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咬了一口饼,轻叹道:“朝廷缺钱,非常缺钱!”
“朝廷缺个屁钱啊?”王二不满地道:“官员们天天花天酒地的,皇亲国戚个个荣华富贵,说他们缺钱,我才不信。”
“嗯,官员不缺钱。”朱元璋认真地道:“朝廷缺!”
“官员不就是朝廷?”王二奇道。
朱元璋摇了摇头,不说话了。以王二的见识,他是不可能给他讲得清楚官员和朝廷不能划为一谈的。大明朝的朝廷之所以缺钱,一个原因来自于土地兼并,“诡寄”一类逃税的太多,朝廷收不起来税赋,第二个原因来自于税收的不合理,向商人收低税,向农民收高税,向士绅阶级免税……这些坑害了大明朝的税收制度,正是由他朱元璋自己制定的,他实在没有脸继续说下去。只盼将来有机会,好好地改改这些错误的决策。
王二又笑道:“你看这些官兵吃的糊糊,你说他们能打赢郑彦夫,我真的不信,这次打赌你输定了。”
“等着瞧吧!”朱元璋双手枕地,躺了下来:“三曰之内,必见分晓。”
第二天大清早,官兵拔营,开始登山。山势一开始很平缓,但是走了一阵之后,就越来越复杂了,东一条沟,西一条崖,难行的山路严重干扰了官兵的行军速度。而且山上并不凉快,因为旱灾,树木显得有气无力的,叶片中的水分并不饱满,空气燥热,还没有风。
走了许久,没有碰上一条小溪,士兵们随身携带的水囊很快就空了一半。士气有些动摇,官兵们开始偷懒,要么慢吞吞的走,要么趁着长官不注意,就一尼股坐下休息。
王二越发相信这只官兵队伍不堪一战,在英雄好汉的面前,这些乌合之众必定崩溃。
这天下午,官兵终于到了洞子崖下面,抬起头来,可以看到崖上的山寨,粗陋的木屋和茅房在崖顶上一片展开。有好几个流寇在山崖顶上探出了头,对着下面的官兵张望,然后把脑袋缩了回去。
“你猜,郑彦夫一伙会选择守寨,还是冲下来迎战?”王二从来没看过打仗,顿时就兴奋了起来:“我希望他们冲下来打,这样看起来带劲,但是他们守寨应该更有利一些,如果他们脑子没烧坏,应该是守寨吧。”
“可惜……”朱元璋在旁边冷冷地道:“大多数山匪,脑子都是烧坏了的。尤其是官兵第一次来剿匪时,不把官兵当一回事的山匪,都会选择下山迎战,他们吃了亏才会知道缩守山寨。”
“喂,你怎么老说郑彦夫他们会吃亏?跟了官兵这么久了,你还没发现吗?他们根本就没战斗力,全是一群怂货。”王二有点不满。
山崖顶上传来轻越的口哨声,随后又是一阵怪叫声,一群奇装异服的流寇打开了寨门,从山顶上走了下来,郑彦夫走在最前面,他的杀猪刀早就扔掉了,现在手里提的是一把精钢打造的好刀,身后的喽啰们拿着的兵器各形各状,十分有趣,有拿大斧头的,有拿大锤的,有拿大戟的,有拿双鞭的,还有拿狼牙棒的……
英雄好汉嘛,当然要用一些可以彰显自己很了不起的奇门兵器。例如水浒一百单八将,大部份用的兵器都很古怪,这是说书人为了增加故事的趣味姓编出来的,但落在普通的人耳朵里,却以为英雄好汉一定要这样才带劲。
朱元璋估计这伙人抢来的钱,大多数花在打造这些华而不实的兵器上面了。
郑彦夫背后还有人举着一面白色的旗子,上面写着四个歪歪斜斜的大字:“替天行道”。
王二猛拍了一下大腿,赞道:“好汉子!带劲!咱虽然大字不识几个,但是替天行道四个字的样子勉强认得出来。”
朱元璋则叹了口气:“这些家伙是得意忘形了,太把自己当回事。”
官兵见到流寇出寨,赶紧开始列阵,一群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的士兵,打横排站开,整整齐的长矛一起向前压下,矛尖前伸,皮盾、木盾等物在阵前支成一排。官兵虽然穿得破烂,手上拿的兵器也不甚整齐,但是朱元璋随眼一看就知道,这才是打仗的架势,不是说评书,也不是绿林抢劫,更不是表演水浒传。
杨洪站在阵中,手上的宝剑高举,正在大声喝令着队伍左右两翼,让他们不要混乱,并且转身对着背后几个拿着大鼓和铜锣的人道:“注意听我的号令!”
这几个负责打鼓敲锣的人,乃是军乐队。古代打仗,军乐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一旦打起仗来,千军万马,人吼马嘶,军官就算用吃奶的力气大吼,也就身边几个人能听到,命令不能有效地用语言传达了,必须使用军乐队来传递命令。所谓击鼓进军,鸣金收兵,就是这个意思。
要是你看到一小说,打仗的时候军官吼一句:“收兵!”然后所有士兵都听到了命令,停下战斗乖乖退回来,这一定是扯蛋。
杨洪身边还站着小丫鬟秋叶,她正用手指着郑彦夫,大声尖叫道:“就是他,他就是郑彦夫……”
“很好!”杨洪趁着战斗还没开始,战场上还算安静的当口,大声叫道:“站在最前面,腰悬钢刀的大汉就是郑彦夫,活捉郑彦夫的赏银一百两,杀死他的赏银五十两!”
“是!”官兵们精神大振。
郑彦夫一伙人以散乱的阵势从山坡上缓缓走下,对着官兵摆出来的架势毫不在乎,一个个发出古怪的笑声:“官兵在过家家,哈哈哈,咱们只要一冲,保准把官兵冲得人仰马翻。”
“看我手上宣花大斧,定斩那个武官的狗头。”
“我的狼牙棒想砸几个天灵盖玩玩,这狼牙棒制成之后,还没沾过血呢……”
王二远远地看着这些“英雄好汉”,满脸羡慕之色,由衷地叹道:“真是好汉子啊,面对敌阵谈笑自如,我恨不得也加入到他们中去。”
“得了吧!”朱元璋猛地拍了一下王二的肩膀道:“认认真真地临敌,才是真正的军队。军阵之前还谈笑摆英雄好汉的作派,找死!”
------------
五九、战阵
两个队伍远远相望,一边是官兵们小心翼翼缩成一团集结起来的方阵,另一边则是流寇们乱七八糟站成的散乱队伍。单纯从气势上来看,流寇们显得要厉害得多,他们拿得各种夸张无比的巨大兵器,衣服也很嚣张地敞开着前襟,被阳光晒得黝黑的皮肤在阳光下流着汗水。他们的脸上也挂着自信从容的微笑,仿佛眼前的官兵是土鸡瓦狗,不值一提。
反观官兵这边,士兵们缩着头,显示出十分畏惧的凝重的神情,不少士兵脸上带着惊恐,有的人手还在发抖。
有句话说得好,江湖越老,胆子越小,正是因为官兵们参与过不少的战阵,见识过尸山血海,所以他们在临敌的时候才会更加谨慎小心,害怕自己变成尸山中的其中一具。而流寇们在他们面前,则类似初生牛犊,不知道战争的可怕。
“注意保护两翼!”
“盾牌手……给我硬起来……”
“长矛,举直……嘿哈……”
战阵中开始响起了旗兵的呼喊声,此时彼伏,不停地回响,并且互相干扰。大明的官兵,每十人由一个小旗统领,每五个小旗再由一个总旗统领。这些旗兵虽然比普通士兵要高一级,其实仍然是兵,也要加入到战阵之中。只有百户这个级数以上的,才能算武将,不进行冲锋陷阵的工作,只负责指挥。
最先激动起来的就是旗兵,他们不停地向身边近在咫尺的手下们发号施令,由于他们的命令只需要发给十个人,或者五十个人听,所以扯开嗓子吼就行了,不必动用到军乐队。
旗兵们的呼喊声中,官兵的军阵开始向前推进!缓缓迈步!
对面的郑彦夫则豪迈地笑了几声:“兄弟们,杀啊!杀光官兵。”
一声令下,四百多名流寇一起怪叫起来,各种奇形兵器高高举起,撒腿向前冲了起来。
王二大喜:“开战了,终于可以亲眼看到打仗了。朱八兄弟,你看官兵走得又慢又没气势,不吭声不出气。郑彦夫这边冲得又快又狠,不用看也知道这边更强。”
朱元璋叹道:“郑彦夫一伙人的气势是很足的,但是太不会打仗了。两军列阵,相隔在一里之上,这么远的距离,步兵岂可冲锋?必败无疑!不信你披着甲,拿着重型武器,狂奔一里路试试,奔完之后还有力气和人打架么?”
“丝!”王二听了这话,才猛地一醒。
朱元璋继续道:“官兵采用的方法才是正确的,临呀时,用很慢的速度向前走,越慢越好,注重保持阵形和节省体力,越走越近,走到百步之内,先对着对方的军阵射箭,以试图打击对方的士气,造成阵形的混乱。然后继续向前走,到了五十步内,中军击鼓,这才是士兵开始冲锋的时候。”
朱元璋说完没多久,流寇最前面的一排人已经冲到官兵阵前百步之遥。杨洪根本没有发令,官兵后阵一些有经验的弓手就主动拉开了弓,没上过战场新丁见老兵们拉了弓,自然也一起拉开了手里的弓箭,大约有一百名弓兵,拉开弓斜指向天空……
流寇们还在向前冲,当前面的流寇已经进入七十步距离,中军也到了一百步左右的距离时,经验丰富的老弓手们率先松开了手上的弓弦,一蓬箭雨,刷地一下飞起,接着新丁也开始放箭,“刷刷刷”箭如飞蝗,抛射出去的弓箭在半空中划起一道漂亮的弧线,然后向下坠落……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6736
26737
26738
26739
26740
26741
26742
26743
26744
26745
26746
26747
26748
26749
26750
26751
26752
26753
26754
26755
26756
26757
26758
26759
26760
26761
26762
26763
26764
26765
26766
26767
26768
26769
26770
26771
26772
26773
26774
26775
26776
26777
26778
26779
26780
26781
26782
26783
26784
26785
26786
26787
26788
26789
26790
26791
26792
26793
26794
26795
26796
26797
26798
26799
26800
26801
26802
26803
26804
26805
26806
26807
26808
26809
26810
26811
26812
26813
26814
26815
26816
26817
26818
26819
26820
26821
26822
26823
26824
26825
26826
26827
26828
26829
26830
26831
26832
26833
26834
26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