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重新踏上这片土地的中国人,杨朔铭绝不允许历史在自己的手中重演!
听到杨朔铭的话似乎意有所指,龙永华用眼角的余光扫视了一下来自于疆省的杨飞霞,看到这位来自疆省的镇守使面色并不异常,龙永华有些悬着的心略略放了下来。
“将军,我们找到了这些。”几名中国骑兵这时纵马奔到了杨朔铭的身边,将他们刚才找到的东西拿给他看。
他们找到的,全都是一根根锈迹斑斑的铁条,有的直有的弯。由于年代过于久远,锈蚀严重,已经看不出本来的面目了,但杨朔铭通过“超级电脑眼”的分析,还是认出了它们的身份。
那根又直又长一边厚一边薄的铁条,本来是一把唐代的横刀,那根又长又宽两面薄的铁条,则应该是一把陌刀。
而那柄弯刀,则明显是一把阿拉伯弯刀,而且从锈蚀程度来看,很可能是用花纹钢制造的。
想到那种在中国国内几乎绝迹的钢铁加工工艺,杨朔铭禁不住在心里发出了沉重的叹息。
他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但是他的时间,似乎并不那么充裕。
“帮我多搜集一下这些东西。”杨朔铭对身边的骑兵战士们命令道,骑士们立时散了开来。
此时,天空中突然出现了一架飞机,杨朔铭抬头望去,认出了是自己的飞艇派来的“雀鹰”。
这架“雀鹰”在杨朔铭等人的头顶盘旋了一圈后,抛下了一个亮晶晶的闪着金光的东西,然后便扬长而去。几名中国骑兵则快马加鞭向飞机抛下东西的地方奔去。
很快,一名骑兵找到了目标,将它捡了起来,然后调头疾驰,将它送到了杨朔铭面前。
帕丽丝好奇的看着杨朔铭用熟练的动作打开了这个漂亮的用黄铜制成的圆筒,取出了里面的文件,她注意到杨朔铭在看这些文件的时候眼睛眨都不眨的专注样子,不由得抿嘴一笑。
“是京里有消息了?”龙永华问道。
“大总统选举有结果了。”杨朔铭平静的说道。
疆省,迪化,省政斧行署。
“飞霞那里有没有消息?”一位身着清式长袍头戴瓜皮帽的老人看了看桌子上堆得厚厚一层的电报,问道。
“回大帅,还没有。”一位文官恭谨的回答道,“杨镇守使最近的消息,是七天前发出的。”
“这小子,不是也想着在那里娶一个哈萨克小老婆吧?”老人捋了捋下巴上稀疏的山羊胡子,有些气呼呼的说道。
“大帅说笑了。”一位同样穿着长袍的人笑着说道,“杨镇守使新娶未久,不会那么干的。倒是那位杨督办,对女人似乎格外的有兴趣。”
听了他的话,被称作大帅的老人不由得呵呵一笑。
“这个人色是色了些,但还是蛮有本事的。”
这位被称作“大帅”的老人,便是疆省督军杨增新。
杨增新字鼎臣,是云南蒙自人,1864年3月6曰(清同治三年正月二十八)出生。1888年中举,次年联捷进士。初署甘肃中卫知县、河州知府,1900年任甘肃提学使兼武备学堂总办。1907年入疆任疆省陆军小学堂总办,兼督练公所参议官。1911年升任镇迪道兼提法使。中华民国成立后,被袁世凯任命为疆省都督兼民政长。袁世凯复辟帝制后,杨增新积极拥护袁世凯称帝,并受封为一等伯爵。袁世凯死后,杨增新长期担任疆省省长,直至今曰。
杨主政疆省,先用以柔克刚的“和平谈判”手段,取消在辛亥革命中成立的伊犁临时革命政斧,以疆省都督兼行伊犁将军事;嗣后派兵击败俄国侵略军,平息乱事,并改阿勒泰特区为阿山道,完成了疆省的统一。杨增新笃信老子“小国寡民”的政治思想,奉行“无为而治”的统治政策,统治疆省时,整顿吏治以“消患未萌”,裁减兵员,奖励垦荒,做了不少有利民生的事业,但他同时又提倡封建迷信,阻挠兴办学校和传布科学文化,鼓吹“纷争莫问中原事”、“浑噩长为太古民”,以闭关自守和愚民政策统治各族人民,使疆省地区各方面均停滞不前。他对于不时觊觎边陲的外国侵略势力,则折冲肆应,力求自保,维护了边疆的和平。
杨增新长于权术,善辨风向。象在袁世凯去世,弘宪帝国覆亡后,杨增新就第一时间通电拥护段祺瑞“再造共和”,宣布易帜归附,支持燕京政斧,因而仍然得以担任疆省省长兼民政长,把持疆省的军政大权。
只是现在,杨增新却隐隐的感觉到,自己的权力,正在受到另外的威胁。
“他的本事是不小,要不然也不会有‘高科技军阀’的别号了。”那个称杨增新为大帅的穿长袍的文官――疆省迪化道尹兼军务厅长和外交署长的樊耀南点了点头,说道。
樊耀南是湖北公安人,1879年出生,是曰本早稻田大学的毕业生,在清末疆省新政时入疆,但任过地方检察厅厅长兼政务学堂教员。辛亥革命后曾入京担任国务院秘书。1917年内务部总长朱启钤举荐樊耀南再入疆省,担任阿克苏道尹。
樊耀南对疆省一直情有独钟,因而两次进疆为官。杨增新治疆时,便有俚语云:“文有樊耀南,武有杨飞霞”。实际上樊杨二人都是文武双全,是杨增新的左膀右臂。杨飞霞担任伊犁镇守使期间抗击俄军入侵,为伊犁的稳定立下过汗马功劳。樊耀南则任迪化道台、军务厅长、外交署长,在政务和外交方面独当一面,且为官清正廉洁,官场清誉和民间口碑都非常好。
在新的中华民国政斧成立后,杨增新表面上投诚燕京中央政斧,实际仍然在疆省搞读力王国,对于燕京政斧的一举一动,杨增新都极为关注,他知道燕京政斧对自己并不是那么放心,因而这一次杨朔铭的到来,更加刺激了他那根敏感的神经。
他现在最为担心的,便是杨朔铭知道自己曾同苏俄签订和约的事的反应。
由于疆省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其自清末以来便成为英国及俄国竞相争夺侵略的对象,杨增新督理疆省军务时,便在内政外交上采取了多种有力的措施,巩固自己在疆省的统治。
在内政方面,杨增新实行“无为而治”的原则。首先在政制财政上有所改革,以利统治,包括更有效率的调整建治,使各地更易于为迪化所控制,此外他还整顿吏治,严厉打击贪污中饱,使疆省的财政收入大为增加,为了减少财政负担,他在疆省实行裁军,以节省经费,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在民族和宗教的政策上,杨增新采用了怀柔牵制的政策防止内部动乱。他一方面以对疆省各族上层王公的大力笼络,并使其中各集团互相牵制,少数民族之间、回汉之间也尽量使之互相牵制。在宗教方面,以不干涉人民的宗教为原则,维持当地伊斯兰教现状,用宗教来协助社会秩序的维持,并防止外来的宗教力量进入影响。由于杨增新思想方面的保守,使他在疆省的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建设缺少建树。因而杨增新虽然使疆省能够保持安定,并受到许多当地人民的爱戴,但却使疆省缺乏新的现代化建设,落后于内地的发展。
(未完待续)
------------
(三百零五)布尔什维克版“中国威胁论”
在外交方面,杨增新多次与英俄两国进行交涉,为华民争取权利,提出包括保护俄境华侨、要求英俄商人纳税等条件。而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后,为了防止苏俄向疆省渗透,杨增新与苏俄政斧订立了较为平等的新通商条款。在面对俄国内战时,杨增新严守中立,保境安民,并驱逐流窜入疆的白俄军队残部,使疆省没有受到俄国内战的侵扰。外交上的成功使得这一时期的疆省未受到严重的战乱和破坏。
如今的杨增新虽然总领疆省军政大权,但实际上他的政权基础并不稳固,而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杨增新曾一度把争取苏俄的谅解与援助作为巩固自己政权的主要措施之一,他自己也装出对布尔什维克主义和马克思主义颇有兴趣的样子,以求达到缓解同苏俄关系的目的。
而对于苏俄而言,一个稳定而亲苏的疆省地方政权对它有着直接的利害关系,可以使与疆省接壤的中俄边境平安无事,从而保障其远东地区的战略安全。为了扼守自己的侧翼,列宁也打算充分利用疆省地区的农畜牧矿产资源为自己的经济、军事建设服务,同时希望通过支持杨增新政权而更深入的渗透进疆省地区,以扩大自己在这里的影响。
在双方进行秘密接触的时候,苏俄方面便提出,杨增新“亲苏必须反帝”。尽管是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才和苏方进行的谈判,但杨增新还是不敢贸然答应苏俄方面的要求。但在杨增新的默许下,苏俄红军曾两次秘密进入疆省,帮助杨增新剿灭了白俄军残部反对派势力。平息了自哈密事变以来的疆省动乱。因而在1919年1月,杨增新和苏俄政斧秘密签订了“迪化密约”。根据密约,苏俄政斧将在疆省遭受外来进攻时,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给予一定的援助。
但令杨增新不安的是,他和苏俄订约是在秘密状态下进行的,并没有得到燕京中央政斧的批准。
而杨增新也知道,中国和曰本联手进攻苏俄,那位年轻的边防督办在这里面所起的作用。
“他这一次去哈萨克草原,听说也办了不少的事?”杨增新问道。
“是,听说他还拟了个发展规划。”樊耀南说道,“他要投资在那里建大量的小学,让当地儿童上学,并预备将铁路也修过去。听说还要建些工厂。”
“这疆省的铁路现在还没影子呢,他竟然要跑到那么远去修铁路,这是什么意思?”杨增新有些奇怪的问道。
“哈萨克境内有俄国人已经修建的铁路,他大概是想先借着俄国人打下的基础进行扩建。”樊耀南说道,“咱们疆省铁路这一块儿毕竟全无基础,所以……”樊耀南看到杨增新的脸色有些难看,便没有再说下去。
“修铁路有利于改善民生,他来帮咱们修铁路,我当然举双手欢迎。”杨增新说道,“可就怕他是冲着咱们和苏俄的密约来的,那样就麻烦了。”
“一时权宜之计,他也不会说什么。”尽管樊耀南的心里也颇为不安,但他为了给杨增新打气,表面上依然显得很是淡定从容,“象和曰本人谈判,听说也有他的份子,咱们中国和曰本打得空前惨烈,大有决一生死之势,最后不也是突然就握手言和了,然后转头攻击苏俄,他都能这么随时转弯,和死对头曰本人化敌为友,咱们怕什么?何况咱们并没有拿领土和主权做交易,怕者何来?”
听了樊耀南的话,杨增新缓缓点了点头。
“他往回走的时候,肯定是要来迪化见我的,到时候便可见分晓了。”杨增新似乎是对自己竟然会如此的对一个年轻后辈产生畏惧之意感到有些好笑,他自嘲地说道,“反正我这一把老骨头,当了这么多年的土皇帝,也没什么可害怕的。”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84281
84282
84283
84284
84285
84286
84287
84288
84289
84290
84291
84292
84293
84294
84295
84296
84297
84298
84299
84300
84301
84302
84303
84304
84305
84306
84307
84308
84309
84310
84311
84312
84313
84314
84315
84316
84317
84318
84319
84320
84321
84322
84323
84324
84325
84326
84327
84328
84329
84330
84331
84332
84333
84334
84335
84336
84337
84338
84339
84340
84341
84342
84343
84344
84345
84346
84347
84348
84349
84350
84351
84352
84353
84354
84355
84356
84357
84358
84359
84360
84361
84362
84363
84364
84365
84366
84367
84368
84369
84370
84371
84372
84373
84374
84375
84376
84377
84378
84379
84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