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山民闻言微微一愕,继而笑道:“曹丞相也有手头紧的时候啊?!既然这样,奉孝何不转投荆襄,若是有朝一日,曹操支不起奉孝俸禄,奉孝又如何养活一家老小?”

    “山民,还是莫要与郭某开这般玩笑的好!”郭嘉闻言,笑骂一声道:“郭某此来既为借贷,也是保人,如今丞相既要迁都,又要征伐青州,这朝廷财政,已捉襟见肘,若山民肯借贷中原,三年之内,连本带利,丞相必还!”

    庞山民闻言不置可否,心中却盘算起了该不该借中原钱粮之事。

    无论是迁都邺城,还是征讨青州,庞山民皆乐见其成,借曹操钱粮对荆襄财政也无太大影响,只是就这样简简单单将钱粮借给曹操,庞山民却并不甘心,想到此处,庞山民收起面上笑容,故作为难道:“奉孝,非是庞某不愿卖丞相这个人情,而是之前十万大军征伐长安,庞某这财帛如流水一般的花了出去,如今手上,并无余财……”

    郭嘉闻言,一脸奇怪道:“荆襄富庶,何人不知,山民莫要搪塞郭某!”

    庞山民闻言苦笑,对郭嘉道:“若是奉孝借钱,庞某就算勒紧裤腰,也要让奉孝得偿所愿,可是此番奉孝是代丞相借钱,庞某与丞相的交情还未好到这个份上。”

    此言一出,郭嘉算是听得明明白白,略一思索,便对庞山民笑道:“既然这样,那山民便当这钱粮便是郭某借的!”

    “若还不上,奉孝肉偿?”庞山民说罢,诡异一笑道:“如若奉孝肯应,便是丞相借债,庞某也借了!”

    关羽闻言半晌无言,原本二人还是商议借贷之事,可是如今却成了庞山民堂而皇之的挖曹操墙角,关羽忽然发现,一时间跟不上眼前这二人的思路,这跳脱的也太让人难以摸清痕迹了。

    郭嘉思索片刻,暗道便是应下庞山民的这般要求也并非难事,以中原广袤,丞相三年时间,如何还不上所借钱粮,可是转念一想,郭嘉心头便是一惊。

    这庞山民拖人后腿的本事可非同小可,之前便有哄抬中原物价的前车之鉴,若是他再以其商贾手段,祸害上中原一回,到时候一旦丞相无钱还债,郭嘉到底还要不要履行诺言了?

    见郭嘉眉头紧锁,庞山民不禁轻笑,看来想要简简单单骗过郭嘉,绝非易事,大道殊途同归,商道与兵法之间亦有相通之处,郭嘉此番举动,很明显是对庞山民的一应言辞,有所怀疑了。

    庞山民并未打扰郭嘉思索,半晌之后,却见郭嘉叹道:“山民,便是丞相山穷水尽,郭某亦不会弃之不顾,更何况当下丞相境况虽是窘迫一些,却远未伤及筋骨,山民此举,意在郭某改投荆襄,只是山民当知,强扭的瓜不甜,且这人世间,许多事情也并不是只靠金钱,就能做到的。”

    郭嘉斩钉截铁的话语显然宣告了他的态度,庞山民闻言也不禁苦笑连连,关羽见郭嘉面对庞山民万般诱惑,皆不为所动,心中也不禁暗暗叫好。

    见庞山民神情,似破受打击,郭嘉笑道:“山民,这钱粮你借还是不借?”

    “奉孝,你这还是借钱的态度?”庞山民闻郭嘉之言,颇为恼怒道:“勿要以为与庞某交厚,庞某便要事事遂你心意!”

    “既如此,郭某改日再来。”

    郭嘉说罢,掉头便走,庞山民冷哼一声,心中却暗暗疑惑,莫非这中原缺钱少粮,并不严重?

    只是这个想法很快便被庞山民自己所推翻,先前抬高中原物价,已经让曹操辖下并不健全的经济体系,崩塌不少,如今曹操治下,各郡县掌管钱粮的官吏,皆因前事,如履薄冰,处处小心谨慎,提防荆襄商贾,再生祸乱。

    所以庞山民也可以从众多商贾口中,知晓当下中原境况,曹操于民治一道,颇有手段不假,可是这许多来源于后世的招数,在当今这个时代,前所未见,也令曹操防不胜防。

    且以曹操心高气傲,若非迫不得已,又怎会遣郭嘉亲至,借贷钱粮?

    可是这郭嘉的态度,不疾不徐,且并未给庞山民留太多转圜余地,明明就给人留下一种,曹操尚可坚持下去的意思,既然可以坚持,这借贷钱粮一事,就有待商榷了。

    庞山民思索许久,也不知郭嘉到底是什么想法,索性也不再多想,侧目看了关羽一眼,庞山民开口笑道:“云长倒是稀客,此来寻庞某何事?”

    关羽犹豫片刻,对庞山民道:“此番贸然而来,关某欲知荆襄军马近来有没有用着我兄弟二人的地方,若可早立功勋,我与三弟也可早些报答唐侯恩情!”

    “云长已知刘备去处?”庞山民说罢,关羽却一脸黯然的摇了摇头道:“兄长最后的消息,却是在那函谷关中,如今关某亦不知,兄长何在。”

    庞山民闻言微微点头,对关羽道:“云长莫要急于建功,便是诸侯相争天下,亦要一张一弛,如今新得雍凉,总要先照顾雍凉百姓,再无后顾之忧的好,且庞某与二位相约,便是一年,若一年之后,二位得知刘备去处,便是离荆襄而去,庞某亦不阻挡!”
------------

NO.448 丞相捕猎,山民敲诈

    关羽于庞山民口中再次得到这般答复,也不于竹舍小院久留,默默的转身离开,庞山民看着关羽离去的萧瑟背影,诡异一笑。

    身为人主,恨不能将天下贤才,尽入瓮中,虽表面来看,庞山民对关羽,张飞二人心系刘备,颇为纵容,可是庞山民却深知,刘备这二位兄弟性情与其兄长大不相同,二人行事光明磊落,有恩必报,如今叫其二人欠下人情,若一年之后再不得刘备消息,庞山民便有机会,劝二人从仕荆襄。

    不管届时结果如何,庞山民也终归是仁至义尽,便是二人要走,庞山民这心中,也怕是再无遗憾。

    转身回到竹舍之中,庞山民并未多想关羽之事,而是将更多的思绪,落在了郭嘉前来借钱的事情之上。

    正如郭嘉所言,虽庞山民富甲天下,然而这巨量财帛,却非是万能的,这于乱世之中越有本领的人,对财帛越不看重,至少在这个多数人拥有理想,重视信义的时代,财帛对于庞山民的作用,更多的在于使治下百姓生活富足,衣食无忧。

    财帛虽好,却难买忠诚,至少到目前为止,便是荆襄将校,投身军旅也多因与庞山民志气相投,非因襄阳庞家,家大业大。

    虽庞山民之前便有借贷孙权,于荆襄坐观其与曹操,相争青州,可是郭嘉此番前来借钱的态度,却让庞山民心中颇为不爽,尤其是郭嘉分毫不让,只求借贷,却不愿予荆襄丝毫好处,虽说便是借钱曹操,之后也有利息,可这蝇头小利,庞山民根本就看之不上。

    若将这笔钱粮用于扩大奇术的研究与生产,好处远比坐收利息,赚得更多。

    所以郭嘉离去之时,庞山民也并未劝阻,友谊归友谊,亲兄弟尚且还要明算账,庞山民并不认为如此对待郭嘉,有何不妥之处,如今中原有求荆襄,好歹也要搞清楚,应该拿出怎样的诚意吧……“莫非是奉孝一直以为,庞某极好说话?”

    庞山民喃喃自语,思绪万千。

    又过一日,庞山民于太守府理政,得侍者来报,言郭嘉求见。

    庞山民眉宇之间闪过一抹喜色,却对侍者故作不悦道:“去告诉奉孝,庞某还有少许政务处理,还请稍待!”

    庞山民说罢,侍者微微愕然,领命而去。

    如今郭嘉对于这些跟随庞山民日久的侍者,并非陌生面孔,庞山民对郭嘉极为看重,从不怠慢,可如今侍者却知,这荆襄政务,唐侯早已处理妥当,便是面对荆襄臣属,庞山民也极少摆出这般爱理不理的态度。

    莫非唐侯与郭嘉之间,已有纠葛不成?

    侍者未及多想,便于门外见到郭嘉,忙将之前庞山民所言,尽数告知,郭嘉闻言,并未动怒,反而从容笑道:“山民倒是学会摆谱了!既然如此,郭某便等他一等!”

    半晌之后,才有侍者再度前来,引郭嘉入太守府中,入府之后,庞山民未及开口,却闻郭嘉笑道:“山民此举,可不厚道!”

    闻郭嘉戏谑,庞山民轻笑一声,对郭嘉道:“总要让奉孝知晓,庞某如今已怒不可遏吧!”

    说罢,二人相视大笑,笑过之后,郭嘉收敛神情,一本正经道:“山民,明人不说暗话,郭某欲借贷钱粮,山民大可告知,荆襄底线,当下对丞相而言,也是多事之秋,如论可否从你荆襄,借得钱粮,郭某总该早些回去,只是山民当知,借贷丞相,与我两家皆有获利,之前山民亦言,不愿见那江东,日渐坐大!”

    庞山民闻言却笑,对郭嘉道:“此一时,彼一时也。”

    见郭嘉愕然,庞山民郑重其事道:“奉孝,依你看来,丞相与孙权之间,可有联合的可能?”

    郭嘉闻言,面色一变道:“这天下大势,总有变化,兴许两家有朝一日,达成共识!”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37509 37510 37511 37512 37513 37514 37515 37516 37517 37518 37519 37520 37521 37522 37523 37524 37525 37526 37527 37528 37529 37530 37531 37532 37533 37534 37535 37536 37537 37538 37539 37540 37541 37542 37543 37544 37545 37546 37547 37548 37549 37550 37551 37552 37553 37554 37555 37556 37557 37558 37559 37560 37561 37562 37563 37564 37565 37566 37567 37568 37569 37570 37571 37572 37573 37574 37575 37576 37577 37578 37579 37580 37581 37582 37583 37584 37585 37586 37587 37588 37589 37590 37591 37592 37593 37594 37595 37596 37597 37598 37599 37600 37601 37602 37603 37604 37605 37606 37607 37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