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还有意见吗?”

    李岩一边沉着脸问,一边看着众人。

    “没有!”

    “李公子您有事直说,咱听着呢?”

    众人一边偷看着刘宗敏的脸色,一边稀稀落落的答应着,现在就数刘宗敏的资格最老,只要他答应了其他的人哪还有话说呢。

    刘宗敏叹了口气,慢慢的说道:“俺老刘没意见!”

    “那好,那我就开始宣布改制方案了”

    (未完待续)
------------

第四百六十三章 俸禄

    时间缓慢而坚定的流逝着,很快就到了崇祯十三年。

    在过去的这一年里,大明的变化可以说是迅速而惊人的,在陕西,李自成在李岩、牛金星宋献策以及少量来投奔他的读书人的帮助下,一改过去的烧杀掳掠,在整顿兵马的同时也在大力整顿纪律,虽然效果不是很明显,但总的来说也要比以前好了许多。经过近一年多的苦心经营,他们在陕西也慢慢站稳了脚跟,并将闯军发展到了近二十万的规模。

    而庞刚则是在努力的提高着他的实力,此时的他治下已经拥有了五个省的地盘,管理这么多的地盘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庞刚几乎是焦头烂额的忙活了一年的时间才让这些地方慢慢走上了正轨。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湖北、湖南不愧是自古以来的富裕之地,产粮之所。虽经流寇肆虐,但经过治理后这里也呈现出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气象,直到崇祯十三年夏粮,这个昔曰富庶的湖广地区出了自给自足外,还像庞刚缴纳了七百万石的粮食,这一结果也大大出乎了庞刚的意料。

    原本庞刚还以为扩兵后增加了不事生产的十万张嘴,粮食肯定会很紧张,他甚至已经做好了实在不行就去朝鲜找自己那便宜老丈人打秋风的准备,但现在看来粮食问题已经不再是一个问题了。

    在这一年里,庞刚一直忙着训练这新征的军队,不时还忙着为水师增加战船,训练水手,即便他有那本变异的《近代兵器百科》帮忙,可光是那新增的十万大军的军饷也是个不小的数目,更不要提因为发展水利、补贴农业的湖北、湖南以及河南等几个省份了,若不是他新增了商业税,还有精盐、水泥,以及往返于欧巴罗的商船带回来的源源不断的白银,估计庞刚早破产了。

    庞刚算了一下,他在崇祯十二年在商业税收、水泥、精盐、以及在欧巴罗的贸易上共盈利月约两千多万两银子。这个数字是惊人的,相比起崇祯所代表的大明朝廷,自己已经是个很阔绰的富翁了,但他除了要供应治下各个官员的所有薪水外,还要供养越来越庞大的水师、以及二十万大军。即便自己的收入也不菲,但也只是堪堪能持平而已,若是遇到什么大的战争,自己的钱袋子可要吃紧了。

    虽然很吃力,但庞刚知道,这是自己必须要做的,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只有让百姓吃饱饭,民心才能稳定,只有民心稳定了,自己的统制才能稳定,只有统制稳定了自己的大业才有希望,因此虽然很困难,但庞刚依旧将源源不断的金钱补贴到湖北、湖南等几个省份的无底洞中。

    庞刚的书房里,身为庞刚财政管家的孔若兰一边翻看着账册,一边皱着黛眉对正躺在懒人椅上吃葡萄的庞刚道:“夫君,咱们去年一年已经拨给了湖北、湖南共四百万两银子、河南、也补贴了一百五十万两的银子,这等于是以山东一省之力来奉养三省啊,山东的一些官员对此已经是满腹牢搔了,咱们这么做这合适吗?”

    “怎么不合适?”庞刚满不在乎的吐出了几颗葡萄核后才漫不经心的说道:“咱们是欠他们俸禄啦还是没饭让他们吃啦,俗话说得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现在湖南、湖北是困难了点,但咱们也不能不管啊,况且去年一年他们上缴的数百万石的粮食不就是证明嘛,只要让他们度过这几年最困难的时期,他们的曰子会好起来的,做人啊,眼光要放长远点。”临了,庞刚还教训起了孔若兰来。

    “好,反正这份基业都是你庞大老爷的,算小女子多管闲事,今后啊我再也不问了。”孔若兰佯怒的转过了头去。

    看到自家御用的掌柜生了气,庞刚才不得不坐了起来对孔若兰笑道:“你啊,就是爱胡思乱想,现在湖南湖北都已经是咱们的地盘了,咱总不能不理吧,你可能还不知道吧,华严为了忙着在湖北修缮水利,劝农耕桑,整个人都瘦了几十斤,李仙风在河南也不容易,银子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既然挣了那就是拿来花的,否则挣着银子干嘛?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听庞刚这么一劝说,孔若兰也轻叹道:“妾身又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但现在的问题是咱们做出了事情,有人还不理解,还在暗地里生事。很多人为了咱们收两成的商税以及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政策都在骂你,你知道他们都怎么骂你吗?”

    庞刚面露不屑之色的轻哼道:“怎么骂?骂来骂去无非还不是那老一套,说什么收两成商税是搜刮民财,让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是恒古未有之暴政,堪比那秦始皇了。这些蠢材眼里就只盯着他们碗里的那几块肉,真应该让他们都到欧巴罗那边去看看,看看人家那里是怎样收税的,不客气的说,他们的税率比起咱们拿可是狠多了,比如那些掠夺税的税率更是达到了五成甚至六成,这种见面分一半的税率那才叫狠呢,咱只收两成那已经是很仁慈了,若是还有人再唧唧歪歪,我就把他们都赶到欧巴罗那里去。”

    庞刚说的这些事情尤其示意江西的商人闹得最厉害,江西隶属江南一部分,这里的商业氛围可是相当的浓郁,虽然比不上江苏和浙江,但也是大明有数的赋税重地。庞刚占领了江西后,这两成税率和一体藏拆一体纳粮的政策一颁布,几乎所有的商人和士绅都跳了起来,相比于已经被庞刚调教得很乖巧的山东,富户士绅几乎被流寇一扫热控的湖南、湖北,江西的反对势力是最大的。

    已经习惯了三十税一,甚至不用交税的江西官绅富户们一开始情绪激动得几乎要杀人,但是庞刚很快就用米尼步枪告诉了他们,什么叫做胳膊拧不过大腿,轰隆隆的枪声、满地鲜血和挂在城墙上的数十颗血淋淋的人头很无奈的告诉了他们,要想不交税可以,但是麻烦你到别的地方去,只要你们在庞刚的地盘上,就要照章纳税。

    商人们的反弹很快就被庞刚用铁腕给压了下来,当然,庞刚自然不会只是一味的挥舞着钢刀,后世美国佬一手挥舞着大棒,一手挥舞着胡萝卜的伎俩他也一样会用。杀了那么多人后,庞刚又开始宣布,凡是按时纳税的商人都有去欧巴罗的名额,而且水师还会替他们护航,当然了,这护航的费用要由商人们平摊,而且回来后依然还是要纳税,而且税率是三成。

    即便去欧巴罗的条件如此苛刻,但想要报名去欧巴罗的商人可不少,原因无他,这个利润实在是太高了。内地不值几个钱的茶叶、瓷器、布匹以及工艺品,在欧巴罗那里轻易的一转手那就是五倍利、甚是是数十倍利,即便是被海关总署抽走了四成利润,剩下的利润也足以让他们赚得钵满盆满。

    什么?你不想去?拜托你让开别挡道,你不去有的是人想去,为了去欧巴罗的名额,不知道多少人在设立在登封的海关总署衙门前打破了头。在暴利面前,即便是满腹怨言的江西商人士绅们也不得不低下了高傲的头颅,捏着鼻子承认了庞刚的统制。

    看着躺在躺椅上洋洋得意的庞刚,孔若兰不禁又是好气又是好笑,她真是弄不明白,自家的夫君不知是怎么想出来的馊主意,把江西那些见钱眼开的商人治的服服帖帖,她好笑道:“好了,你也别得意了,现在军队的数目增加了,要发的军饷也随之增加了,这点妾身没意见,可你怎么将那些官员的俸禄也调得如此之高,足足是大明官员的三十倍长此以往咱们的负担可不小啊!”

    “这个是必须的。”庞刚坚决的说:“让官员们领着微博的俸禄,但却做着辛苦的工作这样怎么行?俗话说了,再苦也不能苦干嗯,那个算了。”

    看到自己差点把后世的顺口溜也说了出来,庞刚赶紧住了嘴,这才正色说道:“现在官员们的俸禄实在是太少了,一个堂堂的七品官若是靠俸禄过活,连肉也吃不起,这像话么?你总不能指望官员们个个都像海瑞般清廉吧?”

    遍数历朝历代,估计就数大明的官员俸禄最低了,起因很简单,大明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先生认为,想要当官就一定要有素质,那些整天想着银子的人一定不是好官,因此他定下的大明官员的俸禄低得简直令人发指。

    这些俸禄已经低到了全大明百分之九十九的官员都敢理直气壮的对人说“老子要贪污!”的程度。估计这也是华夏上下数千年来对贪污最为迫切的一批官员了

    (未完待续)
------------

第四百六十四章 菊花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例如一个正七品的一个县太爷,月俸七石五斗米,折合银子约为十两,相当于一个掌柜的薪水,好吧,其实十两银子也够他一家四五口人的开销了。可糟糕的是大明朝发薪水那是有水份的,向来都是米三钞七,由於滥发纸钞,县太爷能拿到手里的不过是二石五斗的糙米外加不足一两的银子,要是不贪污,别说穿著绫罗绸缎、住著繁华地段的宽敞大屋,维持最基本的迎来送往的人情往来了,恐怕这位县太爷就连要给家里买几斤肉都要寻思寻思。

    因此,当庞刚正式自立为王翻身当老板后,对于这种薪水相当的深恶痛绝的他立即下令,对手下的员工开始全面加薪。发的俸禄全都采用白花花的白银,一个七品官员每个月的俸禄是五十两银子,那可是相当于后世的一万五千多块钱,这样的俸禄已经足以让一个官员过上比较体面的生活,而且庞刚还宣布,所有的官员致仕后每个月还有相当于致仕前七成的俸禄,一直领到你嗝屁为止。

    果不其然,当庞刚宣布了这个俸禄标准后,不知有多少官员喜极而泣,在古代可没有退休金这么一说,一名官员致仕后,他的下半辈子朝廷可是不会负责的,因此许多官员致仕后的生活都会陷入困境,庞刚的这个措施一出,就立刻解决了许多官员后顾之忧,自然也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但是实物有正必有反,官员们是放心了,可庞刚的钱财大管家孔若兰却不怎么高兴了,在孔若兰看来,这些官员吃的喝的可全都是自家的银子啊,给你们加薪水了不算,还要负责你们的养老送终,这跟咱家的亲爹都一个待遇了,这算怎么一回事啊?

    “好了,好了,看看你,小嘴都能挂得住油瓶了。”庞刚笑着打趣,并刮了刮她挺翘的琼鼻。

    孔若兰也只是趁机在丈夫面前撒撒娇而已,在庞刚的安慰下她的情绪很快就恢复了过来,孔若兰拉着丈夫的手道:“对了王爷,现在灵儿和巧儿都有了身孕,你做夫君的有空也应该多关心一下她们才是,现在她们正是需要慰藉的时候,可别委屈了人家,可别传出去让外头的人说我这个大妇容不下人。”

    这句话乍听起来很像是关心家中姐妹的样子,但庞刚却从中闻到了一股淡淡的酸味。

    “好了,我知道了。”庞刚暗暗苦笑了一下,这媳妇多了也是麻烦,这不,灵儿和巧儿在前两个月又是一前一后的怀上了,虽然她们只是庞刚的妾侍,但庞刚这个有着后世思想的人对于这个名份其实并不太看重,因此也常常过去陪伴她们两个,这不,连孔若兰也小小的吃起了醋意。

    就在庞刚哭笑不得的时候,门外响起了一阵轻柔的脚步声,很快一个妙曼的身影没敲门就推门走了进来,庞刚不用看就知道来人是谁,现在整个王府出了自己那几位媳妇,还有谁敢不敲门就直接推进来的。

    果然,魏蔓葶那清脆中带着稳重的声音在书房里响了起来,“王爷,北边刚刚传来消息,陕西的那些贼寇们已经整顿兵马,开始准备向京城进军了!”

    “什么?”庞刚立刻站了起来,由于动作太大而将桌上的茶杯打翻到了地上,只是他的眼里显露出来的神情却比较复杂,那是如释重负中又带着一丝惊喜,他颤着声音问道:“贼寇们终于动手啦?”

    “是的,王爷,贼寇动手了!”魏蔓葶的俏脸上也带着一丝微笑,那是一种一切掌握中的欣慰笑容。

    书房里静静的沉默了半响,随后庞刚的声音才在屋中响起:“既然如此,那咱们也开始行动吧”

    陕西庆阳城中的一个府邸里,李岩正和牛金星、宋献策二人漫步走在一条僻静的小路上,此时正值秋高气爽,小路旁开满了艳丽的菊花。

    李岩走到一棵菊花前,伸手轻轻的摘了一朵洁白的菊花轻声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这首《饮酒》却是道尽了爱菊者的情怀,两位请看,这可是产自安徽毫县的亳菊,竟被此移植到了这里,看来此间原主人倒也是一位爱菊之人。”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3500 3501 3502 3503 3504 3505 3506 3507 3508 3509 3510 3511 3512 3513 3514 3515 3516 3517 3518 3519 3520 3521 3522 3523 3524 3525 3526 3527 3528 3529 3530 3531 3532 3533 3534 3535 3536 3537 3538 3539 3540 3541 3542 3543 3544 3545 3546 3547 3548 3549 3550 3551 3552 3553 3554 3555 3556 3557 3558 3559 3560 3561 3562 3563 3564 3565 3566 3567 3568 3569 3570 3571 3572 3573 3574 3575 3576 3577 3578 3579 3580 3581 3582 3583 3584 3585 3586 3587 3588 3589 3590 3591 3592 3593 3594 3595 3596 3597 3598 3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