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海战的结果出乎了世人的意料,同时也让陈绍宽和自导鱼雷得以扬名。尤其是‘声自导鱼雷’,在菲律宾海战后几乎世人都开始关注这种新式鱼雷。
另一方面,英美等国也开始担心中国会不会趁此机会,一举夺下被曰本占领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为此,英美甚至还派出了外交使节同国社政斧进行交涉,而对着英美的外交使节,顾维钧等外交官也是拍着胸膛做着保证,只可惜…虽然国社政斧已经做出了他们想要的保证,可是英美等国依然心怀疑虑,毕竟从国社政斧在印度进行的战略上看,国社政斧对领土的野心依然是很大的。
另一方面,何柱国在得到了应有的支持后,也顺利的攻下了印度第一大城市加尔各答。
为了攻下加尔各答前的博多河,何柱国在筹备攻势的同时,也用一个星期的时间从最近的几处军事基地,通过空运的方式运来了数百辆两栖战车及驾驶员。
而等到一个星期后,在万事俱备的情况下,在空军轰炸机的支援下,数百辆两栖战车伴随着十余万部队,对博多河对岸的曰军展开了全面进攻。
面对国防军的攻势,曰军溃退的很快,最重要的是他们没有想到国防军居然会在印度动用两栖战车。
由于没有考虑过国防军会在河面上使用装甲部队,因此河岸工事当中反坦克装备的数量很少,所以当数百辆两栖战车驶过博多河的时候,就如同数百辆坦克一起发起攻势一般。
在这种情况下,在加上空军猛烈的轰炸,虽然曰军依然在坚持,但最后也只能溃退了。
在曰军溃退的同时,空军也在不断的用轰炸机对溃退的曰军进行追杀,因此等到曰军退回加尔各答的时候,能够使用的曰军部队已经不多了,更多的是被打乱建制的部队。
尤其是由于空军在轰炸的过程中,过多使用凝固汽油弹的原因,没死的人大多都受到了严重的烧伤。而山下奉文手中显然没有那么多治疗烧伤的药品,再加上印度本身炎热的气候…等到何柱国指挥部队抵达加尔各答城下的时候,曰军已经大半丧失了战斗力,因此何柱国的攻城作战相当顺利。
因此攻城顺利的关系,所以加尔各答这座印度第一大城市并没有受损严重,至少不像其他一些城市,几乎被国防军给打成了废墟。
也因此,等到国防军占下加尔各答的时候,没多久的时间一个由国社政斧扶持的傀儡政斧就已经正式在加尔各答成立。
对于这个情况,英国人自然是做出了自己的抗议。
只不过在印度已经只能维持三分之一存在感的英国人,这个时候说话的底气显然不是很足…而对于几乎已经快被曰本占下半个印度的英国,严光也是丝毫不予理会。因为这个时候,严光已经将目光转向了另一个方向。
对严光来说,原本此时应该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时候。
因为不止是陈绍宽在菲律宾海战当中大获全胜,彻底重创了山本五十六的联合舰队,而且何柱国也在印度攻下了加尔各答,使得中国真正有了能够影响整个印度的影响力。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从东欧却传来了一个坏消息…“俄国败了…”
――――――――――――――――――――“俄国败了?”
就在严光还在和自己那一大群的秘书,躲在自己的老巢里庆祝的时候,听着这个突然传过来的消息,严光吃惊的抬起了头。
“没错…”
岳昌认真的点了点头,看他的样子,显然在得到这个情报的时候他自己也很吃惊。
“这样…”
挥了挥手,示意那些个秘书暂且退下后,严光整理了一下衣服端坐在那里。
“情况到底怎么样?”
“很不好,或许是前段时间朱可夫的胜利刺激到了斯大林,所以在反攻前斯大林将朱可夫换了下来,然后换上了一个自己的亲信。结果由于轻敌,再加上部队素质水平较低的关系,最终在反攻的时候,俄国人的一整个方面军居然都被德国人给围了起来,最后虽然有部分部队成功突围,但是俄国人的伤亡巨大,而且现在德国人好像准备重新对莫斯科…”
“不可能!”
听到不久前才刚刚赶到的蔡锷这么说,严光断然的开口道。
“前段时间不是有情报说,德国人的物资损耗巨大,已经无力再次坚持了吗?”
“的确是这样没错…”
蔡锷摇了摇头,有些苦涩的道。
“问题是在战前我们曾经卖了不少资源给德国人,本来由于战争过程中我们一直对德国输出资源的关系,这批资源德国人一直都没有动用,而是作为战略储备存在的,现在德国人显然是动用了这笔资源…”
这个蔡锷到是弄错了,这笔资源其实不是做战略储备用的,而是专门为“海狮计划”准备的。只不过后来“海狮计划”没有继续执行,而另一边在德国的战斗也有中国的直接支持,所以这批资源也就扔在法国那边没有动用。
等到中国中断了对德国的物资供应后,德国到是混乱了一段时间。
不过等到反应过来后,德国便开始将这些资源调往东欧前线。只不过由于东欧那边的资源暂时还撑得住,还有罗马尼亚的油田支持,因此到也不是很急,调集这些资源的速度也就慢了下来。
等到莫斯科战役失败,德国部队开始溃退后,德国人才开始着急了起来。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对这批物资的动员速度才开始加快。
这也不奇怪,德国的整体动员不也是在战争快要失败的时候才开始的吗?
偏巧这个时候,由于反攻作战顺利,斯大林开始猜忌起了作战胜利,并因此有些功高震主了的朱可夫。于是便在将德军赶出莫斯科,并且开始准备下一阶段作战的时候,将朱可夫换了下来,换上了另外一名自己信得过的将领。
斯大林本人搞政治绝对是高手,可是如果论军事指挥的话,恐怕还不如希特勒那个曾经参与过一战的老兵。
不过斯大林也不是没有准备,所以他替换的是一个虽然不如朱可夫,但是至少也还算不错的将领。
然而斯大林显然忘了,临阵换将,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大忌。
突然换了一个新的指挥官,多少会让俄军出现一些混乱,当然这些都不算什么,至少在斯大林看来是如此的,毕竟俄军的反攻一直都很顺利,在这种情况斯大林自然也就将目光转向了内部斗争。
要知道,不久前由于大清洗和被德国人打进了莫斯科的关系,对他本人的批评声可是络绎不绝,他本人的位置也因此而有些不稳。现在最重要的,显然是应该如何巩固自己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朱可夫自然就受到了他的猜忌。
然而就是斯大林不本人不怎么在意,并且认为用不了多久就会平伏的搔乱,却被对面的德国人抓住了机会。
如果说对面是别人的话,或许这点搔乱对整个局势来说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可是在他们面前的确是曼斯坦因,整个二战时期最伟大的将帅之一。
偏巧这个时候,从法国动员过来的物资也已经被送到。
在物资充裕的情况下,抓住了这么一丝机会,曼斯坦因成功的将对面的俄国方面军撕割开来,并包围了其中的大部分俄军。
最后这些俄军虽然拼死突围,但是最终还是有大部分被曼斯坦因给歼灭掉了。
而在歼灭了这些俄军后,曼斯坦因也在希特勒的命令下再次将目标转向了莫斯科。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33133
33134
33135
33136
33137
33138
33139
33140
33141
33142
33143
33144
33145
33146
33147
33148
33149
33150
33151
33152
33153
33154
33155
33156
33157
33158
33159
33160
33161
33162
33163
33164
33165
33166
33167
33168
33169
33170
33171
33172
33173
33174
33175
33176
33177
33178
33179
33180
33181
33182
33183
33184
33185
33186
33187
33188
33189
33190
33191
33192
33193
33194
33195
33196
33197
33198
33199
33200
33201
33202
33203
33204
33205
33206
33207
33208
33209
33210
33211
33212
33213
33214
33215
33216
33217
33218
33219
33220
33221
33222
33223
33224
33225
33226
33227
33228
33229
33230
33231
33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