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几大情报头子都在场,不过,真正负责本地安全和保密工作的还是圣公会下属的机密组。
如果加上宋彪皇帝,总共34人,正是圣公会内部最为主要的一些成员,大家今天聚集在这里正因为此前的目标已经基础实现,现在就要来讨论下一步的目标。
过去的目标是要将英国赶出东南亚,采用移民竞争的战略控制东南亚,增强东亚的整体实力,如今基本实现目标,下一步该有什么样的目标,又该如何实现,这都是要仔细考虑的事情。
帝国这些年向外推进移民的步伐较为激烈,国内人口整体数据不如往昔,老龄问题初见雏形,虽然不严重,但是国内企业开始逐渐缺乏充裕劳动力的现状也愈发明显,这又该如何处置,同样是要考虑的问题。
帝国的劳动力资源在过去三十年间一直是非常充裕的,最近两年才逐渐显现用工荒之事,此也是很惊人的问题,帝国目前的国内本土人口4.5亿,18-55岁的中青年适龄劳动力占72%,特别是在妇女普遍解放的情况下,居然也会出现用工荒,也算是一件令人震惊之事。
当然,战争因素是很主要的,不仅抽调了上千万的兵力,还带来了战争繁荣。
由此可见,虽然帝国拥有4.5亿的本土人口,在就业充分化和高度工业化的前提下,想要大规模扩充兵力反而不如农业国家,此后想要进一步扩充兵力也难,唯一的解决办法是大规模从东亚抽调海外华人参军,此或者也能再增加四百万左右的兵力。
身为皇帝,宋彪并不宜出面亲自参与会谈,他所做的只是提供秘密的会谈场地,以及在幕后的支持和艹控罢了,别人在镜湖园林开会,他就在不远外的如意湖景禅山庄里同陈嘉佑总长下棋为乐,也是静等别人能谈出个所以然来。
他以前喜欢下象棋,因为简单,这些年喜好下围棋,也是因为简单,简单清净,无需顾虑太多。
陈嘉佑的棋力在内廷之中很是出名,以下棋快而著称,落子总是噼啪有声,断定无疑,很少有疑虑之时,只是同皇帝下棋又是一番道理,宋皇帝下棋历来的特点慢,不是思索太多,犹犹豫豫,而是漫不经心之慢,可能心里想着别的事情,想了几分钟回过头看一眼棋局就随意落一子。
这真是让陪他下棋的难办多了,既不能下的快,也不能下的太慢,毕竟你又没什么大事需要在心里琢磨,还得有点声响,按子的时候发点声,免得皇帝根本就不知道你刚才落子在哪里。
赢是肯定不能赢的,输也不能输太多,平局最好,这就更加考验陪手的棋力。
如今的内廷不像过去那样大师云集,高手如林,也就陈嘉佑勉强还有这番功力,其他人听说皇帝要下棋,那是恨不得生出四条腿跑开。
两人这么不紧不慢的下着棋,宋皇帝心里也确实是一直在和别人一起寻思人口问题的解决之道,除了扩大在海外省和东南亚华人中的招兵规模外,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扶持新兴工业国实现产业转移也都是好办法,只是等战争结束又要如何解决多出来六七百万人口的就业问题,这也是难题。
何况战争一结束,战争繁荣随之烟消云散,多出的待业人口恐怕就不是百万级的问题。
届时恐怕是两千万人口的待业问题啊。
解决之法还是只能继续向南亚输出人口,挤占其他民族的生存空间,推进南亚的城市化进程,使之能够容纳更多的华人人口,而要继续做就必须修改《国籍法》,收缩海外华人的国籍权限,严格入籍条件,不再如过去那样只要是华人就可以给予国籍申请。
汉族和犹太民族毕竟不一样。
作为一个缓冲,华人在申请免签和避难护照、暂留签证、劳工签证方面还是有优先权,享有部分特殊优惠,按照目前的一些新提议,在海外出生的华人,只有当父母一方拥有国籍才可以申请“保障国籍”,所谓“保障国籍”是一个新的概念,实际上是一种准国籍,相当于是永久居留证,但保留了国籍的名义,只要回到国内工作超过一定年限,就可以将国籍正式转正。
当父母双方都是准国籍,子女就不再能继续申请准国籍,但仍然享有签证优待。
在此基础上,国内社会科研和智囊研究机构也提议要创办一个新的国际姓社会机构,以“世界华人联合总会”,或者“世界华人权益协会”、“世界华人联合保障协会”之类的“华总会”、“世华会”的名义,在全球范围内保障华人的权益,背后当然是帝国在支持,但帝国就不会总是要直接出面,而且考虑将这个总会的总部机构设置在华人势力最为稳固的泰国首都曼谷。
棋局下到一半,陈嘉佑即使不想赢也是全面占优,他倒是一直在让棋,可也不能毫无原则的连脸面都让光了,那反而会让皇帝不高兴的。
如果皇帝自己都没有赢得想法,那就不能输棋。
陈嘉佑中将从一等内侍官做到今天的内廷总长,已经宋皇帝身边忠心效力了二十五年之久,半辈子都在这里,按他的年纪,明年都该到了法定退役的时候,而他对宋皇帝的了解和揣摩程度也是别人所不能比的。
见皇帝的心思真的不在棋局上,陈嘉佑继续落了一枚围宫之子后,主动和宋皇帝问道:“陛下,您说南洋那边的事情什么时候能有个定策?”
宋皇帝手里拿着几枚白棋,一直没有落子,其实也在琢磨陈嘉佑问的这个问题,他倒不急于回答,反而问陈嘉佑道:“你怎么看呢?”
“这……?”陈嘉佑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又道:“此非臣该过问之事,臣也不敢妄加言论。”
宋皇帝眼看这局棋是没得补救了,索姓认输,将白棋放回棋盒,喝一口茶后起身踱步,思量片刻才同陈嘉佑吩咐道:“你但说无妨!”
他对此事考虑已久,正想找个人商量一番。
陈嘉佑思索了一会儿,感叹道:“咱们还是没有赶上好时候,想美国立国之时,盎格鲁人在美利坚之地上杀了当地土著不下千万,如今也没有罪责可言,人家反而理直气壮是上帝之意。西班牙在南美何尝不也是如此,前番臣陪同陛下前往南美访问,所见多是白人,可见当年杀戮之重。如今却不一样,一是各列强实力相差无几,二是媒体涉世极深,稍有大规模的冲突便是世界报道不绝,三是我国自古乃是礼仪之邦,我族更为礼仪之族,岂能做无道之事?只是话又说回来,南人不智,多非文明之族,若我族不占而建之,南亚岂能成为强盛之地?所以啊,咱们还是得继续推进移民竞争之策略,此乃长久之国策,再三十年后,在南洋占得人口七八成,亚洲强盛则当胜过欧美。”
宋彪皇帝微微颔首,也是一声感慨的点上一根玉溪雪茄,道:“你说是实话,只是这些实话只能在咱们这里说说而已。我们将问题说的更直白更深入一点,世界各民族之竞争的背后,所追求的都不过是占据更好的地位和资源,为繁衍后代创造更好更多的机会而已。弗洛伊德说人有潜意识,此乃生命之本能,如蚊子虽无教育,生而知道要吸食人畜之血方能繁衍后代一样,其实不仅人有潜意识,整个部族、民族都有潜意识,这是一种整体的社会潜意识,一种团体的潜意识。我们推进移民政策的原因很多,一是国内人口太多,执政和就业压力大,要想人均更富有,必须如此;二是民族之生存的根基在于资源,帮助国人在外国成为社会主流,占据外国资源繁衍更多后代,此乃民族和社会之潜共识。我们来看问题,如今已是世界各族现代觉醒的最后时期,留给我们的时间顶多还有十年二十年,再过了这个时期,继续推行这种大规模的移民政策就可能让我们成为亚洲之公敌啊。”
陈嘉佑赞同道:“皇上所言甚是,臣也是如此以为,咱们没有摊上好时候,现在已经是为之晚矣。我族外扩乃是大势所趋,乃是必须维持之国策,如今要做的不过是使得手腕更为柔和,观局而变,随时局而迁,更易推行。”
这些道理至少在帝国的上层,其实是众所公知的共识,只是有些时候,诸人说的更为直白点,有时说的更为隐蔽些。
说的难听点,现在就是抢别人的田,抢别人的矿,抢别人的城市搞一个更为广阔的全东亚的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是一个无限的市场机遇,在南亚搞华人的城市化进程,在这个过程中,金融、机械、电子、电气、家电、食品、化工、船舶、冶金、纺织、建筑……几乎所有的行业都能得到更多的市场空间,销售更多的商品,带来更多的回报。
退一万步说,即便这个厂建在印尼,所雇佣的工人多半都是华人,企业的信贷经费来自本土,它的设备来自国内,为其提供金融服务和商品配套的上游企业还是华资企业,下游的商贸商铺同样是华资、华人为主,这和开在中国又有什么区别,唯一的区别不过是税收交给南洋国家而已。
就以印尼为例,在荷兰被德国占领之后,印尼组织的临时政斧即刻宣告同荷兰解脱殖民托管关系,正式在亚盟的支持下读力,而这个临时政斧的绝大多数的组诚仁员都是华人。
所以说,帝国现在推行的这种移民国策是很有意义的,如果在未来十年能够继续向东南亚地区推进2000万左右的移民,并且继续支持这些移民在当地立足,占据地方的上游资源和社会阶层,十年后,帝国在亚洲的领导地位就将再也无法被推翻。
这个时期推行这样的政策确实是非常有利的,即便是对国内来说,这个政策的弊端也非常少,因为现在受制于医疗条件的限制,人口的平均寿命并不是很高,所以老龄化的问题并不严重。
如果以7%的标准来限定的话,帝国目前超过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3%,但50至60岁这一批接近5%,而目前人口占比最大的是1911年至1921年出生的这一批,也就是20岁至30岁的这一批帝国婴儿潮,因为是从帝国神武元年开始计算,也被称作元年婴儿潮。
建国之后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确实带动了一大批的人口新增,从三五计划开始,帝国开始有意识的控制人口生育问题,出生率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和人口基数的扩大,新增人口并没有相对减少太多。
目前在东南亚地区,20岁-30岁的华人人口也是最多的,所占海外华人的比率最高。
预计到1952年左右,帝国本土人口将会在元年婴儿潮的推动下增加至5亿规模,海外华人总数则可能达到1.75亿。预计到1980年,帝国本土人口将会逐步增长至7亿,而海外华人则将增加至3.5亿,在此之后,帝国本土人口将呈现平稳局面,海外华人的数量则可能长期姓增加,并有可能在2010年超过本土人口总量。
帝国现在的领土疆域很大,国家资源储备也很强,容纳10亿到15亿人口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中央社会科学院和中央政策研究局做的一个人口研究报告认为,以帝国目前的疆域和国家地理情况,8-10亿人口是最为合理的,将最高峰值的指标控制在7.5亿,那会留下一个更为宽松的发展空间。
从这个情况来说,帝国现在不推进移民政策也没有问题,毕竟现在的疆域确实是很辽阔,但如果再等几十年,随着东南亚地区的现代民族主义思想逐步发展,帝国再想继续大规模推动移民就很困难,随着帝国经济的进一步的发展,越向后,国民向外移民的动力就越少。
这里面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长久考虑,那就是国内大约有7亿华人,国外的数量大致相当,全球有接近15亿华人,有一半的人是利用海外的空间成长,只不过是挤压了其他民族的发展空间,而这一部分人中的很多优秀的人才还可以回流到国内发展。
现在就已经有这样的趋势,泰国、印尼的很多华人的第二代,他们小时候是在海外成长,接受当地的华人学校的教育,大学和研究生就跑回国内来读,大约有1/2的研究生毕业之后就会继续留在国内。
目前在海外发展也是比较容易的,不像国内这么激烈,很多在海外迅速发展壮大的那些大华商财团,比如说垄断了印尼经济的印尼四大华商家族,他们这些年也同样都纷纷返回本土加强投资规模。
很多华商都是这样,这就产生了一种很特殊的华商垄断问题,你像印尼、泰国这样的市场,外国公司真的很难介入,马来亚和缅甸是英国殖民地,越南是法国殖民地,菲律宾是美国殖民地,其实呢,这四个地区的经济都在华资银行和企业的控制范围内。
综合利弊,继续稳定向东南亚输出移民仍然是很有利的。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4162
4163
4164
4165
4166
4167
4168
4169
4170
4171
4172
4173
4174
4175
4176
4177
4178
4179
4180
4181
4182
4183
4184
4185
4186
4187
4188
4189
4190
4191
4192
4193
4194
4195
4196
4197
4198
4199
4200
4201
4202
4203
4204
4205
4206
4207
4208
4209
4210
4211
4212
4213
4214
4215
4216
4217
4218
4219
4220
4221
4222
4223
4224
4225
4226
4227
4228
4229
4230
4231
4232
4233
4234
4235
4236
4237
4238
4239
4240
4241
4242
4243
4244
4245
4246
4247
4248
4249
4250
4251
4252
4253
4254
4255
4256
4257
4258
4259
4260
4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