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序对混乱,披甲对无甲,究竟训练的职业武人对草原上牧民出身的马贼,强弱悬殊,胜负分明。
外围的人一个个的被刺杀砍杀,原本具有的人数优势变成了劣势,马贼有没有什么太强的凝聚力,很快就是吃不住劲开始崩溃。
王通这边的骑兵的确是长途奔袭,虽然有短促的休整,但还没有恢复过来,但马贼崩溃后转身逃跑,却绝望的发现,他们的后路被二百多名轻骑给断了,这些轻骑虽然没有什么队形,可胜在马力充沛,速度快些。
这边本就是溃散,一看退路被人截住,心中惊慌绝望,这些抄截过来的骑兵虽然不如方才那么进退有序,却胜在悍勇,这次又是死伤惨重……
前后这么一包夹,马贼们已经被消灭了大半,少数跑出去的,尽管是向着四面八方溃散,可都是兜了个大圈子,正是向着那个部落的方向去了。
王通收拢了要去追击的一干人,却都是下马步行,来到那车阵跟前,车阵的人已经知道是自家商行派人来救援,在里面的人都是喜极而泣。
还是派来的人提醒了一声,里面商队头目才匆忙的过来跟王通道谢,到了跟前,立刻是磕头大哭,也是濒临绝境突然间逃出生天后心情的宣泄。
“侯爷大恩大德,小的今后做牛做马有护卫和伙计死了十六个,有几个是没有办法救治活活疼死的,他们惨啊!”
王通安慰了几句,让人将这个掌柜的搀扶离开,里面的人也都是差不多的状态,不过还记得整理营地,王通开口对这个商行派来救援的带队头目说道:
“几百马贼围攻这车阵,咱们的人这么多天才死伤了十几个,这车阵很不错啊!”
那商行的带队护卫头目原来出身是榆林镇的,不过副手却是虎威军出身的老兵,听到这话,那副手说道:
“大车作为城寨,火器及远,刀枪舍得拼命,这等马贼骑兵没什么办法,但死伤这么少,也是因为马贼想要这大车和火器,不想自己死伤太多。”
这个评价实事求是,不贬低敌人,这倒是虎威军的传统,边上那榆林镇出身的沉吟了下,也是开口说道:
“侯爷,小的冒昧说句,只怕这些鞑子还想要吃掉援军,因为他这一次拿出六百多骑兵来,这个力量实在是不小。”
这个猜测也有他的道理,王通点了点头,草原上是个弱肉强食的世界,归化城出来的商队掳掠草原上的各族为奴仆,烧杀抢掠,草原上的部落也把行走在草原上的商队看成是大肥肉,谁强力,谁就是猎手。
王通懒得理会这个前因后果,他一边安排大家休整,一边走到那车队中去,车队中有些伤员,伤势虽然不致命,不过也是废了,尸首早就是被丢出了车阵,免得在里面腐烂生毒,现在要稍微整理下,在草原上焚化,带着骨灰回去。
不少人都是拿着救援队伍的水囊大口喝下,显然是渴极了,被围在其中,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取水和幸运的靠在水源边上。
看到王通走来,有人提醒,一干人都是慌忙的跪下行礼,王通站在那里,只是简单的说道:
“要是没猜错,围攻你们的就是你们刚刚做了生意的那个部落,这个部落大队应该就在附近。”
王通这话并没有让这些人太意外,围攻他们的马贼中也能看到熟面孔,不过当时是顾不得这么多,现在却是各个切齿大骂。
“抢了咱们归化城的商队,难道就能这么算了,你们不想报仇雪恨吗?”
王通扬声问了句,下面的人稍微愣怔,紧接着都是扬声答应,被围攻几曰,都以为要死在草原上,护卫们要拼了,伙计们都有自己了断的,谁都知道落在鞑子手里会有很残酷的对待。
听到下面响亮的回答,王通笑了笑,扬手说道:
“本侯知道你们疲惫,不过你们不能歇着,都上马,跟着本侯去洗了那部落,抢光了他们的财物,把他们的男人女人孩子都弄倒归化城卖了,这才算痛快!!”
下面的人被王通一说,都是轰然答应,王通又在那里说道:
“敢抢我们,敢动归化城的人,我们就要让他们家破人亡,世代为奴,我们要让草原上的所有人都看到,得罪我们的下场!!!!”
王通声音越说越高,跪着的人都是站了起来,各个热血沸腾,跟着嚎道:
“杀!!!”
接下来的事情没什么悬念,即便是部落知道了消息,也不可能跑的太快,而且男丁死伤这么惨重,他们也没有了什么抵抗的力量,逃跑的马贼无处可逃,和部落中还能战斗的少年与老人都力战而死,酋长和长老自杀。
部落剩下的妇女和孩童都被掳掠为奴,和牲畜、财物一起被当作战利品带回归化城,不管是车阵那边还是部落这边,所有的尸体都没有被掩埋,甚至有意弄出伤口血迹,尸体的血肉吸引来野兽和秃鹫,场面犹如地狱一般,草原震撼。
************
万历十三年四月,都察院山西道御史姚博上疏言立储事,消息传开,天下震动。
(未完待续)
------------
第八百九十章 孤家寡人
自从郑贵妃的儿子朱常洵出生之后,天下间稍微有些政治常识的人就知道,这立储的事情早晚会被提出来。
若是万历皇帝宠信王恭妃,这郑贵妃只是个无所谓的人,皇长子自然是储君太子,这个没有任何的疑问。
恭妃生了皇子才是个普通的妃子,郑贵妃还没有生子的时候就已经是贵妃了,现在又生了儿子,据说当年慈宁宫慈圣太后李氏曾经逼着万历皇帝立储,万历皇帝强顶了回去,从种种方面判断,万历皇帝的意思已经很明白。
按规矩,长子当为皇储太子,但万历皇帝并不这么想,这件事要有纠缠反复,这个内廷外朝,在野士子谁都看得明白。
不过,这对更多的人来说,代表着机会,越是这种会有反复的,就越有下注投机的机会,何况还牵扯着立储。
如果这时在立储上出一分力,将来储君变成了皇帝,那出力的人就会得到百般的回报,这个历朝历代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
北宋时韩琦的能力比起文彦博和富弼来不知道差了多少,但地位上却远远高出,而且世代尊荣,因为什么,就是在立储这件事上战对了立场,事后得到了回报。
天子是九五至尊,那是人人都要讨好巴结的,他也不会稀罕别人的讨好和巴结,但若是能在对方没当皇帝之前就出一份力或者示好,那就有大大的好处了,远的说谁,吕不韦在秦王身上押宝,到最后变成了秦国的丞相,近的说谁,大明这么多司礼监的大太监和内阁的大学士,有多少是东宫伴当和太子伴读,冯保不是吗?张诚不是吗?张居正不是吗?徐阶不是吗?
这是一飞冲天一本万利的东西,谁都知道要抓住,可谁都知道先做出头鸟的那人肯定会有罪过,万历皇帝对言官的处置属于懒得理会,但真要动手绝不会手软的,大家寒窗辛苦,一次次科举大考才熬到如今的位置,如果被处置了那就一切白费,而且就算说对了,被免官去职之后,谁知道今后还会不会被人记得。
大部分的清流言官仗义直言的目的是为了捞取好处,博取名声,如果做了这些还要吃亏,还要丢了好不容易得来的官位,那就不值得了。
至于说维护什么圣贤道理,民生疾苦,刺探不平事,读书这么多年,谁的脑子也没坏掉,谁也不会做这样的傻事。
如果有人敢于挑头倡言,那大家一窝蜂的跟上,这个害处就小了很多,上疏的人多,自然有个法不责众的说法,要惩治的话,那自然是朝着挑头的那人下手,这种事大家自然愿意仗义景从。
就算得不到什么好处,也能得个仗义直言的名头不是,曰后也可以吹嘘自己曾在立储之争上上疏。
从文官这个整体来看,在张居正死后,张四维丁忧,万历皇帝的权力实在是太大,他越来越习惯依靠宦官和武将来做事,将士大夫抛在了一边,长此以往,要文官何用,长此以往,读书何用。
必须要有个行为来让当今圣上知道,他要受到朝臣的制约,他不能随心所欲,立储这件事上想必是万历皇帝最着紧的,那大家都要来争争看。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59194
59195
59196
59197
59198
59199
59200
59201
59202
59203
59204
59205
59206
59207
59208
59209
59210
59211
59212
59213
59214
59215
59216
59217
59218
59219
59220
59221
59222
59223
59224
59225
59226
59227
59228
59229
59230
59231
59232
59233
59234
59235
59236
59237
59238
59239
59240
59241
59242
59243
59244
59245
59246
59247
59248
59249
59250
59251
59252
59253
59254
59255
59256
59257
59258
59259
59260
59261
59262
59263
59264
59265
59266
59267
59268
59269
59270
59271
59272
59273
59274
59275
59276
59277
59278
59279
59280
59281
59282
59283
59284
59285
59286
59287
59288
59289
59290
59291
59292
59293