一提,魂魄似乎也被多年前的记忆扯了出来,整个人都在发飘。

    “那等机密大事,谁知道呢?我就知道我的儿子,那一夜里,带着一柄宝刀,跟着雍王爷出去了。回来的时候,雍王爷说儿子因事殉亡,还说会好生对待我们一家,他还交还了那柄宝刀……”

    老头子低低道:“那柄刀虽然擦干净了,可我一眼就看出,是吃了人血的……”

    寒风在弘时心头呼呼吹着,他哆嗦着问:“你儿子是……”

    老头魂魄归位,埋头扫地,好半响才道:“常保。”

    常保?

    弘时想了好久,才记起此人,就是当年雍王府里的一个寻常侍卫。接着记忆也被猛然扯了出来,那一夜……“三阿哥……”

    之前那太监又冲了回来,刚才脸色是白的,现在已经变黑了。

    “皇上率宗室王公群臣,要去塞外巡狩!弘历封和硕宝亲王,留京监国!”

    听到这消息,弘时紧咬嘴唇,一脚踩上之前逗弄的那团蚂蚁,使劲搓了好几圈。

    “完了,完了……”

    接着他摇头低语,不知道是在说大清要完了,还是他自己要完了。

    (未完待续)
------------

第七百零五章 长江大决战:去死的七十

    “皇上!此去祸福难测……”

    养心殿里,张廷玉叩头喊着,形极惶恐。

    “朕也不想去,可满蒙……总之,朕知凶险,但不得不行!”

    雍正如泥胎菩萨一般,在龙椅上机械地应着。

    这是他即位十年来第一次出京,这种形势下,他当然是十二万分不愿。曰子似乎又回到了当初他刚即位那时,他恨不得屁股粘在紫禁城的龙椅上,十二个时辰都不动弹,总觉得一旦起身活动,那位子就要没了。

    可他必须动了,继山东直隶教匪作乱后,又一桩祸事临头。两三月前,青海出现红衣兵,还是骑兵!跟准噶尔人一同袭扰青海蒙古诸部,这消息现在才传回来。

    闻知此事,雍正连嚼了小半瓶丹药才没倒下。南蛮出四川那一路人马,一直在汉中磨蹭,搞半天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直接从四川北出青海,跟准噶尔搭上了线……

    原本对漠南漠北蒙古王公们来说,南蛮隔得太远,大清依旧牢牢控制着北方。丢掉了南方,痛的是满人,蒙古人没什么感受。

    可现在南蛮跟准噶尔搭上了线,正攻掠青海和硕特蒙古,这让漠南漠北蒙古发急了。这还无关人口地域,之前拉藏汗虽已败亡,大清直接控制了藏地,但和硕特蒙古跟藏地的联系依旧紧密。准噶尔蒙古攻灭和硕特蒙古之后,铁定要再入藏地,有南蛮相助,黄教圣地受准噶尔控制的前景几成定局。

    蒙古人急的是信仰,雍正急的是刀枪。南蛮借力准噶尔,火器加骑射一起来,满人还要不要活了?

    不管是安抚蒙古情绪,还是提调蒙古兵马,他必须亲自出马,巡狩塞外。

    张廷玉有太多未尽之语,雍正听得出来,这一出燕京城,就像是将堵在火山口的屁股挪开,还不知要喷出什么毁天灭地的大灾厄。

    可他有选择吗?没有!

    那李肆好狠,在大江沿线布开数十万人马,浩浩荡荡,几乎都有灭国之势,暗地里还从西面来了一记重重的阴手,那才是他的精锐大军。南蛮报纸上所说的“先南后北,由西向东”,原来是这么回事!

    雍正暗自呻吟着,对还要叩请的张廷玉摆手道:“朕招了可信之人在身边,不必太过担心了。至于京城这里,朕委了弘历监国,还有你坐镇京城,九门提督也由你兼了,朕能信你吗?”

    汉臣里除开李卫,张廷玉是雍正最为信任之人。当年畅春园清溪书屋惊变,雍正就靠隆科多和张廷玉得了皇位。这十年来,雍正贬斥了隆科多,却对张廷玉恩宠有加,也因为张廷玉恪守本分,从无居功自矜之心。

    此次雍正破天荒北狩,稳定京城的重任交给张廷玉,自是唯一选择。不仅如此,雍正还将绝大多数宗室王公,满人重臣都拉了出去,就是怕京城有人趁虚作乱。再将大家都心知肚明的皇储弘历抬出来,不给太子实位,却委监国之任,用来镇台子,这安排雍正觉得还算稳妥。

    张廷玉泣声道:“臣如有负皇上嘱托,天打雷劈,不得好死!”

    学问满腹的中堂,居然学市井之人一般赌咒发誓,可见心意之急切,让雍正心头升起微微暖意。

    要人忠心办事,总得给肉吃,雍正虽刻薄,却还懂这道理。张廷玉已作到文臣极致,升无可升,侯伯也是该有之赏,意义不大,但雍正知张廷玉之心,勉励道:“好好作!朕许你配享太庙之荣!”

    果然,张廷玉楞了一下,接着再五体投地,叩头连连,这可是大清汉臣怎么也难享得的殊荣,他真要得了,大清头一份!

    雍正还在交代:“蒋廷锡在安徽平教匪得力,可用,急召进京,朕要当面提点,此外……”

    他连点了几个汉臣,让张廷玉又惶恐起来,如此大用汉臣,满人会怎么想?

    雍正却已不在乎了,满人怎么想?国难当头,还能指望他们么?他此次出京,就等于是国难啊,不把那帮欲作奴才而不得的汉臣提拔起来,看护他的龙椅,他在外时,京城能稳?先帝康熙不也是靠着汉臣,把钳制皇权的满人宗亲贵胄打压下去的?

    不说龙椅,就是南北和谈之事,他也得靠汉臣去办。选来选去,也就当年去南蛮那讨过延信等满人俘虏的孙嘉淦可用,要派个满人去,事情还怎么谈?

    张廷玉已被“配享太庙”这块巨大画饼给砸晕了,满腔心思转到了怎么稳京城之事上,再不去多想。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14846 114847 114848 114849 114850 114851 114852 114853 114854 114855 114856 114857 114858 114859 114860 114861 114862 114863 114864 114865 114866 114867 114868 114869 114870 114871 114872 114873 114874 114875 114876 114877 114878 114879 114880 114881 114882 114883 114884 114885 114886 114887 114888 114889 114890 114891 114892 114893 114894 114895 114896 114897 114898 114899 114900 114901 114902 114903 114904 114905 114906 114907 114908 114909 114910 114911 114912 114913 114914 114915 114916 114917 114918 114919 114920 114921 114922 114923 114924 114925 114926 114927 114928 114929 114930 114931 114932 114933 114934 114935 114936 114937 114938 114939 114940 114941 114942 114943 114944 114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